行醫30年名醫分享3方法有效緩解慢性蕁麻疹!治癒率9成以上
慢性蕁麻疹真的好煩,為什麼一直會發作?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根據30年行醫經驗,分享3招治療慢性蕁麻疹的方法,堅持3個月,治癒率超過9成。
洪永祥分享,根據台大醫院研究顯示,高達78%慢性蕁麻疹患者,與精神、情緒、工作等壓力大有關係,屬於一種「身心皮膚病」,尤其以30至40歲年輕族群占大宗,建議民眾參考以下3方法改善,治癒率超過90%以上。
慢性蕁麻疹治癒方法1:戒除加工食品
洪永祥指出,加工食品常含色素、防腐劑、人工甜味劑等假性過敏原,可能誘發或惡化蕁麻疹症狀,避開這些食品能減少「刺激源」。建議不要喝色素果汁,改成天然水果;避開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改吃天然魚肉蛋奶豆等優質蛋白質;零食選用原味堅果、天然水果等。
研究指出,避開保存劑、色素等加工食品假性過敏原的飲食下,高達73%慢性蕁麻疹患者能獲得大於6個月以上緩解時間,且症狀在開始飲食後3周內明顯改善。。
看更多:吳怡霈子宮肌腺症停吃3食物咖啡、蛋和麩質,過敏失眠都好了
慢性蕁麻疹治癒方法2:紓壓、減壓、避壓
洪永祥表示,壓力會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加重蕁麻疹。最有效方式是避開壓力源而不是過敏原,這些壓力來源往往是人際關係、金錢或是工作,通常不容易避開,如何紓壓是最實際的方法。
洪永祥建議每天10~20分鐘練習腹式呼吸或正念冥想,下班後散步、練習瑜伽、溫冷水泡澡、跟朋友聊天,每天擁抱家人都是讓壓力慢慢消散的紓壓方式。臨床上除了常用抗組織胺藥或類固醇緩解急性紅腫癢外,洪永祥會加上鎮定安眠抗焦慮的藥物,病患反應超好。
看更多:皮膚癢擦藥都沒效?中醫師曝:問題不在皮,先看看你的舌頭!
慢性蕁麻疹治癒方法3:補充益生菌與膳食纖維
洪永祥指出,腸道菌群失衡與慢性蕁麻疹相關,補充益生菌可改善腸道環境、減少發炎,幫助控制症狀。建議選擇含有多菌株的益生菌補充品或攝取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優格、發酵豆製品等。另外每天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25~35公克),包括高纖蔬果與全榖根莖類,持續數周後,可觀察皮膚是否有明顯改善。一項隨機臨床試驗指出,益生菌搭配抗組織胺藥物,可顯著改善蕁麻疹活動度。
洪永祥強調,慢性蕁麻疹真的不是小問題,長期煎熬會影響身心健康與生命品質,甚至有慢性腎衰竭更有因此造成蛋白尿腎功能急速惡化。除了配合醫師的藥物治療,避開加工食品、紓壓減壓避壓、補充益生菌與膳食纖維,以上3招堅持3個月,相信非常有幫助。
看更多:吃完布丁送急診!原來裡頭藏「可可粉」 醫提醒過敏、蕁麻疹者出現這症狀快送醫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洪永祥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龍眼乾別再只泡茶!桂圓加蓮子功效更厲害 1煮法改善失眠健忘、降虛火
每天一杯!降血壓、降血脂、促代謝 古代御醫的長壽祕方
驚!不用安眠藥 英研究:「做對2件事」失智長輩睡得好、延緩記憶衰退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比含糖飲料更恐怖!每天喝「1無糖飲料」 脂肪肝風險增60%
代糖飲料真的比較健康嗎?近日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在臉書發布貼文,表示含糖飲料早就被認為會引發新陳代謝的問題,但最新研究顯示,代糖飲料雖然沒有糖分,但還是可能會損害肝臟代謝,甚至風險還會比含糖飲料高。
鏡報 ・ 18 小時前
日本人三餐吃白飯!「為何不會得糖尿病?」 醫曝2大關鍵解答了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就有網友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不會得糖尿病?對此,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列出2大關鍵,表示其實日本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糖尿病盛行率漸增,只不過放眼全世界依然是「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趙露思《許我耀眼》身材登熱搜!曝靠4招保持「名品級身材」,中醫解析:有些風險要注意
中國女星趙露思因主演《許我耀眼》再度爆紅,「名品級身材」成為話題焦點,讓不少網友驚呼「根本像換了一個人!」過去她曾分享瘦身秘訣,「早、午兩餐」搭配充足水分攝取為核心,並以7天固定食物攝取,同時搭配「經期減肥法」,生理期前後進行溫和拉伸與體態調整,引起許多粉絲關注甚至模仿。
姊妹淘 ・ 1 天前
台灣人愛吃「6蔬果」驚爆農藥超標!79公噸全數退運或銷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1日公布最新邊境食品檢驗結果,多種來自各國的進口水果、蔬菜,因農藥殘留超標,已全數依規退運或銷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台東7連霸議員驟逝!疑大腸鏡切息肉 醫揭大腸鏡「2種息肉」千萬別亂切!
寫下台東政壇7次參選、7次全勝傳奇的前台東縣議員黃瑞華,驚傳於已於10/11病逝,享壽73歲。 這位才剛在3年前告別28年政壇生涯、期許要當個「快樂老人」的政壇長青樹驟然離世,據傳,他是因為進行
健康2.0 ・ 1 天前
吃了非洲豬瘟會怎麼樣?營養師解答4大疑問
[NOWnews今日新聞]今(22)日傳出台中市出現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上午在農業部一樓大廳舉辦「疑似法定動物傳染病說明記者會」,部分民眾擔心會吃到瘟豬肉,對此,營養師宋明樺在臉書發文指出,非洲豬瘟對...
今日新聞NOWNEWS ・ 23 小時前
台灣首例非洲豬瘟!「越南重組病毒株」疑源頭 專家警告:勿使用來路不明疫苗
[Newtalk新聞] 農業部今 (22)日針對台中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召開記者會,證實這是我國首例本土豬隻確診,並向全國民眾及養豬戶信心喊話,強調防疫是全民的責任。農業部指出,台灣養豬產業的生物安全機制其實做得很好,此刻唯一的方式就是「啟動並落實生物安全的機制來對抗這一次的戰役」。農業部特別提醒,目前全世界尚無有效疫苗能抵抗非洲豬瘟,切勿相信坊間任何不明來源的疫苗。 農業部表示,雖然目前為「疑似案例」,已啟動最高防疫措施,包含撲殺該場豬隻、清查上下游關聯場,並宣布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專家指出,非洲豬瘟僅感染豬隻,不會傳染給人,經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的豬肉可安心食用,並將調動冷凍豬肉穩定市場供應。 農業部杜文珍次長表示,雖然此次在國內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為事實,但依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AH)規定,首發案例需進行病毒分離確診,然而為確保防疫時效,已立即撲殺該場豬隻並清除,並進行上下游關聯場檢測,初步結果均為陰性,仍需密切追蹤。 農業部指出,全台禁運禁宰5天是為進行疫情調查,確保豬隻活動路徑掌握;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關鍵措施。由於廚餘系統是高風險傳播
新頭殼 ・ 18 小時前
排骨飯打開秒蓋回!非洲豬瘟爆台中 民眾怕中毒?專家說重話了
台灣防疫防線再度面臨重大考驗!農業部今(2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證實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發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經檢驗後呈現陽性反應。截至目前,相關單位已撲殺195頭豬隻,並啟動回溯調查。這是自2005年以來,台灣首度出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對於防疫成果與養豬產業構成重大挑戰。消息一出,立刻在網路上掀起熱議,許多民眾擔憂非洲豬瘟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對此,專家與各國防疫機構皆強調,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他吃蛋黃酥後急性胰臟炎!醫曝「1原因」害的 尤其這3種人最危險
一名50多歲男性,可能因食用過多中秋節禮盒的蛋黃酥,導致其三酸甘油脂濃度飆升至800 mg/dL,伴隨劇烈腹痛及嘔吐,經診斷為急性胰臟炎,須立即住院治療。 三酸甘油脂升高恐致命 與這些因素息息相關 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顏廷旭指出,三酸甘油脂的升高通常與飲食不當、肥胖及糖尿病等因素相關,危險性不容忽視。一旦濃度超過500 mg/dL時,罹患急性胰臟炎的風險便大幅增加,容易出現劇烈腹痛、噁心和嘔吐,嚴重者需立即住院治療;若未及時處理,急性胰臟炎甚至可能導致多器官衰竭,進而增加死亡風險。此外,長期未受控制的高三酸甘油脂血症,還可能引發心臟病、中風及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常見3種治療藥物 目前治療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的常見藥物包括:纖維酸類藥物、菸鹼酸及Omega-3脂肪酸補充劑。顏廷旭醫師說明,常用的纖維酸類藥物能夠有效降低三酸甘油脂,但偶爾會產生副作用如肌肉疼痛及影響肝功能;菸鹼酸能降低血脂,卻可能伴隨皮膚潮紅、胃部不適及血糖波動。若無法耐受上述健保藥物,則建議考慮Omega-3脂肪酸補充劑,也就是常見的魚油產品。顏廷旭醫師補充,臨床研究顯示,高濃度Omega-3脂肪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荷爾蒙失衡恐肥胖難瘦!營養師曝「這類蔬菜」有助調節雌激素
荷爾蒙失衡不只影響體重,更可能危及全身健康!正在飲食控制的江小姐分享早年為表演節食導致體重反彈的慘痛經驗,她現在透過均衡飲食控制體重。新光醫院方躍霖醫師指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荷爾蒙失衡問題會導致中心肥胖、代謝變差,形成惡性循環。專家建議女性調整飲食、作息,攝取十字花科蔬菜改善荷爾蒙,避免肥胖及其他健康警訊。
TVBS新聞網 ・ 10 小時前
乳癌偏愛「這6種女人」 醫示警:更年期前後更要當心!
乳癌早期常無明顯疼痛症狀,醫師黃軒指出,許多患者發現腫塊時病情可能已進入進階階段。他強調,乳癌初期若能及早發現、腫瘤小於2公分,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但若已發生轉移,預後則會大幅惡化,因此不應因「不痛」而掉以輕心。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七旬翁血糖值飆300,服中藥3月降到正常值!中醫師大推「1藥膳」有效降血糖:全家大小都能吃
糖尿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5名,更是國人洗腎的主因。糖尿病會引發眾多併發症,如心臟病、腦中風、慢性腎病變、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神經病變等,嚴重的甚至危及性命,是近年來不容忽視的健康議題。許多人罹患糖尿病之後,不願長期服用西藥,但僅靠飲食控制又很難穩定控制血糖。其實研究證實許多中藥材具有降血糖的功效,不過因藥性屬性不同,仍須依體質辨證用藥,使用上尋求專業中醫師意見,避免適得其反。
幸福熟齡 ・ 1 天前
醫警告「這10大徵兆」代表你已糖上癮! 一包餅乾秒嗑光、吃甜食有愧疚感都中
許多人認為,只要有規律運動習慣,喝點含糖飲料沒什麼大不了。不過,小兒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師王律婷提醒,含糖飲料的健康風險遠比想像中嚴重,即便有運動習慣,也無法完全抵銷含糖飲品對身體代謝的影響,最新的美國大型研究也狠狠打破這項迷思! 每週攝取兩杯以上含糖飲 有運動仍有罹糖尿病風險 根據發表於《 Diabetologia 》的前瞻性觀察性世代研究結果顯示,即使運動量達到建議標準,長期每週飲用兩份以上含糖飲料者,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相對風險,仍比同樣運動量但每月飲用少於一份含糖飲料的人高 22% 。王律婷指出,所謂含糖飲料,除了街頭常見的手搖飲,也包括運動飲料、碳酸飲料(如可樂、沙士)、果汁飲料,甚至標榜 100% 的純果汁。然而,即使改喝熱量較低、糖分減少的代糖飲料或是零卡飲料,研究也顯示,若每週攝取兩杯以上,長期下來,即使運動量達建議標準,相較不喝的人,仍會增加7%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飲品糖分吸收速度快 當心糖癮危機 不僅如此,一篇發表於《 Advances in Nutrition 》,納入 29 項前瞻性世代研究的統合分析研究指出,每多喝一份含糖飲料(約 39 克糖),罹患糖尿病的相對風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冷凍蔬菜就不優?正妹營養師曝「1神奇關鍵」:被低估的營養超人!
不少民眾因為沒有時間到傳統市場買菜,會到超市選購冷凍蔬菜,不過卻擔心不夠新鮮,會讓家人吃不安心。營養師陳珮淳表示,冷凍蔬菜才是「被低估的營養超人」!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217502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流感季必看!正妹營養師教你「對症補營養」 快恢復不拖病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流感季來臨,許多人都有「一人中標、全家遭殃」的慘痛經驗。正妹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提醒,喉嚨痛、發燒、全身痠痛等症狀,其實是免疫系統在努力對抗病毒的訊號。除了多休息,最重要的是針對不同症狀補對營養,才能幫身體恢復體力、提升抵抗力。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運動後「無糖+低碳飲食」最好?營養師破解錯誤觀念:想長肌肉不能只靠雞胸肉,「吃錯」全白費
許多人揮汗運動,但體重卻不降反升,絕大多數人都是「吃錯」食物,拖累整體代謝效率。營養師指出,很多人運動後產生補償心態,覺得應該犒賞自己多吃一點;而運動刺激人體想攝取高油脂、重口味食物,都使人不小心越動吃越多。其實運動後不是不能吃,反而建議補充高GI碳水與蛋白質,讓肌肉修復與成長。
幸福熟齡 ・ 1 天前

血壓越量越高不是巧合! 醫揭「白袍高血壓」陷阱 3年內恐變真高血壓
一名50多歲女性因血壓偏高前往診所就醫,初次測得血壓為170/100 mmHg,休息5分鐘後再量反而升至176/105 mmHg,3分鐘後更高達180/108 mmHg。她自述幾個月前曾因血壓偏高服用兩種降壓藥,但因常感頭暈無力、在家量測又偏低(約106/62 mmHg),便認為自己是「白袍高血壓」而自行停藥。 近期在家測得血壓再度偏高(約162–165/96–100 mmHg)後就醫,沒想到在診間血壓再度飆升。經病史、理學檢查、心電圖與血液檢查評估後,醫師判定她平時即屬高血壓,僅在就醫時因緊張造成血壓更高。於是改給單一降壓藥治療,後續追蹤發現,她在醫院血壓約148/95 mmHg、在家約128/80 mmHg,頭暈無力的情況明顯改善。 什麼是「白袍高血壓」?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醫師指出,所謂「白袍高血壓」(White Coat Hypertension),指的是在家量測血壓正常,但在醫療院所測量時血壓明顯偏高(收縮壓超過140 mmHg或舒張壓超過90 mmHg),甚至出現「越量越高」的現象。 這主要是因為人在醫療環境下面對醫護人員時,自律神經緊張、體內壓力荷爾蒙分泌增加,導致血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打完流感疫苗「不能吃海鮮」?網傳就連麻醉也禁止 專家一次說清楚
隨著秋冬季節來臨,病毒與細菌感染風險增加,國內自10月1日起開放第一階段公費流感疫苗施打,但近日網路上卻流傳「打完流感疫苗不能接受麻醉、不能吃海鮮」等說法。對此,感染症專家指出,流感疫苗與麻醉並無相關,也沒有「打完不能麻醉」的禁忌;至於海鮮、酒精或辛辣食物,可能引起過敏或腸胃不適,這與疫苗本身也無關。社群平台近期流傳多則訊息,例如「打完疫苗2天看牙、局部麻醉......
風傳媒 ・ 1 天前
他180公斤減到80公斤!三高消失了 脂肪肝也改善
一名30歲男子,體重高達180公斤、BMI逾60,患有三高、脂肪肝、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每天得吃10多顆藥;他接受減重手術後僅15個月,體重降至80公斤,三高完全改善了。 減重手術變健康 15個
健康2.0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