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瘤竟是肺腺癌轉移 彰基用這招讓病患重拾健康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近來多位名人因肺腺癌驟逝,引發社會對「最沉默的癌王」高度關注。肺腺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出現頭暈、咳嗽或神經異常時,往往已屬晚期。彰基醫學中心在2022年即成功治療一名合併腦轉移的肺腺癌個案,透過跨科團隊的精準治療,病人不僅康復重返職場,三年後仍維持穩定;提醒民眾別等到不舒服才篩檢。
▲彰基跨科團隊召開個案討論會,整合各科專業,為病人制定最合適的治療策略。(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今年41歲的許先生,原從事文具業務,是家中主要經濟支柱;三年前(2022年)6月某日清晨,突然出現右側肢體無力與抽搐,倒地不起。家人驚慌之下緊急送至彰基急診。經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檢查,醫師發現腦部有約3.1公分腫瘤,進一步追蹤又在右下肺發現4公分腫塊,確診為肺腺癌合併腦轉移。
▲彰基團隊鼓勵民眾接受LDCT肺癌篩檢,讓早期發現成為最好的治療。(圖/彰化基督教醫院提供)
彰基胸腔內科主任林聖皓醫師表示,肺腺癌在臨床上是很具挑戰性的癌症類型之一,尤其是非吸菸者也可能罹患。他說:「肺腺癌細胞常潛藏於肺的周邊組織,初期沒有咳嗽或胸悶等典型症狀,等到腫瘤被發現時常已侵犯或轉移。但透過基因分型,我們能找出關鍵突變並使用對應的標靶藥物,這是近年肺癌治療最大的突破之一。」
「病人剛入院時,我們先依臨床流程完成初步的基因檢測,但結果未發現可使用的突變標靶。」林聖皓主任說明,後續團隊持續評估治療方向,並協助病人參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臨床基因試驗,最終發現具EGFR exon 19 deletion突變,得以申請第三代EGFR標靶藥物,使治療更具針對性與精準性。經過一段時間,影像追蹤顯示肺部腫瘤從原本的4公分縮小為2.8公分,控制成效顯著。
儘管標靶藥物初期控制良好,許先生仍出現神經症狀。胸腔內科隨即啟動跨科整合照護,與神經外科孫立偉醫師合作完成腦部腫瘤手術,術後神經功能逐漸恢復。考量長期治療效果,林聖皓主任與胸腔外科再度召開跨科討論,由洪維亨醫師進行肺葉切除手術達成更徹底的控制;洪醫師指出,肺癌合併腦轉移的手術風險高,但彰基具備完整的影像導引與重症照護體系,使病人能安全完成手術。
在手術籌備期間,彰基醫療團隊持續提供衛教與心理支持,並透過病友中心協助申請「育田基金」補助,減輕家庭經濟壓力,同時安排康復病友分享治療經驗,給予信心與鼓勵。在家人與團隊的陪伴下,許先生終於跨出關鍵一步接受治療,術後恢復良好,現已重返職場、轉任計程車司機。他感性地說:「從腦瘤、肺癌到重生,我很感謝彰基每位醫師和護理師,不只救了我的命,也讓我重新有了勇氣。」
林聖皓主任指出,肺癌是台灣癌症死亡首位,早期幾乎無症狀,唯有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才能及早發現。「只要有吸菸史、家族病史或長期暴露油煙的民眾,都應定期篩檢,別等身體出現警訊才就醫。」
他提醒民眾善用政府提供的免費篩檢補助,及早掌握健康。彰基統計,2024年完成825人次篩檢、發現21例癌症;2025年1-9月篩檢1185人、發現10例。林主任表示越來越多民眾在無症狀階段就主動篩檢,「越早發現,治癒率越高,這才是肺癌防治真正的進步。」
其他人也在看

陽台封起來變室內空間 「小心房屋稅」跟著變多!
不少民眾習慣把家中陽台加裝鋁窗,甚至打通與室內連貫使用,不過這樣的改建已經不算是陽台。依規定,違建在未拆除前,原本的陽台會被併入室內面積計算,同時還要多繳房屋稅。另外,不少民眾誤以為頂樓加蓋或其他違章建築,一旦被課徵房屋稅,就等同於取得「合法」身分,但專家提醒,即便是違章建築,只要是被使用,仍會被列入課稅範圍。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21歲女才嫁2個月不滿婚姻生活 設局害死丈夫下場曝
根據陸媒《現代快報》報導,這起案件發生於2023年3月17日,當時年僅21歲的劉女與同齡一名男村民結婚,並在親友見證下舉辦婚禮。但婚後2個多月,劉女對婚姻生活感到不滿,想離婚卻擔心會讓外界非議、父母被說閒話,因而萌生殺夫念頭。同年5月28日劉女開始計畫設局,在隔日夫妻...
CTWANT ・ 5 小時前
發蛋荒財被訴 超思吳諭非遭裁定境管及科技監控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台灣111年底到112年間發生「蛋荒」,政府啟動專案補助進口,引爆超思、亮采進口雞蛋被爆涉及不法,台北地檢署於8月28日依偽造文書、洗錢罪嫌起訴超思名義負責人秦語喬女兒吳諭非,檢察官向台北地院聲請對吳諭非限制出境及科技監控;北院開庭審理後,裁定吳諭非自114年11月1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8月,暨自114年9月4日起...
匯流新聞網 ・ 5 小時前
財劃法擬大降「營利事業營業額」指標權重 北市堅決反對
財政部21日下午邀集地方縣市府舉辦「中央統籌分配稅款分配方式」研商會議,研擬將普通統籌稅款,優先全額補足各縣市基準財政收支差額,並大幅下修營利事業營業額權重,由現行30%降低至8%。北市財政局表示, 已於會中明確表達立場,堅決反對財政部研擬版本,完全忽視地方政府財政努力。
中時新聞網 ・ 4 小時前元智林志民獲國家講座 近10年唯一入選私校教授
(中央社記者許秩維台北21日電)元智大學今天表示,元智大學電機工程系講座教授林志民專注於人工智慧與電機工程領域研究,近日獲選第29屆「國家講座」主持人,也是近10年來唯一入選的私校教授。
中央社 ・ 13 小時前
蠶絲跨界時尚新潮流 從天然纖維到美肌保養引領永續新時代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台北報導 小小蠶絲,大大妙用!蠶絲產業是台灣早期重要農業基礎之一,長期以來支撐農村經濟與紡織出口,也代表華人文化中最精緻的天然纖維技術。近年來,隨著綠色經濟與健康生活趨勢興起,蠶絲不再只是高級服飾的象徵,而被重新定位為兼具時尚美容、健康醫療與永續價值的自然素材。 蠶絲好科技!蠶絲以柔軟、透氣與親膚著稱,自古就有「人體第二層肌膚...
匯流新聞網 ・ 10 小時前
病患縮胃減重釀腦病變!減重名醫遭停業4月
[NOWnews今日新聞]減重名醫宋天洲爆「過度醫療」風波,有患者家屬控訴,妹妹接受縮胃手術後產生併發症,不僅幾乎無法進食、排氣,甚至意識昏迷被送至外院急診,診斷出腦部病變。衛生局依法移送懲戒,醫師懲...
今日新聞NOWNEWS ・ 9 小時前
宜蘭縣22日正常上班上課 僅4里、3校停班課
宜蘭縣政府宣布,明(22日)全縣正常上班、上課,但考慮區域安全,有4個里、3所學校停班停課。惟考量蘇澳鎮永春里、永樂里,位處土石流潛勢溪流紅色警戒區域;另,大同鄉南山國小及四季國小(含茂安、英士分校),因山區地形受豪雨影響,基於安全考量,宣布上述地區及學校「停止上班、停止上課」。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新北汐止伯爵山莊陽台「磁磚雨」 住戶:清晨被巨聲嚇醒
近日北台灣風雨不斷,多處建築物發生磁磚剝落事件,引發民眾恐慌!新北汐止一處屋齡36年的社區,住戶清晨被巨響驚醒,赫然發現陽台磁磚崩落滿地;淡江大學也傳出3樓教室外牆磁磚掉落。專家表示,屋齡超過30年的建築物須特別留意,建議先行敲除鬆動磁磚避免憾事發生,並在雨天採取臨時防護措施以策安全。磁磚剝落問題頻傳,民眾人心惶惶!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
陳漢典鬆口愛上Lulu契機 閃爆對話曝光!雙方初吻地點令人意外
陳漢典昨與Lulu登記結婚,成為人夫後為新節目記者會第一次出席公開活動,被問到第一次跟Lulu發生親吻的地點,他澄清不是《綜藝玩很大》攝影棚,是在攝影棚外面,至於詳細的地方則未多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李聖傑演唱會加場!當街親擁小20歲夏宇禾被拍⋯揭兩人關係
歌手李聖傑出道26年,將於12月27日首度登上台北小巨蛋,舉辦「One Day直到那一天」演唱會,也將推出專輯《FACE III 未來》。今(20)日舉辦記者會,面對許多向隅歌迷,他驚喜宣布12月26日加場,「這是最好的安排,當然這過程很不容易,我也準備了很久,但非常希望大家都能來我的演唱會。」並喊話粉絲別買黃牛票。
許瑞麟|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 天前
日本人三餐吃白飯!「為何不會得糖尿病?」 醫曝2大關鍵解答了
糖尿病是以持續性高血糖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就有網友好奇,為何日本人三餐都吃白飯,卻不會得糖尿病?對此,醫師蒼藍鴿(吳其穎)列出2大關鍵,表示其實日本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糖尿病盛行率漸增,只不過放眼全世界依然是「中等偏低」的程度。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減肥都失敗胖到102公斤 醫教5招50歲男45天狂瘦10公斤,血壓也變正常
50歲的李先生變胖以後,20年來試遍各種減重方法不但沒成功,中年後更是難減重,近年體重更達102.5公斤。日前因為到診所量血壓時,順便看了「減肥門診」,使用瘦瘦針等5種方法,一個半月就甩肉10公斤,血
健康2.0 ・ 18 小時前
以為很健康!38歲女愛吃「這類食物」確診乳癌 醫曝風險恐增6成
乳癌持續是國內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根據衛福部數據,我國婦女乳癌發生高峰落在45至69歲,每十萬名婦女約有188至194人確診。依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乳癌標準化發生率為69.1、死亡率為12.0(每十萬人口),換算下來,平均每天有31名婦女確診乳癌、6人因乳癌失去性命,藝人朱俐靜、李玟也都因乳癌病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醫師認證!「6大晨間習慣」護腦又防失智 早餐吃這個效果翻倍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佔了失智症成因的六至七成。對此,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小習慣可以在預防阿茲海默症上發揮極大的作用,只要在早晨養成6種習慣,就可以大大降低罹患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運動降膽固醇「早上vs晚上」哪時最好?專家解答 差別出乎意料
當你拿到健檢報告,發現膽固醇比預期高時,可能會感到緊張不安。但這同時也是一個提醒,該是時候調整生活習慣,例如重新把運動排進日程,幫助降低數值。研究顯示,運動能幫助改善膽固醇,降低「壞的」LDL 膽固醇,並提升「好的」HDL 膽固醇。不過,如果想讓努力更有效,你或許會好奇:有沒有特定時間運動更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對此,eatingwell網站訪問了心臟科醫師、運動營養師與健身教練。 運動有最佳時間嗎? 目前沒有一致的結論,是否早晨、下午或晚上運動對降膽固醇最好。心臟科醫師 Aaron Feingold 表示,依個人狀況而定,但有研究顯示,早晨運動在膽固醇管理上可能略佔優勢。他解釋,人體的晝夜節律會影響脂肪代謝,膽固醇生成在夜晚達到高峰;早晨運動能打斷這個循環,並在白天提升 HDL 水準。例如,一項針對年長者的研究發現,早晨運動者的 LDL 膽固醇明顯低於下午運動者。另一項研究則指出,早晨運動與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與中風風險有關,而膽固醇在這兩種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不過,下午或晚間運動也有其優勢。運動營養師 Marie Spano 指出,研究顯示,晚間運動可能比早晨運動更能降低血中膽固醇。因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跨國研究揭「這運動」比超慢跑速效,防癌抗癌都行!專家示範
一群曾罹患癌症但尚未復發的50+女性,僅做了一次高強度運動就成功啟動強效抗癌機制!這是2025年7月由澳洲與義大利團隊跨國最新研究結果,加拿大一位癌症專家更指出,不只是抗癌,想預防癌症,也可以靠做這些高強度運動得到良好效果。最低一天做15分鐘,一週五天就可以!一文拆解運動如何抗癌與防癌?哪種運動效果
遠見雜誌 ・ 19 小時前
高雄減重名醫又出事!女花24萬換失智、躁鬱 遭控過度醫療被停業4月
高雄博田醫院減重名醫宋姓醫師替一名BMI僅24、體重54公斤女子施作縮胃手術,術後患者出現嚴重併發症,暴瘦至37公斤,還罹患韋尼克氏腦病變,恐致早發性失智。家屬控訴術後未獲積極追蹤,宋醫師僅稱「一切正常」;高市府衛生局調查認定宋涉過度醫療,處停業4個月。
太報 ・ 9 小時前
每天偷偷幫脂肪加班!醫揭變胖10生活陷阱:無糖飲料、熬夜滑手機全都中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沒吃很多」,但體重計卻無情地往上爬?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揭露讓你「悄悄變胖」的生活陷阱,他說,不是你吃太多啦!胖,不一定是嘴巴的錯。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插管不氣切!80歲獨居阿姨做好善終準備 每天1杯蔬果汁手腳靈活
年過八旬的慧心阿姨,身手俐落、氣色紅潤,一點也看不出她已高齡80歲。4年前丈夫過世後,她開始獨居生活,不僅沒有被孤單擊倒,反而過得更加充實規律。靠著健康飲食與持續運動,她以實際行動證明,老年生活也能活
健康2.0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