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永添專欄:台灣的機場守備部隊擋得住中國空降裝甲車嗎?
紀永添/軍事研究者
在今年的漢光演習中,松山機場的反空降操演受到不少矚目,因為已調往北部協防的海軍陸戰隊66旅,派出了約一個加強連的兵力,組成衛戍戰鬥隊,長期進駐松山機場,以加強防禦。在演習過程中,可以看到原來負責松山機場防衛的憲兵警衛中隊、海軍陸戰隊的衛戍戰鬥隊、與趕來增援的憲兵裝步239營,一起發動反擊,包圍殲滅敵方的傘兵或機降部隊。但在壯盛的軍容下,其實隱藏了不少問題。特別是近期國際媒體報導,駭客取得了俄羅斯方面的機密資料,顯示中國與俄羅斯已簽署一份合作協議,俄羅斯將為中國開發一套名為MECH 208的自動化空降作戰指揮與管理系統。同時還會提供一批相當數量的Il-78MK-90A空中加油機與Il-76MD運輸機,空降專用的BMD-4M、BTR-MDM裝甲車,2S25M自走反戰車砲,83T502-D偵察指揮車等系統。
解放軍持續研發傘兵專用裝甲車
中國採購這批軟、硬體裝備,無疑是要加強空降軍的作戰能力,特別是想空投裝甲車與自走砲,以強化傘降步兵的突襲與防護力。事實上,目前解放軍的傘兵部隊已擁有中國自製的ZBD-03步兵戰鬥車(IFV)。這款可隨傘兵一起空降的履帶式裝甲車,又被中國稱為傘兵戰車,配備了30公釐口徑的機砲,四聯裝的紅箭反裝甲飛彈與7.62公釐口徑的機槍。雖然考慮到空運與傘降的問題,嚴格限制車輛的尺寸大小與重量,但仍然可以塞進3名乘員與5名全副武裝的傘兵,車身的裝甲還能抵禦7.62公釐以下的小口徑武器。讓屬於輕步兵的傘兵部隊,在第一時間能獲得強大的火力支援、裝甲保護與地面機動力。由於ZBD-03依然保有濃濃的俄式風格,外界普遍認為ZBD-03的設計,參考了俄羅斯的BMD-2步兵戰鬥車,雖然在外型上已有顯著的不同。
而在ZBD-03量產服役後,中國並未停下研發傘兵專用裝甲車的腳步,因為除了可以用來攻擊台灣外,這種可以空運或空降的輕型裝甲車,還特別適合支援交通不便的高山或高原地區。中國與印度的多處爭議邊界,都位於這種高海拔的崎嶇地型,所以中國官方媒體曾多次報導,解放軍在高原地區測試新型的傘兵專用裝甲車。在此次的九三大閱兵中,所出現的空降突擊方隊,可以說展示了到目前為止的最新發展。解放軍一口氣推出三款新型裝甲車,包括步兵戰鬥車,迫榴砲車與裝甲運兵車,形成了一個共用底盤設計的族系,全部都可使用空投傘降的方式進入作戰地區。由於中國目前正在不斷生產運-20空中運輸機,空中運輸與空投能力將會逐步強化,解放軍未來可以空投的,已不只是輕步兵,而是一支輕型的機械化部隊,其威脅絕對不容小覷。
此次曝光的新型步兵戰鬥車,一改過去ZBD-03的俄式風格,外形變的更為洗鍊與成熟。在無人砲塔上,除了安裝新型的30公釐機砲,在砲塔兩側還有反裝甲飛彈,右側口徑較大的採2聯裝,左側口徑較小的則為4聯裝,射程與穿甲能力有所差異,用來攻擊不同性質的目標。比較特別是砲塔四個角上,都有小型雷達天線,在砲塔頂部也有4枚反制彈藥,組成了主動式防禦系統(APS),在偵測到反裝甲武器逼近時,可以自動發射反制彈藥,將威脅擊落。整體來說,這款可以空降的新型步兵戰鬥車,與ZBD-03相比,火力與防護力都已大幅提升。另外一款迫榴砲車,採用了更先進的封閉式砲塔設計,雖然沒有主動式防禦系統,但相較於傳統的裝甲迫砲車,多半將迫砲安裝在車廂中,射擊時必需先打開車頂與車尾門,封閉式砲塔的安全性要好很多。
至於沒有砲塔的裝甲運兵車,則配備一挺機槍與反裝甲飛彈做為自衛武器,主動式防禦系統的四面小型雷達,安裝在車身的四個角上,反制彈藥位於車身上方的中段位置,主要用於運送武裝傘兵,提供基礎的裝甲防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展出的這三款裝甲車,從中國媒體過去的報導中可以發現,解放軍還同時發展了裝甲救濟車,可以在戰場上拖救故障或出現戰損的裝甲車輛,並具備一定的戰場維修能力。此外還有物資搜集車,配備了一具小型起重吊臂,因為傘兵在空降時一併投放的物資,很可能散布在四處,物資搜集車可以將這些物資,快速搜集起來,供作戰使用。再加上之前解放軍也曾經發表的輪型裝甲車,中國的空降軍已擁有不少的裝甲載具。除了能在第一時間隨著傘兵發動突襲,也很有可能在空降後,以補給物資的方式持續空投增援。
或許有人會質疑,中國既然已發展出如此多款的傘兵專用裝甲車,又何必再向俄羅斯採購?不過自製與外購並行的模式,頗符合過去中國「兩條腿走路」的發展策略,比如在研發殲-20匿蹤戰機時,也向俄羅斯採購了一批Su-35戰機。此次中國想取得的BMD-4M,是BMD傘兵裝甲車的最新改良型,這一系列的步兵戰鬥車遠在1970年代就開始服役,第一代的BMD-1是由大名鼎鼎的BMP-1改良而來,便宜耐用的BMP-1在冷戰中生產超過4萬輛。BMD-1簡化了部份結構與設計,以減輕重量,符合傘降的需求,量產後在蘇聯與共產國家的傘兵部隊大量服役。隨後推出的BMD-2與BMD-3不斷進行改良,在蘇聯解體後,改由俄羅斯承接,推出了最新一代的BMD-4,在少量服役以後,又在BMD-4的基礎上進行現代化改良,就是BMD-4M步兵戰鬥車。
中國想學俄羅斯傘兵的獨門絕技
目前BMD-4與BMD-4M都在俄羅斯的傘兵部隊中服役,最大特徵是在30公釐機砲外,還擁有一門100公釐口徑的戰車砲與4枚反裝甲飛彈,火力驚人。而改良後的BMD-4M,主要更換了動力系統,並強化裝甲防護力,還採用全新的射控系統,讓100公釐口徑戰車砲的接戰速度更快、命中率更高。由BMD-4M的車體還進一步發展出BTR-MDM裝甲運兵車,除了3名乘員外,還能運送12名全副武裝的傘兵。2S25M驅逐戰車則是在BMD-4M車體上,安裝了一門125公釐的反戰車砲,用來反制敵方的主力戰車。這三款裝甲車輛都可以由Il-76MD運輸機運送,並使用無平台式的PBS-955車輛傘降系統,連人帶車一起空投,這算是俄羅斯傘兵的獨門絕技,讓裝甲車在落地後,能立刻投入作戰。中國會採購這些裝備,很可能是想要學習這項技術。
面對中國積極發展各種可空降的裝甲車,台灣的機場防衛能力已明顯不足。就以松山機場為例,原本屬於空軍的基地警衛營,在轉為憲兵警衛中隊以後,人力大幅削減已不是新聞。使用的V-150輪型裝甲車,是裝甲憲兵營與陸軍單位,換裝雲豹輪型裝甲車後,淘汰下來的老舊裝備,妥善率堪慮,防護力不足。武器只有一挺12.7公釐口徑機槍,要如何面對中國傘兵戰車的30公釐口徑機砲、未來俄羅斯BMD-4M的100公釐口徑戰車砲、2S25M的125公釐反戰車砲?而調來加強防務的海軍陸戰隊同樣缺乏重武器,只有毫無防護的悍馬車,車上的20公釐口徑機砲或40公釐口徑榴彈機槍,火力也不足,射手就直接站在悍馬車上操作武器,連個防護鋼板都沒有。如果解放軍成功在松山機場空投裝甲車,那國軍的守備部隊將居於絕對劣勢,毫無反手餘地。
M60A3可考慮撥交機場守備部隊
火力與防護力都不足的憲兵警衛中隊與海軍陸戰隊衛戍戰鬥隊,唯一的指望是趕來支援的憲兵裝步239營。該單位已換裝雲豹輪型裝甲車,其中CM-34步兵戰鬥車,配備30公釐機砲,裝甲也足以抵禦小口徑武器,但面對100公釐口徑戰車砲與125公釐反戰車砲,依然處於下風。憲兵裝步239營還是台北市區內裡唯一的機械化部隊,戰時很可能有其他重要任務。解放軍也一定會發動空襲,以牽制守軍,憲兵裝步239營是否真能趕到松山機場,不無疑問。而且中國發動空降突襲時,我方很可能還來不及進行後備動員,空軍的後備警衛營尚未編成,無法仰賴後備部隊支援。反觀在桃園國際機場的反空降演習中,陸軍的機步269旅就派遣了CM-11主力戰車、CM-34雲豹步兵戰鬥車與CM-22迫砲車,進駐到機場周邊,火力與防護力都更勝任這個任務。
或許有人會認為,面對敵方傘兵的輕型裝甲車,守軍只要擁有數量充足的反裝甲火箭或飛彈,就能輕易反制。但先撇開國軍所採購的反裝甲火箭與飛彈的數量夠不夠,有沒有真正配發到基層部隊的問題。在中國九三大閱兵中展出的空降突擊方陣,有2款裝甲車已經安裝主動防禦系統,這對攔截反裝甲火箭或飛彈,特別有效,未來中國安裝這種系統的裝甲車只會越來越多。就算國軍的守備部隊能人手一具紅隼反裝甲火箭,也不一定能摧毀解放軍的裝甲車。然而現在主動防禦系統的弱點,在於攔截高速動能彈的成功率較低,也就是由戰車砲所發射的脫殼翼穩穿甲彈,擊殺的機率很高。台灣採購的M1A2T主力戰車已返國服役,大批舊型的M60A3 TTS與CM-11正面臨升級或退役的選擇,或許撥交部份給機場守備部隊,當活動砲塔,也是一個考慮方向。
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首都基輔沒有淪陷,在於成功守住安托諾夫機場。俄羅斯傘兵在第一時間就突襲了這個機場,由於機場本身的警衛部隊人數不足,戰力又薄弱,很快就被俄羅斯傘兵佔領。但烏克蘭立刻發現,如果失去這個機場,俄軍將能利用空運,直接進入基輔,因此派遣機械化部隊嘗試奪回機場,幸運的是烏克蘭國民警衛隊有一個旅,剛好就在機場附近,很快加入反擊攻勢,逼退了俄羅斯傘兵。台灣的松山場機就位於台北市區內,重要性如同安托諾夫機場,如果被解放軍佔領,台北市將很難守住,這也是軍方派遣海軍陸戰隊增援的原因。但只有人,沒有足夠的裝備也沒用,而且這個問題不只發生在松山機場,全台灣各地的空軍基地或民用機場都有一樣的問題。憲兵警衛中隊或警方不足以防禦這些戰略要地,國軍必需儘快思考如何化解危機。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紀永添專欄:紐澳軍團重出江湖 能補強第一島鏈的弱點嗎?
紀永添專欄:台灣的戰略反擊規劃—兼談長程自殺式無人機
陳嘉宏專欄:真正在「裝瞎」的是傅崐萁夫妻倆
其他人也在看

她認真、負責晚下班遇死劫…幼教師遭酒駕累犯開BMW奪命!校方哀痛發聲
高雄51歲的張姓男子,有酒駕前科;前天(17日)駕駛BMW權利車在金門縣,撞死45歲的翁姓女騎士又波及2輛車;張男肇事後逃逸,5小時後落網被依法送辦;遭撞死的翁女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協助承辦研習晚下班,未料,遇死劫,校方遺憾發聲,她是愛心的好老師。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戰略快評】「臺灣之盾」結合科技手段 邁向防衛一體化
◎蘇紫雲 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出「臺灣之盾」(T-Dome)計畫,這不僅是防空體系的單一構想,實際上更是國家安全規劃的整體考量與升級,反映出國軍以系統性戰略思維取
青年日報 ・ 1 天前
法艦「牧月號」訪日 參與多國海空聯演
記者潘紀加/綜合報導 日本海上自衛隊證實,法國海軍「牧月號」(F731)巡防艦已抵達日本,展開後勤整補和訪問行程,將於20日起參與美日澳為首的大規模多國海空聯
青年日報 ・ 1 天前
共機3架擾台 1架越中線侵北部空域 國軍嚴密監控應處
[Newtalk新聞] 國防部今(20)日上午公布最新共機動態,表示自10月19日上午6時至20日上午6時,共偵獲解放軍各型軍機3架次、共艦5艘次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1架次戰機逾越海峽中線,進入我北部空域。國軍除運用任務機艦監控外,亦布署岸置飛彈系統嚴密應處,全程掌握共軍動態。 根據國防部公布之航跡示意圖,本次中線侵擾活動發生於我北部防空識別區(ADIZ)方向,航跡集中在馬祖、東引外海一帶。 國防部指出,共軍自10月19日上午0845時至1225時間進行飛行活動,3架戰機中有1架越過中線,配合周邊海域共艦活動,持續對台進行灰色地帶施壓。 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海、空域動態,並適切採取應處行動,以維護國家安全與區域穩定。這次活動雖規模不大,但顯示仍持續以「小強度、高頻率」模式維持軍事壓力,對我防空與應變機制構成長期挑戰。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鄭麗文喊「不讓台灣成為麻煩製造者」林智群反嗆:中國越界挑釁才是麻煩製造者籲避免政治影響再生能源發展!蔡英文:涉貪個案不能否定理性數據
新頭殼 ・ 20 小時前
無視全美示威 川普AI片疑投「屎彈」挑釁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多地已過週末再度發生「NoKings」(拒絕國王)的反川普示威潮,成千上萬的民眾走上街頭,表態反對威權主義日益增長,不只遭共和批評是「仇恨美國(HateAmerica)...
今日新聞NOWNEWS ・ 22 小時前
新聞透視》軍費支出變調 不如替官兵加薪
從李登輝至蔡英文前總統時代,國防部只編過3個特別預算,其中2個是外購戰機,另1個以採購中科院各型飛彈及海軍造艦為主,這次賴政府編列「韌性特別預算」,國防部約有1129億餘元,是軍方第4個特別預算,但編列的項目五花八門,連整修游泳池都放進來,重新定義了國軍特別預算用途,自是有所爭議。賴政府不如拿出一定比例預算,有序地為官兵調整薪資,增加待遇,提升士氣。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郝龍斌崩盤真相曝光!一個月掉15%支持 媒體人羅友志揭「四關鍵敗因」
(記者蔡函錚/綜合報導)國民主席改選落幕,前立委鄭麗文以黑馬之姿擊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意外掀起內震盪。這場 […]
引新聞 ・ 1 天前
鄭麗文懷有三把利劍
鄭麗文開票勝選主席的周末傍晚,我人在福州。兩岸三地的信息叮咚湧至,幾乎都是表達對國民今後的擔憂。對鄭麗文的擔憂、勸誡、疑慮可真不少!這些人無論來自兩岸三地的政治圈或企業圈,都是男性;女性們則都深表祝福。無須藍綠名嘴們蓄意警告,連路邊阿婆也知道,鄭麗文即刻要面對國民對她的「3大考驗、3大挑戰」,其中包括生計、服眾、路線。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陳嘉宏專欄:盧秀燕將為鄭麗文當選付出政治代價
包括國民人自己在內,許多人都將新任的國民主席定位為「過渡主席」,任務是帶領國民撐過這兩年,於2027年中提名下任國民總統候選人(極可能是盧秀燕);如果一切順利,過渡主席甚至可能提早辭卸主席職務「大政奉還」,讓總統被提名人完成「政合一」帶領國民完成政輪替。只是,這說法忽略最大在野主席本身所具備的高度政治性,這項職務不僅擁有極高的政治話語權可以形塑自己的政治風格,也可以制定提名規則左右總統提名人選──此刻鄭麗文的出線就徹底打破這種所謂「過渡主席」的認知。
鏡報 ・ 23 小時前
批趙少康「配角搶戲會害死主角」 蔡正元提1事:郝龍斌敗選是無妄之災
國民主席選舉在日前進行投開票,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以6萬5122票、得票率50.15%,贏過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4萬6,551票、得票率35.85%,當選國民主席。對此,前立委蔡正元於《中天新聞》表示,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的助選害慘了郝龍斌。蔡正元指出,趙少康於競選期間做出境外勢力介選指控,甚至延伸至紅統、反共。郝龍斌可能基於和趙少康之交情,並未做很明確的切......
風傳媒 ・ 1 天前
鄭麗文願赴陸見習近平 矢板明夫揭介選 國共第三次合作恐成真
國民主席鄭麗文當選後表態願赴陸談判。矢板明夫警告,這可能促成「國共第三次合作」,衝擊力將遠超九二共識,對台灣國際地位與內部政局造成巨大紛化。並解析為何放棄「沒落貴族」郝龍斌,以及歷史上前兩次國共合作的教訓。
風向台灣 ・ 10 小時前
不滿鄭麗文當選?趙少康發表千字文:得票數最低、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退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主席,政治效應才剛開始發酵,力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對於鄭當選似乎仍不接受,他今(19)天表示,這屆的國民主席的主要任務是只要穩住當前局勢就好,平穩過渡到2026、2028。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民進為何無法破4成?張景森嘆「富二代每天搶家產」:這是台灣的風險
台灣藍綠白政格局大致都落在穩定區間,其中執政民進長期占約4成左右,對此,前政務委員張景森於臉書發文指出「民進的極限是台灣的風險」,分析民進缺乏開拓新支持者的能量,僅為了這3、4成家產,在內部殺得見刀見骨,在外部不斷製造敵人,「這種極限不僅是涉及民進選舉上的政治天花板,實則涉及的更是台灣存亡的風險。」張景森表示,台灣政局呈現一種危險的「恆溫」狀態......
風傳媒 ・ 1 天前
沈榮欽評鄭麗文當選:紅統派崛起是結構必然 洪秀柱當年改費制度埋下禍根
[Newtalk新聞] 國民主席選舉由前立委鄭麗文以壓倒性差距勝出,引發外界對中國介選疑雲的熱議。不過,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指出,外界多半只關注中國介入選舉,卻忽略了讓中國介選能成功的「結構性關鍵」。他認為,紅統派能在今日奪下中國國民主席寶座,早在洪秀柱於 2016 年接任主席時就已註定。 沈榮欽在臉書撰文指出,2016 年朱立倫總統選舉失利辭去主席,由洪秀柱補選當選,成為中國國民史上首位女性主席,也同時是首位紅統派領袖。洪秀柱當年注意到低收入戶可免繳費的制度,遂於上任兩個月後,即在 5 月 25 日推動修法,將「齡滿 40 年且年滿 70 歲」的免繳規定,放寬至「齡滿 40 年且年滿 65 歲」,以比照公務員退休年齡為由放寬條件。 沈榮欽指出,這項修正案從根本改變了中國國民的員結構,使內人口組成與台灣社會嚴重脫節,卻為紅統派創造了長期優勢。2017 年起免繳費員與繳費員比例從 1 比 1 快速擴大至 7 比 3,內高齡選民成為主導主席選舉的關鍵族群。沈榮欽說,吳敦義在隔年參選時曾抗議此制度,但因內既得利益盤根錯節,最終無功而返。 沈榮欽強調,許
新頭殼 ・ 1 天前
鄭麗文當主席 她:縣市首長幾乎沒人支持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新任主席將由前立委鄭麗文接任。對此,台北市議員王欣儀今(19)日直呼「呈現一個弔詭的現象」,因為內經過民意大選洗禮勝選的現任縣市首長、挺過大罷免的立法委員,幾乎沒有...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曾披綠戰袍 鄭麗文參選:喊話扁立即舉辦台獨公投
不過鄭麗文過去在農運時期,曾經痛批國民是個殘暴不義的政權,甚至還代表民進擔任國大代表,而在加入國民的20年間,只當過3個月的秘書長,還有兩屆不分區立委,現在被批評沒有立下戰功,接下來如何帶領國...
華視 ・ 1 天前
國共兩年無共識 恐落入伍子胥預言
我那隱形的翅膀終究沒能飛過大海。我為台灣贏得尊嚴與和平的吶喊,穿不透認知短淺的高牆,也抵不過政客煽情的喧囂。這30多年來報國無路,請纓無門的結果,自問盡力了!既然因緣仍不具足,則我也無悔、無愧!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