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瘦針正夯我適合打嗎?減重醫師劉伯恩:非糖尿病者恐出現低血糖暈眩
還沒「享瘦」,就先「受苦」!近來瘦瘦針風潮席捲全台,許多人抱著「打一針就能變瘦」的期待,但實際臨床上卻傳出不少副作用案例。減重權威劉伯恩醫師指出,有位非糖尿病患者在注射市售GLP-1瘦瘦筆後,三小時內出現心跳加速、嘔吐、暈眩、甚至瀕臨休克。分析後發現,主因是藥物造成血糖過度下降,引發交感神經急性反應。劉伯恩提醒:「瘦瘦針並非人人適用,想減重前一定要了解適應症與潛在風險。」
血糖暴跌引爆交感神經反應
劉伯恩指出,這名病患原本血糖正常,但由於瘦瘦針的主要成分是 GLP-1(類腸泌素),它能抑制食慾、延緩胃排空、降低血糖。若非糖尿病患者施打過量,容易出現「極低血糖症候群」,導致交感神經急速反應,腸胃蠕動加速引起劇烈嘔吐,甚至造成頭暈、心悸等危險狀況。
「這類藥物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是控制血糖的輔助,但對沒有糖尿病的人而言,卻可能讓身體陷入能量危機。」他提醒,許多看似「輕鬆變瘦」的效果,背後都有潛藏風險。
「類人工激素」長期使用恐讓身體鈍化
全球正掀起 GLP-1 減重熱潮,但劉伯恩直言:「許多人只看到療效,卻忽略安全性。」這類針劑的成分屬「類人工激素」,若長期或高劑量使用,可能讓身體對自身激素的敏感度逐漸下降。「簡單說,身體會被養壞,以後沒有外來刺激就懶得自己分泌。」
他也提醒,目前尚未有長期追蹤研究能證實停藥後是否會出現「戒斷反應」,例如暴食、焦慮、體重反彈等問題,「這些都應列入風險評估」。
打了沒瘦?別陷入「一針治百病」的迷思
除了副作用,臨床上也常見另一種困擾,「打了沒瘦」。
「很多人以為肥胖只有一個原因,其實造成肥胖的因素多達二十幾種!」劉伯恩說,有的是代謝異常,有的是荷爾蒙失衡,也有人因壓力、睡眠、腸道菌影響體重。若沒有針對根本原因治療,單靠一種藥物很難有效減重。
他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肥胖人口超過 10 億人,2035 年更將突破 19 億,「這麼多年來減肥新藥一波波推出,但肥胖率仍節節上升,代表靠藥物一味追求速效,終究不是解方。」
食慾不是只有 GLP-1 控制!大腦的 a-MSH 也關鍵
想要真正改善肥胖問題,還得了解食慾背後的「中樞機制」。劉伯恩解釋,大腦下視丘有一種名為 a-MSH(黑色素細胞刺激素) 的神經肽,是重要的食慾抑制因子。「它能降低食慾、加速熱量消耗,還能促進多巴胺等讓人有滿足感的神經傳導物質。」
換句話說,控制食慾的系統遠不只 GLP-1 一種,未來若能開發出以 a-MSH 為主的中樞性藥物,或許才是肥胖治療的新希望。
瘦身別求快,「養肌減脂」才長久
「減重的終極目標,不是體重計上的數字,而是健康體組成。」劉伯恩強調,無論使用任何減重療法,都應搭配運動、均衡飲食與肌肉維持訓練。「肌肉量下降不但會讓基礎代謝率變低,反而更容易復胖。」他提醒,瘦身不能只靠針,更要靠健康運動飲食習慣。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更多Heho健康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台灣黑豆新發現!最新研究公開「黑豆1部位」護腸又護腦 9項專利力證效果
壓力大、睡不好、腸胃亂,可能也連帶影響大腦健康。嘉義基督教醫院與中興大學從台灣黑豆種皮中找出關鍵成分,有助腸道菌叢平衡與腦部基因表現調節,並取得9項專利。 醫學結合農科!黑豆種皮開啟腦與腸健康研
健康2.0 ・ 8 小時前
獨家》安柏兒罹重度憂鬱暴瘦10公斤!每日醒來淚崩不知為何哭
從女子團體Roomie出道的安柏兒,曾是被看好的新生代偶像,唱跳實力亮眼,前途光明。然而,2013年團體因唱片公司改組無預警解散,她又遭遇二度解約,演藝事業陷入低谷。安柏兒接受《中時新聞網》專訪坦言,當時罹患重度憂鬱症,半年內暴瘦10公斤,每天起床莫名淚崩,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在哭什麼,長期壓力更引發癲癇症,身心狀態極度失衡,一度被黑暗吞沒。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營養師曝「6大抗癌飲食」!吃錯增罹癌率 飽和脂肪別碰
癌症連36年居台灣10大死因之首,平均每4分58秒就有1人罹癌,且罹患年齡逐漸下修至20、30歲年輕族群!專家強調,良好飲食習慣是預防疾病與抗癌的重要關鍵,建議民眾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減少加工食品,以維持身體健康機能。營養師江欣樺提出抗癌飲食策略,包括維持健康體重、多攝取植物性食物和高纖飲食,並減少加工肉品、高溫烹調食物的攝入。專家們一致認為:「病從口入,健康也從口入」,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抗癌之路的第一步!
TVBS新聞網 ・ 55 分鐘前
委託房仲賣房,仲介費可以砍嗎?內行曝:「這時機」開口成功率翻倍!
「簽約時仲介費寫4%,但底價沒寫...」請問一下,我是賣方,原先仲介費寫4%但底價沒寫,如果買方出價不如預期,要壓低仲介費%數的話,要特別寫在哪一欄嗎?要在買賣成交前寫還是同時寫?這則來自賣方的真實提問,道出了許多房產出售者的心聲。
賣厝阿明 ・ 1 天前
快訊/北市五分埔商圈傳火警事故 疑蠟燭不慎掉落釀禍
北市信義區五分埔商圈、永吉路459巷30日晚間傳出火警事故。警消獲報也立即前往灌救,所幸火勢第一時間被撲滅,此次事故造成一名年約60歲的女子左手燙傷,其疑似為上樓尋找起火處不慎跌倒,所幸其意識清楚,緊急送醫後並無大礙。據了解,火災起因疑似為民眾不慎將蠟燭掉落所致...
CTWANT ・ 20 小時前
退休金存2665萬生活無虞!達成率不到3成 專家曝「平價版」較易達成
退休金要存多少才夠用?根據求職網最新調查,如果以「生活無虞」為前提,每位勞工預估應準備2665萬元的退休金,但平均達成率不到三成,不過有專家建議,如果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平均每人月消費落在2萬6千多元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有片/黃仁勳「吃喝商場學」邀三星現代會長嗑炸雞 店外擠爆千人圍觀
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30日訪問南韓,這是他睽違逾10年再度訪韓,與三星電子與現代汽車集團領導人會面,凸顯輝達與南韓科技及汽車產業日益深化的人工智慧(AI)合作關係。
太報 ・ 17 小時前
拚亞洲第一! 台灣年底送件申請C肝消除 B肝政策同步升級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今(30日)證實,衛福部將於年底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申請C型肝炎消除認證,台灣可望成為全亞洲首個達標國家,完成這第一塊拚圖後,下一步將鎖定國內約150至200萬名B肝帶原者,規劃放寬健保治療條件與給付,朝2030年全面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標邁進。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漲多就是最大利空!聯亞、精測、光寶科前三季獲利大躍進但齊跌停
台股由台積電(2330)衝鋒陷陣攻上28K,惟隨著股價漲多,第三季財報亮眼股股價反而呈現「利多出盡」,聯亞(3081)、精測(6510)、光寶科(2301)等前三季獲利大躍進,但今(30)日股價齊跌停。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觀光餐旅業 雙11促銷各顯神通
年度最大觀光展銷平台ITF台北國際旅展11月7日將登場,加上普發現金萬元最快11月12日入帳,為創造「疊加效益」,台北萬豪酒店、炸雞連鎖肯德基、外送平台foodpanda等觀光餐飲業者,紛紛打著「雙11」的名號,推出各式優惠,引爆市場促銷大戰。
工商時報 ・ 12 小時前
譚敦慈曝親戚20多歲就大腸癌「愛吃1食物」她絕不碰 醫:1級致癌物很多人天天吃!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年齡層更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有「無毒教母」之稱的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自己一位表妹婿,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的日常飲食除了重油重鹹,
健康2.0 ・ 8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年死2.3萬人!「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心臟病驟逝「3大症狀」快就醫
網紅謝侑芯曾任護理師,因外貌亮眼被封「護理系女神」,近日她在海外工作期間,因健康因素驟逝,得年31歲。而據悉,她的死因為心臟病發作,「當下好像是未有急救的可能性」。醫師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住院原因,因常與其他疾病有共病症狀,較難診斷,嚴重時恐有死亡危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就要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8 小時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麵包「先冷凍再烤」比較健康?專家給答案 這1種吃法照樣血糖飆、還會變胖
很少有食物能像麵包一樣讓人如此喜愛、甚至渴望——這個令人安心的主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伸手去拿。可能你常看到有人聲稱,只要把麵包冷凍、烘烤,或先冷凍再烘烤,就能讓普通的一片麵包升級成「超健康版本」。對此,「delish」網站上一名營養師(也是一位看過不少飲食流行趨勢的麵包愛好者),用事實來澄清,幫大家切開這些鬆散的謠言。先來看看冷凍或烘烤麵包時,實際上會發生什麼事。這些方法真有傳說中的效果,還是只是一半真一半假呢? 冷凍麵包的祕密 其實,當你把麵包放進冰箱冷凍時,背後有一些有趣的科學原理。研究發現,冷凍麵包確實有點科學依據。當麵包被冷凍時,裡面的澱粉會發生一種稱為回凝作用(retrogradation)的化學過程。回凝作用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就是麵包烘焙完成、冷卻後,澱粉分子會自然重新排列。而在冷凍時,這種排列過程會加速,使部分可消化的澱粉「結晶化」,轉變成身體無法完全消化的形態,也就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什麼是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簡單來說就是「人體不易消化的澱粉」。它不像一般澱粉那樣被分解成糖並吸收,而是更像膳食纖維,能相對完整地通過腸道,並成為腸道好菌的食物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