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發現「卵巢惡性腫瘤」該停止懷孕嗎?馬偕醫「1招」成功拆彈保胎兒
懷孕5個月例行性產檢發現卵巢惡性腫瘤,要不要終止懷孕?傳統卵巢癌治療多採取「根除性減積手術」,包括切除子宮、雙側卵巢、輸卵管、淋巴腺與腹腔內轉移腫瘤,搭配術前或術後化學治療,還有偏高的復發與死亡風險。醫療團隊考量個案合併懷孕中,以切除腫瘤並延續孕程為目標。術後順利產下健康胎兒,追蹤也無復發跡象。
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又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初期症狀不明顯,也不像子宮頸癌可藉由抹片篩檢發現,難以早期診斷,往往在發現時,已經是晚期或是轉移到其他器官。
因卵巢位於下腹部,初期症狀也並不明顯,好比是腹脹、打嗝、噁心、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等,常常會與消化系統疾病混淆,導致早期診斷困難。不過,當腫瘤持續變大後,就可能出現更明顯的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
頻尿、漏尿
下腹痛、骨盆疼痛
月經週期異常
下體不正常出血
懷孕藏惡瘤拆彈保胎兒
若在懷孕中發現罹患卵巢癌,治療上就更加棘手。馬偕紀念醫院高危險妊娠科醫師王亮凱分享,李小姐在妊娠20週進行第4次例行性產檢,腹中胎兒發育正常,但發現腹腔內積滿大量腹水,左側下腹部還有一個約15公分、邊界模糊及結構複雜的卵巢腫瘤,同時有明顯進食與呼吸困難。進一步檢驗,雖未在腹水內發現癌細胞,但腫瘤疑來自左側卵巢且惡性風險高,懷疑是懷孕合併卵巢癌。
馬偕紀念醫院婦癌科主任陳楨瑞召集跨團隊會診與手術,切除包含惡性腫瘤的左側卵巢輸卵管,因腹腔內未發現腫瘤擴散或轉移跡象,因而保留子宮與右側卵巢輸卵管,胎兒也未受影響。經檢驗證實為卵巢癌,但屬低度惡性之「幼年型顆粒細胞瘤」,不須在懷孕期間接受化學治療,孕程得以延續。
陳楨瑞進一步說明,手術前李小姐的血液檢查發現異常超高的抗穆勒氏荷爾蒙(AMH)指數,已經強烈懷疑為卵巢顆粒細胞癌,因此手術採傳統直式開腹,在不造成腫瘤破裂的情況下,順利切除包含惡性腫瘤的左側卵巢輸卵管,並取部分大網膜組織進行病理檢驗。
「幸運的是,手術時於腹腔內並沒有發現腫瘤擴散或轉移跡象。」陳楨瑞表示,因而子宮與右側卵巢輸卵順利保留,子宮內胎兒也未受到手術影響。李小姐術後恢復極佳,先前因腹水引起的腹脹、呼吸困難等症狀也完全消退,孕程得以順利延續,妊娠38週後,自然產下2808公克的健康女寶寶,產後追蹤亦無復發跡象。
孕期腹脹不適及早檢查
陳楨瑞解釋,「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屬低度惡性的卵巢腫瘤,主要來自卵巢結締組織,常合併不名原因的多量腹水。雖屬少見,但若能及早發現,由醫療團隊制定精準治療計畫,便能同時守護媽媽與胎兒健康。傳統卵巢癌在治療上多採取「根除性減積手術」,包括切除子宮、雙側卵巢、輸卵管、淋巴腺與腹腔內轉移之腫瘤,並須搭配術前或術後化學治療,且有相當高的復發與死亡風險。
陳楨瑞提醒,懷孕期間若出現持續腹脹、食慾不振與呼吸困難等症狀,應及早就醫檢查;若發現伴隨腹水或不明腫塊,更要提高警覺,及早排除惡性卵巢腫瘤的可能。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腹痛不是小症狀,竟確診「晚期卵巢癌」!醫警告:當心初期症狀不明顯
卵巢囊腫會自己消失嗎?卵巢囊腫是癌症嗎?症狀、治療與預防一次看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 產檢發現「卵巢惡性腫瘤」該停止懷孕嗎?馬偕醫「1招」成功拆彈保胎兒
其他人也在看

防堵非洲豬瘟 農業部擴大追查32關聯場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9日電)台中梧棲一處養豬場出現非洲豬瘟。農業部今天表示,昨天開始第2輪防疫強化措施,擴大追查各縣市包括養豬場、屠宰場、肉品市場、化製場共32場關聯場。
中央社 ・ 1 天前
防堵非洲豬瘟!關務署強化邊境管理 6天內查獲13件違規
台中發現非洲豬瘟案例,被外界指責是邊境管理出現問題,關務署強調,海關一向以高標準、高規格、高警戒的嚴謹態度把守國門,落實進口郵包、快遞貨物及高風險地區入境旅客行李百分之百X光儀檢,並與各邊境查緝機關通力合作,嚴格執行各項邊境管制措施。關務署表示,自112年1月...
CTWANT ・ 1 天前
美韓協議細節曝光!對美3500億投資有解 川普李在明開心共進晚餐
美國總統川普29日抵達亞洲行最後一站、南韓,南韓總統李在明作為東道主,晚間的APEC晚宴,特地為川普致敬。在晚宴同時,美韓達成的協議細節也曝光,包括關稅15%,至於雙方爭執的「現金」投資方面,南韓同意3500億美元所承諾的對美投資中,200億美元會以現金形式支付,並設有每年200億美元上限,剩餘的1500億美元用於造船項目。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中山隧道傳見怪影警方調閱監視器釐清
基隆市警察局第四分局針對網傳「中山隧道出現人形鬼影」一事,29日特別提出說明表示,目前未接獲任何相關報案,但警方已主動調閱相關監視器畫面逐一查看,以釐清是否有人為因素或其他可疑情形。警四分局為了釐清網傳情事真偽,已主動派員前往現場勘查,並調閱周邊監視器畫面,以釐清是否有人為因素或其他可疑情形。同時,警方也會加強該路段及周邊地區的巡邏勤務,以確保用路人安全。基警四分局呼籲,若民眾發現有可疑人員,或有人以蒙面、偽裝、惡作劇等方式刻意驚嚇他人,造成社會恐慌,儘速向警報案,警方將依社會秩序維護法相關規定予以裁罰。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陳駿季主持非洲豬瘟應變中心記者會(2) (圖)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9日下午在農業部防檢署召開記者會,由指揮官、農業部長陳駿季(中)主持,防檢署長杜麗華(左)、環境部環境管理署副署長劉瑞祥(右)等出席。
中央社 ・ 1 天前
高雄女車廂遭放追蹤器警回「查不到」 警澄清:已依法受理
高雄一名女子昨日發現機車車廂內有一個定位追蹤器,前往派出所報案卻遭員警以「查不到」、「有事就打110」回應,他事後在社群發文抱怨,對此警方今澄清已受理報案。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三高」沒顧好,小心成「末期腎病變」!醫示警:出現症狀恐已中晚期
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被稱為「沉默殺手」。依據衛福部2024年死因統計,腎臟相關疾病已成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九位,每十萬人口約有24.3人因此喪命。另,台灣醫療研究團隊發表於《Frontiers in Medicine》(2021)研究顯示,高血壓者罹患慢性腎臟病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2倍,高血糖者約為2.9倍,顯示三高控制不良與腎損害有密切相關。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產後一定要喬骨盆嗎?中醫揭喬骨盆真正目的:為了產後速恢復身材
你是否會好奇,產後需要喬骨盆嗎?開業中醫診所院長林蔚喬於《產後喬骨盆》一書中,聚焦在媽媽們關心及當今流行的「喬骨盆」觀念與迷思講解,更詳細講述各種關節引起的產後症狀,結合中西醫觀點與中醫整復知識,提供媽媽們溫和有效的改善解方,緩解各類疼痛症狀。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失智跟基因有關?小心「Apo E基因」增失智風險!醫揭1檢測提早預防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成為重要的健康與社會挑戰。失智不僅改變了一個人的記憶、思考與判斷力,也更可能牽動家庭關係與整個社會的照護體系。有幸,隨著現代醫療的發展,可在失智症或大腦退化的無聲期就洞察風險,以下分享「3大檢測」找出潛在危險信號,守護大腦健康。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賴慧如看婦產科被認出 急澄清:真的不是懷孕
今年賴慧如才與國標舞名師劉家銘補辦婚禮,不過到婦產科報到並非有好消息,而是做健康檢查,原來是她的泌乳激素過高無法排卵,導致經期很混亂,也擔心有腦下垂腫瘤。已經有一個女兒的她目前沒有做人計畫,希望能先把身體養好,表示要先觀察三個月,再測看看激素有沒有降下來...
CTWANT ・ 5 小時前
歷史底蘊+豐富美食 台南最強景點年吸2千萬人次
這次的宣傳片鎖定南台灣進行拍攝,其中台南除了是美食之都外,這座城市擁有深厚歷史底蘊,因此吸引旅客造訪,根據交通部觀光署最新統計,台南最受歡迎的前三個景點,分別是國華商圈、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及海安商圈,位...
華視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7 小時前
男性注意!「攝護腺癌」有3大明顯症狀
[NOWnews今日新聞]攝護腺癌為我國男性發生率第三位的癌症,死亡率居第六。國民健康署提醒男性民眾,應留意身體異常徵兆,倘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評估,以利早期診斷與治...
今日新聞NOWNEWS ・ 5 小時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8 小時前
血壓藥要白天吃還是晚上吃?最新研究揭露真相 醫師教你這樣用藥最好
最新研究揭示,高血壓藥物的服用時間,並不影響治療效果!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指出,該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早晨或睡前服用降壓藥,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響並無顯著差異,患者可依個人習慣選擇最適合的服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