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關台灣印太與歐洲佈局的兩場選舉
⊙賴怡忠
10月4日:日本執政總裁選舉與與捷克國會大選
十月四日在日本與捷克的兩場選舉,對台灣的外交佈局會有重要影響。日本是執政的自民總裁選舉,出線的總裁極可能成為日本新首相。而捷克的國會大選導致變天,與台灣沒有太多關係的「不滿人民ANO」魁巴比斯回鍋執政。位於印太與歐洲出場的同日選舉,對台灣外交佈局有重要影響,我們不能夠輕忽。
高市早苗用了一年秣馬厲兵,今天如願以償
在選前大家多預測自民總裁選舉會進入第二輪,而可能第二輪人選可能會是小泉進次郎、高市早苗、以及林芳正這三位。選舉過程是不出意料的,由小泉進次郎與高市早苗進入第二輪選舉。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高市在首輪就是最高票,並進而在第二輪勝出。高市在第一輪領先與最後勝出,都讓外界觀察家的眼鏡碎落滿地。高市在第一輪的國會議員拿到64席,第二輪拿到149席,小泉則是在第一輪國會議員拿到80席,第二輪拿到145席。顯然高市在第一輪的國會支持是低於小泉,甚至也比林芳正低(林芳正拿到72席)。
高市在國會議員失去的是被她在地方員投票補回來。高市在第一投票就拿到地方員119席,而小泉進次郎只拿到84席,林芳正更只拿到62席。顯然自民基層對高市的支持熱情遠高於小泉以及林芳正。之後在第二輪投票時,麻生一席「尊重地方員投票意願」的發言,被認為大幅影響了麻生派議員的投票意向,再加上原先投其他議員的票之重整,使得高市之後勝出,這導致在二輪的議員票上,高市也領先小泉四席。至於地方代表的票更呈現高市超過三倍於小泉的狀況。
相較於2024自民總裁選舉,高市也是在第一輪領先石破,但在第二輪票時敗下陣來。只不過當時高市在第一輪投票時國會議員票有72票居第二(落後小泉進次郎的75票,但遙遙領先石破茂的46票),在地方員支持上衝最高(109票),但最後在第二輪敗給各派系的合縱連橫(173:189),地方部票也落後石破5席(21:26)。據說高市在2024自民總裁選舉失利並拒絕石破請她擔任自民總務會長一職後,即積極勤走地方,這次高市就是憑藉其在自民基層員的絕對優勢輾壓對手,為第二階段的議員投票打下基礎。
高市在2000年就曾預告要在2010年當首相
高市早苗是個平民出身的政治人物,既不是政二代也非官僚出身。她的從政啟蒙來自從神戶大學畢業後進入的「松下政經塾」,透過直接面對選民,一步一腳印挨家挨戶的拜訪而獲得選票。據說當年她是一天拜訪20─30戶人家,這讓她在1994年的眾院選舉獲勝,從而展開她的政治生涯。
高市早苗一開始是以無籍身分參選,之後加入的也是新進,是因她與當時新進魁小澤一郎理念日益對立,在1996年底退出新進,之後經過當時的自民幹事長加藤紘一的引介,在1996年底加入自民。
高市當選議員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也擔任過經產省副大臣、內閣特命擔當大臣(類似我國政務委員)、總務大臣、經濟安保大臣等要職,可算是今天自民相當資深的政治人物。她也是從2021開始參選自民總裁,在四年後的第三次參選終於修成正果。可望在之後成為首任日本女首相。
但高市早在2000年就發下豪語要在日後擔任日本首相。在她參與撰寫的「松下政經塾」於2000年四月發表的《21世紀,日本的繁榮譜》一書中,高市提到2010的高市內閣及其政治綱領,包括確立安全保障體制、修改憲法、百分百糧食自給率、與謝罪外交道別等內容。而她之後的政治作為,包括支持修憲、去靖國神社參拜等,都與她當時的想法沒有太多變化。
國人對高市的理解多是來自她對台灣的公開支持,不僅是她在選前於「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訪談記錄,在外交部林佳龍部長於七月「私人」訪問日本時公開接待,或是她在過去的發言等。但她挺台的主張來自他的保守主義想法。高市的保守脈絡,包括支持修改憲法,認同自衛隊改名為國防軍、要修改自衛隊法使在外國以自衛隊保護在外國日本人成為可能、要擁有對敵地攻擊能力、不認同女系天皇、反對外國人參政、不認同同性婚姻合法化等,可以看出她偏向保守主義的想法。
她也是在1995年不認同村山富市講話的國會議員之一。她明白無誤的保守思想也是這次她能夠出線的主因。有趣的是,她的保守思想在去年時被認為是自民眾議員選舉的障礙,但現在卻因為認為她夠保守,以及相對小泉來說,高市在辯論會的表現顯示她對政策的內容較清楚,因此會願意讓她出任自民總裁。
松下政經塾:培養日本平民政治家的重要搖籃
高市早苗作為平民出身的政治人物,如果沒有「松下政經塾」的經歷與鍛鍊,是很難與政二代或是中央省廳菁英官僚出身的人競爭,而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創辦的「松下政經塾」,更是培養了多位在政壇頭角崢嶸的人物,例如前首相野田佳彥、前外務大臣前原誠司,玄葉光一郎、前外務大臣/防衛大臣的小野寺武典等人。高市早苗(第五期)是其中的少數女性,期別很高,是多人的學姊(前原誠司(第八期)、玄葉光一郎(第八期)、小野寺武典(第十一期)。前首相野田佳彥因為是第一期生,所以算是高市早苗的大學長。國內大家熟識的前日本產經新聞駐台支局長矢板明夫,也是松下政經塾第十八期的塾生。
因為日本的派閥政治導致強大的世襲政治家傳統,另一個進入國會的路徑是從擔任中央省廳的菁英官僚,然後被自民吸收轉換跑道參選。而政治作為技藝的訓練,對於無權無財也沒名氣的一般老百姓,不僅沒有與聞的機會,對於有意投身公共事務的人,也沒有發展的管道。以培養日本未來政經文化領袖為職志的松下政經塾,成為少數有志者可以鍛鍊自身能力與提供發展空間的管道。以大家現在比較熟悉的新創產業過程來說,如果這批想在政治界發展的松下政經塾生如同那些搞創新事業的青年創業家,那麼松下政經塾就是協助發展與媒合人脈關係的天使投資機構,而且除了提供政治事業經營諮詢外,還提供政治技藝的訓練。
也正是由於自民長期被世襲政治所把持,早期松下政經塾生在政界的發展多是到反對陣營的民主,例如前首相野田佳彥、做過外務大臣的前原誠司與玄葉光一郎等。高市早苗也是從無所屬出發,先加入新進,直到1996年底才加入自民。但是中期以後的塾生,就看到比較多進入自民者。
高市面對與石破一樣的國會結構
高市乘著基層的支持而取得自民總裁一職,但在國會議員的支持上,由於僅領先小泉進次郎四席,顯示自民國會議員對於高市早苗的領導還是有所保留,因此如何鞏固自民國會議員的支持會是重要任務。
但高市上任面對的國會結構與石破茂是基本一樣的,意即作為最大的自民在參眾兩院都是少數,是因為反對彼此差異很大而無法形成共同陣線,讓自民可以持續執政。如何處理這個雙少數執政對高市早苗就是個重大挑戰。
有趣的是,去年高市在總裁選舉也是第一階段以第一勝出,但在第二階段卻敗下陣來。據說其他議員不願投高市的主因是擔心高市保守的形象,無助於自民在即將到來的眾院選舉獲得勝利,因此選擇認為相對會比較為社會接受的石破茂。但是經歷今年的參院選舉後,似乎自民基層以及不少議員不再認為高市的保守形象是票房毒藥,反而認為自民失去保守形象是導致其政聯盟在參院選舉不過半的主因,特別是國民民主與參政的崛起,顯然是侵蝕了很多自民的保守票源,此時就需要一個旗幟鮮明的保守主義者以促進選票回流。一年後正是高市的保守形象使其獲得青睞。當然小泉進次郎在政策辯論的青澀表現,以及用網路寫手創造聲量之舉,也讓日本自民基盤感到不放心。
但也因為如此,屆時高市要如何面對朝小野大的局面,大家都在觀察。一般認為高市取得首相一職應該問題不大,但如何建構穩定的執政會是嚴厲挑戰。如果要建構穩定多數的聯合內閣,可能是與國民民主,或是與維新會談合作比較有可能。國民民主主席玉木已表示,除非先上修所得稅繳稅門檻與展開其他相關稅務改革,否則無意加入聯合執政。維新會原本已表示不反對加入執政聯盟,但前提是要換掉石破茂首相,以及將大阪視為備都以平衡東京一極獨大現象。因此高市上台後是否代表維新會加入聯合執政的可能性大增?大家也都在看。
但特別的是,高市上任後沒幾天就要接待來訪的川普,高市宣稱要重啟日美關稅談判,是否對日美關係帶來更大的風波,但承接既定結果的話,就要看有無吃下的能力與調整空間。之後高市還要去韓國開APEC領袖峰會,屆時要立即處理日韓關係。韓國現在執政的進步派政權對持保守主義立場的高市相當有意見,更對高市當年不認同村山富市的談話頗有感覺,因此在還沒處理日中關係之前,困難的美韓議題就撲面而來。
高市有可能起碼是三年首相,或是一年首相就再見呢?
就日本選制來看,除非首相解散國會改選,否則從現在到2028年都不會有選舉,而在2028是眾院選舉與參院選舉一起出現。但這屆日本自民總裁的任期是到2027年九月。如果高市做得不差,2027年總裁就有望連任以帶領自民打2028的眾院與參院選舉。
但現在不少自民政治觀察家卻擔心高市可能只是一年短命首相,認為高市堅定的保守立場與過去從未展現過務實彈性,因此缺乏長期執政的可能性。特別是高市的保守形象與國民民主、參政、甚至部分的維新會等,有高度的選票重疊。對於這些政帶來競爭相同票源的壓力。因此也有人說這些政不會選擇加入高市內閣以避免其選票基礎被侵蝕。如此則高市在未來一年會因這些政有意樹立自身權威而導致政壇紛爭不斷,無法在政策取得進展,進而帶來另一次的政治風暴。是否出現這樣的發展,也值得仔細觀察。
高市當選對台日關係是利多,但我們要記取安倍時代的教訓
因為高市多次公開提到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持續提出挺台主張。也是在外交部林部長訪問日本時,公開接待林佳龍部長的日本眾議員之一。本身也曾數次來台灣表達支持。因此台灣對於高市早苗的當選多喜出望外,期待安倍時代的台日關係可以在高市任內再現。
誠然,從岸田到石破茂的台日關係,雖然持續穩健發展,但總是似乎在悶燒,不像在安倍甚至是菅義偉時代,在總理府有人願意為促進或是防衛台日關係而投入政治資本,台灣也知道在有困難時可以找誰處理。在高市如無意外擔任首相後,這個問題然預期會有較好的關注。
但知道高市面對的困難,對於台日關係的未來,台灣就無須期待高市可以為台日關係做什麼,而是在台灣的需要下,發掘出什麼是她可以作而且她也想做的,同時設計出一個路徑圖,根據這個路徑圖推進實事。安倍時期空有對彼此都高度友好的政權,但在時機與政策順序上卻常常無法對焦,導致在持續延誤時機下使機會完全喪失。我們也要利用這個機會將某些議程的推動賦予制度化基礎,使其成為彼此官僚互動的日常議程之一,以確保這些倡議的永續發展。
至於擴大與其他政治人物、其他派系、其他政的交往也很重要,但針對高市當選自民總裁的難得機會,我們必須要能超越個人關係與管道建立的操作,朝向制度化以為實質議題的進展打基礎,為台日關係的永續進展奠下扎實根基。
捷克大選沒有意外結果,前首相回鍋組閣執政
同樣在10月4日,捷克舉行國會大選,執政聯盟受挫,巴比斯領導的「不滿公民」(ANO)成為第一大。巴比斯本人在2017─2021擔任捷克總理,因此這次是回鍋擔任,不是新人。
但因為「不滿公民」在200席眾議院席次中拿到80席,沒單獨過半,根據巴比斯本人說法,他可能以少數單獨執政,或是與另兩個政,極右派的「自由與直接民主」(SPD),與右派但不是極右的「自為汽車」(Motorists for Themselves)展開政聯盟合作,但還是由「不滿公民」組少數內閣。
雖然組成政聯盟對執政會比較穩定,但與「自由與直接民主」以及「自為汽車」聯盟可能無法持久,因為直接民主的新法西斯主義色彩,以及自為汽車強烈反綠能(要汽車不要腳踏車)、強烈疑歐,都與立場較為偏向中間的右翼民粹「不滿公民」有差異。巴比斯在當選後也說會持續挺歐盟與支持北約的政策,即便他與創建「不自由民主」的匈牙利總理奧班(Victor Orban)是歐盟議會愛國者團的共同創辦人。目前看起來「不滿公民」單獨執政的機會不小,但政聯盟還在籌組中。
對俄與對烏政策會是主要轉變,對中關係不致有太大影響
捷克變天的最大影響是其對俄與對烏克蘭政策。巴比斯與可能會形成政聯盟的「自為汽車」、「自由與直接民主」都對俄羅斯相對友善,主張不要持續與俄羅斯敵對。而對挺烏部分也都顯示若干保留意見。有的政是因為挺俄而遠烏,但也有的政是基於大量湧入的烏克蘭難民讓捷克難以承受,因此不希望持續挺烏與抗俄政策,希望透過早日俄烏和談結束戰爭,讓在捷克的烏克蘭難民可以早日回到家園,省卻捷克的負擔。
根據「中歐亞州研究所」(CEIAS)在今年四月對中歐四國(Visegrad)做的民調顯示,在捷克政中,雖然即將執政的「不滿公民」(ANO)比較親俄,但那也是與相對於強烈厭惡俄羅斯的前執政ODS、STAN(之前是市長)等,以「不滿公民」本恩對俄羅斯的態度,持負面印象的比例依然有七成(ODS是九成六、STAN也有九成四)。雙方出現顯著差距的是對歐盟的印象,前執政聯盟對歐盟的好感度普遍接近八成,但「不滿公民」、「自為汽車」、「自由與直接民主」則是對歐盟的不滿達到五成五、六成五、七成七的高比率。
此外,針對中國的態度,「不滿公民」支持者對中國的有近五成二的負面態度,「自為汽車」的不滿程度更高,達到五成八。即使是態度最親中的「自由與直接民主」,對中負面印象也有三成七,而其對中國持正面印象者則是在三成一。顯然也是少數。
因此從政支持態度來看,巴比斯執政後的捷克對外政策,可能在對歐盟的政策會有較多矛盾,但是基本上不會出現挺俄操作,即是不會有出頭的抗俄態度。而在中國的政策上,更不太可能出現親中的發展。俄別是巴比斯個人有過被中國詐騙的慘痛生意經驗,在當年中國大使威脅捷克參議院議長不應來台灣導致該位議長身亡時,巴比斯做為反對主席也出聲譴責中國駐捷克大使舉措,並要求要將他趕出去。巴比斯本人與中國關係並不佳。
但在捷台關係上,台灣可能無法期待過去捷克公開支持台灣,透過公開接待來訪台灣政要來表示支持的舉措,但既有的作為與實質關係是不太會有任何問題的。特別是與捷克在半導體、無人機等的科技合作,都是捷克高度期待的發展。
此外,雖然捷克總統是國家象徵,不具實質權力,外交權也不在總統身上,但總統本身可以獨立發言,當巴比斯政府的對歐主張與疑烏立場可能會引發爭議時,捷克總統對捷克對外事務的發言權會因此更被提升。因為這位總統是堅定的台灣支持者,因此也等於幫台灣加上另一道保險。
林部長八月訪日九月訪捷克,對日捷兩地政情趨勢有第一手感受
林佳龍外長從七月到十月頻繁出訪創造不少驚奇。七月底以私人訪問名義去了日本,在訪日期間也被即將成為自民總裁的高市早苗公開接待過,林部長九月也以文化訪問方式造訪捷克,顯然這些訪問使得林部長對於當地的政情發展、地緣戰略情勢、以及其與台灣的雙邊關係可以有更直接的掌握。七月訪問日本雖然不能說是為預備自民總裁選舉的趨勢預先布局,但九月訪問捷克的決定,則肯定與想要第一手掌握十月選後的捷克政局有關係。
高市主政下的日台關係可望有好的發展,但關鍵是台灣要提出可操作的路徑圖以為引導,而選後的台捷關係可能會進入盤整的相對沉潛階段,但也無須擔心這會導致倒退的發展。因為捷克在過去幾年是台灣對歐外交的重要橋頭堡,因此如何應對這個新變化以持續推動台灣對歐外交的整體佈局,會是現在台灣在面臨捷克新政局時,必須要加強的功課。
作者為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
看更多思想坦克文章
從黃國昌狗仔門到 NPR 斷援:21 世紀媒體崩塌與公共性自焚
台灣怎麼和MAGA們打交道?能信賴他們嗎?
其他人也在看

高市早苗的考驗:聯合執政的公明威脅退出、內石破派可能造反
[Newtalk新聞] 高市早苗本月4日當選自民總裁,旋即收到公明可能退出聯合執政的訊息。日本專欄作家尾藤克之稍早在媒體《アゴラ》(Agora)上撰文,指出高市的挑戰還不只如此,石破茂的派系可能造反。 曾擔任國會議員秘書、外國顧問、上市公司高層以及明治大學客座研究員的尾藤克之引述政治評論員田崎史郎,指出:「本屆政府對公明缺乏感情」,並批評高市在內幹部人事任命上缺乏與公明的溝通。麻生派的「贏家全拿式的人事決策」旨在團結內保守派,但也因忽視公明而招致批評。 如果公明退出聯合執政,自民將只剩下191個議席,距離所需的233個議席的多數席位還差42個。這增加了日本維新與國民民主合作的可能性。 維新首吉村博文對此持積極態度,他表示:「如果正式接觸,我們自然會考慮進行磋商。」該正在考慮加入聯合執政,但前提是「副首都構想」能夠實現,而且兩在外交政策和安全保障方面也具有很強的兼容性。 值得注意的是國民民主首玉置雄一郎的立場轉變。玉置雄一郎此前曾表示「不可能與石破政府合作」,但他並未對高市政府做出這樣的拒絕。這反而體現了高市對國民民主的重視。 諷刺的是,在石破政府時
新頭殼 ・ 22 小時前高市早苗問鼎大位—首位女首相的外交考驗紛至 台日安全合作加速
對中立場鷹派的高市早苗經過三度挑戰自民總裁選舉後,終於成功當選,有望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學者指出,高舉已故首相安倍晉三路線而當選的高市,將延續她政壇導師的印太戰略,並且加強美日同盟,而在推動台日安全政策上的速度預期將加快,對中政策則將先打出安全牌。 首相指名選舉推遲 高市拜相後外交考驗接著來 日本執政自民10月4日選出新任總裁高市早苗,這位右翼、以對中鷹派著稱的前經濟產業大臣料將成為日本第一位女性首相。現年64歲的高市上台後隨即將面臨到連串的外交考驗,包括她將如何回應月底訪問東京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屆時端出的考題,以及在南韓舉行APEC峰會上,她又會如何與中韓領袖互動,將成為外界觀察日本新屆政府外交方向的關鍵指標,也為高市未來施政奠下基調。 在高市登上國際外交舞台前,她必須先迎接國會的首相指名選舉。由於政治獻金醜聞,自民長期執政夥伴公明尚未正式確認將持續合作,導致原本預計在10月15日在國會舉行的首相選舉被推遲,目前預計在10月20日當週舉行。儘管自公聯盟在參眾兩院席次未過半,但由於在野陣營分裂,迄今未能就推派首相候選人達成一致,高市仍預料將當選首相。
中央廣播電台 ・ 10 小時前

高餐大廚藝學院與義大利ICIF及星級餐廳簽約 共創國際人才培育新契機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為推動廚藝教育的國際化與全球化發展,再創新篇章。高餐大廚藝學院陳紫玲院長與西餐廚藝系江敏慧主任,代表學校前往義大利皮埃蒙特地區,與國際知名廚藝學院ICIF(ItalianCulinaryInstituteforForeigners)及其合作的多家米其林星級餐廳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正式建立長期夥伴關係。(見圖)高餐大今(八)日說明,這次合作餐廳陣容堅強,包括擁有米其林二星榮耀、被譽為「義大利北部美食聖殿」的AnticaCoronaReale,以及榮獲米其林一星與二個叉子評價的RistoranteDolceStilnovo、RistoranteLaCiaudelTornavento等十家星級餐廳。這些餐廳皆以精緻料理與對食材的極致堅持享譽歐洲。其中,創立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高市早苗勝選,日本何去何從?
日本執政自民本(10)月4日舉行總裁選舉,前經濟安全保障大臣高市早苗在第2輪決選時,以185票比156票擊敗其主要對手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成為自民創70年來首位女總裁,並可望在本月15日臨時國會進行指名選舉後,成為日本憲政史上首位女首相。
美麗島電子報 ・ 1 天前
賴政府對南非高調 對美黑箱
民進政府對美國的關稅與經貿投資壓力,約莫從半年前開始便諱莫如深,但對於前年開始,南非先迫我駐處更名、後擬再逼駐處遷出首都之事,卻樂於向外界分享因應之法。兩相對照,頗值玩味。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印尼大愛二村衛教 改善兒童發育遲緩
印尼的大愛二村,經由義診篩檢出有25名身體發育遲緩兒童,過去四個月,透不斷衛教、贈送營養品等辦法,讓小朋友的生長曲線跟上正常。Bling Bling大眼,像照著明星臉去描摹的五官,這麼一位漂亮女兒...
大愛電視 ・ 23 小時前921大地震逃過一劫 他環島奔赴花蓮災區化身按摩超人
20餘年前921大地震逃過一劫的台南河川志工黃仕昌,得知這次花蓮光復糖廠成立有按摩超人團,特別請了3天假,從台南開了11小時的車,到光復鄉重災區加入按摩超人團,為鏟子超人等志工、民眾按摩紓壓,當了2天按摩超人及接駁志工後,昨天再接送要返回西部的志工,特別開車從花蓮北上返回台南,完成環島一圈的超人志工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首屆「米其林星鑰」評選出爐 台灣4飯店奪一星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9日電)米其林指南今天公布首屆「全球米其林星鑰」評選結果,全球共2457間飯店脫穎而出,榮獲星鑰殊榮,其中台灣有4間飯店奪得「一星鑰」,展現台灣旅宿設計與服務的國際水準。
中央社 ・ 19 小時前
中國人vs戀殖台灣人
近年來,民進政府為了推動「台獨」,逐步走向全面的「去中化」,不但修訂課綱、改寫台灣史,進一步顛覆整體的國族認同,同時還質疑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正當性,並拒斥國際正義聯盟抗擊德義日法西斯同盟的基本理念。這是意識形態的倒退與歷史認知的逆轉,也是對自由民主價值的根本否定!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川普時代的臺美關係,禁不起謊言與表演
華府的秋季一向熱鬧,智庫活動頻仍,但新任國安會副秘書長趙怡翔的訪美行程仍成為焦點。根據媒體報導,趙怡翔在華府與智庫專家、前川普政府幕僚及國會助理會晤時,強調臺灣將持續提升國防開支並投資非對稱戰力。這番表態呼應美方「臺灣應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期待,也展現賴清德政府維持強硬路線的決心。然而,若把這次訪美放在美中角力與兩岸變局的脈絡中觀察,就會發現臺灣的外交策略正變得愈來愈淺碟,也愈來愈錯位。
奔騰思潮 ・ 1 天前荷蘭從法國進口洋蔥發現手榴彈 比利時協助銷毀
(中央社海牙8日綜合外電報導)禁止化學武器組織今天表示,一批來自法國的洋蔥,讓荷蘭當局流下的眼淚比平常更多,因為他們在洋蔥中發現了2枚手榴彈。
中央社 ・ 1 天前
「軍傳媒」軍法體系新里程碑
座落於桃園八德國防大學旁,國防部於今(114)年8月7日成立的「高等軍事法院勤務法庭」,明亮的大樓進駐新成立的軍人權益救濟機關,象徵軍事審判劃時代的前瞻開創與法制轉型,也是高等軍事法院軍事審判官熊師瑀少校工作心力投注的所在。
鏡新聞 ・ 22 小時前
陳嘉宏專欄:別以為林和立說的不會發生
林和立是香港的中國觀察家、華府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他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根據他過去3個月來、兩度訪台的印象,只要中國出動4、5艘潛艦,就能對台灣發動海上封鎖,「我相信台灣人不會反抗,而是在那種無可避免的情況下選擇默許。」他還說,統戰部門對台滲透程度之深,已能直接致電國民主要立法委員並下達指令。
鏡報 ・ 23 小時前軟銀砸54億美元 收購瑞士ABB機器人部門
CNBC報導,日本軟銀集團宣布,同意以54億美元收購瑞士工程巨頭ABB的機器人部門,藉此強化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布局。這筆交易仍需通過各國監管機構審批,完成後ABB將不再推動原先的機器人業務分拆上市計畫。
工商時報 ・ 1 天前
出席駐日代表處國慶酒會 安倍昭惠再提「台灣有事」:持續深化日台關係
駐日代表處8日晚間在東京飯店舉辦114年國慶慶祝酒會。駐日代表李逸洋、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會長隅修三、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及前首相安倍晉三夫人安倍昭惠先後致詞,內容聚焦在「民主夥伴」與「日台情誼」等議題。李逸洋在致詞時指出,台灣經濟表現亮眼,股票市場市值居全球第8,人口僅2300萬卻創造出相當於主要經濟體的成果,明年人均GDP可望突破4萬美元,並在人均金融......
風傳媒 ・ 1 天前
美C-130H八葉螺旋槳計畫將告終 影響我空軍同型機升級程度待觀察
美國空軍正進行C-130H運輸機的NP2000八葉螺旋槳換裝工作,但美國國防部最新資料顯示此案可能即將終止。由於操作20架C-130型機的空軍,計畫藉由「太武山三號」計畫升級,NP2000八葉螺旋槳換裝也是其中一環,美軍此舉是否導致我國同型機升級成本增加,或衍生其他變數,還有待繼續觀察。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AI狂歡派對泡沫最明確的黃牌警告! IMF英國央行示警恐突然逆轉
美科技巨頭輝達、AMD等晶片股,8日推升那斯達克飛漲,首度突破23000點!AI狂潮驚人,但IMF與英國央行紛紛示警,全球股市在AI樂觀預期推動下估值已接近2000年互聯網泡沫高點,市場可能突然逆轉,為金融條件收緊與經濟帶來風險!IMF此番言論,被視為AI泡沫化最明確的警告。
太報 ・ 22 小時前越南升格新興市場 富時羅素調整與大陸、雙印平起平坐
越南終於獲得富時羅素(FTSE Russell)認可,從「邊境市場」升格為「次級新興市場」,與中國大陸等國平起平坐,是該...
聯合新聞網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