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時代的臺美關係,禁不起謊言與表演
翁履中/ 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華府的秋季一向熱鬧,智庫活動頻仍,但新任國安會副秘書長趙怡翔的訪美行程仍成為焦點。根據媒體報導,趙怡翔在華府與智庫專家、前川普政府幕僚及國會助理會晤時,強調臺灣將持續提升國防開支並投資非對稱戰力。這番表態呼應美方「臺灣應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的期待,也展現賴清德政府維持強硬路線的決心。然而,若把這次訪美放在美中角力與兩岸變局的脈絡中觀察,就會發現臺灣的外交策略正變得愈來愈淺碟,也愈來愈錯位。
當前華府在臺灣問題上有著多元的討論。華爾街日報不久前披露,北京正要求川普政府正式「反對臺灣獨立」,而非沿用過去模糊的「不支持臺獨」。這樣的用語如果真的出現轉變,背後將象徵美國外交立場的根本調整。與此同時,美中正就貿易與供應鏈進行新一輪談判,美國商務部與財政部接連對臺施壓,要求半導體產能與美國均分。當美方關注焦點早已從安全轉向經濟,而讓川習峰會順利進行又是近期川普政府的重中之重,臺灣官員此時赴美談軍費,恐怕不但無助於穩定關係,反而可能被視為干擾川普與習近平互動的「政治雜音」。
不只強調國防預算提升,媒體報導此行另外的任務,可能是為賴清德總統爭取出訪拉美時「過境美國」的機會。雖然總統府否認,但駐華府記者的報導一向嚴謹。若屬實,顯示執政仍把「過境外交」當作對內宣傳臺美友好的工具。然而,當川普政府對臺轉冷、美中重新接觸,若仍執著於象徵性的「過境」而非守護實質利益,恐怕對美外交將變成昂貴的政治秀,結果只是製造出臺美關係美好的輿論幻覺。
相較於釋出提升國防預算和爭取過境的嘗試,此次國安會副秘書長訪美,也暴露出政府外交分工的結構性問題。當國安會、外交部與行政院各自為政,對美戰略自然無法整合。結果是,政府一方面想要呈現與共和的關係並不疏遠,但另一方面卻又發生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訪問時直言,與臺灣代表團的會談「僅有幾分鐘」;這樣的說法,與國內媒體形容我方代表令美方覺得「難纏」形成強烈對比。究竟哪個版本才是真實?若國安體系真有渠道接觸共和高層,為何無法為臺灣爭取更具實質意義的對話?外交若被政治操作取代專業,結果只會是內部互相推責、外部失去信任。
事實上,華府知名智庫史汀森中心(Stimson Center)近期正好發佈美中臺關係報告,從另一個角度揭示臺灣的處境。報告坦率指出,美國國防體系長期誇大臺海危機,以合理化龐大的軍事預算,形容臺灣是「亞洲的福爾達缺口」,認為將臺灣視為戰略熱點,有助推動國防建案,但並不代表美國願意出兵協防。報告同時強調,川普政府的軍事原則是「守護美國,不浪費實力在遠端戰場」。這句話已經說得夠清楚:美國的戰略出發點是自身利益,而非保障臺灣。
報告同時提醒,北京對臺策略早已轉向非軍事手段:從經濟壓力、資訊戰、離島奪取到政治滲透都是可能選項,其目的是削弱臺灣社會的韌性與團結,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這意味著,真正危險的並非戰爭,而是社會信任與政治共識的崩解。當政府對美關係只願講出有利的部分、掩蓋不利的現實時,社會對政府的信任就會一點一滴流失。失去了信任,再多軍購、再多盟友承諾,也無法形成真正的安全網。
提高國防預算固然必要,但臺灣更該誠實面對:我們增加軍費,是為了守護自身,還是為了取悅美國?若軍費上升的同時,卻在美國壓力下讓出產業優勢、失去經貿籌碼,那麼安全與自主將同時流失。過境美國固然能象徵友好,但若沒有實質成果,只是更加凸顯外交流於表面。
更嚴峻的是,兩岸的總體國力差距正快速擴大。北京對臺灣的態度,也已從「在意與拉攏」轉為「忽視與輕視」。這不僅是執政抗中政策的結果,更反映出臺灣正在失去讓北京在國際競爭中視為「助力」的價值。當臺灣不再被視為潛在的合作夥伴,而只是可能加入對手陣營挑戰自己的阻力,北京處理「臺灣問題」的態度也會變得更務實、更強硬。若臺灣無法展現能為區域穩定提供價值的實力,北京對臺的「觀望」恐怕會變成「清算」。
國安會派代表赴美看似積極經營臺美關係,實際上卻暴露出臺灣外交缺乏戰略深度。示好華府、爭取過境,若只是為了表態或安撫,而不理解臺美關係的核心目標是「守護臺灣利益」而非「取悅美國」,這樣的外交只會讓臺灣更加被動。一味討好,顯示的不是靈活,而是缺乏信心;不是務實,而是忽略了臺灣數十年累積的自信與底氣。外交的本質,從來不是誰順從誰,而是如何讓對方尊重你。臺灣若真要展現主體性,那麼自詡為最重視主體性的執政,能不能在面對外部壓力時,真正為臺灣多想一點?■
其他人也在看

台軍費漲定? 賴談川普和平獎 白宮聽到了1/賴清德點名川普:說服習停武就該拿和平獎 白宮回應
正值外界越來越擔心美國可能為了改善和北京的關係,而犧牲台灣利益的時候,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美國名嘴專訪時表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能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永遠放棄武力犯台,就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美國白宮隨即回應,川普理應多次獲得和平獎。
鏡新聞 ・ 1 天前

一千元就可! 基隆搭移航到「沖繩」一人最低33美元
歌詩達莎倫娜號,近期推出基隆開往沖繩的「移航」,一人最便宜,只要1000多元,雖然航行時間是一天,但超低的價格仍吸引民眾。但旅遊專家移醒,「移航」 和一般郵輪有差別,除了船上的表演活動,不見得一定有,也不像郵輪餐食風格多元,通常只有自助餐廳。 #基隆往沖繩#移航#最便宜一千元#航行一天#自助餐廳
東森新聞影音 ・ 5 小時前
陳嘉宏專欄:別以為林和立說的不會發生
林和立是香港的中國觀察家、華府智庫「詹姆士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他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根據他過去3個月來、兩度訪台的印象,只要中國出動4、5艘潛艦,就能對台灣發動海上封鎖,「我相信台灣人不會反抗,而是在那種無可避免的情況下選擇默許。」他還說,統戰部門對台滲透程度之深,已能直接致電國民主要立法委員並下達指令。
鏡報 ・ 18 小時前

賴政府對美、斐外交談判大不同
民進政府對於美國的關稅與經貿投資壓力,約莫從半年前開始便諱莫如深,但對於前年開始,南非先迫我駐處更名、後擬再逼駐處遷出首都外之事,卻樂於向外界分享因應之法。兩相對照,頗值玩味。
奔騰思潮 ・ 18 小時前
日本國慶祝賀團赴台 會長古屋暗示帶高市早苗親筆信給賴總統
日華議員懇談會(日華懇)會長古屋圭司今天上午率團赴台參加雙十國慶,媒體在機場詢問自民新總裁高市早苗是否託他帶親筆信給總統賴清德,古屋表示,「以前安倍晉三、岸田文雄擔任總裁時代,他曾拿著總裁親筆信到台灣」,他笑著說:「我只能這樣說」。他還透露,這次訪台將與賴清德總統舉行午餐會。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4 小時前北美市場下單放緩 台紡織業拚度過關稅衝擊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紐約8日專電)受到川普關稅與美國可能出現通膨影響,經營北美紡織產品市場的台灣業者,面臨接單放緩與成本大幅提高等挑戰。紡拓會今天在駐紐約辦事處舉行拓銷洽談會,業者以開發特殊功能性產品,尋找成長新品牌,度過全球產業鏈重組難關。
中央社 ・ 17 小時前
新聞透視》外交事務兩個太陽 危及台美關係
國安會副祕書長趙怡翔密訪華府,讓外交事務「兩個太陽」之爭浮上檯面。台美關係是我對外關係的重中之重,在美中台三方情勢波譎雲詭之際,國安、外交體系卻還在搞內鬥,不僅打擊我駐外人員士氣,更將危及台美關係和台灣利益。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賴喊川普阻陸武統可得和平獎 前大使示警「踩到地雷」曝下場
總統賴清德接受美媒專訪時喊話,台灣希望繼續得到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若川普能讓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永遠放棄對台發動武力攻擊,「川普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對此,我駐紐西蘭前代表介文汲認為,此舉恐對台灣不是很有利,因為這如同在指導美國的政策,而川普又是個討厭被下指導棋的人,假設川普用另一種角度來感知賴清德的話,賴的下場恐和前總統陳水扁一樣,遭美國幾乎列為拒絕往來戶。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賴清德談川普拿諾貝爾和平獎 白宮回應了「早該拿多次!」
[FTNN新聞網]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賴清德總統接受美國廣播節目「TheClayTravisandBuckSextonShow」專訪,他透過媒體向美國總統川普公開喊話,如果川普能讓習...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村民才幫7旬老婦舉辦葬禮 逾50村民吃完豬腳飯差點團滅
泰國北部南邦府柯卡縣麗欣(Lai Hin)區的一處村莊,村民才參加完一場喪禮後,竟集體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超過50名病患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讓醫治現場十分混亂,據悉問題可能出在他們食用的豬腳飯引起食物中毒。
鏡報 ・ 1 天前4億美元軍援為何憑空消失?美議員爆:五角大廈疑想讓台灣「買單」
根據美國軍事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se》報導,美國國防部一名準高級官員7日在一場國會聽證會上,釋放出川普政府可能對印太地區兩項關鍵政策進行重大調整的信號,直指對台軍援模式可能改變,且「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安全協議也可能更動,引發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兩議員的質疑。
自由時報 ・ 1 天前輝達總部棄台 人才恐將流失
輝達至北士科設總部案卡關,供應鏈指出,如果輝達來台將有更多高薪職位,反之國內人才將持續流出;房地產業者說,若輝達離開台灣,對房地產也會造成負面影響。學者認為,在台蓋總部對輝達比較有利且可以更深化合作,若轉向他國,可能會少了產業的加成效應。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美科技圍堵失敗!中企去年「購入380億美元」先進晶片製造設備
據《路透社》報導,近年來,無論是民主或共和政府,都試圖限制中國的微晶片製造能力,並視其為國家安全的關鍵產業。然而,美國、日本與荷蘭3方的出口管制規則不一致,使得部分非美國廠商仍能對中國企業銷售美企無法出口的高階設備。報告指出,這種缺口削弱了盟國間的技術...
CTWANT ・ 1 天前
美股有點泡沫感 橋水基金創始人點名「這資產」更避險
彭博社報導,全球知名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達利歐表示,黃金「肯定」比美元更具避險作用,並且現在黃金創紀錄的漲勢,與1970年代情况類似,當時黃金在高通膨和經濟不穩定的背景下,出現飈升情況。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攸關台灣印太與歐洲佈局的兩場選舉
十月四日在日本與捷克的兩場選舉,對台灣的外交佈局會有重要影響。日本是執政的自民總裁選舉,出線的總裁極可能成為日本新首相。而捷克的國會大選導致變天,與台灣沒有太多關係的「不滿人民ANO」魁巴比斯回鍋執政。位於印太與歐洲出場的同日選舉,對台灣外交佈局有重要影響,我們不能夠輕忽。
思想坦克Voicettank ・ 18 小時前
美國防部印太準助理部長點名南韓! 不只要遏制北韓「也要遏制中國」
據南韓媒體今天(10/8)報導,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助理部長被提名人約翰.盧(John Noh),出席人士聽證會,他發言時特別提到南韓,強調南韓不僅要遏制北韓,也應該遏制中國的威脅,另外他也表示,如果未來上任,將針對中國在黃海爭議海域的行動,進行審查與回應。
太報 ・ 1 天前
美國防部準印太官員喊「台軍費應占GDP10%」 顧立雄:逐步實踐5%
【記者李俊毅/台北報導】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助理部長提名人約翰.盧(John Noh)近日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表態支持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台灣的軍費應提升到GDP的10%。國防部長顧立雄今(8)日指出,總統賴清德已經承諾會提高軍備核心國防支出應該會超過GDP 3%,會逐步增加,來實踐最後總統承諾的GDP 5%。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