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製化開窗支架 救主動脈破裂
主動脈破裂是心血管猝死中排名第4的疾病,台北榮總率先引進最新「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不需先進行頸部繞道重建手術,可依病人主動脈態樣量身訂做支架,由鼠蹊部進入置放,具有傷口小、風險低、恢復快、住院期短等優點,適合高齡或曾接受相關手術及風險較高的患者,預計未來將成為治療主流。
北榮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陳沂名表示,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剝離會造成主動脈破裂,在所有主動脈疾病中,又以主動脈弓部瘤最複雜。主動脈弓部上方有通往腦部的3個重要分支,一旦出現弓部瘤,不僅有破裂危險,亦增加中風風險。
正常人的主動脈直徑約有3公分大小,高壯的人大一些。若出現主動脈瘤,6公分以下破裂機率不到萬分之一,超過6公分的破裂風險就提高到7至12%。臨床上,只要超過6公分就會評估動手術。
主動脈瘤的傳統手術傷口約20公分,得在加護病房住2至7天,住院2周,手術時間超過8小時;支架+繞道手術傷口則有約6公分,加護病房住1晚,住院7至10天,手術時間4至5小時;客製化開窗支架手術的傷口則是兩側鼠蹊部各約0.5公分,加護病房住1晚,住院5至7天,手術時間4小時,需自費120萬,未來將成為主流。
63歲謝先生2005年因主動脈剝離接受傳統開放式胸主動脈置換手術,後續追蹤發現弓部動脈瘤逐漸增至8公分,有破裂的風險。由於是二次開胸,手術風險極高,醫療團隊評估後使用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治療,目前恢復良好。
陳沂名提醒,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如同「不定時炸彈」,胸痛、背痛為常見警訊。他建議民眾戒菸、控制三高、控制體重,並定期追蹤。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以免延誤治療造成致命風險。
其他人也在看


傷口僅0.5公分!北榮「客製化支架」主動脈瘤免再開胸
臺北榮總率先引進最新「客製化胸主動脈開窗支架」,成功治療多例主動脈弓部瘤患者。此技術不需先進行頸部繞道重建手術,由鼠蹊部進入置放,具有傷口小、風險低、恢復快、住院期短等優點,適合高齡或曾接受相關手術及風險較高的患者。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傳考慮與日、韓進行三方貨幣互換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引述南華早報的報導指出,中國方面正在考慮與日本、韓國進行三方貨幣互換。南華早報引述一位未具名知情人士的消息指稱,中國正在與日本和韓國就潛在的三方貨幣互換進行談判,以強化該地區的金融安全網並深化經濟合作。這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上週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年會期間,與韓國和日本對口官員討論了這個問題。報導指出,目前尚不清楚中日韓貨幣協議將以何種形式達成,以及它是否會納入清邁倡議框架。清邁倡議這項多邊貨幣互換安排於2000年5月啟動,還包括10個東南亞國家。在即將舉行的東協和亞太經合組織峰會期間,可能會進行更多關於此類合作的討論。對於上述消息,中國央行沒有回應南華早報的置評請求。
財訊快報 ・ 1 天前
工商社論》以短支長的央行貨幣政策動向
美國聯準會(Fed)自9月重啟降息循環,國際資金浪潮瞬間改變流向,美元走弱、亞幣震盪,市場焦點轉向亞洲央行的「接棒」時機。剛在第三季理監事會做出政策利率「連六凍」的台灣央行,是否啟動降息,成為第四季貨幣政策的新焦點。
工商時報 ・ 1 天前
高雄 減重名醫過度醫療 罰停業4月
減重名醫宋天洲爆「過度醫療」風波,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調查發現,他在高雄博田國際醫院與義大大昌醫院為多名不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進行縮胃手術,違反醫療規範,衛生局依法移送懲戒,醫師懲戒委員會已決議自10月27日起,處宋停業4個月,並須完成醫學倫理與醫事法規各10小時進修課程。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北韓又向東部海域發射飛彈! 川普訪韓前夕發起挑釁
韓媒《韓聯社》稍早報導,南韓聯合參謀本部表示,北韓於22日上午向北韓東岸外海發射了彈道導彈,此次的彈道導彈挑釁,是自李在明政府6月4日上台以來的首次,同時是進入2025年以來的第5次彈道導彈發射。南韓軍方正在分析北韓此次彈道導彈的機型和射程等參數。此外,此次導彈發...
CTWANT ・ 1 天前茂太科技 大秀國際高端設備
歐美高科技設備代理商-茂太科技,整合來自歐洲與美國等多家世界頂尖製造商的高端設備與先進技術參加TPCA展,為台灣半導體、高階PCB、先進封裝與微組裝等產業提供解決方案。
工商時報 ・ 1 天前川普:哈瑪斯若仍不守和平協議 中東盟邦可能出兵加薩
(中央社加薩市21日綜合外電報導)以色列今天歸還15具巴勒斯坦人遺體,哈瑪斯旗下1武裝團體也說今天將再交還2具以色列人質遺體。美國總統川普則說,哈瑪斯若繼續違反和平協議,中東國家可能派兵進入加薩。
中央社 ・ 1 天前
學童站上舞臺講英文 中市小學英語讀者劇場比賽開演
114學年度「臺中市國民小學英語讀者劇場比賽」,21日起一連3天在大墩文化中心盛大展開!活動共吸引105校、超過750名學童響應,參與學校及學生人數皆創歷年新高,學生在舞臺上以精準的發音、自然的語調及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
經損恐破2000億⋯非洲豬瘟多嚴重?毒物專家嘆:你不是豬你不懂
台中市一家養豬場驗出非洲豬瘟,農業部今(22)日下令,暫停活豬調運與屠宰作業5天,視後續狀況延長。毒物專家招名威過去曾表示,非洲豬瘟不會傳染給人類,「很多人就會說非洲豬瘟到底是在嚴重什麼?老實說,你不是豬,你不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吃了非洲豬瘟會怎麼樣?營養師解答4大疑問
[NOWnews今日新聞]今(22)日傳出台中市出現非洲豬瘟案例,農業部上午在農業部一樓大廳舉辦「疑似法定動物傳染病說明記者會」,部分民眾擔心會吃到瘟豬肉,對此,營養師宋明樺在臉書發文指出,非洲豬瘟對...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台東7連霸議員驟逝!疑大腸鏡切息肉 醫揭大腸鏡「2種息肉」千萬別亂切!
寫下台東政壇7次參選、7次全勝傳奇的前台東縣議員黃瑞華,驚傳於已於10/11病逝,享壽73歲。 這位才剛在3年前告別28年政壇生涯、期許要當個「快樂老人」的政壇長青樹驟然離世,據傳,他是因為進行
健康2.0 ・ 1 天前
排骨飯打開秒蓋回!非洲豬瘟爆台中 民眾怕中毒?專家說重話了
台灣防疫防線再度面臨重大考驗!農業部今(22)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證實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發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經檢驗後呈現陽性反應。截至目前,相關單位已撲殺195頭豬隻,並啟動回溯調查。這是自2005年以來,台灣首度出現非洲豬瘟疑似案例,對於防疫成果與養豬產業構成重大挑戰。消息一出,立刻在網路上掀起熱議,許多民眾擔憂非洲豬瘟是否會影響人體健康。對此,專家與各國防疫機構皆強調,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每天吃藥血壓也不降?營養師曝關鍵原因 這「3食物」要多吃
你是否也有每天按時吃藥,血壓卻依然降不下來的問題?營養師薛曉晶表示,高血壓的關鍵原因不是因為藥物沒效果,而是出於「鉀」攝取不足。對此,她表示多吃一些高鉀食物,例如香蕉、菠菜、地瓜等,可以讓血壓更穩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台灣首例非洲豬瘟!「越南重組病毒株」疑源頭 專家警告:勿使用來路不明疫苗
[Newtalk新聞] 農業部今 (22)日針對台中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召開記者會,證實這是我國首例本土豬隻確診,並向全國民眾及養豬戶信心喊話,強調防疫是全民的責任。農業部指出,台灣養豬產業的生物安全機制其實做得很好,此刻唯一的方式就是「啟動並落實生物安全的機制來對抗這一次的戰役」。農業部特別提醒,目前全世界尚無有效疫苗能抵抗非洲豬瘟,切勿相信坊間任何不明來源的疫苗。 農業部表示,雖然目前為「疑似案例」,已啟動最高防疫措施,包含撲殺該場豬隻、清查上下游關聯場,並宣布全國豬隻禁運禁宰5天,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專家指出,非洲豬瘟僅感染豬隻,不會傳染給人,經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的豬肉可安心食用,並將調動冷凍豬肉穩定市場供應。 農業部杜文珍次長表示,雖然此次在國內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為事實,但依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AH)規定,首發案例需進行病毒分離確診,然而為確保防疫時效,已立即撲殺該場豬隻並清除,並進行上下游關聯場檢測,初步結果均為陰性,仍需密切追蹤。 農業部指出,全台禁運禁宰5天是為進行疫情調查,確保豬隻活動路徑掌握;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關鍵措施。由於廚餘系統是高風險傳播
新頭殼 ・ 1 天前
乳癌偏愛「這6種女人」 醫示警:更年期前後更要當心!
乳癌早期常無明顯疼痛症狀,醫師黃軒指出,許多患者發現腫塊時病情可能已進入進階階段。他強調,乳癌初期若能及早發現、腫瘤小於2公分,五年存活率可達九成以上;但若已發生轉移,預後則會大幅惡化,因此不應因「不痛」而掉以輕心。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吃到染疫「非洲豬瘟」肉品怎辦?醫2點說明
[NOWnews今日新聞]農業部今(22)日在記者會上,證實台中梧棲養豬場死亡豬隻驗出非洲豬瘟,引發國人擔憂是否會被傳染,對此,衛福部疾管署表示,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不會造成人類感染,中國醫...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1/5育齡婦女受「尿失禁」困擾!醫師揭6個生活習慣,助生活自在遠離「漏尿人生」
尿失禁是許多媽咪的煩惱之一,看似沒有太大的危害,時不時尿濕褲子的尷尬卻經常使媽咪們在外出或社交時沒辦法安心,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的品質。過去有資料指出,台灣育齡婦女約1/5有尿失禁困擾,更年期後婦女也有3成為了漏尿而苦惱,且年紀愈大,尿失禁發生率也愈高,建議女性朋友提早鍛鍊骨盆底肌,若狀況嚴重也別諱疾忌醫,中西醫都能幫助改善尿失禁。
姊妹淘 ・ 12 小時前
蔡璧名辭世!曾罹患子宮頸癌 靠「改變習慣」抗癌成功
台大教授、作家蔡璧名於10月21日安詳辭世,享壽60歲。蔡璧名曾於2007年罹患子宮頸癌第3期,她從此改掉熬夜的壞習慣,並保持情緒平穩,成功戰勝癌症。蔡璧名的離世引發各界關注,也讓子宮頸癌防治再度成為焦點。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