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番茄與小番茄有什麼差異?茄紅素抗氧化 加「這款油」一起吃助吸收!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番茄紅潤的外表不只是吸引人的顏色,它蘊含的營養與植化素,對健康有多重好處,尤其是對抗氧化與癌症防護。了解如何吃對番茄,能讓健康效果加倍。
大番茄:健康守護的紅色力量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徐桂婷指出,大番茄的營養非常豐富,含水量高達94.5%,並提供蛋白質、膳食纖維、果糖,以及維生素A、β-胡蘿蔔素、B群、C、E,以及鈉、鉀、鈣、鎂、鐵、鋅、磷等礦物質。與小番茄不同,大番茄屬於蔬菜,每100克僅約20大卡,碳水化合物量也只有小番茄的一半,更適合穩定血糖。
除了基本營養,大番茄還富含多種植化素,包括胡蘿蔔素、楊梅素、維生素C、茄紅素,以及維生素P類黃酮。茄紅素具抗氧化效果,能誘導癌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訊號傳遞與分裂,尤其紅透的番茄茄紅素含量越高,與維生素A、B、C、E共同作用時,可進一步保護細胞染色體不受自由基損害。
研究指出,大番茄可能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也可能對肺癌、胃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有保護作用,雖然證據力仍有限,但長期攝取有潛在健康益處。
小技巧:加油脂吸收更好
茄紅素屬於脂溶性植化素,建議烹調大番茄時可加入橄欖油涼拌,或加熱後食用,以提高吸收率。經過加工的番茄汁或番茄醬,茄紅素含量甚至可增加3至4倍,讓健康效益更顯著。
(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外送飲料「不要去冰」!營養師示警:恐食物中毒 2類飲品更易變質
早餐麵包怎麼挑?營養師:鬆軟或嚼勁也有差 選對麵包才能吃出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3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網路販售高劑量維生素 中市查獲17件違規裁罰
(中央社記者趙麗妍台中14日電)高劑量維生素屬藥品管理,禁止在電商平台販售。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今天說,自113年至今查獲17件違規案件,多自日本購買高劑量維生素後上架網售,合計裁罰達新台幣54萬元。
中央社 ・ 1 天前
網路販售高劑量維生素違法 台中市食安處查獲17件違規
沒有藥商資格在網路平台販售高劑量維生素產品是屬於違法行為,台中市政府食品藥物安全處提醒,高劑量維生素依規屬藥品管理,禁止在電商平台販售。從113年至今,食安處已查獲17件違規案件,違規者大多為自日本購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挺川普派兵!舊金山首善「叛變」惹眾怒 砸150億美元滅火
Salesforce 創辦人兼執行長貝尼奧夫(Marc Benioff)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公開表態支持川普總統向舊金山派遣軍隊以遏制犯罪,此番言論震驚了業界和政界,特別是與加州民主執政者公開唱反調。 作為一位長期在公眾面前傾向自由派、曾為歐巴馬和希拉蕊募款的科技領袖,
鉅亨網 ・ 1 天前i郵購上架1700項台灣農產品 水梨最受歡迎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台北14日電)中華郵政攜手農糧署,在「i郵購」的「農糧署推薦區」上架超過1700項台灣農產品,即日起再度推出5大線上優惠活動,年度銷售額目標2600萬元,其中水梨最受消費者喜愛。
中央社 ・ 1 天前藥華藥美國市場雙箭齊發!筆型注射器申請、ET藥證年底送件
藥華藥(6446)美國市場雙箭齊發!15日宣布,已向FDA提出Ropeg筆型注射器(Pen Device)產品的補充性生物製劑查驗登記申請(sBLA),並預計於年底前送件申請新增適應症─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ET)。此兩項利多將有助擴大Ropeg在血液腫瘤市場,為營運注入新動能。
中時財經即時 ・ 22 小時前
不只有糖!「這調味料」煮菜很常加 恐增加糖尿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精緻,生活習慣改變,尤其調味料的多重使用,讓糖尿病盛行率急遽上升,但選用哪種調味料會增加糖尿病,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專家指出,其實結晶糖不是唯一會造成病徵的因素,過量攝取鹽分,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10大食物超傷腎!害糖尿病、變胖 醫揭排行:第一名是「國民宵夜」
許多人愛吃泡麵、手搖飲,恐對腎臟造成傷害。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分享「10種超加工食品」超級傷腎,包括泡麵、加工肉品、手搖飲、低糖飲品等,超加工食品的鹽分高,大量的鈉會提高血壓,正是慢性腎臟病發生因子之一,且普遍營養品質低,熱量高、纖維少,長期食用容易變胖,造成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影響腎臟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一醒就「做這1事」恐害血壓暴衝!中風風險大增 醫曝:很多人都有這習慣
高血壓影響了近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若你有高血壓,應該知道藥物、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是降低心臟病與中風等嚴重健康併發症風險的關鍵。但常被忽略的一點是──早晨習慣。每天的早晨流程,可能支持或阻礙你的血壓控制。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是 6 個專家背書的早晨習慣,幫助你展開更健康的一天。 1、避免一早滑手機若你醒來後立刻滑手機或看新聞,尤其內容容易讓你焦慮或生氣,建議三思。研究指出,新聞與社群媒體的資訊洪流,可能增加焦慮、壓力與精神疲勞。這會拉高基礎壓力水平,使血壓升高,甚至維持一整天。專業體能教練 Brooke Matheson 建議,可嘗試輕鬆散步、冥想、泡溫水澡或聽舒緩音樂。「任何能讓你放鬆的活動,都可能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降低血壓。」她說。 2、早餐補充鉀心臟營養師 Michelle Routhenstein 解釋:「鉀能幫助平衡體內鈉含量,促進血管舒張,進而自然降低血壓。」建議可參考 DASH 飲食法(防治高血壓的飲食法),其含鈉量低、鉀含量約為一般飲食的 3 倍。常見的高鉀早餐食物包括馬鈴薯、哈密瓜、希臘優格、杏桃、柳橙汁,以及各類水果和蔬菜。舉例:燕麥片加香蕉、果昔裡加入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獨/高雄「醫院歇業潮」!業者付5千萬資遣費 其他家挫勒等
高雄市近兩年來面臨嚴重的醫院歇業潮,從113年開始已有9家醫院關閉,目前還有3間準備歇業。有醫院前員工指控是遭到衛生局以消防法規等理由刁難壓迫,最終被迫關門並支付高達5000萬元的遣散費。這波歇業潮涉及多家經營數十年的老醫院,導致醫護人員失業、病患需轉診,引起社會關注。高雄市議員李雅慧表示,據她所知還有數家醫院因無法達到改善標準,恐怕也將面臨歇業的命運。
TVBS新聞網 ・ 14 小時前
顏正國肺腺癌過世!醫揭「沉默殺手」肺癌初期3症狀,身體出現1狀況快就醫
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因早期幾乎無症狀而被稱為「沉默殺手」。隨著《好小子》男星顏正國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的消息傳出,再次喚起民眾對這項疾病的關注。醫師提醒,肺癌最大的特
食尚玩家 ・ 2 小時前
她飲食清淡、沒變瘦!走路卻常腳軟 醫揭「1元凶」:肌肉流光光
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會偷偷流失。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一名50歲婦女飲食清淡,6個月後體重未變,但她卻越來越無力,正是典型「隱性肌少症」前兆,主要就是蛋白質攝取不夠,蛋白質是維持肌肉的關鍵營養素,也是免疫力、修復系統等原料來源,建議攝取魚類與白肉,減少慢性發炎與心血管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只是插個點滴竟恐失去一隻手?女病患遭護士怒插點滴釀慘劇 手部嚴重感染面臨截肢
據《India Today》報導,病患名為凱薩莉・戴維(Kesari Devi),已在KGMU骨科部門接受治療約一個月。她的家屬表示,多次請求當值護士協助插入點滴針,卻遭對方延誤處理。據稱,在家屬於護理站外等待期間,護士疑因不滿態度被挑戰,情緒失控地進行操作,結果插錯靜脈位置。隨...
CTWANT ・ 14 小時前
鼻塞開刀變「空鼻」!他術後呼吸像快窒息 醫揭「切太多」真相:不是心理作用
30多歲的林先生長期飽受鼻塞困擾,不僅在開會時難以集中精神,連睡眠品質也受到影響。今年初他決定接受傳統下鼻甲切除手術,希望能一勞永逸,沒想到術後雖然鼻腔變得通暢,卻出現「越呼吸越不順」的奇怪現象,甚至有快要窒息的感覺。求醫後才發現,他罹患了俗稱「空鼻症」的罕見疾病。 林先生回憶,手術後原以為鼻塞會改善,卻始終覺得吸不到氣,每吸一口氣都伴隨乾燥、灼熱與刺痛感。「醫師說鼻子通了,但我就是覺得快窒息。」這種矛盾的呼吸感,讓他身心俱疲,直到後來透過異體骨重建手術,才終於重拾順暢呼吸的感覺。 鼻甲是人體的天然空氣濾網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俊傑指出,鼻腔內的「鼻甲」是人體的天然空氣濾網,負責加溫、加濕與調節氣流。若手術中切除了過多鼻甲,鼻腔空間會變得過於寬敞,導致空氣筆直流過、無法與黏膜接觸,看似通暢卻反而造成乾燥、疼痛與「呼吸不到氣」的錯覺。 「這並不是心理作用,而是鼻腔神經失去偵測氣流能力的生理問題。」徐俊傑表示,空鼻症患者常伴隨焦慮、睡眠障礙甚至憂鬱傾向,必須慎重對待。臨床上,空鼻症多見於接受傳統鼻甲切除手術者,不論術後立即或數年後出現,只要過度切除都可能誘發。 慢性鼻塞問題,要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昆凌生3胎仍超苗條!公開好身材秘訣「3餐聰明分配」 專家揭關鍵在這3招
昆凌和周杰倫婚後生下3個孩子,然而身材一直保持健康窈窕,近日她受訪分享自己的瘦身祕訣,關鍵之一就是「晚餐戒澱粉 […]
姊妹淘 ・ 1 小時前
黃小玫罕見淋巴癌離世!醫:全球九成人體內潛伏EB病毒
34歲創作歌手黃小玫日前因鼻型外周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癌(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病逝,張家銘醫師指出,這種罕見癌症與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有高度關聯,而全球九成以上成年人都曾感染過該病毒。
中天新聞網 ・ 39 分鐘前
毛孩便便藏玄機!排便異常要小心 「這顏色」恐是胃出血
犬貓健康常藏在日常細節中,尤其是排便狀況,異常排便可能反映疾病或壓力,從便便就能看出健康訊號。新北市動保處提醒飼主,寵物犬的腸道健康與飲食、運動及居家環境息息相關,留意排便情況可及早發現腸道或潛在疾病,若發現嚴重腹瀉,應立即諮詢獸醫師,由專業人員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規畫治療計畫,維持毛寶貝健康。
中時新聞網 ・ 18 小時前
登革熱席捲公衛危機 巴西「以蚊治蚊」阻傳播
全球登革熱疫情持續擴散,孟加拉首都達卡醫院病患激增,致死率攀升至歷史新高。而在非洲,飽受戰亂之苦的蘇丹,同樣爆發了嚴峻的蚊媒疾病危機,官方預估實際感染人數恐達數萬。面對各地公衛威脅,巴西採用創新策略:透過國內大規模的蚊子培育設施,培育帶有「沃爾巴克氏菌」的蚊子,以生物防治法有效阻斷病毒傳播,為全球應對蚊媒疾病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TVBS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女洗腎20年突全身劇痛!全球首創「AI透析」救回:不用再吃止痛藥
台灣每年有近9萬人次洗腎,洗腎盛行率更是全世界第一。一名67歲女性患者因腎臟外傷導致慢性腎衰竭,20年的長期透析併發嚴重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前年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出現「持續性餓骨症候群」,造成全身骨頭劇烈疼痛。三軍總醫院利用全球首創「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與個人化治療規劃,讓患者骨頭疼痛全部消失。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加熱菸同樣會致癌! 國健署提醒:罹頭頸癌風險飆25倍
所有菸品皆有害健康,國健署署長沈靜芬提醒,吸菸(煙)除了可能導致肺癌與心血管疾病,也大幅增加罹患口腔癌、口咽癌與鼻咽癌等頭頸癌的風險。有研究顯示,吸菸者罹患頭頸癌的風險約為非吸菸者的5至25倍,罹病風險隨菸齡與每日吸菸量增加而升高,即使一天抽不到3支菸,風險...
CTWANT ・ 12 小時前
半數長者受退化性關節炎所苦 「高頻熱凝療法」精準止痛不用開刀換膝蓋
超高齡化社會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長者越來越多,60歲以上國人約有半數受影響,甚至還有年輕化的趨勢。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終極手段就是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偏偏又不是任何人都適合手術,台北慈濟醫院日前就利用「高頻熱凝療法」緩解了一位8旬長者的退化性膝關節炎劇烈疼痛。85歲的黃爺爺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已逾10年,關節現已嚴重變形、疼痛難耐。多年來黃爺爺曾嘗試藥物治療、......
風傳媒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