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氣飄水果味?62歲男感冒血糖飆5倍險奪命,醫揭4地雷誘發「酮酸中毒」
即將換季氣溫早晚溫差大,不少人都不小心感冒了,但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一場小感冒可能引起酮酸中毒,引發致命危機!中南部一名62歲的張先生罹患糖尿病多年,因工作繁忙,平時血糖監測不固定。日前開始咳嗽、輕微發燒,自認只是小感冒,便到藥局買成藥服用並多加休息。
沒想到幾天後,出現食慾下降且幾乎無法進食,家人發現他愈來愈虛弱,甚至出現呼吸急促、精神渙散,緊急送往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急診。醫師檢查後,發現張先生的血糖竟高達520mg/dL,是一般人的5倍之高,且血液呈現酸化反應,確診為「糖尿病酮酸中毒」,同時合併肺炎。
糖尿病酮酸中毒是什麼?短時間就可能休克、呼吸衰竭
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王鈺靜表示,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是糖尿病最危險的急症之一,當體內胰島素不足,血糖會急遽飆高,身體無法正常利用葡萄糖作為能量,只能分解脂肪來產生「酮體」,但酮體過多會使血液酸化,造成「酮酸中毒」。
這時患者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在數小時到數日內陸續出現休克、呼吸衰竭,甚至陷入昏迷或死亡。
糖尿病酮酸中毒時會有哪些症狀?當出現頻尿、極度口渴、胃痛、嘔吐、虛弱疲憊、意識混亂就要十分警覺,部分患者還會出現呼氣時有水果味的情況出現。
王鈺靜醫師指出,糖尿病酮酸中毒最常見誘發的危險因子包括:
感染:如肺炎、泌尿道感染
不規律服藥或自行停藥
脫水、酗酒
急性壓力事件:例如外傷、心肌梗塞、中風等
這些狀況都可能讓糖尿病控制失衡,引發酮酸中毒。
糖尿病患感冒發燒更要警覺,勤測血糖避開併發症風險
當糖尿病患者出現酮酸中毒的情況,王鈺靜醫師表示急診時會緊急施做以下的醫療處置:
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幫助身體恢復循環、減輕脫水症狀。
胰島素治療:注射胰島素,讓血糖慢慢降下來,同時抑制體內酮體的持續生成。
電解質矯正:調整鈉、鉀等離子異常,因為血糖失衡常會導致體內的鈉、鉀等電解質異常,需要調整回正常值,以免心律不整或肌肉無力。
處理誘發原因:若是因感染引起像肺炎、泌尿道感染等,會加上抗生素治療,針對病因處理。
王鈺靜醫師提醒,糖尿病患者要記得規律服藥、監測血糖,不可自行停藥或減藥,出門時隨身攜帶「糖尿病病人卡」或「藥物清單」,方便醫師在緊急狀況時快速判斷與治療。
此外,維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避免菸酒,都有助於降低急症發生風險。尤其在感冒、發燒、感染時,血糖容易失控,此時應更勤測血糖,必要時請醫師調整藥物或胰島素劑量。
王鈺靜醫師強調,糖尿病並不只是慢性疾病,也可能因一場感冒或感染,在短時間內演變成致命急症。若糖尿病患者出現上述糖尿病酮酸中毒等症狀,千萬不要掉以輕心,須立刻就醫才能避免危險。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重陽節拜拜、習俗、禁忌知多少!命理專家點名4生肖小心沖煞,重陽節拜拜轉運這樣做 粿粿爆婚內出軌王子!兩性專家揭女性外遇5徵兆:這些行為都露餡
其他人也在看

吃飽就想睡、動一下就累!6大初期糖尿病警訊,你中幾個?
吃飽飯就想睡、動一下就累,腦袋有時也很鈍?這可不是單純累,而可能是糖尿病悄悄上身的早期訊號。基因醫師張家銘提醒,關鍵就在粒線體,我們細胞的發電機。一旦粒線體失調,身體能量就跟著掉,這些生活中最平常的疲累感,其實就是警訊。
鏡報 ・ 1 天前
血糖穩定不等於眼睛安全!醫揭糖尿病威脅:黃斑水腫與青光眼提早報到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許多糖尿病患者以為,只要血糖維持穩定,就能避免眼睛出現病變。然而,眼科醫師謝明潔指出,臨床觀察顯示,即使血糖控制良好,隨著病程延長,微血管仍可能受到損傷,導致不同程度的視力變化。謝明潔醫師提醒,糖尿病相關眼病變進展緩慢且早期症狀不明顯,定期檢查與早期介入,是守護視力的關鍵。 黃斑部病變 中心視力模糊隱形威脅 黃斑位於視網膜中央,是眼睛辨識細節與顏色的關鍵區域。當高血糖影響微血管通透性,液體滲入視網膜組織,便可能造成「糖尿病黃斑部水腫」。謝明潔醫師提醒,患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不適,僅在閱讀或注視物體時感到模糊,容易被忽略。 若病變延伸至中央黃斑區,將使視力下降、影像扭曲,治療難度也會增加。謝明潔醫師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有效保留視力,目前常見治療方式包括雷射光凝術、眼內藥物注射及血糖管理並行,皆須依個案狀況評估。 視網膜變化 從微出血到牽引性剝離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最常見的眼部併發症之一。謝明潔醫師表示,高血糖造成微血管壁脆弱、血液滲漏,初期可見「點狀出血」或「棉絮狀病灶」。若未及時控制,缺血區域會刺激新生血管生長,這些脆弱的血管容易破裂,導致玻璃體出
健康醫療網 ・ 21 小時前
傳坣娜「因胰臟癌病逝」 中研院團隊揭:癌王元凶是它
藝人坣娜傳出低調抗胰臟癌病逝,親友感嘆她善良美麗。胰臟癌被稱為「癌王」,早期難發現、復發率高。中研院研究指出,血糖代謝異常、糖尿病與胰臟癌高度相關,高糖飲食恐提升罹癌風險,專家提醒控制糖分攝取、降低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年輕就要存骨本 專家教你「存骨5招」抵抗骨質疏鬆用一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依據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65歲以上國人近兩成自述罹患骨質疏鬆。國民健康署提醒,骨質疏鬆初期無明顯症狀,但骨折風險高且會影響生活品質,預防應從年輕開始,並分享「存骨5招」: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限酒、適度日曬及維持理想體重,及早存骨本,預防骨折。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中心梁哲翰主任也提供許多骨鬆衛教,讓民眾能獲得更保骨的正確知識。 骨質疏鬆初期無症狀 造成骨折會影響生活品質與家庭負擔 梁哲翰主任表示,骨質疏鬆症就是骨質流失,骨頭變空洞了,空空的骨質讓骨骼變得脆弱、容易斷裂,也可能出現駝背或因為走路跌倒而骨折,特別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骨質疏鬆症是全球僅次於心臟病的重要健康問題,一旦跌倒或輕微碰撞,就可能導致骨折,不僅會帶來疼痛和行動不便,還可能需要住院、手術,甚至長期臥床,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也增加家庭與社會的照顧負擔。 國民健康署也表示,骨質疏鬆症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又稱為「沉默的疾病」,多數人往往在輕微跌倒或碰撞後發生骨折時,才發現自己罹患此病。一旦骨折,不僅死亡風險顯著增加,對個人與家庭造成的衝擊更是沉重負擔。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女性幾歲進入更年期?何時要開始做準備?醫師帶你一次了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女性進入更年期,可能面臨荷爾蒙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代謝異常、體重變化與心情起伏等都會陸續上門。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日前舉辦「F4生活守則 更年期遠離代謝症候群」記者會,專家於會中分享,更年期不等於生病、老化,而是另一段生命歷程的開始,女性朋友只要及早準備、積極調整生活型態,就能穩定度過轉變期,迎向健康的下半人生。 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罹代謝症候群增疾病風險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建銘副理事長表示,女性在更年期期間經歷荷爾蒙衰退,代謝開始出現偏差,尤其體現在脂肪的代謝,導致壞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上升,且因為脂肪容易堆積在腰部,體型也會有所改變。 「從今年(2025)1月到8月,我們診所照護的45歲到55歲更年期婦女,850位中就有303位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比例與國內外數據相近。」他指出,若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皆會上升。 「F4守則」助預防代謝症候群 那忙家事算運動嗎? 「但好消息是,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逆轉的。」陳建銘副理事長說明,只要「少吃多動」,哪怕是少吃一點點、多動一點點,都有機會觀察到改善,鼓勵女性朋友積極改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關島旁熱帶系統恐生成颱風 氣象專家揭預估路徑
賈新興說明,目前位於關島附近的熱帶系統,預計在本週六、日可能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之後也有機會發展成颱風,路徑預估將往西移動,通過菲律賓呂宋島南方海域。不過他提醒,超過五天的預報變數仍大,需密切留意後續最新資訊。至於台灣天氣方面,賈新興指出,從本週五起至下...
CTWANT ・ 8 小時前
糖尿病非絕症! 醫建議3招積極控糖 生活也能與常人無異
台中49歲林姓男子,近來常感到口渴,體重也莫名減輕,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高達600mg/dl,糖化血色素更是超過13%,確診糖尿病急性症狀住院治療,讓他相當沮喪;另一位52歲張姓女子,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日也檢查出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超標,擔心將與併發症為伍,所幸兩人經由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按時服藥,都
自由時報 ・ 2 小時前
坣娜疑胰臟癌辭世 醫:胰臟炎患者癌變風險高達19倍
歌手坣娜日前病逝,據知情人士透露,她雖長年飽受重大車禍後遺症及紅斑性狼瘡所苦,但最終疑似是不敵胰臟癌辭世。胰臟癌被醫界稱為「癌王」,錢政弘醫師提醒,「甜食、高油、精緻澱粉」是三大高風險食物,而愛吃甜食者屬於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
發現已晚期!坣娜罹「癌王」胰臟癌逝 醫揭「5症狀」是警訊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病逝,「癌王」胰臟癌再度引起關注,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確診時已屬晚期。胰臟科醫師林相宏表示,若出現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黃疸皮膚癢,須小心是否為胰臟癌,另外,也要特別注意脂肪胰,恐是造成胰臟癌的風險因素之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狂吃地瓜飯竟害血管泡糖水!秋天「降糖天菜+1%運動法」開心吃也降三高
秋風一起,味蕾也跟著甦醒,柿子、栗子、南瓜、地瓜等「秋季甜味代表」陸續登場,香氣逼人讓你一口接一口,不知不覺飯也多添了一碗。不少人為了健康,還特地把地瓜、南瓜加...
早安健康 ・ 1 天前
王子發聲就粿粿婚變風波致歉 鬼鬼鬆口兩人斷聯原因
鬼鬼表示,她與王子並不熟稔,「我對他本人沒有太深度了解,我是認識節目(《模范棒棒堂》)的他,出社會後我可能不是最了解他的人」。她坦承在記者會前有看到相關新聞,但未細看內容。對於「棒棒堂」成員接連捲入風波,鬼鬼將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她解釋,升格人母後生活方...
CTWANT ・ 1 天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同樣有潔癖「強迫症、強迫人格大不同」 醫師舉例一比就懂
許多人追求環境整潔,但當清潔成為焦慮來源並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能已超出單純潔癖的範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所謂的「潔癖」有時實際上是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表現,這兩種狀況雖名稱相似,但在心理狀態與治療方向上有顯著差異。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22歲女腹瀉、血便2年!長庚醫院揪元凶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年約22歲的女性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出現劇烈腹痛、頻繁腹瀉與血便困擾約2年,使用多種藥物皆無明顯改善,甚至要留職停薪、長期困在家中。醫師提到,當時懷疑個案合併「困難梭菌」感...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坣娜罹腦癌或胰臟癌?醫:元兇是紅斑性狼瘡!罹癌率暴增62%
藝人坣娜昨日傳出病逝消息,享年59歲。從一開始的紅斑性狼瘡、到胰臟癌,接著又有腦癌一說,由於坣娜個性低調,生前就對健康狀態封口,唯一可以證實的便是紅斑性狼瘡是舊疾。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 天前
容易血糖高的人,多半是這「8個習慣」害的! 不吃早餐、咖啡喝太多都中鏢
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