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選擇」與戰略:對抗既有的國際秩序
9月舉行的中國閱兵典禮,以及在此之前登場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筆者認為,這兩個外交舞台無疑都是習近平主席向美國遞出的「挑戰書」。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典禮」(以下簡稱「80週年典禮」)於北京舉行。在閱兵典禮上,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型的武器一字排開,展現出中國不僅在經濟實力上,在軍事實力上也已躍升至世界前列。 出席閱兵典禮的各國首腦之中,站在中央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以及北韓總書記金正恩。其周圍則排列著剛參加完8月31日至9月1日召開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的成員國等共26國領袖。對於觀看大會影片的人而言,想必許多人都感受到以中國為中心的新勢力正在崛起。 歐美各國領袖多半選擇缺席。2015年南韓前總統朴槿惠曾出席閱兵典禮,但現任總統李在明此次未出席。他在8月時分別於23日、25日訪問日本與美國,與日本首相石破茂及美國總統川普舉行首腦會談。
挑戰既有國際秩序的態勢更加明確
如何評估中國的軍事能力固然重要,但若從外交戰略的角度來看,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連串儀式背後所展現的「認知戰」層面。藉由這些典禮,中國不僅展示了自身的軍事力量,強化與相關國家的緊密連結,同時也凸顯其作為「戰後國際秩序與和平維護者」的「正當性」。筆者認為,其中包含兩項特別值得注意的重要意涵。
首先,習近平政權明確展現出與現有國際秩序競爭的意圖與勢力版圖(*1)。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北韓則因發展核武飛彈而各自遭到以美國為首的主要國家制裁,但此次邀請兩國領袖作為主賓,無疑是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明顯偏離。其背後所反映的,是一種「以美國為中心的主要國家才是造成全球問題根源」的獨特世界觀。此外,美國總統川普在觀看閱兵後,也於社群媒體發文表達不滿,寫道:「請代我向普丁與金正恩致意,畢竟你們正共謀對抗美國。」
另一個訊息則是:「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與軍事大國,擁有正當權利參與並調整國際秩序。」這項主張也明確體現在習近平於典禮致詞中的內容,他將人民解放軍的使命歸納為兩項:「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以及「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1) ^ 山口(2025)在分析參與閱兵國家的特徵時指出:「相較於2015年著重展現國際友好形象的閱兵典禮,2025年的閱兵則以對抗西方主導既有秩序的準同盟國與同志國為核心。」
從上海合作組織看國際戰略的新局面
比起中國在80週年典禮中所展現的外交方針,在此前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上更顯鮮明。俄羅斯總統普丁於9月1日的演說中主張,上海合作組織所倡導的「真正多邊主義」,將取代「過時的歐洲中心模式與歐洲-大西洋模式」。習近平主席同樣表示「反對冷戰思維、陣營對立與霸凌行為」,藉此牽制美國川普政府,同時宣布將加速推動設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並在年底前向十個成員國提供總額20億人民幣的無償援助。這些舉措顯示,中國一方面主張自身的「正當性」,另一方面則以經濟手段支援俄羅斯與印度等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藉此鞏固與相關國家的結盟關係。
中國將此次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最大亮點」,聚焦於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GGI)」(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9月2日)。GGI以「主權平等、國際法治、多邊主義、以人為本、行動導向」五項理念為核心,並稱之為「五大核心理念」。這項倡議一方面強調聯合國憲章與多邊機制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試圖建構中國主導的全球治理框架。
習近平政權一向積極企圖參與全球治理,過去已先後提出三項全球倡議,分別為2021年的「全球發展倡議(GDI)」,2022年的「全球安全倡議(GSI)」,以及2023年3月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GCI)」。隨著時間推進,這些倡議逐步堆疊出更龐大的理論體系。最終,習近平政權將GDI、GSI與GCI視為外交戰略的三大支柱,並以「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最終目標,描繪出由中國主導實現該願景的國際藍圖。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以經濟、安全與文明(價值)三大領域為核心,由中國發揮主導權、整合國際社會的戰略構想。此次再度擴充為「四大全球倡議」,新增的第四支柱之全球治理倡議(GGI)。
從國際政治的角度來看,與其探討GGI內容本身的正當性或意義──儘管中國極力宣傳其重要性──更關鍵的,應是「在此時提出新倡議GGI」這一行為本身所具有的政治意涵。據傳,中國國內也出現反對聲音,認為80週年典禮的安排進一步強化了「中國、俄羅斯、北韓」的政治構圖。然而,習近平政權顯然已做出選擇,明確展現出向美國遞出挑戰書的立場。或許在未來回顧時,2025年9月將被視為後續東亞地區權力版圖形成的起點。
勢力格局長期化的可能性
閱兵典禮後浮現出的對立格局,究竟是否已逐漸走向結構化?畢竟,中國、俄羅斯與北韓三國的關係,本質上仍是建立在機會主義之上,並非如西方諸國是基於共同價值的長期聯盟。要探討這一問題,有必要先概觀中國在宣傳操作上的政治效果。
正如中國設有隸屬於中央的專門機構「共中央宣傳部」,政治宣傳的運用在中國一直是傳統的統治手法之一。在中國的輿論運作中,常採取所謂「軟硬兼施」的方式,不僅透過高度監控系統對偏離者施以懲罰,同時也運用宣傳手段進行輿論引導,對那些不偏離官方論調的行為者給予獎勵。加以補充的話,這是一種政治運作機制,用以讓無法透過選舉取得正當性的統治者維持其政治向心力。這不僅是中國的特徵,也普遍存在於共產主義體制的統治模式之中。
如今,習近平政權正逐步將這套運用於國內輿論管理與引導的手法,延伸至海外個人、國際組織及其他國家。這正是中國政治中,所謂以「話語權(discourse power)」為核心展開的國際戰略議題。早在2021年5月舉行的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體學習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便已明確指出:「要用中國的理論解釋中國的實踐,用中國的實踐昇華中國的理論,創造能夠連結中國與世界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達,讓中國的故事,以及其背後的思想與精神力量,能夠更完整、更清晰地展現。」(底線為筆者所加)他強調,為達成此一目標,必須擁有「綜合國力及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從這一方針來看,無論是80週年典禮,還是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上所展現的,都並非一時的政治宣示,而是習近平政權長期國際戰略的一環。換言之,中國當局為了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將持續以軍事實力為基礎,主張自身是「戰後國際秩序與和平的維護者」,並壓制任何與此敘事相悖的聲音。目前,這樣的宣傳已延伸至海外,中國正積極在全球散播「中國是和平維護者」的論述。在此過程中,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以及「抗日戰爭」中的敵方——日本,都可能成為對比式批評的主要對象。因此,面對以戰後80週年為契機舉辦的各類活動與電影上映,日本有必要密切關注極端反日情緒是否會在中國及海外華人社群中進一步擴散。
習近平政權所展現的戰略,是以批判現有國際秩序、藉此強化自身正當性為核心的策略。至於哪一方的秩序更「正確」,最終恐怕仍將取決於哪一方能取得勝利。然而,隨著宣傳規模不斷擴大──這固然令人遺憾──中國社會的內向傾向也愈加明顯,將越來越難以接受「由中國以外的他者所詮釋的中國實踐」。這對中國自身而言並非理想的局面,但我們恐怕必須做好心理準備,與這樣的中國長期共處。
參考資料
江藤名保子〈習近平政權所談的「新型政制度」的優越性〉,《SPF China Observer》,2021年10月22日。 山口信治〈中國的戰勝80週年閱兵典禮所揭示的國際秩序現況——深化的陣營對立與多元化的世界〉,《NIDS評論》第397號,2025年9月12日。
標題圖片: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上,習近平國家主席(中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左側)、北韓勞動總書記金正恩(右側)等人步行前往北京天安門廣場。2025年9月3日(朝鮮通信社/共同通信Images)
江藤名保子 [作者簡介]
學習院大學法學部教授。專攻東亞國際政治與日中關係。史丹佛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並完成慶應義塾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取得法學博士。曾任日本貿易振興機構亞洲經濟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客座研究員等職。
其他人也在看
中央情報局35年解不開的密碼 業餘人士從公開檔案發現答案
位於維吉尼亞州中央情報局(CIA)總部庭院的銅製雕塑「Kryptos」,自1990年豎立以來,吸引了無數密碼學家試圖破解...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Netflix《怪物》第三季揭密美國剝皮殺人魔「艾德蓋恩」真實故事!啟發《驚魂記》《德州電鋸殺人狂》《沈默的羔羊》的原型人物!
Netflix熱門犯罪影集《怪物》第三季正式上線!繼首季聚焦「食人魔」達莫、第二季描繪梅內德斯弒親兄弟檔後,全新一季《怪物:艾德蓋恩的故事》(Monster: The Ed Gein Story)鎖定美國史上最駭人聽聞的殺人魔之一「艾德蓋恩」(Ed Gein)。這位真實人物更是好萊塢《驚魂記》、《德州電鋸殺人狂》與《沈默的羔羊》等經典角色的靈感來源!
Yahoo奇摩電影戲劇編輯部 ・ 1 天前《國際政治》以媒爆料 以色列軍方再度發起攻擊加薩
【時報-台北電】以色列第12頻道(Channel 12)報導指出,以色列軍方正在對加薩地帶發動攻擊,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以色列國防軍(IDF)尚未就相關行動發表正式評論或說明。 路透社報導,以色列持續加強對加薩的軍事行動,聲稱要打擊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在當地殘餘的武裝據點與地下設施。軍方高層此前也多次表示,只要哈瑪斯持續活動,以軍就會「採取行動確保安全」 經歷兩年戰火蹂躪的加薩走廊,在美國與埃及、卡達等多國斡旋之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達成停火與交換人質囚犯的協議。 接下來的難題是如何改善民生條件與重建加薩。巴勒斯坦駐埃及大使館18日聲明,加薩走廊南部與埃及之間的邊境關卡拉法(Rafah)將於周一(20日)重啟,以色列尚未評論此事。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的停火協議,於上週五(10日)生效,雙方安排當地時間10月13日,進行人質交換。 從美國主導斡旋並成功讓加薩戰爭停火以來,每天平均有560噸糧食進入加薩走廊。然而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署統計,這個數字遠遠低於加薩走廊200萬居民的需求。 原先停火已超過1星期,加薩廢墟仍有罹難者遺體待尋,由哈瑪斯控制的加薩政
時報資訊 ・ 2 小時前新聞透視》花蓮成「堰塞湖溫床」4大不利因素曝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溢流,洪水衝進光復鄉,造成19人死亡、5人失聯、157人受傷的慘重災情,事隔不到1個月,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昨(18)日上午從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秀林鄉公所緊急發布紅色警戒,將富世村民樂社區及秀林村民有社區共948人緊急撤離,花蓮短時間內接連發生堰塞湖釀災,主要是地質脆弱 、峽谷地形 、地震和豪雨頻繁及河川短急四大原因堆疊,導致堰塞湖極易發生並致災。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郝龍斌崩盤真相曝光!一個月掉15%支持 媒體人羅友志揭「四關鍵敗因」
(記者蔡函錚/綜合報導)國民主席改選落幕,前立委鄭麗文以黑馬之姿擊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意外掀起內震盪。這場 […]
引新聞 ・ 8 小時前
鄭麗文當選魁!民進「兩期盼一提醒」惹火國民 美女發言人「超嗆4字」回應了
[FTNN新聞網]記者莊蕙如/綜合報導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剛出爐,藍營新任魁鄭麗文尚未正式展開布局,就迎來民進的「開場警語」。民進發言人吳崢在選後火...
FTNN新聞網 ・ 10 小時前
批趙少康「配角搶戲會害死主角」 蔡正元提1事:郝龍斌敗選是無妄之災
國民主席選舉在日前進行投開票,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以6萬5122票、得票率50.15%,贏過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4萬6,551票、得票率35.85%,當選國民主席。對此,前立委蔡正元於《中天新聞》表示,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的助選害慘了郝龍斌。蔡正元指出,趙少康於競選期間做出境外勢力介選指控,甚至延伸至紅統、反共。郝龍斌可能基於和趙少康之交情,並未做很明確的切......
風傳媒 ・ 2 小時前
民進為何無法破4成?張景森嘆「富二代每天搶家產」:這是台灣的風險
台灣藍綠白政格局大致都落在穩定區間,其中執政民進長期占約4成左右,對此,前政務委員張景森於臉書發文指出「民進的極限是台灣的風險」,分析民進缺乏開拓新支持者的能量,僅為了這3、4成家產,在內部殺得見刀見骨,在外部不斷製造敵人,「這種極限不僅是涉及民進選舉上的政治天花板,實則涉及的更是台灣存亡的風險。」張景森表示,台灣政局呈現一種危險的「恆溫」狀態......
風傳媒 ・ 4 小時前
不滿鄭麗文當選?趙少康發表千字文:得票數最低、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退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主席,政治效應才剛開始發酵,力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對於鄭當選似乎仍不接受,他今(19)天表示,這屆的國民主席的主要任務是只要穩住當前局勢就好,平穩過渡到2026、2028。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國民主席開票大勢已定?鄭麗文得票率過半一路領先郝龍斌得票33%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國民主席改選於今日進行投開票,根據中央開票資訊顯示,開票結果由候選人鄭麗文一路保持領先。本次選舉人數共有331,145...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國民主席選舉 陳文茜選前感性表態挺郝
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登場,內出現「世代交替」之爭,形勢看好鄭麗文,起步較晚的郝龍斌緊追在後。近來疾病纏身,政治歷練豐富、熟識鄭麗文的資深媒體人陳文茜,昨晚臉書發文,細數郝龍斌的人格特質與優點,感性的表達力挺郝龍斌之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沈榮欽評鄭麗文當選:紅統派崛起是結構必然 洪秀柱當年改費制度埋下禍根
[Newtalk新聞] 國民主席選舉由前立委鄭麗文以壓倒性差距勝出,引發外界對中國介選疑雲的熱議。不過,加拿大約克大學教授沈榮欽指出,外界多半只關注中國介入選舉,卻忽略了讓中國介選能成功的「結構性關鍵」。他認為,紅統派能在今日奪下中國國民主席寶座,早在洪秀柱於 2016 年接任主席時就已註定。 沈榮欽在臉書撰文指出,2016 年朱立倫總統選舉失利辭去主席,由洪秀柱補選當選,成為中國國民史上首位女性主席,也同時是首位紅統派領袖。洪秀柱當年注意到低收入戶可免繳費的制度,遂於上任兩個月後,即在 5 月 25 日推動修法,將「齡滿 40 年且年滿 70 歲」的免繳規定,放寬至「齡滿 40 年且年滿 65 歲」,以比照公務員退休年齡為由放寬條件。 沈榮欽指出,這項修正案從根本改變了中國國民的員結構,使內人口組成與台灣社會嚴重脫節,卻為紅統派創造了長期優勢。2017 年起免繳費員與繳費員比例從 1 比 1 快速擴大至 7 比 3,內高齡選民成為主導主席選舉的關鍵族群。沈榮欽說,吳敦義在隔年參選時曾抗議此制度,但因內既得利益盤根錯節,最終無功而返。 沈榮欽強調,許
新頭殼 ・ 4 小時前
藍營民調鄭麗文領先? 趙少康轟「不可取」朱立倫很生氣
國民主席選舉選前之夜流傳一份藍營內部最新民調,指候選人鄭麗文支持度32.4%,郝龍斌21.6%,羅智強11.7%。對此,媒體人趙少康今天(18日)投票時指出,選前之夜用這種方法混淆視聽、增加自己氣勢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軍系支持成鄭麗文勝選關鍵 蔡育輝:親中路線恐引內分裂
國民主席由鄭麗文當選,台南國民團發言人蔡育輝表示,鄭麗文能夠勝出,是因為軍系人多,不代表大家對她路線認同。蔡育輝說,鄭麗文獲前黃復興部員支持當選,路線很明顯往親中靠攏,能夠勝出是因為軍系人多,不代表大家對她的路線認同。蔡育輝強調,自身就是本土派,「我就不支持她!」「反攻大陸是不可能,我們希望
自由時報 ・ 23 小時前
藍營新魁出爐!郝龍斌致賀鄭麗文 籲員「做這事」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登場,全台約有33萬名員可行使權利,由於天氣晴朗,投票率超過5成,意即有逾16.5萬員出門投票。下午4時開票後,候選人鄭麗文的票數一路領先,成功當選下一任主席。稍早,候選人郝龍斌也發話恭喜鄭麗文,並親自致電祝賀,盼所有的員可以支持新任主席,「一起為國民的未來而努力。」
民視 ・ 1 天前
國民主席選情冷!郝龍斌本命區北市投票率「不到四成」
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投票,當中候選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本命區的台北市投票率並不高,北市國民部初步估計不到4成。國民主席候選人包括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國民立委羅智強、前立委鄭麗文、前彰化縣長卓伯源、前國大代表蔡志弘,以及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根據國民中央部開票統計,4點開票迄今鄭麗文票數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鄭麗文沒打通張亞中電話 黃國昌聯繫上了
即時中心/顏一軒、謝宛錚報導前立委鄭麗文在國民主席之戰中,獲得6萬5122票,得票率為50.15%,順利當選新任主席,不過,她昨(18)日在勝選之夜發表感言時,自曝沒打通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的電話,只能透過留言方式致意。對此,民眾主席黃國昌今(19)日受訪時表示,他有向除了前國代蔡志弘以外的其餘5名候選人致意;黃同時盛讚這次國民選舉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民主風範,期許未來能與鄭準主席共推聯合政府的理念。
民視 ・ 9 小時前
影/王世堅開金口:郝龍斌會「從從容容」選上國民主席
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投票,候選人郝龍斌引用綠委王世堅爆紅的質詢語,表示他會「從從容容」當選。王世堅今日出席活動,媒體聯訪時對此回應,「從從容容」是郝龍斌的優點,看好郝龍斌當選。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國民主席選舉日!鄭麗文穿國旗裝投票 喊話對選情很有信心
即時中心/顏一軒、魏熙芸報導國民主席選舉今(18)日登場,全台約有33萬名員將於8時至16時,在全國383個投票所投下手中一票,投票率粗估約55%,開票結果預料將於18時左右出爐。候選人鄭麗文稍早現身穿著一身亮眼的國旗裝,現身台北市第四區部投票,她受訪時表示,這是自己2個月以來最早睡的一天,「睡得很好、精神抖擻」,待會將在家裡看開票,而且對選情非常有信心。
民視 ・ 1 天前
自民與維新會明簽協議 日媒:高市早苗成首位女首相「幾成定局」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自民與日本維新會已初步達成聯合執政協議,雙方將於20日正式簽署協議,報導認為,高市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幾乎「已成定局」。
中天新聞網 ・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