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肝癌不放棄!雲林男透過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治療病情獲得控制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啟辰報導】過去被稱為「沉默殺手」的肝癌,常在出現明顯症狀時已屬中晚期,讓許多患者一聽到確診就陷入絕望。然而,近年來由於免疫治療的突破性進展,醫界對晚期肝癌的治療策略不再僅止於延長壽命,而是朝向提升療效反應率與生活品質的方向發展。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陳彥豪醫師強調,免疫治療近年已成為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療選項之一,讓部分患者的治療負擔減輕,生活步調得以回到日常軌道。
雲林肝癌男南下治療兩年 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治療下病況獲得良好控制
陳彥豪醫師表示,在過去的治療策略中,肝癌主要依靠手術、放射、化學或傳統標靶治療,傳統標靶藥物常伴隨副作用大、療效有限,導致患者整體預後不佳。近五年來,免疫治療的出現改寫了肝癌的治療格局。陳醫師解釋,免疫治療能有效開啟病患的自身免疫系統,讓身體自己辨識並攻擊癌細胞。相較於傳統標靶,除了副作用更低,臨床觀察顯示,部分患者在此治療後存活時間延長、腫瘤有縮小的情形,有機會進一步評估後續治療,臨床經驗中可觀察到部分患者病況有改善的情形。
其中,他提到一名來自雲林的三期肝癌患者,因腫瘤侵犯大血管無法手術,所幸自健保於2023年起納入免疫治療給付後,於當年8月開始接受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藥物的組合療法。該患者每三週南下高雄長庚醫院治療,並定期追蹤。經過兩年治療後,影像檢查顯示腫瘤明顯縮小、病灶未再惡化,目前僅需每三個月追蹤一次,整體治療反應良好。對醫病雙方而言,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進展。
免疫治療納健保!肝癌患者治療人數隨之增加
自從健保於2023年開始給付免疫治療後,台灣肝癌患者受惠人數明顯增加。陳彥豪醫師指出,過去因傳統標靶治療副作用較大、對身體條件要求嚴苛,使部分病人難以負擔;如今免疫治療的耐受度也被認為較過去改善,只要患者肝功能維持在一定水準,多數人都能安全接受治療。醫師會綜合評估肝功能指數、凝血功能、黃疸值、營養狀況,以及是否有腹水或肝昏迷等臨床表現,確保治療安全。副作用方面,臨床經驗顯示免疫治療相較於傳統化療與標靶藥物,整體耐受度表現更佳。陳醫師指出,免疫治療相關的反應,如因免疫系統活化引起的輕微肺炎或腸炎,其發生率不高,且多數能有效控制,整體風險相較過去傳統療法有改善趨勢。他強調,最關鍵在於病患的衛教與即時回報。一旦即早發現任何狀況,醫療團隊都能迅速介入處理。
肝癌治療選擇比過去多出數倍!多專科合作療程效果更佳
陳彥豪醫師也強調,現行治療模式已邁入多專科整合時代。「以往由單一主治醫師決定療程,現在則是由血液腫瘤科、一般外科、放射科、營養師,甚至中醫部門共同參與。這樣的團隊合作能針對病患狀況,量身訂製最合適的治療策略。」他指出,高雄長庚醫院也積極推動多專科整合,針對免疫治療期間的副作用處理或體力維持,提供更全面的照護建議。面對仍心存疑慮的患者,他強調免疫治療與傳統化療最大的不同在於「機轉」。免疫治療不是用藥物直接殺死癌細胞,而是活化人體免疫系統進行攻擊,因此患者不再需要忍受嚴重的噁心、嘔吐與掉髮等副作用。他表示,「很多人以為治療會非常痛苦,但事實上,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仍能維持日常活動,甚至持續工作。這對病患心理上的鼓舞非常大。」隨著新藥陸續問世,醫師擁有的「武器」與治療選擇較過去明顯增加,更趨向多元化。過去晚期病患預後普遍較為受限;近年治療策略更新後,臨床上可觀察到有患者病況維持穩定、生活品質改善。
肝癌早期難察覺!醫師籲B、C肝帶原者與高風險族群務必要定期追蹤
陳彥豪醫師最後提醒,肝癌之所以危險,關鍵在於它的「沉默」。早期無明顯症狀,等到出現黃疸或疼痛往往已屬中晚期。他呼籲民眾應定期進行肝功能抽血檢查與腹部超音波檢查,尤其是B、C肝帶原者更需每6個月追蹤一次。他表示,「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但即使真的確診,也不要放棄。現今的治療選項越來越多,免疫治療的進展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向。」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6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中午來開匯/朱立倫率211工總辭 戴錫欽:非架空鄭麗文、給最大人事空間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準國民主席鄭麗文即將上任,現任主席朱立倫宣布率211人總辭,藍營權力佈局引發外界關注。台北市議長戴錫欽今(29)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表示,他認同朱立倫的作法,這並非要「架空」鄭麗文,而是基於制度運作原則,應給予新任主席充分的人事授權與發揮空間。 戴錫欽...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避免把致癌物喝下肚!譚敦慈安心喝水6招:煮開水多做2步驟更安全
冬天沒流汗就不用多喝水?人體有70%是水組成的,身體各個器官與系統都仰賴水分的補給才能維持基本運作。到底要怎麼喝水才健康?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提供6個簡單的喝水原則,讓你喝得既健康又安
健康2.0 ・ 1 年前
第三代TKI獲新適應症 白血病患者重獲新生
兩度移植仍見癌細胞 中年男靠次世代TKI重獲新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是常見且具挑戰性的血液癌症,特別是帶有費城染色體陽性(Ph+ALL)的患者,疾病進程快速,復發與抗藥性問題困擾全球臨床醫師,直到近年來各種標靶藥物相繼問世,才有機會將癌細胞壓制下來。 一名C先生在罹患ALL後做了兩次移植,但體內仍有癌細胞殘留,透過恩慈療法服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一年後,因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被迫停藥,沒想到斷藥至今五年多,不僅順利重返職場、恢復正常生活,疾病也控制良好未再復發,讓他開心直呼重獲新生! 第三代TKI大突破!擊退難搞的T315I突變 負責收治該名患者的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黃懷萱醫師表示,依照國外經驗,若將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用於ALL一線治療,療效及治療深度都比前兩代好,後續復發風險也較少,再搭配化療或其他標靶藥物做維持治療,疾病的進展就有機會得到有效控制。當然,黃懷萱醫師也補充,並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在停藥後像陳先生一樣五年不復發,還是需要持續追蹤病情或是以其他方式治療。 對於已出現T315I突變的患者來說,病情可能會在短短幾周內快速惡化;一旦發生T315I突
健康醫療網 ・ 11 小時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5 小時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女性健康殺手紅斑性狼瘡 妳該懂「千面」自體免疫疾病
資深女歌手坣娜今年十月病逝,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專找女性下手全球9成患者都是女性,特別集中在15到44歲的階段。
NOW健康 ・ 10 小時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 天前
容易血糖高的人,多半是這「8個習慣」害的! 不吃早餐、咖啡喝太多都中鏢
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紅斑性狼瘡奪命!9成患者為女性 腎炎是最常見併發症
繼港星周海媚之後,已引退的女歌手坣娜也因長期受紅斑性狼瘡困擾而日前過世。根據衛生福利部112年10月統計,台灣約有2萬5千名紅斑性狼瘡病友,女性與男性比例高達9:1,特別好發於20-49歲年輕女性族群。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歌劇魅影》男星46歲確診大腸癌1年就病逝!醫揭出現3症狀恐已是末期
曾在《歌劇魅影》中飾演靈魂人物「魅影」的澳洲知名男演員班・路易斯(Ben Lewis),驚傳因大腸癌病逝,享年46歲,消息震驚澳洲劇場界。他去年2月才確診,發現時癌細胞就已擴散,從發病到離世的速度之快
健康2.0 ・ 1 天前
59歲坣娜病逝!紅斑性狼瘡「6大警訊」 恐釀腎衰竭
59歲藝人坣娜因「紅斑性狼瘡」復發病逝,引發粉絲不捨。紅斑性狼瘡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自體免疫疾病,好發於20歲至40歲女性,一般徵象包括「胃口不佳、倦怠、輕微發燒、肌肉酸痛、消瘦、口腔潰瘍」,或出現皮膚疹、貧血、頭痛、落髮等症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逝⋯「9成患者1年內死亡」腹痛要注意 醫示警7大高風險族群
歌手坣娜(本名蔡宜樺)於16日因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坣娜約在2、3年前確診胰臟癌,病情惡化迅速。事實上,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提醒,高達85%的胰臟癌在初次診斷時就已無法開刀,而9成的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會死亡。早期大部分都沒有症狀,腫瘤一般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腹痛,甚至背痛,有7大族群是高風險,要特別留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發生率=死亡率 坣娜傳因「癌王」胰臟癌離世 醫:3類食物是元兇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傳出早在本月16日就因病去世。根據《ET新聞雲》報導,原先以為是紅斑性狼瘡,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死因是胰臟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指出,常吃3類食物,將導致罹患胰臟癌機率增加8成。
中時新聞網 ・ 22 小時前
週日看急診改到這13處「省600元」 健保署公布地點!台大、長庚扮後援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解決大醫院的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仿照日本開設「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專看輕症病人,費用比直衝大醫院要便宜600元,預計11月2日正式在六都試行上路,健保署今(29)日公布13個UCC地點,且會由台大、長庚、成大等大醫院配合做為後援醫院。 健保署今正式公布「全民健康保險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