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文:
,菩提白佛言:世尊!何名此?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菩提:是名金般若波蜜,以是名字汝奉持;所以者何?菩提!佛般若波蜜,非般若波蜜。
菩提!於意云何?如有所法不?
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所。
菩提!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是多不?
菩提言:甚多,世尊!
菩提!微,如「非微是名微」。如「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河沙等身命布施,若有人,於此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他人,其福甚多!
●白文:
此,菩提向佛陀教:「世尊! 才你所的法,如果成一本,如何去取它的名字?我又怎依您所教的奉行受持呢?」
佛陀告菩提:「本的名就叫作金般若波蜜,所有的修行方法都在文,你就用名字奉持就好。」
是什呢?菩提!你要知道,我所的金般若波蜜,只是一名字而已,是了度化你才取的假名而已。我所的般若法,是要你下相、降伏妄心,安住真心。成就一切相的住妙慧、住妙行,才是我所要命名「金般若」的真所在。
菩提!你的想法怎?你我有一法?
菩提回答:「世尊!您法。」
佛陀又:「菩提!你的想法怎?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小灰?你多不多?」
菩提了回答:「然是很多呀! 世尊!」
佛陀再解:「菩提!但是那多的小灰,也是假藉的名而已,因些小灰也是由大土分裂而成的,小灰一旦掉落地上,在水的合下,又成土,因此名只是物的用而已。
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是假藉的名而已,因三千大千世界也是由小灰合成土,土又合成小山,小山又合成星球,星球的化排列成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也著生的而生化,生的心清,三千大千世界即清;生的心污,三千大千世界即污。生心生著,即有三千大千世界;生心生解,三千大千世界也只是假藉的名而已。
佛陀又:「菩提!你的想法怎? 可不可以用我的三十二相貌特徵,去以貌取人呢? 」
菩提回答:「不可以,世尊!因你的三十二相貌特徵也是因假合而已,生不了解一,您的肉身就是真佛,而不知真佛是在人人的清自性之中,所以您所的三十二相貌特徵,其只是一假相而已,一用的假名而已。」
佛陀了:「菩提!你得很好!能一道出生的迷昧著,他皆能到即刻悟的境界,所以假若有善男善女,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再世,用了如恒河沙那多的身,那多的生命;不如或修持本金,或是中的四句偈解人,他所得到的福要比生生世世去布施的功德大。」
人的福德直是不能算,太多太多了!但是受持金的功德,超了前面那以恒河沙身命布施的功德。能悟到智慧甚深之理的人,才肯把生命布施出,而持金的功德,超恒河沙身命布施的功德,可知金功德是不可思!
======================
第十四品: 相寂分第十四
★文:
,菩提是深解趣,涕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如是甚深典,我昔所得慧眼,未曾得如是之。
世尊!若有人得是,信心清生相,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相者是非相,是故如名相。
世尊!我今得如是典,信解受持不足;若世後五百,其有生得是信解受持,是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我相、人相、生相、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生相、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一切相名佛。
佛告菩提:如是如是!若有人得是不不怖不畏,知是人,甚希有;何以故?菩提!如第一波蜜,非第一波蜜,是名第一波蜜。
菩提!忍辱波蜜,如非忍辱波蜜;何以故?菩提!如我昔歌利王割截身,我於我相、人相、生相,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支解,若有我相、人相、生相、者相,生恨。
菩提!又念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所世,我相、人相、生相、者相。
是故,菩提!菩一切相,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不住色生心,不住香味法生心,生所住心;若心有住,非住;是故佛「菩心不住色布施」。
菩提!菩利益一切生,如是布施。
如「一切相即是非相,又一切生非生」。
菩提!如是真者、者、如者、不者、不者。
菩提!如所得法,此法。
菩提!若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所;若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色。
菩提!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受持,如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是人,皆得成就量功德。
●白文:
那候,菩提到些,更深一地肯定自己所悟的上妙法,而且些妙法可解救生,生悟解,不再迷昧沉浮於生死苦海,所以他已阿果位,仍然感得痛哭流涕,且向佛陀:「太稀有了,世尊!您在所的上甚深微妙法,我去到在,洞澈一切妙理,但就是未的佛法。」
世尊!在我可以先知道,如果有人,能看到或到本,去悟照,一定能生信心,而去修持清法,使自己本性清染,到「是心是佛」的在本相,
因生皆有佛性,只是佛性受到蒙蔽而已,就好比子本明,只因蒙上埃而已,只要埃擦拭乾,子的在本相就是明的;生本有佛性,只因受到、嗔、的影而生,如果有、嗔、的,下即是自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像的人,然是一位快速成就第一等稀有的殊功德之人。
世尊!生本具有佛性,只是生已把佛性污染而已,只要解原理去修持悟,即能成佛。可是您(佛陀)所的-在本相的佛性,也是假藉的名而已,修持悟之人仍然不可以著。
世尊!我今天到您在所的上甚深微妙法,我是信不疑的,也按照您在所的妙法去修持,我不困;
但是等到佛陀您寂後,正法期一千年,像法期一千年,及末法期最後的五百年,共是二千五百年,(菩提所指的末法期正是我在的年代)倘若有人本金,能理解它的妙,信不移依法修持,的人真是太得稀有了,同人能成就第一等最稀罕的上功德,早日成佛是不成的。
什呢?因的人已有我相(自私心,著自我)、人相(待心,得失)、生相(分心,念)、者相(望心,得命)。
什呢?因著自我,以自我中心的「我相」,其是倒妄想而已,人相、生相、者相也是一都是自私心、待心、分心、望心所生出的,所以都是妄不的,但生往往著於不在的生假相而不自知。
什呢?因生迷失了方向,只要心中不著一切,才能不生不、不垢不、不增不,才是佛的境界。
佛陀了之後,又菩提:「你得很!就是!未世的生,如果有人到金的道理,不到、不恐慌、不畏,的人真是太得了。
什呢?菩提!你知道我在所的是第一波蜜(第一捷到彼岸的方法,也就是以妙智慧去破除而得解之方法。)
然我是第一波蜜,但你仍然不可以著是第一波蜜,因我所的第一波蜜只是一名而已,只是方便引生修持的名而已。
菩提!以忍辱波蜜(波蜜是印度,中文是到彼岸的意思。),也是不能著的,下要忍而忍,辱而辱,不起一嗔恨心,所以我所的忍辱波蜜也是一名而已。
什呢?菩提!像我去世被歌利王以砍我的四肢、耳、鼻,我仍然有起一嗔恨心,因我已有我相、人相、生相、者相了;
(歌利王是印度一位暴的王,那候,迦牟尼是修道人,歌利王疑他女有昧,於是就了修道人,但修道人仍然不起嗔恨心)
什呢?如果去世我的身被歌利王一一的分割,有我相、人相、生相、者相,那我就起嗔恨心的。
菩提!又回想起去五百世中做忍辱仙人的候,修忍辱功夫,那候我就已有我相、人相、生相、者相了。
所以,菩提!要做一位大菩必心不被一切外相所,然後再上正等正的菩提心,才能佛心真相!
在佛心相之後,要保持,使它不退,要如何做才能不退呢?就是不可著的物品,也不可著靡靡的音、香的味道、美味的大餐、的衣服,以上些物享受都不可著,才能生起清的心,在不著的情下,心才能清自在。
如果心有所著,你的心就著外在的境而起,就法生起清心,人就反而不能自在了,所以我菩的心中,不有任何的著,才能毫,去做清的布施。
菩提!要做一位大菩,了利益大的生,就要像才我所的方法去布施。
而言之,就是不要著,因世一切物都是假的,它只是存在你的眼前而已,不久之後就著月而消失,生也是一,只是一假名而已,因生皆由障果所形成,只要障果消失,那有生呢?
而言之,菩提!我一向是真、,是永不的真理,我不欺的,也不怪的。
菩提!我所悟的法是相的,是有一西可得的,但不是假的,是相有的,但是自性的。
菩提!如果菩在布施的候,一直住著我布施,布施了多少,什候才能得到回,的布施是凡夫的布施,不是菩的布施,因菩的布施是不求回的,不求回,哪住在心呢?所以菩在布施,如果一直惦念著回,就好比一人走入暗室一,什也看不到,法得到光明的
如果菩在布施的候,不惦著我布施,布施多少,更不求回,像的施,就好比人的眼睛在日光照耀之下,非常的明亮,什西都能看得很清楚。
菩提!的末法代,如果有善男善女能接受部典的要,照此修行,甚至深入趣的,人就等同是佛,就得到佛光的普照,而且以我的智慧去判,可以定些人是很有善根,更定看到些人都能成就量的功德。
======================
第十五品: 持功德分第十五
★文:
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以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河沙等身布施;如是量百千劫以身布施;若有人此典信心不逆,其福彼;何受持人解。
菩提!以要言之,是有不可思不可量功德,如大乘者,最上乘者。
若有人能受持人,如悉知是人悉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有、不可思功德;如是人等,荷如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若小法者著我、人、生、者,於此不能受人解。
菩提!在在若有此,一切世天人阿修所供,知此是塔,皆恭敬作,以香而散其。
●白文:
菩提!假使有善男善女,在每天上午,以恒河沙多的身去布施,中午又以恒河沙多的身去施,下午又以恒河沙多的身去施,像的施,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生生世世量百千劫的,每天都用多的生命去布施。(劫:是印度度的算法,一劫的是四十三二千年)
如果有人,到或看到本,底相信金般若波密大智慧的自性自度的道理,更心依法修行,那人所得的福德,那位以恒河沙那多的身去布施的人,更何用手抄(在代,印刷亦可)、信受奉行、用心、人解,那他的福德,就更加以算了。
菩提! 而言之,本的功德真是大得以想像,法用尺量、法用秤,法算。
所以本,是了真正大乘心、大菩道的人的,也是最上上乘,不是普通智慧的人,而的典。
如果有人能接受研究部典大生解文的含意,佛陀都知道些人,看些人在不久的,都能得到量、不可思的功德;像的人,我可知必定能起如的弘法大,生都能成就上正等正。什我些人能挑起如的弘法子呢?
菩提!我告你吧!因修大乘菩道的人才有大的慈悲心,而修小乘佛法的人,度自己都不及了,那想去度化人,他常著於我相、人相、生相、者相,那些人於部典所的真,有法受,也有法,更不弘人解。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