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修之《子篇》
壹、逍
二、用之大用
老子道德:「天下皆知美之美,斯已。皆知善之善,斯不善已。故有相生,易相成,短相,高下相,音相和,前後相。」人知所有的一切的待,都是妄假象,就像日、月更替,就像四季,因人都以自己的知去看待世界。然而修道初者一看到思想,尚未入道,不能真正悟道理。哦! 善分,美不分辨,那不就模可好不分了,而不知何?是因人一生下便以有形世界的物,以自己中心,以常,理所然。子的知跟心中有道而知道化自然之修道者的知是不同的。是心境界不同的,看待同一件事、看待同一西,心的境界不同了,感受也不同了,然待方式也就不同了。
"列子乘而行",能在天上行,是怎呢?究竟是有所待啊! 是要有藉件的,有,但是有藉就是有所依,也就是使用滑翔器行吧! 是要有啊、啊,才能的,那不能到真正的逍自在,多只是不用走路,比爽而已。
子肯定世上有至人、神人、人的存在。神人是什模呢?"肌若冰雪",晶剔透,色可,接近透明的子。"若子",然柔美得像未世俗渲染的年人一。"不食五",不必吃米、、等五。"吸露",只要吸天地之,天地之露水。我曾在山上看一位九十老人家,早上起在山林著嘴、舌伸得的吸著空,我好奇的老人家是何啊?老人家他在露,我明白原如此。在的清晨是真的可以到露水的,清晨三、四到阿里山日出,外套上是不到露水的。"乘、御,而乎四海之外"。所以山海的作者可能就是上古神人所留下的料! 才能述整地球的地形地貌、人形、天候、物形等。
上古神人已不能,只能他人耳相,至於相不相信就是各人的事情了,"唯形骸有盲哉?"我相信是我的事,不必要人的同。就像「道」,有好、善之分,天地不仁物狗,之人道大肆批,孰只知模可而不知混沌之也。焉知之南也! 知之盲而不自知也!
修道乃之有,有之。用之大用,大用之用。其篇文章用句就完了。哈! 但是要再。
修道有所目的,要妄求,不以成就成仙成道目,知道之方向,以有的修行方法工具,了悟而就魂之境界,合「道」矣! 成道於天下,道化自然,物狗,用,而於人者是真人也,乃大用也! 大瓠瓢用,而"大樽浮乎江湖",而其"瓠落所容"?乃大用。"樗之大不中墨,小枝卷曲而不中矩,大而用,立於道旁,匠者不",故千而不伐,如立於"何有之",人之境界,人便事,人事任何的,空之限制至,生命之短,生死之知。人到了子的境界而仍在人,不是真人真仙逍道化。
坐到了真的程度,任何念,魂不外,在肉身,只感什都有了,一切,空、肉身等等的拘束,也有任何感受,就是明的心、喜、玄妙比,人一切感受所不能及,子的下也是逍吧!
(玄谷道人 2021.7.9-7.12)
《子篇》玄谷道人著
《道修》玄谷道人著,可向威老索取(0911177082),免索,迎助印。
威老的已出版16年,行十本,多次改版增修容充,台道修籍之先河。中建多名念,值得道家思想修法有趣的朋友。
老教道家清,以及道教仙道修行,事,作法也收。迎道修相疑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