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金什(九)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不。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如。佛言。菩提。若以三十二相如者。王。即是如。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不以三十二相如。世尊。而偈言。
若以色我 以音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如】
佛佛
【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不。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如。】
金的重中心了,佛又提一,佛已提出好次了。菩提被佛一搞,又昏起了,我如果把佛作佛的教育法研究,你看一位大老大教授,的教育法真害,菩提明明答,佛又教西教,菩提失去自信,答案也了。他本答的,佛教西教,他的答案又了,此所佛的弟子都叫,跟著佛的音受佛的教化。宗人的,鼻子被人著走,人的很巧妙,宗祖都有人的,他有你笨,他只是你鼻子在人家手,只有牛才被人著鼻子,其笨如牛的意思。
你看金佛的教授法多有意思啊!前面佛也菩提,如可以相不?菩提言:「不也,世尊。」不是的啊,不可以拿形象啊。菩提不是?正到好的候,佛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不?」能不能用三十二相佛啊?注意「」字!「菩提言。如是如是。」是,是。佛本成了佛,有三十二相好,所以三十二相看如是的呀!
【佛言。菩提。若以三十二相如者。王。即是如。】
佛大概在鼻孔「哼」了一下,佛不好意思出,你真是糊,假使用三十二相看佛的,些王,些帝王,就是佛了。你看菩提,好可啊!被佛搞昏了,上立刻就,佛啊,我了。
【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不以三十二相如。】
那我懂了,我才了,如果照我理解你的意思,不以三十二相看佛。你看,菩提好,把金,通了很有意思,越看越有意思,而且文章的法,越越妙,所以我把很好的文,拿木一敲,把自己敲昏了。
色邪道
「世尊。而偈言。」菩提完,佛就岔很重要的:
若以色我 以音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如
比那一的原子害,崩咚就炸下,所以要加那「」,把握,得菩提快要悟道了,就把他搞一下西搞一下。等於拿香板晃,晃一下,那晃一下,把他晃昏了,站住!就是!菩提悟道了。不他有菩提悟道了,出就不叫金了。
在我研究四句,一般人佛都以色佛,就是「以色我」。佛代表自己的我,也代表我的我,重意。一般人佛都想到佛在前面,用想法的,拜佛的,都有人抱怨有到佛。佛不前呀!如果真有的,第一你神已有了,第二血已很高了,心也出,那是幻相,佛那可以以色相呢?心大家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有色相出,那就是魔,不是佛了。佛在很多典上都告你,不能著相,所以以色佛是了。
有些人是「以音求我」,打起坐咒子,五千你一咒子。但我起,大概有一千四百多咒子,如果一咒子五千的,我相有了。咒子一,喔唷,得定了,然後有些人久了以後:唉唷,我另外到一音了。你快去看生吧!佛告你,不能以音求我,因音是耳根的幻化,於意境界,是下意的幻化,是最糟糕的事,人本就有音。
你要人的音很,用手把你的耳朵蒙起就了嘛!都蒙起,心的血液咚咚的流行,再配合下意作用,也到咒子嗡啊嗡啊,啊啊,啊啊啊啊,就出了嘛!都是幻,一般人不懂,以音是有道,是另外一音在佛,都著相了,不得了。所以佛,有人到了色境界,是佛有步得道了,佛那「是人行邪道」,人走的邪路,著魔了,「不能如」,永不能真正的佛境界。何一天到晚去研究魂啊,了研究才去看鬼,咒子就跳起。好好一人不去做,什要去抖,人真是奇怪。佛在明白的告你,色都不是。
但是要注意啊!是拿佛境界,如拿「我」境界,很多人都是以色「我」,打坐坐的好的,忽然自己看到自己,坐在那歪歪的,都看得。另外,好像「我」出了,看到自己身坐在,多人就自己可以出神了,千注意啊!若以色我,身本已是假我,那出的是第二假我,那就是楞所精神越。因你打坐坐久了,身上的血液循,呼吸往,生理作用有停止,也就是力有停止。心念在,生理上的活有停止,一磨擦生幻相,就成另外一投影,是凡夫之人著有「我」的意的投影。所以,另外一自己看到自己睡,看到自己在打呼,好玩的,自己睡的姿不好,不一念就回去了,又成一。
如果是道的,就是「以色我」,了。
有些人佛咒子,著著,空中也有音在,音大得很,甚至於很多音。有人以自己有功夫了,是道,是以音求我,佛的,注意!你「是人行邪道」,走入魔道了,在社上很流行,一般人受迷惑害的。
平常我不在研究佛法的候,有人到我,我也只好一笑,什不呢?我有一念,世界上的人都要吃,我什妨人家吃呢?所以你我不?我不知道就好了嘛!因我也要吃,人家也要吃,人家正把拿上吃,我那是不的,多缺德啊!那但有福德,是缺德!所以不能。
在到佛法的正念,要把重告大家,一篇多得很,我先回看,一品的始再研究。
「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不?」
我才首先向大家告,一篇重在「」字。「」是什?佛法的修法叫做止,修止,尤其修密宗,更要修想,修修想。真能得起,止得住,就可以得定了。要修佛法,先要能得起,想得起,止得住,定得住,入佛之就快了。
大家佛,人能得起?能把念止得住啊?大家打坐,不管你用那一法,能止?更不要定,定更不上。此一心念能止於一西上,或者止在空上,或者止在清上,能做得到?有人做得到!形式上好像在用功,根本都有上路;要止而後能,止是正三昧,真正的定境界,所以叫做止。佛告我止的方法,如果拿止,八四千方法都是止。譬如佛,心,嘴也,你能不能念不起,只有一句佛,一句南阿陀佛?做到了,就是佛法的止。
止以後,不是死亡,也不是事不知道,而是清到了,智慧大,所有佛法的道理都懂,也都知道,叫做,就是土的一。有一,譬如佛上叫我一月亮,太,就是想,想。大家都看月亮太,我用意起一形象,在心也好,胃也好,是想的,假的啊!一月亮,太,著眼睛也好,著眼睛也好,前面假想一月亮,法把假想止住它。或者假想一佛像停在不,止得住,人就傻掉了一,不是掉了,掉了就有了,是傻傻的那想。等於人想票啊,男同想女朋友啊,或者女孩子想男朋友啊,好久不信了,想得傻了!也就是西上的,茶也是他,也是他,就是那想著,止住,就是。
密宗有很多的方法修止,但是告你,那只是方法,不是真正的佛法。方法是方便,叫我把非常混的思想,先拿一西把它住,就叫止的初步。如果不用佛像好不好呢?然可以!我一念清,前一念去,後一念不起,念即空,你永止在,旁一切境界都知道,一切音都知道,一切都知道,但是,我毫不相干,清清,也是止,且是正止。
做到做不到?做不到!然,所凡夫者,即非凡夫,是名凡夫。那然是做不到,然叫凡夫嘛!做到了,凡夫那「凡」字,中一可以拿掉,叫做「几夫」,就是「乎」了,入佛法就差不多了。佛一步告我,最後起的像都要掉,所以不要以三十二相如。
他,不是菩提被他搞迷糊了,金的前面,佛菩提,「可以具足色身不」是,明心性,地的「」。是做工夫的「」字的。所以、、做都要留意,不然,才我大家也耍了一花,把你迷糊一下,去的呀,菩提答的呀,在怎又答了?菩提有,由於同一,上一次是一物理家,下一次一化家,回答然不同,因不同。如果碰到一家就又不同了;所以佛法的,我要非常小心,一字不能,了一字,你的就太大太大了,可能就完全搞了。
在他菩提,能不能以三十二相佛。佛有三十二相,眉毛中鼓出一亮光放光,是有成就的人。印度有成就的凡夫怎?女孩子小在眉之挖洞,拿亮玻璃嵌去,因方人,那有明珠,是智慧的成就,是福的成就,相法上那是不得了的。可是佛的特殊相,不但眉有一珠子的亮光,同有根白毛,拉起很,收在那,是一特殊的相好相貌;一根白毛放光,所以佛上白毫宛五,是阿陀佛;些都是三十二相之一,相好。
金了半天叫大家不要著相,想的人,把佛像的抓得牢牢的,他菩提照方法,可不可以?菩提,然啦!佛佛的修法,是子去如。,菩提答的有!佛也是那教的呀!佛口教我阿陀佛,就是的。
今天佛教常南阿陀佛,我真替佛打抱不平,阿陀佛之前,南本迦牟尼佛才是;因迦牟尼佛是介人嘛!阿陀佛是迦牟尼佛介的,在你只阿陀佛,自己的老本迦牟尼佛都不管,不是白你介了?等於一句,新娘一房,媒人。怎可以啊!是不的。西方世界是有阿陀佛,是佛出的,教你修。因此,你想修成功,不拜本迦牟尼佛的,我告你,那是修不成就的。要成就,人不可以忘本,更何修佛法!
但是,佛什只介你修阿陀佛就行了?有道理,十方三世同一性,如果你理上明白了同一性,你南阿陀佛,等於南本迦牟尼佛,等於南世音菩,此理通了,是可以的;不通此理就是迷信。我要的,用佛法的立,便要下地的,而且下地要下地的地下室!我是下去的,有,有梯快得很。(笑)在是如的法,重在,非常重要。
王
「菩提,若以三十二相如者,王即是如。」
大家要注意,佛法有大,很多研究佛法的都忽略了,在我特借金的出,就是什叫王。
佛提出,太平盛世,全世界唯一的太平帝王,就叫王;王分金王、王、王、王四。王具有七,如有有德、有的皇后,有很好的政大臣,有很好的交通工具等。像周朝的周穆王,是最好的帝王,等於王。周朝史描周穆王曾到西方,池金母,王母娘娘。什他能跑到西方去他呢?因他有最好的八匹神,就是的八。所「八日行三里,穆王何不重。」唐人的就是描。王代,是人民幸福、富裕、安的太平盛世。明王在最盛的盛世才出,他的相貌佛一,有三十二相,跟佛的相貌一好。所以迦牟尼佛生下的候,他的父找的看相就,位太子三十二相,不出家就是一代的王;如果出家,就是世的佛。
佛再三王的福德是佛一的,你查查每本佛就。佛法是注重世法的,世法要怎修成王呢?太平盛世又怎才到呢?一切生修一切善法,才生一太平盛世,才出一王。所以中史上孔子常提舜禹三代,等於是王的代。佛在及各大中,什人格投胎做王呢?十地菩中再,才能做王。佛十王之功德是同佛一的。
十王是那十王呢?就是世界上的王,欲界天的四天王,欲界天中三十三天的天主帝,就是我的玉皇大帝,色界天的大梵天王等,佛十大王的功德,都是佛一的,只差一,就是有悟道。但是他的福德、善行、智慧,同佛乎是平等一的。所以研究佛大家不要搞了,以我看一很多人都了。佛重在教育,教育生修一切善法,我不要有王那的福德,我泥巴王都做不到啊!摸泥巴都有格,什王!
到,什叫啊?把一代史扭,扭到太平世界。能有大的道德和力量,所救的止千人而已!所以,要有佛一的功德,才能王。句,有王那大的福,才能得智慧的成就大大悟。我不要以六祖不字而能悟道,自己因此也不要研究佛了。我不起!六祖只有一,可惜你不是六祖,你是六祖半。六祖可以不佛而悟道,但是前六祖,後六祖,你只是六祖半,不要作此想了。
佛告我王有三十二相,同佛的功德一;句,王是大大悟的肉身佛,故意人世作王。但是什不他是佛呢?於,我前年的候很狂妄,人家我什不出家,我就有一首最後句:「此身不上如座,收拾河山亦要人。」世界上那,也要有人地啊,清理清理,弄乾一。所以王本身,事上已到佛的境界了。
十地菩王
我上次到法身非相一品有作,在我再反的作一研究。中的佛教佛法,到了唐代宗的起,提倡以金。金同宗的,一品可以,是教授法的特,教授是引性的,性的,而且是正反面一起的。像第二十六品到佛的,佛以三十二相如不?菩提答覆以三十二相如,佛把他批了。佛假使以三十二相看佛,以有形象的佛看佛的,那王的色相和威德佛一的相好,也可以算是佛了。是一。於是菩提就,照一,我理解了,懂得不以三十二相看如,不以色相看佛。
色相看佛的事情,我上次也,佛做工夫,乎所有的人都著色相的。譬如我用功的人,你今天色好,你精神很,老返童了,些都是著色相的念。因色相不在,色相不久,是的,只是法身本的起用,不是真的。色相不是果,不是性,所以用道理而加以明,且用偈子做,特告我:「若以色我。以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如。」道理我上次提到,包括的意很多了,凡是我佛的人,都要深深的思考一下。
第二,一品提到王的,我上次也提到。一般研究佛法,往往把佛法完全解成出世的思想;其在佛上再三提到王的功德。佛在上也提到,只有十地的菩,才能身王,才能使天下太平。王是代一人,史上上千年,或者百年才出;等於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人社的太平是很不容易的,必要王莫大的功德,才能造成一代的太平;所以,佛再三王的威德。一人要想成佛不容易,成就王也不容易,要多的善行,多的功德修成。世法佛的功德之,只差了一,就是般若智慧。王之所以不是佛,是因有明心性;王如果明心性了,也可以成在家佛。
所榜的,好位帝王都是佛,本身已悟道了。我上次也提起,佛上所十王之功德。十王的意包括很多,佛地有十王,然都是鬼王,但是我不容易到鬼王呢!鬼王有他的功德就是在道中身而教化生,也就是功德成就的菩境界。天人境界,欲界天四天王,也是功德成就才能天王,句,在人中做一,使天下太平的,都是同佛一的困。其中的不同就是地方面,也就是道的。
一品所的是色、都不能道,也就是整金上所的不能著相。佛法著相了,就不能得法身。人相、我相、生相、者相是四大原,任何的著相,都不能得法身,所以以色我,以音求我,都了。
他什不以色如,以音如呢?是故意把「如」用作「我」?不是翻的手法。所明心性,最後就是宇宙同,物同源的「我」的,是找到生命本的「我」的。一色一切都不著,一切不住,就是大乘的心印,「住、相、。」金大部分所的就是三要。到了境界,了色,才能道,真到佛,也真到「我」。
但是又是什呢?是「根本智」,就是相般若法身之,是到根本智法身之。一切都著,一切都不住,就是法身之根本智。但有大大悟,有「後得智」。拿宗,所破三,到境界可以是破掉了初;也就是後世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然人不是人,鬼不是鬼,什都不是,一切都不是,一切都不著。
我用世的象它一偈的:
第二十六品偈
粉墨登笙管 知外雪花重
推窗清界 明月花不定
「粉墨登笙管」,人活在世,乃至一切有活在世,都是在唱。宇宙本是大舞台,我不是大舞台跑套,旗喊的一批人。大家打扮一下粉墨上,音也很。但是台也分外,前台很,一回到後台,把一洗衣服一,我是我。除了前後台,有外台。
「知外雪花重」,是我在峨嵋山在的境界,如果我自己解了,就知道一切都在演。像峨嵋山那地方,到了冬天是白茫茫一片雪的世界,那也是在演。我得的人生有意思,去修道打坐,一切皆空,清清的那境界,比人生高明得多,已悟道了,你不要忘,你那是在演。你那候在演什?一句笑,你是在演和尚,出家的。心境已出家了嘛!一切皆空,在只有最好!是。不不同,窗外一片清,雪花朵的一。你不要被色相迷住了,假使被清色相迷住了,永不能成道。
所以明代宗憨山大就:「棘中下易,月明下身。」一人佛都是障,等於地棘,都是刺人的。普通人的看法,棘中下非常困,但是一心修道的人,不得太困,充其量身被刺破而已!最的是什呢?月明下身。到了完全忘我、忘身,得了空的一面,清清的候,叫你不要入定,不要入清的境界,而要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入苦海茫茫中救世救人,那可是最的,做不到的。所以小乘的大阿果得了,清境界得了,土的境界到了,在大乘戒律上是犯戒的,那是耽著定,功德不能。憨山大句就是警告,到那候再想回就很了,也一落就是八四千大劫。因在清境界入大定,要很的劫都不肯出定。
「推窗清界」,不肯出定不是究竟,菩提後得智根本有影子,有看,自己只到清法身一面,有到法身起用的一面。如果我在清的境界再一下,打窗子看看天地,「明月花不定」,世界上有那一不清,到都是土,地都是土。真解了法身,此身真到了底的住、相、、空的境界,往而不利,在中即是菩提。假使著了清的一面,菩提也即成,就是那的一件事。
崖撒手
上一次二十六品批不能著相的道理,我提到什後世宗用金作宗的本,就因它教育方法的原故。你看佛的教育方法,反正你不,那不,正不,反也不,你不的更不,你的是不,最後怎?你的才是,不是佛的才是。所以全部的金,是教我所祖四字,「自悟自肯」。要真正悟到般若的相,自己肯定;所宗祖的,「崖撤手,自肯承」,是的。
在一般的特要小心啊!宗什特叫做「」字,它同定配起,不可以分,有定做基不宗。要戒定慧到了最高,等於普通人在丈崖上站著,撒手跳下去,跳下去你有命?崖撤手,你要自肯承跳下,最高明到了最平凡。
要怎到境界呢?不是理解到了就行,「後再」,要大死一番,然不是吃安眠的大死,是要你下一番功夫,大死一番再醒。所大大悟「欺君不得」,西不是嘴巴上理,不能人的。假使人自己悟了,今天悟了明天靠不住的,那不是解的究竟;所以必要切下一番功夫。金的教育手法,就是路,佛於菩提的教育,四面八方打,你也不,那也不,把他得都昏了,就是要他後再,欺君不得。
成佛道不能依他力,只有自己站起,要你自己真是後再,然後才成佛。然其中先要崖撤手,崖撒手是什都光,不但人世的一切都掉,佛法也掉。一人在高空撒手跳下,什都有,一切都得乾乾,然後才能到法身。
第二十七品 分
【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菩提。莫作是念。如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菩提。汝若作是念。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者。法。莫作是念。何以故。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相。】
三界六道之外
【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菩提。莫作是念。如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
佛叫菩提,「汝若作是念」,你假使有一念,「如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不著相就可以佛,就可以大大悟的,他菩提啊,你千不要想,不要有功德成就也能悟道成佛,你有念就了。
前面我明明菩提的嘛!不要以三十二相如。佛若以色我,以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如。可是佛在又,菩提你不要搞了啊,假如你不具足一切功德就能大大悟的,菩提你注意啊!「莫作是言」,你千不要那想啊!千不能不要具足功德就可以大大悟。
【菩提。汝若作是念。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者。法。莫作是念。】
你如果以人只要悟了道以後,什都好了,什都空了,念是很重的啊!是佛明白交代菩提的。
於一,我人倒也碰到很多。十年前在大南,找一位很有名的宗大,也是一位八指陀。後我到昆明碰面了,我:法,我你悟道以後有一念,得涅以後,生死已了不再了,有有法?他承了,我就教他楞伽中的,「有涅佛。有佛涅。」你不到那去啊?跳出三界外,跳到那去呀?佛有有第四界呀?不在五行中,那你在那一行中啊?了了生死就不,不是佛法吧!後我了很久。
很多人佛都有念,都了佛,悟了道,腿一,了了生死,再也不到世界上受苦了。念是的,是修道佛上最大的念。
常常有人告我,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可以明佛法的事也很多。今天一位同,的人告他,有十的女孩子,父母逼她快婚,逼急了,她腿一,就涅了,就走了。死了以後送,有法棺材,因腿著,骨也硬了放不,法,只好她特一方子,把她放在。我:此乃再人也!就是所修行不一定到果,有所成就的,七人、五、三、一人等等的象。又有一位同告我,有一四十多出家的太太,八九十死了,果化後骨不,舍利子都在那。些都是比的料。
回再人悟了道以後就不,好像有地方可躲似的,是的念。的念,在佛法上就叫做地上的。一人佛,不管在家出家能果的,最重要的是思二惑。惑、思惑,在前面第九品已到,地不清楚有了偏差,就落於偏。五的解就是身、、邪、取、戒禁取;五障了修道,也就是不能悟道的原因。思惑就是惑,心的慢疑。
在人的唯物哲就是落於,人死如,有三世因果,六道,因拿不出;人死了就是完了,是於,也是邪的一。所以佛就告菩提,你千不要落在一的念,一的思想解。
前面不能著相看佛,在又告他,也不能落在不著相看佛;著相是,不著相也是。假使落在不著相看佛,一切本空,又何必做善事,佛也空,善也空嘛!一切皆空,我人也有呀!也空嘛!偷做事都空,的解,就叫做因果,落於空。空的,同唯物思想是一的,一大家要特留意。有些南佛,就是南一小乘佛的念,就是落在空的解上,果被唯物思想吃掉了。
因果就是把因果道理了,不承有因果的存在,是在人思想潮流最可怕的一面,也就是佛的的思想。佛就怕菩提搞解,上面先告他不能著相如,但是又怕菩提落在不著相;不著相的果就成,因果了。所以他就再三告,「莫作是念」,你不要搞了。
不相
【何以故。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相。】
所以一真正佛的人,想求得大大悟,首先要注意不能落入相。相是什呢?相落空,佛法的究竟是空的,到空果,就是。在金快完了,金中有有告你一空字啊?我後世的解,金是空的,那是你的解,佛可有!佛只去心不可得,在心不可得,未心不可得;以色我,以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如。那是教育方法,把你的住,他有告你是什,只告你不是什。心也只是告你照五皆空,最後告你真不,有空啊!是照五皆空,它有般若波密多都是空的啊!些就是我研究佛、佛、佛法,必要特注意的地方,不然很容易落在邪的上。
空,同是一模一的,有多人佛,自什都看得空了,其那不叫做空,心理,是你灰心了,或者年大了,或者境不得已,或者倒楣透,所以自己看得空得很了!有灰心在,就不是空,那灰心非常害。有多搞哲的佛,常喜吹牛,看空了,看通了等等。他只要口,就明他一也有看通,因他真通的,通、空都不了。空的啊!空的啊!他在感嘛!不?他既然感就心有戚戚焉,正有西,一也有空。句,不是不吃西瓜,吃了一大冬瓜,是一瓜嘛!傻瓜嘛!
所以再三提醒位注意,「空」是方便的法,是形容,如果把空作真正空得一所有,那不是空,那就叫做。所以佛吩咐,「阿耨多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相」,是一句非常重的,不是,更有空。一的目——,梁昭明太子得非常好,不不,不是相。在科得物是能量互,它有,要清楚。一品偈如下:
第二十七品偈
翻覆雨雨成 滴如不分
作冰河冰化水 漫光影捉斜曛
「翻覆雨雨成」,看到宇宙的化,今天下雨明天晴,雨成,又成雨。反正啊,是水,是水蒸的分子在化。
「滴如不分」,等到蒸冷接,成雨下以後,每一雨本身自成一,自成一系。等於我一切生同一本性,可是成我人的自以後,我的我你的你,不一,可是根根是一。就像蒸在空中碰到冷,雨,每一雨各有一。但是所有的雨,都是水蒸的。
「作冰河冰化水」,冰化了就成水,水了就成冰,些是象界般的化,各的化。化化,本不,因本相,亦著。本是空?也了,它是常住,也了,它是,也了,一些都不是。
「漫光影捉斜曛」,那本的法身功能在那呢?在一切作用一切象上,一切的象都是它的象,一切的作用就是它的作用。所以,在相、用中,一般相用都不著,才能了。是金差不多最後的教育方法,佛都告我了。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分
【菩提。若菩以河沙等世界七。持用布施。若有人。知一切法我。得成於忍。此菩。前菩所得功德。何以故。菩提。以菩不受福德故。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不受福德。菩提。菩所作福德。不著。是故不受福德。】
布施的菩
【菩提。若菩以河沙等世界七。持用布施。若有人。知一切法我。得成於忍。此菩。前菩所得功德。】
金另外有一特,除了教授法特殊以外,有特,就是佛善於推;就像西町百公司的推一,自己在那吹喇巴就起。年在上海、杭州、山青,常看到梨膏糖的,手拉洋琴,一唱:小孩子吃了我的糖啊,考得好呀,老年人吃了我的糖呀,永生不老呀,女人吃了我的糖,又是青春又美呀……我看了金啊,就得佛在梨膏糖,他不了句,就是功德怎,那功德又怎;等到你相信了它的功德,他又把功德推翻了,是佛的教授法。
但是我要留意,本一到重要的地方,他就吩咐菩提,功德怎大。前面次就是本的功德,受持,功德都非常大。到了一段,他又告菩提,大乘菩的布施,不是前面次所的一般人的七布施。我在座的人,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菩,是因地上的菩,等於法定年十八的民,都具任何公的格一。一切生,只要具性的,都是因地上的菩,成就了的菩,叫果地上的菩。
所以大家可以大的承,自己就是菩。以菩戒,自是不准的,自己故意破自己的身,也是犯菩戒的,等於出佛身上血。因身是菩身,不能便破。由此我解,曾子在孝上,「身,受之父母,不敢。」是同的道理。孔子也告,「君子不立於危之下」,明知道是危的,偏要拿身去靠,就是不孝。拿佛法,也是犯菩戒,因你肉身不於你的,悟道以後,肉身就是肉身菩;句,就是菩的肉身;菩就是得道的人,有道德的人。
在到菩要布施,怎菩要布施呢?其佛都要布施,一我特要注意。在佛的戒律上看到多地方,佛一般弟子修行,生中有眼睛看不的,佛忙他做事情,那些弟子,你老人家怎忙呢?他我也是要培功德,他一人做功德是的。句,做好事是不分尊卑地位的,也有的候。不要以自己至高上,崇高大,好像功德了,那就算成了佛,也已不值了;佛我可以把他拉下。所以佛的大也就在此,他永不的以身作,不的善行培功德。一切菩修持善果,修持功德,永都是的。
譬如年我所的那些前大,尤其在西康西藏,看到的好位活佛,他有很多弟子,自己很辛苦出化,供弟子。些弟子在那很舒服,在那的,修行的修行。有候一地方常持四十修行的生。
我看宗的,牛融有悟道以前,在牛山入定;入定的候,天人送食,吃也不要自己做,到自然有天女送食。又有百花供,有悟道,只是入定而已。後悟道以後,自己就不入定了,其他都在定中。所以不在山上打坐,下教育,了很多人修持,通常有五百人跟他。而他每天要走十里路回,米,挑米,古代交通不便,米挑生吃,徒弟吃。
所以看了的精神,我得真正的佛,要在行上注意。一般佛的人念,佛可以偷,可以躲避,以在佛,事不管。完全是的度,不但不小乘,就是基本做人的行都算的。是因我看到金上提出,菩以河沙等七持用布施,而到大乘菩的心。
一切法我
菩用充河沙那多珍富布施,功德然很大,而他自己本是菩了,要去做功德。假使有一人所做的比菩所做的功德要大,那是什呢?「若有人,知一切法我,得成於忍,此菩前菩所得功德。」一真正果位的菩,知道做到,一切法本身我,是由般若唯「一切法自性」而的,一需特注意。尤其一般青年同研究法相,唯的,特注意。
後代唯常有一很大的,就是把唯的一切法自性的「性」字,同宗明心性的「性」,作是一回事,把念拉在一起。可以是,也可以是愚蠢知。些人由於「性」一字的解,因而大宗,天台宗,宗等性宗的理,明心性可以成佛於外道,算是真常唯心,是有西;佛法本空,怎有西呢?
我先要知道,佛常有心性字,是要特小心注意的。譬如金去心不可得,在心不可得,未心不可得,「心」字是借用的,是我意思想活的第六意的心,也是心理作用心。
有候的心一代,代表了本,相般若那境界。形而上那,有用心做代,有用性做代。是因去我翻的工具上,遭遇用字困的,必要解。而唯所的一切法自性,是指一切世出世事物及一切的理,它的本身,有永存在的性能,也有存在永不的一性。
譬如我才天很,一下雨了。但是每一滴雨自性,雨下,碰到土地就流失了。千千雨下到大海,下到大地,凝起又返本原,所以它存在的自性。那你,雨有存在的自性,最後到一水性不?也了。因地、水、火、也是一切法自性,非空非有,不不常;所以佛法的最高就在地方。我一般研究佛的教教理,都容易走上或解取,或章取的岐路。一要特小心注意。
我在提出,唯宗所一切法自性,也就是般若宗金所,「一切法我」的道理,是同一道理,只是不同表的方法而已。所一切法,包括了世的一切,及出世的一切。甚至得境界、菩境界,乃至於成了佛,得涅之果,也都於一切之。一切包含了一切。知道了一切法本身我,有告你我以後是空,只有告你我。至於我以外有有真我?那是你的事了。
我研究金始到,它只有遮法,是教育的方法,就是把你的方法起,否定了你,但是他有告你一肯定的,有什才是。他有承你,或肯定你那一才是,要怎肯定。一切法我,到了境界,崖撒手自肯承,要你自悟、自、自肯。
於自肯自的,我要到玄奘法到印度留的事。印度是邦政府,十家,外加多的外道,了一佛法哲的,吵得不可交,大家立了契,失的一方就不能存在了。法已法,好碰到玄奘法去了,中和尚生智慧很高,就他做判。玄奘那很年,就上高主持,最後的是,既然到了佛法,最後到我相,有一相也不,有一知也不,那如何叫做得呢?怎可以明已得道了呢?玄奘法就了一句名言:「如人水,冷暖自知。」事情就此做了,也保持住了印度的佛教。
所以自的部分,等於人喝水一,是是,只有你自己知道;告你,你也不知道。回答得很妙,不如果在再做科的,有,不多作。所以一人知道一切法我後,遮住了以後,既有我就是空,也有我以後有真我,我不要便它加上。像地方,般若智慧的成就是要自己的。
定忍
知道了一切法我,「得成於忍」,句更重,怎叫忍?忍在佛法修持是一大境界。我得所得定,是以小乘的;修大小乘之果,都是以定作基,佛有入定的境界,是有基的。不管在家出家,道理是一的,有基就只是一普通的人而已,但是定本身不一定就是佛法。至於大乘的佛法,必「得成於忍」。得忍得定不同,所以菩要得生法忍,才入大乘的境界。生法忍不能作定解,如果把生法忍成是定,那乾脆生法定多好呢!所以忍字,要再加研究才是。
再看金的本身,六度成就中布施成就,但持戒成就不提,上布施的成就之中就有持戒的精神。全部典都般若成就,但是不提定成就,你真正得了般若的成就,自然就是定。六度中,布施、忍辱、般若,三成就到了,所持戒、精、定自然都到了。於一,我研究金要反覆去去深思,去究,慢慢的你就可以真懂了。
到得成於忍,前面佛自己,去修忍辱波密的候,被歌利王割截身,有怨恨的心,只有慈悲的念,因此他有得痛苦。是什境界?大家要研究啊!是定,是生法忍,也是般若,也就是悟的境界。大家在,或者了些,看了一首,不然到青蛙叫,狗跳,嗯,我悟了,我也拿一把刀,也歌利王割你一刀看,看你得成於忍是得成於恨?你悟了嘛!悟了有境界啊!所以,此事不要便,可以便,真正的佛法是要求的,金的榜都在。
真正知道了一切法我的候,到了我的境界,自然到了生法忍的境界。然,到了生法忍,只是大乘菩初步!只是菩超前面所譬喻的菩。也就是,拿量的七布施,有相物的布施,功德不如相布施功德的分之一。
金到二十八品,差不多了,非常重要。勉把生法忍的境界研究研究看,先不求,先在理上找找看。佛有告我是一什境界,其佛了,只是大家看去忘了。佛就善念,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著相。由於善,著,相,就可以知道一切法我,得成於忍。金佛就已跟我了,他在法呀!他不是在啊!後世所法是不同的。
像佛的,教你怎修,你有他,他答覆你,那是法。像我在,是根佛菩所的加以,是,所以是,法是法。去在大大林、子,有法堂,有堂,各不同的。法堂大和尚上堂,不本,一字都不用,就自己所悟的、功夫的、智慧的,便,叫法。
金始就告我修持的方法,是善念,住,由此而得成於忍,生法忍。到我再一宗公案明。
拙的故事
唐末五代的候,宗鼎盛,有一位在家人叫拙,去一道,他叫什名字?他我叫拙。,找巧都找不到,那拙呀!他就悟道了!就那快,言下悟,一句就悟道了。我在找找看他悟什?他悟得一切法我了嘛!得成於忍,不?拿教理懂了吧?所以他就作了一首偈子:
光明寂照遍河沙 凡含共一家
一念不生全 六根被遮
除重增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
世 涅生死等空花
「光明寂照遍河沙」,是,一切生同一本性,自性之是光明清,相。寂照不是真常唯心,那是形容。遍河沙,所不在。「凡含共一家」,一切生佛差,心、佛、生三差。「一念不生全」,注意啊!一念不生是生法忍初步的境界,怎是初步的境界呢?真正生法忍,念皆生是生法忍,那是菩成果,初步的境界是一念不生。有我佛修持的人不要搞了,以一念不生了,以念、思想都不了,那不是一念不生,那是昏沈。什是一念不生呢?善念,住,一切住,去心不可得,在心不可得,未心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就是一念不生,生而不生。所以「六根被遮」,都是初步的生法忍,到了最後六根全也有被遮住,所以才,佛的相住。
但是中也分,就是根本智後得智的不同,不能以色悟道,去掉色以外,一念不生全,六根被遮,是只得根本智的一面,有得到後得智。
「除重增病」,什不必除,除妄念呢?你打起坐,一天到晚除,把空了,妄念空了,那就是妄念啊!那就是啊!所以你不能得定,反而成心理的病相,所以除只是再重增一病。
「趣向真如亦是邪」,你心理只想抓道的境界,就也是邪!一切法自性,所以你不能抓一真如道的境界,有道的境界,就正是妄念的境界,就是,那就不是一切法我的道理。因此位居士後有出家,在家菩後就成道。下面句你看他大大悟的,也所在家出家。
「世」,活到世,世,就是所宗祖,真正悟了道的人,是怎修行呢?句,「消,更不造新殃。」就是而已,消,不再去造新的力。然新的善不在做啦!消,不再造新殃。就是世的道理。最後他的派更大,所解金的全部。
「涅生死等空花」,不但生死等空花,佛到涅也有什了不起,涅也是空花幻,空中的花果,不在的,所以涅生死等空花。我拿拙的公案,明金所,「知一切法我,得成於忍」的道理。
有求就有住
【何以故。菩提。以菩不受福德故。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不受福德。菩提。菩所作福德。不著。是故不受福德。】
「以菩不受福德故」,句又了,因真正行大乘菩道的人,他做善事不想求福德的果。所做一切善事,所,做的啊!假使我行善救世救人,我在培福,又了,那是凡夫的境界,不是菩的心性。所以一切菩不受福德,他不求果。菩提到又疑了,他,什菩不受福德呢?才我嗯!菩不以求福德之心去行善,是做做的事,本份的事,做了就做了,不住、不著,有什啊!道菩提比我要笨,要一下,什菩不受福德?
你菩提不?然,的很高明。,菩做善事,不是了求福德,但是既然住著,求求又何妨啊?句,求也是不住啊!菩道有派?他的是道理。你不要小看,菩提的非常重啊!既然是菩,此心住,行一切善,此心所求,是住。有所求就有住?那菩有悟吧?有吧!他的是道理。所以佛也乎被他倒了,又快:
「菩提,菩所作福德,不著,是故不受福德。」佛菩都在行功德,然不著,因此,然有福德,自己不著,有好,自己不受,而向世界一切生,世界一切生受好,自己不想要。所大布施,所布施法,布施波密多,就是道理。
所以有一,真正道悟得般若的人,有自私的,不走小乘的路子,是布施第一。布施是法布施、布施、畏布施,一切的布施,菩道都在其中了。一品我的偈子:
第二十八品偈
默然是真 情到心意已薰
撒手大千一物 莫世味功
「默然是真」,是真正佛智慧功德,真正的佛法,一切我自性。那佛的法也是方便,真正的佛法也不出。所以,佛曾有一次在摩羯陀,生不了,在摩羯陀三月,不。表示佛法得可的,要你自己去,所以默然,可,是真。
「情到心意已薰」,真修到心之地,一切行,一切,都是心。一切情意都自清了。什是心呢?就是去心不可得,在心不可得,未心不可得,到心之,第六意完全了,才呈智慧的境界;所成妙察智,般若的境界。
「撒手大千一物」,怎修持才能到心之呢?崖撒手不,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拿布施,一切都可以放下,真正的放下;就是六祖本一物。所以,佛法就是路,要求福德的成就,莫作,善奉行,是提得起;要想智慧的成就就是放得下。
提得起,放得下,才有格佛;提得起,放得下,自然就可以成佛。般若境界,一切放下,莫作,善奉行,修一切善法。做到了一切提得起,修一切福德,福德不是世上的福喔!一人要悟道成佛是要大福的!真正的智慧也是需要大福的,不是世的福所能成的。
第二十九品 威寂分
【菩提。若有人言。如若若去。若坐若。是人不解我所。何以故。如者。所。亦所去。故名如。】
亦去
【菩提。若有人言。如若若去。若坐若。是人不解我所。何以故。如者。所。亦所去。故名如。】
本典是智慧的成就,般若波密多大智慧的成就,而成佛的方法及路,由菩提提出,佛明了一入的方法——善念,就是金的要。真正的修,不管在家出家,只有三字,「善念」。任何人成了佛的候,都有十名,譬如佛、世尊、如、善逝、上士,等等,都是他的名之一。「如」是通,任何一成了佛都如。佛教到了中以後,我一般的念就把它加起,叫作如佛。如本就是佛,佛就是如,不同的名而已。
什成了道的要如呢?如果我先拿中文字研究,「如」是好像,「」是了,好像了。他上不也不去。以人世去的象,明本道的作用,就是好像了,有。
譬如,扇,把一打,了,但是看不,只感到光,感有,了有?了,好像有,它又消散了。去了有?去了,好像有去,再它又了,它是不也不去,不生也不死。如是生本自性,道的一象。譬如人有喜怒哀,有思想有妄念,我在座的人至少有二十年以上的人生,甚至有六七十年的人生。我一生都太多的悲苦,得意失意,痛苦。但是,我此刻坐在的候,那些,那些一切,都整有了,再也有了。去年的事有影子,不要去年,昨天的事情已有影子了。可是有有昨天的事?有有十的事呢?都有,好像了,「如若若去」,你有,的,十年人生所做的事,你做有?若!好像;可是在都有了,昨天的事,做一去了。昨天的事走了有?若去!好像走了,好像又有走,一想,又在眼前。
如名,也就是明心性本的那象,象就是佛所的相,也就是心相,心性起作用的一象。我再小一,第一分一人始,我大家到有?若,好像了,每一句了,又去了,若去,好像走掉了,他再,又了,但本如如不。所以佛的是形容,我到修到那境界,乎近於清空相的候,如如不。好像不,有真不,假使真不的,那就是死西了。
自性本身,也就是真如本身是活的,只能形容是如如不。如字,在佛法常看到,像「如如幻」,「真如」文字倒就是「如真」,好像是真的。你如果著了一真的,那就落在著上,著就是妄念,又是。所以「真如」好像是真的;「如」是佛法身的呼。
一切生佛,都有法化三身,法身是自性的本,等於才我的一比方,空中都有,是宇宙的能量化,你手碰空不,待因成就,一磨擦就,它本在空中存在。如若若去,法身是不生也不,所不生不也就是不也不去,不死也不生,它是永,好像永是常在,是法身。
身,就是我在父母所生之身,也可以是化身。我大家佛修道的,有些人悟了,有些人得定,有些人出舍利子了,那充其量不是法身成就,身有。得到了身成就,成身,不但可以病痛,更完全成色界天人之身。但是身的修持,不是一般打打坐修修法就可以的,要悟後再起修,是另一路。修成了身以後,就有千百化身,在肉身,就可以化很多身出去了,其三身只是一身。
菩的化身有千百,很多菩化身生。所以我常,吃牛肉小心啊!不定吃了一牛菩,因菩要去教化牛,所以化身成牛。
如的境界
法身怎的呢?你大家在,思想那?那去?「所,亦所去,是名如。」你什去管思想?它的候,然而,去的候,然而去,所以大家打坐的候,拚命想把妄想空了,你看,多傻啊!傻得像金一,不破的傻。人家金般若波密,我傻得呀像般若波密的金,笨得要命,你什除妄想?妄想本空的呀,所,亦所去,是名如,留也留它不住,哪人把思想留住了?你我得痛苦,你不是傻?昨天的日子早去了,昨天的早有影子了,在坐在不嘛!你在很,等一下不嘛!不可能永,不停留;句,清境界,也不停留。所以有些人做功夫,偶然坐一堂清,然後下了坐,腿一放,唉唷,清跑了。清怎跑得了呢?所,亦所去,是名如,清根本有跑,是你理解地不清楚,所以得功夫跑掉了。有的人,功夫找我,什叫功夫啊?所,亦所去,是名如。你如此懂了,一刻不在清中,由此起修,慢慢到三身成就。
於三身,前面也曾,法身就是如,身就是世尊,化身就是佛。拿理的道理,法身是,身是相,千百化身是用,就是、相、用。事物都有它的,相,用。我得道理以後,在大家修行,佛,要找名呀,拜老呀,一密法……不必要的啊!佛有保留的都了啊!一成道的人如果有保留,要你票送得多,磕得了才你秘密,那你千不要去碰,至少我是不去碰,因他做人的道德不嘛!真正的道,是天下之公道,有什秘密,什上天有忌啊,不能妄啊!都是胡。
道是天下人的西,有人,人不度,光度好人,好人何必要你度呢?他本就是好人嘛!佛度佛什?佛是到苦的地方去度化生,去教化度的生。所以佛把道都告你了,修持的方法,金上都有。在,我加上多嗦嗦的明,是明心理,不要著相。
有多人了佛,受了宗教式的困,看了上一句,「若有人言,如若若去」,不免有到佛,那佛啊,是躺著的佛。有人:老啊,真的假的?我真的呀,然真的嘛,因你到嘛!你在在,不?你在,我是清醒的人。
有人昨天他夜看到佛,我然真的嘛!因他在嘛!所以我清醒人答覆他,是付他那的子。是什呢?要研究唯才知道是意境界的影像。世上人做,便你做什,都是你一子做、、想、看的,不超出。如果超越了的,另,那道理就很深了;有是你前生阿耶那影像,不是世界上的,是偶然的。
有人如了,昨天看我,又是佛光普照我,在有了。「若坐若」,有些看到是坐像,有些看到是像。佛啊,你不要搞了,如果有人佛著相的,「是人不解我所」,人根本不懂佛法,不理解佛所的道理。
什理由呢?真的佛,法身之,悟了道,得法身之,所,亦所去,不也不去,不生也不死,不坐也不。你那是什境界?不要被文字去了,那是非常平凡的境界。什境界?就是你在子。你在,不坐也不,不也不去,身就是佛,既有念,也有生好念,此心平平,不起分,下就在如的境界!你不要把佛的境界假想得那高,其是非常平凡的。如果我拿金的一段,用中儒家中庸一本,就是:「高明而道中庸」。「天命之性。率性之道。修道之教。道也者。不可臾也。可非道也。」
道是怎呢?高明而道中庸,最平常,不也不去,就在。我在解了道理,再看一真正佛修持的人,要怎用功才呢?不用功即用功,你加一功去用,就是著相。我常察自己的,心行,不也不去,不坐也不,不生也不。前一念有了叫做,後面一念了叫做生,生出的西一定有亡,了以後就有了?不是相,它又生。生生,如水上的波浪一,波浪管在,了以後那波浪又一散了。管波浪看不,全的波浪是水的呀,水有,是那多,不多也不少,永在那。
我用各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波浪,想法要那波浪平,平了又怎?平了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拚命去弄平,不是自找麻?不?是不是道理?我想是道理!你仔想想看。你的想也是所亦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清的境界。是般若的眼睛,所以我它的是的:
第二十九品偈
安排他 身外心不著磨
若向眉深看 迷人止髻堆螺
「安排祗他」,修道的人用各方法修持,腿打坐,佛,各的安排;想修道就是做安排。不修道的人呢?任由痛苦指。念、思想安排他。
「身外心不著磨」,如果我得身是假的,借用的一工具,向爸借用十年。真到了心之,什叫心呢?一切妄念不理,它本是水上的波,又何必理它呢?不理就不受妄心理之磨障,都是假的,威自然寂。如果我不解自己心性的本,不解思想、感情都像水上的波一是假的,就被水上的波去了,而忘了自己水的本性。
「若向眉深看」,一般人都被深住了,眉深,迷人髻堆螺,是唐人的,眉深入。一新娘子第二天梳,新郎官,我眉毛的好不好呀?色是一呢?短一呢?一是低一?合不合代?在的眉有些是的,有的上咖啡色、色的,下一看,喝!的那子,真是眉毛眼睛的那搞。唐朝的人喜印,弄一色,在一看都是症,唐人以髦。等於印度女人喜眉上挖一洞,小就挖,然後嵌一珠子,世界上各怪子都有。眉深入,些看起像色,其老,是人一子找不到工作,因不合宜,最後是人家告,著跟代走。所以你看看!我在合不合?就是眉深入句的本意。
「迷人止髻堆螺」,古人梳,到上一髻子,堆起像螺一,很好看,也有像捏一,堆在一堆高高的,很多人看了,傻了,著迷了。其啊,什叫作美,不是男女之的色相就叫做美啊,些境界就把你住了,物理世界的一切望就住了你,世界上有那一西不迷你的,都在你,都在受。什?因不得自己自性如,只看那水上波,被波走了。清楚了波,就知道感情、思想都是不去也不,此心本清的,你也就少上,你就金般若波密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