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第一章 序:「台菜」的文化史
一、什是「台菜」?
什是「台菜」?是清粥小菜、夜市小吃?高酒家菜?阿沙力的快炒?或是桌流水席?在近年引起相,著2018年《米其林指南北》首次出版,有哪些台菜餐入榜、米其林或必比登榜是否具有「台味」等更重新引起社大台菜的重。究竟「台菜」如何定?何有如此多不同的解?多台菜源流的解看似合理,又常相互矛盾。本作一本史研究,目的不在泛探代「台美食」的容,而是希望能回到史的,「台菜」(Taiwanese cuisine)概念的源其意涵的史,分析多台菜源流的解何而,台人是透怎的舌尖:「啊!就是台味!」
在入「台菜」的之前,需先思考的是:菜的「籍」如何生?我走法餐、大利餐、日本料理店,菜上的菜是何始被是的代表性菜色?例如,「可」的源自洲、炸排更在近十年才在日本被泛食用,何今日它是「日本料理」?是在怎的史程中,特定的菜有了籍,且被特定群的人定「我的味道」?
管「各因不同土而生相特色佳」看似乎理所然,但些被具有各代表性特色、被予家象徵,且常家民族情感相的「家料理」或「民族料理」,也就是本的「族菜」(national cuisine),其是近代著民族家(nation-state)之形成才逐生的果,非源流的史。在此之前,管各地有不同的土菜、地方菜,未必以「西班牙菜」、「泰菜」、「大利菜」等家的形式加以知。在此情形下需探究的便是,些家、民族菜的,是何、如何建立起?
此「族菜」的研究在近三十年起,已是史、人中的重要主。「族菜」可能是原本就存在的,也可能是新的,何方式,特定菜「命名」「族菜」的行,往往是建立或固家、族群程的一部分,能到政治光的效果。而人族菜的界定,一方面反映了群自身的知希望向外人展示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同突基於便利性而生的象徵。食文化之於家民族,可是利(Michael Billig)所「具意型的」(ideological habits),在日常生活中沿路插旗悄喊(flagged),是持生家意象又毫不著的民族主(banal nationalism)。
「族菜」在不同家有不同的重要性形成方式,相研究多著眼於食展政治的,常被的包括「全球化」「家建」。其中,全球化全球化vs.地方化的研究角,族或民族料理的起是各地方全球化影的回或反。而「家建」向族菜的形成民族主作用下的果,是「家文化建」的一,特是於後殖民家食展的研究,多取此,例如阿帕度拉(Arjun Appadurai)印度菜的研究、克(Igor Cusack)南非菜,及皮契(Jeffrey M. Pilcher)墨西哥菜的研究等。然而,「全球化」的研究大多化了家力量的影;家建角容易忽略市作消者的主性,台特殊史、政治境下的食文化展,法提供的解。台在百年殖民、威民主化等不同政治制的特史,提供生活史、文化史探究食、身家的富。
因此,本研究考察「台菜」的多元涵出,回到史社的,殖民、威、民主化等不同政治史期下,食物消、地方文化家(nationhood)的,一步回答「什是台菜」。
由於食研究於一新的研究,以下先回目前主要的研究主,再明本文取的研究取。
二、新的食研究域
食始入成研究主,相於其他域,是相晚近之事,且因人社中的食行包括牧生、流通、食、、共享、祭祀、等各,食研究在展初期就呈跨域的特色。早始涉足食研究的者,多人者史者,之後又逐及到社、地理、文化研究、、、播、政治管理、光等不同科。不,的法是受限於代科分愈之故,食每人乎每天都事的行,食物的上游到下游、地到食,原本就涉及多不同的社群,及多政治、社活,因此所「跨域」,只不是反映了「食活」的本。然而,也受惠於各科域的蓬勃展,不同均食研究提供更多元而新的研究野研究方法,有助於增加食研究的度深度。
在人方面,食研究早的源可溯自19世。至1940年代因二次大之故,攸力的食受到多家重,始注如何提出有效的食。美人者米德(Margaret Mead)等也在此背景下,投入探究食改的心理文化因素。至1960年代,主逐在食研究上成重要的理基研究取。法人者李史陀(Claude Levi-Strauss)是提倡以主研究文化的主要者,他,支配人行思想的一般性原必人的思中去找,他的著作神的研究影至深,如「生─熟─腐」的「食物三角」(culinary triangle)主食研究的重要概念。英人家道格拉斯(Mary Douglas)在1966年出版的《危》(Purity and Danger),日後常被用分析食物禁忌的理性工具;她「餐」(meal)的分析食一社系的分析,也是早期的重要著作。史方面,1930年代的法「年派」(Annales School)常被是重要的源。年派的史科的交流,注焦涵物文化史、庶民生活方式的史等,代表作如布岱(Fernand Braudel)《15至18世的物文明、和本主》、《地中海史》。不,在1950年代之前,食物主的研究仍是附於其他主研究的一部分,很少成注焦。直到1960、1970年代,因社史研究起,生、人口化、生活水等社史中的重要研究均食物密切相。在後研究者如法亨(Jean-Louis Flandrin)等人的努力下,食物品味的史、食物密切相的史也都始得到重。
展至1980年前後,位者出版了本至今仍被是食研究典的重要著作,包括考古人者光直所的《中文化中的食物:人史》(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1977)、英大教授古迪(Jack Goody)撰之《烹、菜:比社的研究》Cooking, Cuisine, and Class: A Study in Comparative Sociology, 1982)、美人家敏(Sidney Mintz)的《甜力:糖在近代史上的地位》(Sweetness and power: the place of sugar in modern history, 1985)等,些早期典著作就可看出,食研究事上法拘泥於特定的科,但史人的野的提供了行食研究的重要方法。
而1990年代至今,三十年食研究域有了非常富、多元的足展,包括博物、科技社、食哲、食理的入等,都已累相成果。尤其2010年合教科文(UNESCO)首次食文化目如「法盛餐」(Gastronomic meal of the French)、「墨西哥菜」(Traditional Mexican cuisine)等入「非物文化」(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後,食文化相研究更大盛,出版成果。除了以家主的食研究外,以洲域食角、移民研究,或文化角行的研究都有著成。另外,著境食安在全球受到注,境正、都市、候,及食物的道德等,是另一重要的新主。
更多,立刻:
PChome店:「台菜」的文化史:食物消中的家(精)
文章定位:
人(505) | 回(0)| 推 (
0)| 收藏 (
0)|
寄 全站分:
美食情(食、食、品) | 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