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min發表智慧穿戴新趨勢 母嬰照護與幸福感成焦點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智慧穿戴裝置正從日常運動輔助,進化為健康醫療的重要工具。2025年Garmin Health高峰會於紐約證券交易所舉行,全球超過150位醫療、學術與科技專家齊聚,分享智慧手錶在疾病預防、母嬰健康與幸福研究上的最新成果。
Garmin參與倫敦國王學院研究計畫 全球首創6萬人母嬰健康研究
Garmin宣布成為倫敦國王學院「EMBRACE研究計畫」(Enhanced Maternal and Baby Results with AI-supported Care and Empowerment)的獨家智慧手錶合作夥伴。這是全球首個結合智慧穿戴科技的大型跨國母嬰健康研究,預計將追蹤全球6萬名母親、伴侶與嬰兒的生理數據,藉由人工智慧分析心率變異、睡眠品質與能量指數等指標,協助醫療團隊預測妊娠糖尿病、高血壓及產前憂鬱等風險,並提供個人化的產前與產後照護建議。
倫敦國王學院生命與人類科學學院院長Josip Car教授表示,此研究將成為AI與穿戴科技在母嬰照護領域的重要里程碑,有望改善孕產婦健康結果,並推動更全面的國際醫療政策。
三種日常行為與幸福感高度相關 Garmin攜手哈佛、牛津揭幸福感密碼
Garmin同步與哈佛大學及牛津大學合作「Health & Happiness Study(健康與幸福研究)」,發現三種日常行為與幸福感高度相關:
▸每日步數:每日步行5,000步可顯著提升情緒與活力,超過10,000步則可能因疲勞導致情緒下降。
▸睡眠品質:淺眠時間越短、睡眠越穩定者,壓力數值明顯下降,心理狀態更穩定。
▸人際互動:與伴侶或家人共度時光能有效提升幸福感,反之長時間獨處易感壓力。
研究團隊指出,這是全球首度以即時生理與心理數據驗證幸福感的研究,期望未來能以行為調整與科技介入,幫助民眾提升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
▲Garmin攜手哈佛、牛津發表Health & Happiness Study 健康與幸福研究,其顯示參與者每日步數與幸福感具顯著相關。(圖/Garmin Health提供)
智慧穿戴科技不限於運動輔助 是連結臨床研究、心理健康與公共衛生的重要橋樑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Project RESET》研究則揭露亞洲人潛藏的代謝異常問題。研究顯示,即使外表健康,約七成中高齡受試者存在胰島素阻抗、兩成患有未被診斷的高血脂。該團隊透過Garmin穿戴裝置監測3,000名參與者的心率、壓力與睡眠數據,結合臨床資訊打造AI疾病預測模型,協助民眾在疾病發生前採取預防行動,並計畫推廣至全國健康管理計畫。
Garmin Health總監Jörn Watzke表示,智慧穿戴科技已不僅止於運動輔助,而是連結臨床研究、心理健康與公共衛生的重要橋樑。未來將持續與國際醫療機構合作,推動以數據為核心的健康決策,實現從「預防」到「幸福」的全方位健康照護願景。
# 首圖來源/Garmin Health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秋天慎防眩暈發作! 注意溫差變化造成之血液循環不良
▸心血管健康大解密!東生華衛教講座 剖析沉默健康殺手
其他人也在看

肋骨移植重建下顎 罕疾兒擺脫呼吸管
英國有一位7歲男童,罹患一種罕見疾病,從2周大、還是新生兒的時候,他的人生,就脫離不了呼吸管,沒有辦法呼吸、甚至吞嚥,但是,最近他的人生,因為一項手術而改觀。這個手術,是把男童自己的肋骨、取出來重...
大愛電視 ・ 1 天前
鏟子超人注意!醫示警1隱形傷害: 為社會出力也要保護自己
長時間彎腰鏟土、擦地或整理貨架,將造成下背部與肩膀肌肉反覆受拉扯。臨床上常見下背痛、間關節旋轉肌部分撕裂傷、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合併韌帶或半月板受傷的患者,甚至造成椎間盤突出,時間一久過慢性病痛,多數肇因為「長期姿勢不當」或「重複使力」導致。陳建宏表示,骨科...
CTWANT ・ 1 天前
工作大量點鈔 "媽媽手"求助震波治療
台中68歲許女士,在宮廟擔任會計,平常需要紀錄香客資料,農曆年期間,信眾人數多,從早到晚寫不停,加上當時點鈔機,剛好故障,幫忙數錢數到手軟,後來就醫,被診斷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俗稱媽媽手,中慈醫師...
大愛電視 ・ 1 天前
模擬手術圓滿 202位醫師感恩無語良師付出
慈濟大學模擬醫學中心,為期四天的模擬手術課程圓滿,今日上午校方、醫師及家屬送別8名無語良師。本次由台灣血管外科學會、整形外科醫學會、以及顯微重建外科醫學會聯合參與,共有202名醫師、超過26家醫...
大愛電視 ・ 1 天前
台南柳營奇美醫院跨領域「蜂巢式」照護 助口腔癌友少住院
對口腔癌患者從術前到術後的照護,台南柳營奇美醫院推出獨家的「蜂巢式照護」模式,結合創新的「34353口腔機能健康操」,讓患者減少平均住院天數,降低術後疼痛及困擾,幫助病人恢復功能。口腔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及放療或化療後,經常會面臨吞嚥障礙、營養不良、口腔感染等術後問題,可能影響其生活品質及社交參與。
自由時報 ・ 1 天前菲律賓HIV病例14年增6倍 世衛點名示警
(中央社記者林行健馬尼拉24日專電)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示警,菲律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即愛滋病毒)病例在過去14年間暴增6倍,現已成為西太平洋地區HIV疫情最為嚴峻的國家之一。
中央社 ・ 1 天前
心酸!他罹乾癬20年 怕影響同事加班不敢回診 嘆人生「2課題」未解
「乾癬共病連環扣!」乾癬和乾癬性關節炎為一個慢性、嚴重的非傳染性疾病,雖現已有新的治療方式,但由於皮膚病灶型態相當多變化,有的患者罹病到確診時間漫長,更常與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相互牽連,形成「骨牌效應」讓病況加重。讓患者在生活工作、心理甚至經濟上都易受挫。(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灣邊境陽性豬肉85%來自中國 林楚茵:「中國集運」是最大漏洞
台中市近日爆出疑似非洲豬瘟感染事件,民進立委林楚茵發文表示,自2018年中國爆發非洲豬瘟以來,台灣邊境查獲檢驗陽性的豬肉製品共997件,其中849件來自中國,占比超過85%,並提到,她過去就曾示警「中國種子」違法闖關台灣問題,而「中國集運」正是最大漏洞來源。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馬祖北竿芹壁沙灘驚見「海漂豬屍」 海巡焚燬掩埋、環境大清消
海巡署金馬澎分署馬祖岸巡隊昨(23)日接獲通報,北竿芹壁沙灘發現疑似死亡豬隻,立即派員前往處置,於現場拉封鎖線管制,並通報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基隆分署馬祖檢疫站到場處理,同時啟動非洲豬瘟防疫應變機制,經檢疫人員到場採樣及環境清消後,完成死亡豬隻焚燬及掩埋作業,全案均依標準作業程序妥善處理。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國二少女得糖尿病!「3餐吃這些」營養師愣了 母淚喊:是我害了她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率呈近年關注焦點,引發健康隱憂。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曾有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凸顯家長忽視飲食管理的問題。她提醒,日常飲食中添加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並建議家長選擇低糖、天然的點心,幫助孩子遠離肥胖與慢性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老公明明沒吃多少肚子卻很大?專家揭「真正元兇」:不是年紀 晚餐必吃這1蔬菜
「他根本沒吃多少,怎麼肚子還是越來越大?」這句話可能是很多媽媽們的心聲,每天只有一餐可以聚在一起吃飯,當然要豐盛的款待家中的支柱。可是看著老公越來越大的肚子,自責煮得太豐盛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背後真正的元兇——壓力與生活型態!根據《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2025年研究指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會讓皮質醇長期升高,促進腹部脂肪堆積與代謝症候群發展。當壓力沒有出口,身體會用「囤積脂肪」來自保,這也正是很多爸爸們不知不覺中肚子變大的原因。很多女性以為:「叫他少吃一點就好」,但實情是——壓力大、睡不好、沒有動,才是導致中廣身材與代謝症候群的真兇! 壓力型肥胖 根本不是「年紀大了」而已 當老公抱怨說「最近比較累」、「一吃就胖」、「晚上睡不好」嗎?這些不是單純年齡在作怪,而是壓力正在「悄悄改寫」他的身體代謝!根據《Obesity Reviews》在2019年的研究顯示,高壓男性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5%。這種風險不是突然冒出來,而是長期慢性壓力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皮質醇過高、胰島素阻抗、三酸甘油脂升高與高血壓發生。更令人擔憂的是,《Meta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醫生三餐只吃「這種魚」:3周後三酸甘油酯降一半!哪種魚最健康?
大家都聽過吃魚對身體很好,不過到底有多好?又該吃哪種魚才對健康有幫助?日本醫師曾以自身進行實驗,三餐不吃肉只吃魚,結果3周後進行檢查,發現三酸甘油酯指數少了一半! 魚類、蔬菜對健康很好 日本流
健康2.0 ・ 1 小時前
超商就買得到!醫揭「3飲品」防大腸癌:每天1杯降低近20%風險
台灣大腸癌患者每年新增1.7萬人,且確診年齡明顯下降,過去多為50歲以上者,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大腸癌,那除了定期檢查外,還能怎樣預防大腸癌?對此,高雄馨語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直言,答案其實就在你我身邊的超商裡,只要持續飲用3種飲品,就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血糖高不只甜食惹禍!醫師揭露多數人 忽略五大可怕陷阱?!
三高儼然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尤其是糖尿病盛行率日益上升,而且糖尿病跟傳統認知上的小血管 眼睛腎臟,還有心臟大血管病變有關之外,居然也跟人體老化有關。是不是大家有時候都會經歷過中午吃飽飯後,下午的上班上課,精神專注力都難以集中,而且甚至是昏昏欲睡,這些都是血糖波動的警訊。
TVBS新聞網 ・ 9 小時前
女子陰道滲尿!5次手術皆無效 醫解「骨灰級難題」獲國際肯定
一名女性在婦科手術後罹患罕見併發症「膀胱陰道廔管」,導致尿液從陰道口不斷滲漏,身上散發尿騷味,嚴重影響生活。經歷5次失敗手術後,她被醫師宣告「無法治癒」,需終身包尿布。所幸轉診至高雄四季台安醫院後,成功接受修復手術,術後追蹤一年已完全康復,相關手術案例更登上國際醫學會並獲選為最佳手術影片。
中天新聞網 ・ 15 小時前
跟著趙露思吃出仙女體態!「7日減重菜單」公開,營養師提醒1大關鍵點
有追陸劇《許我耀眼》的觀眾應該都注意到了——趙露思比以往更顯纖細。身高161公分的她,體態維持得相當勻稱,據傳長期控制在約39公斤。她曾分享一套自訂的「七日清淡菜單」,藉由控制飲食搭配運動,成功讓身形線條更緊實,就連同劇男主角陳偉霆都稱讚她「背部線條很好看」。
姊妹淘 ・ 21 小時前
不只生活習慣!日吃「1維生素」發炎指標狂降 逆轉脂肪肝
肝臟過多的脂肪堆積,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造成肝臟細胞受損,最終演變成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根據衛福部指出,台灣的脂肪肝盛行率約為33.3%,在亞洲,每1千名脂肪肝個案,1年就約有5.3名個案會死亡。由於目前沒有直接治療脂肪肝的藥物,醫生多建議以良好生活習慣、飲食改善,不過一項研究發現「每日補充300毫克維生素E」能顯著改善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對肝臟健康可能有正面影響。
鏡報 ・ 1 天前
「地瓜+五穀粉」是偽健康早餐 醫師提醒血糖恐爆炸
早餐選擇清淡不代表健康,某些看似營養的食物組合可能是隱藏的「血糖炸彈」。減重醫師范亞萱指出,許多人自以為健康的早餐組合,實際上可能導致血糖飆升,甚至讓人越吃越餓,影響減重效果和整體健康。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喜歡吃冰塊消暑? 醫示警背後含義:身體在求救
吳昌騰分享自己曾經遇到的案例,一名年輕上班族小陳,近幾個月來總是感到異常疲倦、精神不濟,工作效率也直線下降,連爬幾層樓梯都氣喘吁吁。除了疲勞,他每天還要咀嚼好幾杯冰塊,這種清脆的聲響和冰涼的口感讓他無法自拔。他從未想過,這個「吃冰塊」的習慣會和自己的健康...
CTWANT ・ 20 小時前
狂嗑堅果杏仁小魚「她腸胃全失調」! 中醫師推「這些飲料」消脹氣、解便秘
小美趁休假大啖最愛的調味堅果、杏仁小魚,每天一大把一大把的抓來吃,幾天下來出現口乾舌燥、嘴破、便秘、脹氣等症狀,至傳統醫學科看診,經醫師問、望、聞診及把脈評估,診斷小美一下子食用大量燥熱油膩的食物,導致脾胃失調上火,以香砂六君子湯為主調劑治療,並衛教可適度按摩手腕第一條橫紋往手臂三指幅處的內關穴,消除脹氣不適感,在一周後回診,不適情況已大幅改善。 中醫治療腸胃不適 這樣調理效果佳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宗益表示,中醫在腸胃不適方面一直有良好的療效,中醫師通常以疏肝健脾的逍遙散、柴胡疏肝湯幫助患者通達肝氣,補強胃部功能,或用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甘溫除熱增進腸胃消化功能,若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可用旋覆代赭石湯、半夏瀉心湯等來降逆和胃。 依下肚食物看解方 穴道按摩也有幫助 吳宗益說到,若吃了過多燥熱食物如油炸物、堅果,造成口破、口渴、胃脹氣,可適度喝茶葉或大麥茶緩解症狀;如果因吃了過量肉類造成便秘,可以泡具有疏理肝氣效果的牛蒡茶改善,也能降低血壓血糖;若因起居不慎,造成腸胃型感冒可選擇用薑、蔥煮水喝,並選擇按摩通條百病的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膝蓋往下約四指幅寬處)、內關穴(手腕
常春月刊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