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式反腐「打虎拍蠅」12年後,高官為何「越反越腐」?
「我們的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沒有像現在這麼強的。」2014年7月,筆名二月河的歷史小說家,在接受紀委網站視頻採訪時說。
這位河南作家基於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清朝皇帝寫作了長篇小說三部曲,其中大量筆墨用於貪腐亂象和反腐努力。他在中紀委網站開設後不久成為受訪對象,這句歷史級斷言此後廣為流傳,成為習近平上台後規模浩大的反腐浪潮的一個注腳。
二月河一定程度上沒有錯,他下此論斷的那一年,僅中管官員(大部分為部級高官)已有39位落馬。更震撼的是,政治局常委、「正國級」周永康的倒台和清算,打破了「刑不上常委」的民間認知。
習近平「打虎拍蠅獵狐」,被認為深切迎合了中國民眾深入骨髓的清官崇拜,以及漫長的文官傳統中,累積的對貪腐的深惡痛絕。借助這種民意基礎開啟的反腐運動,為習近平建立了第一波政治聲望,也成為他區別於胡溫乃至江澤民的獨特執政風格。
但是,已於2018年逝世的二月河未能看到,「史上最強」反腐之後還有更強一波——2023年,落馬中管官員45人;2024年60人;2025年有望再創新高,僅上半年就有32位高官落馬。二十屆四中全會前夕,官方一次性宣佈9名解放軍上將落馬,其中8名為中央委員。
數據揭示一個事實——在習近平開啓「反腐風暴」12年後,中國當下正處在一個聲勢更大的反腐浪潮之中。
以至於在二十屆四中全會上,需要確認的落馬中央委員總數可能創紀錄。
一個問題浮現:十餘年後反腐高潮再起,這次有何不同?
更關鍵的問題是:多年來高壓反腐後,為何腐敗更盛?
數據顯示的兩波反腐高潮
為呈現習近平執政時期的兩波反腐浪潮,BBC中文統計分析了中紀委網站2013年以來公佈的「中管幹部」落馬數據。
所謂中管幹部,即「中央管理的幹部」——他們往往是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員,或國家部門正副首長,級別多為省部級、副部級,及少量要害崗位廳級官員(如總經濟師、總審計師)。許多千萬人口大城市的一把手都不在此列。
名單不含央企官員及數十萬更低級別被查官員。我們增補了更高級別落馬高官(如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何衛東)及軍委委員(如魏鳳和、李尚福、苗華),剔除了僅受內處分未移交司法者(如魏宏、彭宇行)。時間跨度從2013年上半年至2025年10月20日,橫跨12年,共406位落馬高官。
按照他們被宣佈調查的時間排布,發現這些高級幹部落馬有兩個明顯的波峰——
第一波峰:2013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持續三年,105人落馬。
第二波峰:2023年上半年至今,截至10月20日已達154人。
第一波反腐高峰期間,高級官員的平均涉案金額為4674萬元人民幣,第二波中這一數字已達到1.65 億元。如果算總數,過去12年間,這406名高級官員有據可查的涉案金額已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下半年以來的案件幾乎都在審理中,並未公佈涉案金額,因此第二波浪潮的總體涉案金額規模,還有部分尚未呈現。
對比顯示:第二波落馬人數是第一波的1.5倍,平均涉案金額是3.5倍。官方總體數據印證此趨勢:2014、2015年分別處分23萬和33萬人;2023、2024年則為61萬和89萬人。
從級別看,第一波包括:1位正國級常委周永康,2位政治局委員徐才厚和郭伯雄,2位非政治局委員的「副國級」蘇榮和令計劃。第二波則無常委落馬,政治局委員僅軍委副主席何衛東,另有「準副國級」軍委委員魏鳳和、李尚福和苗華。若排除這四位軍人,文官系統無副國級以上官員落馬。
一浪更比一浪高
更多人數、更高金額、更低職級——一個問題浮出水面:第一波更偏向「政治清洗」,第二波更著重腐敗本身?
BBC中文採訪的專家未給出簡單答案,但提供了觀察視角。
最顯著的不同,第一波反腐的重要變量——周永康。
「第一波調查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圍繞著周永康的小圈子,因為中央明確譴責『政治腐敗』,即對中央的不忠。」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朱江南表示,從的角度來看,政治上不忠誠也是一種腐敗,實際上是一種挑戰中央權威的非常嚴重的腐敗,不能容忍。
德國墨卡托(MERICS)中國政治與社會研究項目負責人卡特婭·德林豪森(Katja Drinhausen)認為,習近平上任數月即處理周永康案,傳達一個信號——「最高權力層級也在習近平掌控之內」。這使反腐成為內部清理和權力鞏固的有效工具,當時不同派系對中國發展方向持有不同願景。
「儘管如今涉案金額更高給人財務腐敗是核心的印象,但用紀律調查監督和執行內對中央目標的政治與意識形態服從,仍是關鍵目標。」德林豪森說。
第二波反腐浪潮中,已經沒有「周永康式」的人物。
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教授史宗瀚(Victor Shih)認為,當前反腐主要目的可能確實是反腐本身。現在大多數官員,尤其省委書記,都是習近平親自任命,並進行任前談話,「至少五年甚至更久,這些人都經他親自審查,可能發現其中一些仍極度腐敗,於是下令徹底調查,清除害群之馬,導致了當前這一大波調查」。
史宗瀚還提出一個比較少見的猜想——第二波始於疫情之後。疫情期間大量中央資源下撥地方,用於防護裝備、醫療用品、方艙建設等,可能導致大量腐敗。這次運動可能針對利用災難謀私利者。他將其類比1960年代大躍進後的「四清運動」,整頓大躍進期間農村腐敗問題,巧合的是,那場運動也持續3年。
「但我仍認為它某種意義上是政治性的,」史宗瀚說,因為與習關係密切的人仍受保護,沒看到與他關係密切或曾在其手下工作的人陷入嚴重麻煩,「儘管我傾向認為這些人也某種程度腐敗,也許因關係密切而更加小心,誰知道呢?」
至於貪腐金額上的大幅增加,朱江南補充,最近涉案金額更大,主要因目標部門轉移。近年許多調查聚焦金融部門,包括銀行和大型國企,這些部門腐敗金額通常更高。加密貨幣興起也使資金流動增加。
過去幾年,公立醫院、金融監管、煙草等板塊大量官員落馬,帶來更高貪腐金額,與第一波明顯不同。
數據也有一定佐證,第一波涉案最高者是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2.47億元;第二波最高者是煙草專賣局副局長何澤華,9.43億元,也是12年來涉案最高的高官。不過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等人涉案金額均未公佈。
軍隊反腐:權力再平衡
兩次反腐高潮諸多不同,但不變的是,軍隊都成為「重災區」。
德林豪森認為,軍隊持續反腐既反映軍事現代化和危機應對能力的重要性,也反映軍事國防領域的不透明性質及大量腐敗機會。一連串高層調查和免職清楚表明,習近平對進展及關鍵官員的政治可靠性並不滿意,即使這些官員是他任內安置的。
「軍隊一直是反腐熱點,因為相對獨立於文職官僚機構,擁有自己的監督系統和法院,監督更加困難。」朱江南解釋,軍隊很大程度上自我約束,紀律好壞取決於高層對中央和最高領導人的忠誠度。當高層涉腐且未立即控制,腐敗可能大範圍擴散。意識到軍隊腐敗嚴重影響應對外部威脅的能力,因此自2013年以來,大量反腐注意力放在軍隊。
但深入剖析這些將領身份,依然能發現不同。
第一輪反腐中,軍隊聚焦徐才厚和郭伯雄案件,大量清除相關軍官,餘波持續數年。
史宗瀚解釋他的發現——郭徐案後,一波軍官得到提拔,包括一些曾在徐郭手下工作的人,讓他們支持2016年軍改,「但有趣的是,許多當時被提拔的人不久後就被逮捕,許多人到2020年陷入大麻煩,導致一波小規模逮捕和免職潮。」
前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張陽上將即是一例。徐才厚落馬後,張陽於2015年11月軍改中升任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首任主任,此後多次公開痛批徐才厚,聲稱「情感上憎恨、政治上決裂」,但2017年9月仍因郭徐案牽扯「接受組織談話」,期間居家,兩個多月後自縊身亡。
第二波反腐高潮中,更多是習近平時代提拔的將領。比如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習近平在福建任職時已相識,二十大後破格提拔,在二十屆四中全會前夕被宣佈調查;再如負責軍隊政治工作的苗華上將,去年因嚴重違紀接受調查;還有兼任國務委員的國防部長李尚福也被調查。中央軍委七個席位空缺達3人。
這些習近平時代提拔的將領成批倒下,史宗瀚形容「非常令人困惑」,但給出兩個解釋:火箭軍窩案,因近年對戰略核武器大量投資涉及龐大資金,使一批軍官在更少監督下腐化;但還有些人不僅因腐敗,而是變得太有野心。
「他們試圖建立威脅軍內權力平衡的權力基礎,所以陷入麻煩。」史宗瀚解釋,這個權力基礎不是針對習近平,而是為自己構建。「和林彪問題非常相似。他對毛主席非常忠誠,但試圖建立龐大權力基礎,為毛主席將權力移交給他那天做準備。毛主席不喜歡這樣。所以如果習近平察覺到這種異心,我也不認為他會喜歡。」
越反越腐的制度困境
12年間,兩次各持續三年左右的反腐高潮,似乎暗示一種工作方式上的路徑依賴。
這背後可能有不得已的因素。史宗瀚舉例,疫情後若真發現大量官員貪腐,要擴大調查規模,就不得不從非紀檢部門調動大量資源,甚至從十個不同部委(審計、財政、公安、海關)調集幾百上千名幹部,需要額外調集這些人力,基本上就要啟動一場運動才能推動。
一邊掀起反腐浪潮,一邊在官方文件中強調常態化反腐的重要性,即「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
朱江南認為中國正經歷從傳統運動式反腐向制度建設的轉型。十八大以來,高層有強烈政治意願支持反腐,對腐敗程度深的地方而言,非常必要。強烈的政治意願賦予反腐機構權力和動力。已實施多項改革使監督常態化,比如中央巡視。事實上,許多腐敗通過中央巡視揭露,所以常態化執法是有效的。
卡特婭·德林豪森(Katja Drinhausen)則持有不同的意見。她表示,儘管制度化和法律形式化有所推進,但運動式執法是這一體制的特徵,而非缺陷。不依賴獨立司法系統、調查性媒體和公民社會作為監督者,而是指揮紀律和執法機構的發力方向。2020年至2022年針對科技行業的大型監管運動提醒我們,運動式執法在的治理方式中仍扮演關鍵角色。
但兩波反腐浪潮的數據對比提出一個關鍵問題:為何經歷如此大力度、如此長時間的反腐後,還能發現更多、更貪的官員?
「持續不斷的案件顯示,在制衡有限的自上而下政治體制中,腐敗多麼根深蒂固。」德林豪森表示,習近平上任之初,貪腐就是中國人批評和抗議的關鍵,也被認為對執政地位構成潛在威脅,因此從剛上任前幾個月的「八項規定」,到最近對吃喝之風的再次打擊,再到持續公佈反腐數據,都在努力向民眾傳達一個信息——領導層確實在監督官員。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認為,中國反腐機構沒有獨立性,所以解決不了問題。新加坡、香港等能解決腐敗問題的地方,基本都有獨立機構,而中國反腐過程中還有很多操控,要抓誰、不抓誰都由上頭說了算,由最高層決定。腐敗問題真實存在,習近平也想反腐,但反誰不反誰,可能有人為的、主動的考量或鬥爭情況在內。
「中國反腐是自上而下驅動的,是習近平自己的想法在主導。所以很難預測他什麼時候想做什麼,什麼時候反腐,外界不知道。這些腐敗案件基本處理不完,只是什麼時候處理的問題。」吳木鑾補充,沒有獨立司法體系,沒有公民社會監督,怎麼反腐何時反腐都靠內處理,所以很容易被誤解為政治鬥爭,即使不是,也很容易被誤解為政治清洗。
那這種狀況會改變嗎?
腐敗層出不窮,史宗瀚認為,深層次原因是高級官員尤其在地方層面擁有巨大權力,治理社會方方面面,這是制度設計使然,而私人和企業得以賄賂官員獲得額外利益。
「但我認為,在權衡後認為這是值得的。」史宗瀚解釋,通過賦予高級官員幾乎絕對的權力,他們能維持一個轄區內的政治壟斷,如果真把監督地方官員的權力交出去,給人民監督的權力,共就不會那麼強大了,政治壟斷以外的任何替代方案都會增加某種顏色革命的風險,可能威脅政權穩定。
「從的角度看,這些是非常危險的實驗,是蘇聯後期政權進行的那種實驗。我認為胡錦濤確實嘗試過其中一些,而習近平不喜歡這些實驗,事實上禁止了它們。」
那麼在反腐這件事上,會一直反下去,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鬥嗎?
「不,」史宗瀚搖搖頭,這不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鬥,這只是一場持續的戰鬥。「這沒什麼,你知道,擅長處理那些不會消失的問題。」
其他人也在看

眼睛乾澀別忽視!小心飛蚊症、視網膜病變找上你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眼睛乾癢、疲勞,光靠滴眼藥水和保健品不一定有效。眼周微血管細小,營養成分難以送達,乾燥沒改善,可能引發飛蚊症或視網膜病變。專家提醒,小黑點在眼前飄來飄去,如果覺得變嚴重,最好盡快就醫。平時很多人愛吃保健品,也要注意成分及吸收率。眼睛乾癢沒處理,很多人吃了保健品,和狂滴眼藥水都不見起色。長時間眼睛乾燥,甚至可能引發視力模糊、或更多併發症!生技博士馬瑞彣:「其實像我們眼睛周遭的微血管啊,比頭髮還要細,所以有時候阻塞住的時候,你吃的好的一個營養品,是沒有辦法進去到該補充的位置,那乾燥如果沒有去改善,它可能長久以來就會造成一些飛蚊症,黃斑部病變等等。」飛蚊症,多半是眼睛自然老化。(圖/民視新聞)小黑點在眼前飄來飄去,這是飛蚊症,多半是眼睛自然老化,但有時候也可能是視網膜問題,最好盡快就醫診斷。生技博士馬瑞彣:「幫你清了以後,再把該補充的東西補進去,那補進去最近的研究又發現說,像這個玻尿酸和這個多重蛋白酶的組合,它也會幫助我們的保水度,增加將近8倍之多。」多吃抗氧化食物有助於眼睛保養。(圖/民視新聞)避免用眼過度,除了遠眺或是閉眼休息。平時遠離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抗氧化食物等。專家也建議先做好眼部清潔,再記得補充保濕,才能改善眼睛的乾澀不適。原文出處:眼睛乾澀別忽視!小心飛蚊症、視網膜病變找上你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76歲潘迎紫現身引驚呼 上健身房被搭訕:我假裝沒聽到金鐘60/潘迎紫閃亮登台頒獎 合體「2神獸」萌翻全場!「第九屆為癌而跑」「腸」長久「九」:癌友回娘家 抗癌營養不間斷
民視影音 ・ 12 小時前
福建幫重創!日媒曝2對台大將失勢後果
[NOWnews今日新聞]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的第四次全體會議(四中全會)即將在本月20日召開,中國國防部17日宣布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等9人涉嫌違法違紀,開除籍、軍籍。日媒分析,9人中包括熟悉對台...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各執立場「雙普二會」生變? 俄外長:與阿拉斯加峰會共識一致
「CNN」報導,原先有望在下週登場的美國總統川普、俄羅斯總統普廷「雙普二會」,傳出因美國務卿魯比歐在與俄外交部長拉夫羅夫通話後,認為莫斯科在烏俄停戰上仍停留在「極端立場」(maximalist stance),使得會談觸礁。對此,拉夫羅夫申明,俄羅斯的停戰條件,自8月阿拉斯加峰會以來便沒有改變。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鄭麗文當選 趙少康吐心聲!蔡正元4字狠嗆
[NOWnews今日新聞]前立委鄭麗文日前成為繼洪秀柱之後第二位女性國民魁,引戰鬥藍召集人趙少康昨(19)日發文喊話,應降低消除親中力量,否則會令不出中央。對此,在選前就會砲轟趙少康「中國介選」...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每天偷偷幫脂肪加班!醫揭變胖10生活陷阱:無糖飲料、熬夜滑手機全都中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沒吃很多」,但體重計卻無情地往上爬?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揭露讓你「悄悄變胖」的生活陷阱,他說,不是你吃太多啦!胖,不一定是嘴巴的錯。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十五五規劃」:習近平「全面主掌中國經濟後第一個五年發展藍圖」的四個看點
BBC中文訪問不同背景的學者及分析人士,剖析領導人習近平如何透過「規劃」回應不同困境,估算對國內外造成什麼影響。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鄭主席三大挑戰1/派系選後待整合 揭鄭麗文逆襲郝龍斌關鍵
鄭麗文將於11月1日全代會正式就任主席,但內不只兩岸主張意見分歧,藍營正副議長系統、地方派系在魁選舉各擁其主,接下來能否迅速整合?牽動明年九合一布局與輔選量能。郝龍斌雖獲得彰化謝家、雲林張家、屏東周家、台東吳俊立等藍營傳統地方派系相挺,但全台22縣市及海外開票結果,郝最終僅在雲林縣、屏東縣小幅勝出,其餘縣市都被鄭麗文拿下。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
高市早苗當選首相 被視為安倍「弟子」的她對華策略是否會有別於「議員高市」
高市被視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遺產繼承人之一。而安倍被外界視為「抗中」甚或「親美友台」的政治路線及意識形態遺產,是否將延續至高市時代,又將如何影響區域政治,特別是中日關係?
BBC NEWS 中文 ・ 15 小時前
醫師認證!「6大晨間習慣」護腦又防失智 早餐吃這個效果翻倍
阿茲海默症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佔了失智症成因的六至七成。對此,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小習慣可以在預防阿茲海默症上發揮極大的作用,只要在早晨養成6種習慣,就可以大大降低罹患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全運會田徑》「黃金右臂」鄭兆村重奪男子標槍金牌 差4公分達標亞運
「黃金右臂」鄭兆村今天在全國運動會田徑男子標槍決賽,以78公尺09摘下金牌,也是他近2年最佳成績,讓他相隔4年後再度重返王座,比較可惜是差4公分未能一舉達標名古屋亞運。剛滿32歲的鄭兆村在2019年全運會締造3連霸,不過他在2021年因傷勢關係,當時就屈居銀牌,以及上屆全運會則不敵黃潮鴻又拿銀牌,直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索羅門群島知名抗中前省長蘇達尼辭世 享年55歲
(中央社雪梨21日綜合外電報導)友人證實,曾任學校教師的索羅門群島人口第一大省馬萊塔省前省長蘇達尼今天在首都荷尼阿拉逝世,享年55歲。他生前因直言不諱批評中國而受到國際矚目。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1杯咖啡比牛丼貴…星巴克營收衰退關店裁員 3因素陷認同危機
根據「Forbes Japan」雜誌報導,美國咖啡巨頭星巴克正陷入經營困境,上個月宣布將於年底前關閉北美1%的門市,並裁撤零售部門以外的900名員工。星巴克將關店原因歸咎於財務狀況惡化,在紐約市已有超過50家分店無預警歇業。但分析指出,星巴克面臨的不僅是營收衰退,更是「價格」、「勞資」與「政治」三大因素交織產生的嚴重認同危機。
聯合新聞網 ・ 14 小時前
上班前先收紅包!大樂透最新獎號揭曉 頭獎飆3.5億
台彩21日晚間公布大樂透最新1期第114000098期獎號,由小到大依序為14、20、25、42、44、49,特別號12,本期頭獎累積獎金達3.5億元,實際中獎獎號、派彩結果以台彩公布為準。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高空驚魂!波音737遭不明物體猛撞 擋風玻璃碎裂、機長濺血急降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呂洪瑋/綜合報導美國聯合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機日前在3萬6000英呎高空(約1.1萬公尺)時,突遭不明物體猛烈撞擊,導致駕駛艙擋風玻璃碎裂...
FTNN新聞網 ・ 13 小時前
藝人閃兵/對妻兒受驚嚇感到自責 修杰楷道歉了
修杰楷今(21日)因涉嫌假造「血壓異常」取得體位變更以規避兵役遭檢方拘提。由於妻子賈靜雯當時人在廈門工作,警方上門時家中孩子目睹過程,受到驚嚇。據了解,他曾花費15萬元企圖免役,最終改以「替代役」身份入伍,如今隨著檢方調查,事件全盤曝光。稍早他已以50萬元交保,並與經紀公司共同發表聲明,向社會大眾致歉。
鏡報 ・ 10 小時前
白宮東翼拆除改建大舞廳 川普讚大谷「最棒投打者」
美國白宮東翼建築,開始動工拆除,川普打算把它改建成,一座可以容納近千人的豪華大舞廳,作為宴請賓客使用。另外川普在接見棒球隊員時,公開稱讚大谷翔平 是他見過最棒的投打。
TVBS新聞網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