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盡的轉型正義:東德自詡為「反納粹國家」,為何如今淪為極右翼大本營?
文:張宇軒
最近台灣社會出現一些關於納粹的討論,不少人拿這個詞當作政治標籤、甚至攻擊他人的工具,但從討論內容來看,其實很多人對納粹歷史的理解非常模糊,導致「納粹」一詞被戲謔化,淪為政治髒話。
這種把極權暴行簡化、情緒化的濫用,不只扭曲了歷史,更凸顯出我們對納粹罪行與德國歷史認識的薄弱。背後反映的,是台灣在轉型正義教育上的不足。
德國被視為處理戰後歷史的模範,但事實是,他們的轉型正義之路並非一開始就如此順暢。戰後初期,許多德國人將自己視為戰爭受害者,認為去納粹化只是戰勝國對失敗者的懲罰,與道德無關,遲遲不願承認自己的國家犯下的罪行。
正因如此,猶太人大屠殺史家佛里德蘭德(Saul Friedländer)形容這段歷史曾長期徘徊在「不可能記憶」與「不可能遺忘」之間。
德國能走到今天,不是天生具備歷史反省的勇氣,而是經歷漫長、激烈,甚至矛盾重重的轉型,在以下階段中,從不願面對到正視本國的歷史罪責。
同盟軍佔領時期的去納粹政策(1945-1949)
二戰結束後,盟軍開始對納粹政權進行清算。紐倫堡大審判成為歷史上,首次針對國家元首級別的戰爭罪行,進行審判的重要里程碑。但這場審判只處理了少數高層,更多基層的員與協力者並未受到法律制裁(三人被判無罪;四人被監禁10至20年;三人被判終身監禁;12人被判處死刑),大量基層員與協力者並未被追訴。
除了針對高層戰犯的審判,盟軍也推動全面性的去納粹化行動,不僅試圖肅清納粹意識形態,也解除德國的軍備體系,解編所有軍事組織。
這讓許多曾為納粹政權服務的員,失去從事公職的機會,是整體社會重建的一部分。盟軍也實行「再教育政策」,巡迴播放揭示納粹集中營暴行的紀錄片,並散發宣傳海報,呼籲德國大眾面對納粹罪責,其中就有海報的標題寫著「這些罪行,是你們的錯!」(Diese Schandtaten:Eure Schuld!)。
然而現實並不理想。在美國佔領區,公職人員須填寫問卷揭露納粹背景,引發不小反彈。由於行政與經濟需要大量人力,原有的納粹技術官僚仍被沿用,導致去納粹化進程受限。
隨著冷戰爆發,美國需要西德作為反共盟友,西方佔領區的去納粹政策也因此停擺。相對之下,蘇聯佔領區(未來的東德)推動得更為徹底,但多帶有政治操作性,並不完全基於法治原則。
從不願面對到正視歷史
西德政府在戰後早期並未積極處理納粹問題,反而通過赦免法案 (Straffreiheitsgesetz),讓大量涉案者逃過法律追究。更諷刺的是,負責審判的司法系統本身,仍由許多納粹時期的法學專家主導。
政治上,當時的政治領袖艾德諾(Konrad Adenauer)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政府,順應戰後民眾的受害者情節,強調德國人也是戰爭受害者。西德的「選擇性記憶」將受害者的角色配歷史敘事聚焦在德國難民、盟軍空襲受害者,以及從蘇聯勞改營回國的戰俘,避而不談納粹主動加諸他人身上的傷害。
許多德國人將責任推給少數納粹菁英,認為罪人已經在先前的審判中被懲處,其他人只是聽命行事。
在冷戰邏輯主導下,西德政府一方面默許前納粹官員重返政界,以穩固國內體制;另一方面則以賠償集中營受難者、強化與以色列關係來修補道德赤字。
這種務實但模糊的雙重策略,使歷史責任的輪廓變得模糊不清。學術界也一度刻意淡化大屠殺與猶太人議題,將戰爭責任包裝為一場「國家災難」,而非有意圖的集體加害。
從逃避到轉向:記憶如何回歸社會核心
雖然早期的轉型正義努力存在諸多限制與妥協,但歷史不會永遠被壓抑。隨著社會的世代更迭,對於納粹過去的集體失憶與選擇性遺忘,終究開始被撼動。
1968年湧現的學生運動,追究起政府與大眾不願正視的納粹過去,那一代年輕人開始質疑父執輩的沉默與逃避,他們要求真相、要求正義,也逼迫整個社會重新審視納粹歷史。
1970年,時任總理布蘭特(Willy Brandt)在華沙起義紀念碑前的一跪,不只是政治姿態,更成為德國集體記憶的重要轉折點——那一跪象徵的,是國家願意承擔錯誤、從認錯出發,尋求和解與重建。
這也開啟了德國歷史教育與紀念文化的新階段,讓記憶不再只是政治菁英的責任,而逐漸成為整個社會的共同工程。
東德的「反法西斯國家敘事」
不過,並不是整個德國的處理方式都一致。相較之下,東德自建政初期起就將自己定位為「反納粹的國家」,將納粹罪行全盤歸咎於西德,與過去的資產階級政權。
實際上,東德的去納粹行動雖迅速強硬,但往往被用來打擊異議者與中產階級,並非真正出於轉型正義。蘇聯駐德軍事管理委員會,與東德統一社會頻繁干預司法,審判程序失衡,部分案件更淪為政治公審。依據《波茲坦協定》制定的第38號命令,納粹認定範圍過於寬泛,許多僅曾加入相關組織者也被視為加害者。
東德大力推動「反法西斯國家意識形態」,將5月8日訂為「解放日」,強調打倒納粹即為正義。然而,這種高度政治化的敘事,最終成為鞏固政權的工具,缺乏對個別受害者經驗的尊重與處理。
在教育與紀念層面,東德教材雖未迴避納粹歷史,但多聚焦於英雄敘事與蘇聯的角色,較少探討猶太人與政治受難者的遭遇。東柏林的蘇軍紀念碑便是典型例子,主題是勝利而非哀悼。東德的歷史記憶,因此更偏向宣示式的政治象徵,難以深入社會層面。
積極處理納粹歷史
1985年,聯邦總統魏茲澤克(Richard von Weizsäcker)在5月8日的演說中,首次將此日定義為「解放日」,公開承認德國的歷史過錯,呼籲以記憶作為防止重蹈覆轍的基礎。他的話被譽為「重新定義德國人身份的轉捩點」。
此後,德國各地興建的浩劫紀念碑與雕塑家Gunter Demnig的「絆腳石」(Stolpersteine)等地方紀念行動,將歷史記憶帶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刻著受害者名字的小石塊,被鑲嵌在他們曾經生活的街角,目的是希望路人經過,會停下來注意石上的人名,體認到歷史的創傷就發生在自己周遭。
至今,納粹主義在德國無論在法律上或社會上都被禁止。在法律層面,德國明確禁止納粹符號與言論的散播,並視其為違法行為。教育上,即使各個學校對大屠殺歷史在教學上有差異,大屠殺歷史依然是德國學生的必修內容。
直至2023年,德國已投入了800億歐元作為大屠殺的補償。
轉型正義的漏接?極右翼抬頭
轉型正義不是一條筆直的道路,也不是線性前進的運動。雖然德國在面對歷史過錯上付出非常大的努力,而且對納粹與大屠殺的愧疚,甚至成為了當代德國人身份認同的重要一環,但是社會依然出現極端民族主義的極右翼勢力,試圖扭轉現有的歷史敘事,希望以民族榮耀與放眼未來取代深刻的歷史記憶與愧疚。
讀者可能會有疑問:既然東德實行的,是比西德更為徹底的反法西斯政策,那為何如今德國東部會成為極右翼大本營?
有學者指出,東德在反法西斯政策上的缺陷,並沒有根除存在於東德的反猶主義,因為納粹受害者被定調為普遍的德國人民,而不特別指出猶太人的受害者身份。
共產政權垮台後,東德人發現以往堅信的事物是海市蜃樓,相信歷史敘事是相對的,在尋找新敘事的過程中,極右翼也因此能趁虛而入。
加上統一後東德人往往被西德人蔑視,還被視為次等公民,加劇了東德人的怨懟,也讓另類選擇(AfD)掌握了賴以為生的選民情緒。近年來,在德勒斯登等城市頻繁發生的極右翼示威與仇恨犯罪,也讓不少當地人反思:「我們是不是真的已經從歷史中學到教訓?」
指控意見不同的人為「納粹」,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曾有幾位德國朋友談過他們對轉型正義的看法,他們不約而同提到,無論是在學校教育還是在公共討論中,德國社會從不迴避納粹時期的罪行與歷史責任。他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認識這段黑暗歷史,因為唯有誠實面對,才能確保同樣的悲劇不會再發生。
當我們在台灣輕率地用「納粹」去指控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甚至將它套用在民主社會中的常見爭論時,不只是對歷史的不尊重,更是一種危險的誤用。
納粹不是效率差、也不是意見不合,它是極權體制結合暴力國家機器,有計劃地進行種族清洗與迫害。民主的不完美,是我們必須共同面對與修補的現實,不是讓人去懷念強人統治的藉口。
德國的歷程提醒我們,面對過錯不會削弱國家,反而是讓一個社會能夠真正站起來的基礎。而台灣,作為一個仍在轉型中的民主社會,更需要認真對待自己歷史的方式,才能避免重蹈極權的覆轍。
延伸閱讀
《中文怪物》聽力對決:台灣人講話語速有多快?為什麼母語者也聽得霧煞煞?
越南影帝連炳發在《化外之醫》飾演的范文寧,代表台灣影視作品的新住民形象進入新的階段
其他人也在看

以皇帝「康茂德」為名 古羅馬競技場秘道將開放
屬於義大利知名古蹟「羅馬競技場」的一條通道,是以古羅馬皇帝康茂德為名。看到《神鬼戰士》應該能想到,康茂德就是電影當中的反派皇帝原型。雖然電影當中許多情節是虛構的,但他確確實實走過這一條通往競技場的秘密隧道,他悄悄的進入皇帝包廂,居高臨下俯視他熱愛的鬥獸場景;還傳說他曾經在秘道裡遇刺,但是幸運脫險。其實這條通道在19世紀就被發現,而在下週10月27日將是2千年來首度向大眾開放,到時候一般人也可以踏著康茂德的足跡,體驗一下當年古羅馬皇帝的心境。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MLB世界大賽》大谷翔平扛世界大賽首轟也笑不出來 藍鳥打爆道奇投手群搶開門紅
MLB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界大賽G1,25日在多倫多藍鳥主場Rogers Centre點燃戰火,藍鳥靠著全隊打線狂掃14支安打,包含Addison Barger一錘定音的滿貫彈,儘管大谷翔平扛出生涯在世界大賽首轟也無法改變戰局,終場藍鳥以11比4,搶下開門紅。
Yahoo奇摩運動 ・ 1 小時前
黃立成爆粗口回應陶朱隱園!她喊「這就是難賣原因」:每位講到都搖頭
台北超級豪宅「陶朱隱園」在2018年完工後,終於在10月23日開胡,完成首筆交易紀錄,成交單價每坪接近400萬元,總價12億元,外界瘋傳是藝人黃立成,不過他也以1句話幽默否認。對此,科技專家許美華也指出,自己不覺得麻吉大哥會買不起陶朱隱園,且黃立成的言語中就暗藏陶朱隱園真正難賣的原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黃立成爆12億買下信義豪宅「陶朱隱園」!霸氣發文回應了
[FTNN新聞網]記者吳雨婕/綜合報導台北信義區豪宅「陶朱隱園」近來傳出17樓一戶連同4個車位以總價12億元售出,買方還是非關係人,據悉,這名神祕買家即是「麻...
FTNN新聞網 ・ 19 小時前
沒性行為也中標!60歲老闆娘染菜花 醫師揭1日常習慣惹禍
俗稱「菜花」的性病疣(又稱性器疣)通常透過性行為傳染。不過,曾有一名60歲的酒店老闆娘卻在舌頭上長出「菜花」,讓她相當錯愕,她明明早已不接客,沒想到竟因一個平常的小動作,讓病毒有機可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大名醫喊「我被騙了!」為救移工孕婦 恐背百萬呆帳
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昨晚在臉書發文表示「我被騙了」,透露數週前收治一名罹患嚴重「植入性胎盤」的逃逸移工孕婦,經全力搶救後母子平安,但治療費用高達142萬元,事後竟遭陪同的收容機構拒絕支付,讓他無奈表示自己救了人,卻背上百萬呆帳。今天早上施景中再度發文更新,表示收容機構解釋雖然金額超乎他們想像,但仍會想辦法去償清這筆費用。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冷空氣要來了!這天起「低溫探1字頭」 中南部也明顯有感
今(25)日東北季風稍減弱,但水氣仍偏多,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宜蘭地區有陣雨,仍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桃竹苗、花東及恆春半島也有短暫陣雨,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則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對此,氣象粉專也示警,這天將會有冷空氣南下,且中南部地區也會明顯有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最美潘金蓮」楊思敏驚傳分手!長跑24年情斷內幕曝 他體檢驚覺罹癌
被譽為「最美潘金蓮」的49歲的日籍藝人楊思敏當年以電影《新金瓶梅》一炮而紅,2005年引退至今已經20年,目前定居日本東京過著平淡生活,並且與經紀人男友呂仁智(阿魯米)愛情長跑至今24年,不過近日卻傳出兩人分手,而且阿魯米還罹癌,一人獨自在中國抗癌。趙浩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股開市2萬8穩了?謝金河盤點「這類股」飆漲中:可惜台灣受傷太重
在美國聯準會(Fed)降息預期強化、CPI最新數據和緩下,美股24日4大指數全面創下歷史新高,道瓊工業指數更攻上47000點大關,各界關注台股在周一開市後的表現,仍否突破2萬8000點大關。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25)日在以「記憶體的大時代」為題在臉書指出,台灣股市24日休市,但當天日本、南韓股市持續上漲,當中有幾個亮點,過去的記憶體上漲都像是一陣風,如今......
風傳媒 ・ 1 小時前
MLB季後賽》大谷翔平罕見暢飲慶功 日媒曝光「妻子的奉獻」
道奇「二刀流」巨星大谷翔平目前在多倫多為明天開打的世界大賽備戰,日本週刊《女性SEVEN》則以成功男性背後必有偉大女性的角度出發,報導大谷在上週六道奇在國聯冠軍賽4連勝橫掃晉級的慶功夜,之所以能夠放鬆地暢飲香檳,就是因為當晚有妻子真美子負責開車,甚至自己婉拒大嫂團的舉杯小酌,堪稱「妻子的奉獻」。
自由時報 ・ 23 小時前
世界大賽/道奇太慘了!史奈爾核爆、牛棚接續砸鍋 藍鳥6下轟9分大逆轉
世界大賽G1道奇派出史奈爾(Blake Snell)掛帥先發,不料6局下史奈爾在沒有人出局下不但留下滿壘危機退場,接連上場的2位後援斯漢(Emmet Sheehan)、班達(Anthony Banda)繼續放火,讓藍鳥單局敲出2支全壘打狂轟9分,6局結束藍鳥領先來到11:2。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家寧被罵翻!新片「按讚數比網友留言還少」 上架13hrs慘況曝光
Andy老師近日再度更新影片,爆料家寧創立公關危機群組,聯合網軍展開抹黑計畫,其中還爆出有一位知名男星牽線,讓他跟家寧的糾紛再度牽起網友討論。不過昨(24日)家寧按照往常上傳新片,但內容不是回應Andy老師,而是分享到苗栗旅遊的過程,引來一片網友罵聲,甚至影片按讚數比網友留言還低,整體觀看數慘不忍睹。蔡佩伶報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棒球素人當上山本由伸翻譯 幸運內褲象徵兩人情誼
(中央社記者林宏翰洛杉磯23日專電)「洛杉磯時報」報導,道奇日籍強投山本由伸的翻譯園田芳大,原非出身棒球界,上任第2天就想辭職,但2年下來,已成為山本重要的工作夥伴,每當山本先發,他必穿上幸運內褲。
中央社 ・ 23 小時前
下波東北風這天接力!低溫探20度 北部「雨再下1週」濕到崩潰
氣象署指出,明天(24日)東北季風影響,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天氣稍涼,水氣偏多,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新竹以北山區有陣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桃園以北及東部地區有短暫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竹苗、東南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
CTWANT ・ 1 天前
雨快要停了!專家曝「這天有望放晴」 未來一週天氣曝光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持續呈現偏涼有雨的天氣型態,氣象專家吳聖宇表示,今明兩天(25、26日)北部及東北部仍是陰雨天氣,走到中南部天氣會比較好。但下週一水氣將減少,下週四東北季風減弱,西半部還有可能放晴,要留意的是,下週末東北季風再度增強,北部及東半部又有明顯雨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下週又有冷空氣殺到!2地區低溫「跌剩1字頭」中南部也有感
生活中心/周希雯報導台灣近期氣溫大幅下降、明顯變冷,其中北台灣受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雨彈不停歇狂炸近1週,遲遲看不到太陽露臉。氣象署指出,今(25)北部、東北部依舊偏涼,降雨機率仍高,尤其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及東北部地區,容易有廣泛且持續性降雨,中南部則是白天明顯回暖,白天可達30度以上。不過還沒等到北部放晴,氣象專家就示警,下週將有冷空氣南下,北部及東北部溫度將跌到「1字頭」,而且這波降溫連中南部也有感。
民視 ・ 2 小時前
說好的世代交替?鄭麗文4副主席「平均70歲」還是老藍男 朱立倫:祝福
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但選前喊出世代交替,選後她公布的4名副主席平均年齡卻是70歲,挨酸還是「老藍男」。對此,國民主席朱立倫今(25)日表示,接下來鄭麗文有非常多辛苦的務工作,各方面都是予以祝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一句「這輩子就這樣」! 司機把學生揍到流鼻血 桃園客運開鍘了
桃園客運日前爆發全武行,司機疑似因逃票問題,竟然當街與乘客扭打,畫面曝光後引發嘩然,對此桃園客運今(23日)召開人事評議會,決議將涉事司機開除,並且立即生效。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東北季風報到!北台灣雨下不停 氣象署曝「這時間」放晴
即時中心/廖予瑄、謝宛錚報導中央氣象署在今(24)日下午說明未來一週東北季風對台灣的天氣影響,預報員張承傳指出,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日在迎風面北部及東北部,整天都有斷斷續續的下雨,天氣較濕涼;明(25)日雖然東北季風稍微減弱,但水氣仍偏多,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宜蘭地區下雨時間會較長,且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東北季風將在下週四、五(30、31日)明顯減弱,屆時氣溫將逐漸回升,並縮小降雨範圍。
民視 ・ 17 小時前
大完便先別沖!醫師示警「大便超臭恐是警訊」 這8種排便狀況注意了
大便也能看出身體狀況!平時日常生活中除了定期健康檢查之外,其實很多時候身體也會發出警訊,提醒你身體可能出現狀況了,過去醫師江坤俊曾在《健康2.0》節目中分享,如何「從馬桶裡看健康」,提到身體共有4大排毒器官「肝、腎、腸胃道、肺」,因此上大號時可以注意,從「8種排便狀況」檢視腸道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