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揭腦部危機!醫師曝「這些症狀」要警覺 失智預防關鍵在生活習慣
人工智慧(AI)模型已成功開發出預測認知損傷的新技術,透過分析大腦皮質層萎縮區域計算出「腦齡」,協助早期發現輕度認知損傷。此系統不僅分析腦部MRI影像,還綜合考量患者年齡、性別及基因風險因子,甚至能計算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專家指出,早期發現認知退化並及時介入治療或調整生活方式,可能有助於預防失智症,這對於台灣這個高齡化社會尤為重要。
北醫大神經醫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李宜恬表示,系統能夠計算出患者的「腦齡」與實際年齡的差距。她舉例說明,有一位65歲的患者,經計算後的腦齡已達73.4歲,這樣的結果初步顯示該患者可能存在認知方面的問題。北醫大放射系學科教授陳震宇解釋,這套系統有兩個主要功能:首先是比較患者的腦部與同年齡層健康人群的差異,檢視腦齡與身體年齡是否匹配;其次是進行縱向的4D預測,評估患者未來一兩年內腦部萎縮或認知狀態的變化可能,藉此預測未來失智風險。
根據衛福部調查,台灣社區失智症盛行率為7.99%,且人數持續攀升。國衛院整理的台灣第一份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指出,「三高」與失智症息息相關:糖尿病會使失智症風險上升72%;美國觀察性研究發現,40至45歲肥胖者的失智症風險增加74%;中年高血壓者若收縮壓超過130,認知障礙和失智風險將增加超過34%。北醫附醫神經內科醫師林俊甫強調,生活作息對預防失智症至關重要。他建議民眾保持規律生活作息、定期運動、多攝取蔬果,並持續維持平時的生活活動。林俊甫特別提醒,許多人退休後突然空閒下來,認知功能反而退化得特別快。林俊甫進一步解釋,失智症不僅僅是記憶退化,嚴重時會影響生活功能。他提醒大家若發現日常生活作息或做事方式開始與以往不同,如計算金錢變得困難、思考時詞不達意、無法記住熟人姓名等,出現兩三個以上這類症狀時,建議及早進行篩檢。
元智大學電機系教授趙燿庚也開發了一款輕度認知障礙的快篩工具。他表示,這個平台不僅可作為篩檢工具,還能作為腦部復健訓練。透過「看圖說故事」的語音測試,能夠刺激不同於一般對話的腦部反應。這種非侵入式的測試可透過LINE平台遠端進行,提高便利性,目的是提升早期發現率,避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更多 TVBS 報導
騎腳踏車防失智!48萬人研究:阿茲海默症風險大降22%
全球失智症患者3秒增1人!專家揭「5年前已變化」 2050年恐飆破億
加工肉類、含糖飲少碰!新研究:失智症等慢性疾病機率大增
腸胃差恐加速失智?便祕「毒素直衝大腦」 營養師曝養身菜單
其他人也在看

弘道引進日本教材 第一視角體驗失智症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首度引進日本失智症相關教材以及課程,帶領民眾從失智症患者第一視角的概念來理解失智症成因以及如何預防,也希望能建立正確認知,讓社會對於失智症患者或是家庭有更多同理心。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倒頭就睡竟藏隱患! 醫:7成人陷缺氧危機、掙扎整夜
許多人羨慕「倒頭就睡」的能力,認為這是睡眠品質良好的表現,但重症醫師黃軒提醒,秒睡可能是健康警訊。他指出,研究發現秒睡族群中有七成患有呼吸中止症,表面上睡得快,實際上整夜都在缺氧中掙扎。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好貴!阿茲海默新藥「年花150萬」 醫:初期患者延緩失智4年
阿茲海默症治療出現重大突破,全球已有兩款新型單株抗體藥物獲得藥證,能清除腦部類澱粉蛋白沉積,延緩早期患者認知功能退化。台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任王嚴鋒表示,若及早使用這類新藥,可能延後病情惡化約4至5年,但一年療程費用高達150萬元,價格相當昂貴。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阿茲海默症有新藥 但是好貴!專家曝初期輕症者最有效 可延緩失智達4年以上
人總會走向老化,但不樂意阿茲海默症上身,認不得自己,也認不得家人。阿茲海默症目前治療都是延緩惡化速度,卻無法治癒,最近有振奮人心的新藥出現,但是好貴! 台北榮總一般神經科主任王嚴鋒指出,近年來,
健康2.0 ・ 10 小時前
親友接連過世!他變孤僻、不出門 醫檢查「不是憂鬱」:腦部萎縮了
老人變孤僻,恐是患失智症。一名80歲老翁平時喜歡種花草,未料近幾個月,突然對任何事都沒興趣,也不愛出門,家人以為他罹患老年憂鬱症,趕緊送醫檢查,診斷竟是失智症。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表示,臨床上很多失智症患者的外在表現像憂鬱症,也可能並存,最好是就醫擬妥治療及因應之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34歲就開始!斷崖式衰老3階段 營養師:多吃「4食物」防腦老化
老化雖無法避免,但可透過飲食和習慣延緩。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斷崖式衰老三大階段」,分別是34歲、60歲、78歲,最初從外表出現衰老痕跡,最終恐導致大腦與器官加速衰老,甚至與失智相關。她建議,平時多補充「Omega-3好油脂、深色蔬果、優質蛋白質、B群與葉酸」,有助於延緩大腦老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香芋銅鑼庄產業文化活動11/8登場
苗栗縣銅鑼鄉公所十一月八日將在中平集會所舉辦二○二五香芋銅鑼庄產業文化活動,除規畫市集攤位、芋頭蛋塔DIY、拔芋頭、創意香芋料理秀,並推出深度小旅行,縣長鍾東錦昨(十五)日在記者會中歡迎全國遊客踴躍參與,到銅鑼鄉一日遊,品嚐、採購芋頭,體驗客庄風情。銅鑼鄉芋頭種植面積約史十公頃,品質優異,口感鬆軟綿密,深受消費者青睞,每年由縣府補助辦理的芋頭產業文化活動更及引了大批民眾參與,是該鄉重要的農產品之一。今年銅鑼鄉芋頭產業文化活動以「香芋銅鑼庄」為主題,結合銅鑼地區的芋頭與在地文化特色,並運用「香芋」諧音「相遇」,邀請民眾相遇銅鑼,共享香芋饗宴。銅鑼鄉公所昨天上午在縣府大廳召開記者會,說明二○二五香芋銅鑼庄產業文化活動內容,並由縣長鍾東錦、縣議員黃芳椿、黎尚安助理、銅鑼鄉公所秘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2024雙城論壇黑腳企鵝換小貓熊 北市府估2026完成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16日電)台北市與上海市去年底雙城論壇簽署小貓熊物種交流合作備忘錄,預計以黑腳企鵝交換上海動物園小貓熊。北市動物園今天在議會委員會答詢說,預計明年上半年完成交換。
中央社 ・ 1 天前同居情侶吵架 女方親友到場排解竟反遭鎖陽台
高雄張姓男子與同居女友爭吵後,情緒失控不僅持鐵鎚砸壞物品,還在對方友人趕來「調解」時,趁3人到陽台抽菸的空檔,將落地窗反鎖,把他們困在陽台上。3人無法脫身,只能狂拍玻璃、打電話求援,最終才由其他友人趕來「破門相救」,法官依認定妨害自由罪判張男拘役30日,可易科罰金。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寧靜車廂上路逾3週!勸導成人1.7萬件「講電話最多」 高鐵即起改採柔性宣導
台灣高鐵自9月22日正式實施「寧靜車廂」措施以來,截至10月13日為止,共執行3,736車次,勸導案件達1萬7,146件,平均每車次約勸導4.58位旅客。高鐵指出,近9成旅客支持推動車廂寧靜文化,並強調嬰幼兒及因疾病影響自主能力的旅客不在勸導範圍內。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台灣出版人赴德遭扣海關 林佳龍:駐館正釐清並協助
(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16日電)台灣出版人鄭莛日前遭誤指中國通緝犯,入境德國被扣海關4小時。外交部長林佳龍今天表示,駐法蘭克福辦事處正進行釐清;歐洲司長黃鈞耀說,德方說法是護照照片與本人有差異。
中央社 ・ 1 天前
有圖解》你還能陪伴家人多久?調查揭「●●歲之後」每天剩不到2小時
你留了多少時間給所愛之人呢?時間一去不復返,所以更要珍惜每一寸光陰。成功企業家薩希.布魯姆(Sahil Bloom)於《人生的五種財富》一書中,分享人必備的5種財富,包括時間、社會、心理、身體以及金錢財富,引導讀者重新思考人生的優先順序,透過書中的練習和工具,校準人生的方向,積極累積財富,並逐步實現理想的生活。以下為原書摘文: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壯男喝水竟無力舉杯 雙和44分鐘完成腦中風急救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吳先生(右2)日前因三高等慢性疾病引發急性腦中風,所幸在醫院搶救處置與後續復健下.已順利重返職場/雙和醫院提供 45歲的吳先生,睡
好醫師新聞網 ・ 4 小時前上海教區輔理主教吳建林獲祝聖 中梵認可
(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16日電)據報導,中國上海教區吳建林輔理主教的祝聖典禮昨天在上海市徐家匯天主堂舉行,由官方的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上海教區沈斌主教主禮。
中央社 ・ 1 天前
很多人都愛吃!「9地雷食物」超傷血管 心臟科醫:給我錢也不吃
想要避免心血管疾病,除了規律運動、正常作息以外,正確的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心臟科醫師布霍傑(Sanjay Bhojraj)列出9種自己絕對不吃的食物,表示即使生活習慣看似健康,但若飲食選擇錯誤,也容易讓自己暴露在危險之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日本胃癌率是台灣4倍!醫揭「1習慣」釀禍:韓國也中鏢
日本是公認的長壽國,但他們的胃癌發生率,竟是台灣的4倍,主要與飲食習慣有關。胃腸肝膽科醫師蕭敦仁提到,飲食重鹹容易傷胃,例如日本人與韓國人都愛的醬菜,除了傷害胃黏膜外,也會讓幽門螺旋桿菌活得比較好,甚至促使致癌物亞硝胺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34歲歌手罹罕見淋巴癌逝⋯醫揭「9成人曾染相關病毒」初期像感冒
台灣創作歌手黃小玫罹患「NK/T細胞淋巴癌」病逝,享年34歲。台北榮總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指出,該疾病與EB病毒有關,全世界9成以上的人都曾感染過,當我們身體太勞累、許久沒有休息時,就會悄悄現身;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或鼻竇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八旬老翁原愛外出串門子 卻變孤癖、躲家中⋯原來得了這病
彰化縣一名80歲老先生原本喜歡種花草,會到社區、宮廟和鄰居親友閒聊,但家人發現近期他突然花枯了也不理,越來越孤僻,整天躲...
聯合新聞網 ・ 12 小時前
吃錯比沒吃慘!台灣人愛「亂補B群」 醫:助長癌細胞繁殖
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癌症發生率已連續多年高居亞洲第一。內科醫師方識欽提醒,許多人熱衷補充保健品,以為「多吃就能更健康」,但事實上「吃錯比不吃還糟」。他指出,不少人把保健品當成萬靈丹,卻忽略了身體真正需要的基礎營養,更警告維他命B12若攝取過量,恐助長癌細胞繁殖,呼籲民眾別讓補品成為健康殺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