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瘦下來卻一餐就胖回來?營養師揭「復胖真相」 很多人都中招
你是否曾經努力節食、一天兩杯拿鐵當正餐,三週瘦了五公斤,卻又在幾個月內胖回來,甚至比原本還重?別再自責了,這不是你沒毅力,而是你的身體「太聰明」!
快速減重 身體會自動啟動生存防衛機制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說明,事實上,當你快速減重時,身體會自動啟動一種生存防衛機制:基礎代謝率下降、能量消耗減少、脂肪保存率提高,這就是傳說中的「代謝適應」。根據《Obesity》在2016年的長期追蹤研究發現,《The Biggest Loser》節目中的參賽者在比賽結束後,儘管體重部分回升,他們的基礎代謝率仍低於預期,導致持續性燃脂困難。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減重太快,會讓身體以為你「快餓死了」,於是拚命節能、省電,保住脂肪來度過寒冬。
漸進式減重 更有效降低復胖機率
根據《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在2020年的研究指出,與快速減重相比,漸進式減重能更有效維持肌肉量與能量代謝,降低復胖機率。
若一位體重70公斤的成人若在短短三週內減重9公斤,可能會損失寶貴的肌肉質量,導致基礎代謝率大幅下降,每天少消耗超過300大卡。即使後續飲食回歸正常,因為代謝還沒恢復,就會快速累積脂肪並回彈。
那該怎麼辦?別急,減重成功的關鍵從來不是「越快越好」,而是「越穩越久」!根據《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在2020年的觀察研究顯示,溫和的熱量赤字、穩定的減重步伐與肌肉量的維持,能有效減少荷爾蒙的劇烈波動,並防止長期代謝減退。
不復胖減重三部曲
1、每週減重控制在0.5-1公斤內
根據《Obesity》期刊顯示,過度節食反而會誘發瘦體素、甲狀腺素與腎上腺素的異常變動,使脂肪燃燒速率驟降。
2、每餐攝取優質蛋白質 20-30g(雞蛋、豆腐、鮭魚)
蛋白質不只維持肌肉,還能幫助提升飽足感與能量消耗。根據《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在2018年的研究中發現,高蛋白飲食有助於減脂並維持瘦體重,同時減少減重過程中代謝下降的幅度,對健康減重非常關鍵。
3、睡好覺,穩定壓力荷爾蒙
長期壓力與睡眠不足會刺激皮質醇分泌,促進內臟脂肪囤積。根據《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在2018年顯示,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者,復胖風險上升30%。
營養師推薦菜單:
早餐:茶葉蛋 +酪梨切丁 + 無糖豆漿燕麥片
午餐:香煎豆腐 + 藜麥香米蒟蒻飯 + 涼拌海帶芽
晚餐:烤鮭魚 + 花椰菜糙米飯 + 橄欖油炒地瓜葉
選用理由: 每餐具備完整蛋白質、膳食纖維與穩定血糖的複合碳水,有助控制胰島素與促進代謝平衡。
如何創造熱量赤字又不損基礎代謝?
•關鍵在於:「聰明減熱量」而不是「極端節食」。
•原理簡單說:當你攝取的熱量低於身體每日消耗,就會產生所謂「熱量赤字」,脂肪開始被動員作為能量,達到減重效果。
但如果熱量降得太低,身體為了保命會自動降低「基礎代謝率」(BMR),造成代謝緩慢、容易復胖的惡性循環。
•安全建議:每日熱量赤字控制在300-500大卡,最理想。這樣既能燃脂,又不會擾亂代謝機制。
聰明減熱量的方法?
•減少熱量要有「底線」
建議每日熱量攝取不要低於基礎代謝率(BMR)的80%,避免代謝率下滑。
•選擇「高纖低GI」食物取代精緻澱粉
例如:用地瓜、糙米、南瓜取代白飯、白麵包,延長飽足感、穩定血糖。
• 補充優質蛋白質
像是雞胸肉、豆腐、蛋、魚,不僅有助維持肌肉,還能提升熱效應(TEF),促進代謝。
•增加蔬菜比例、混搭低熱量食材
飯中可混合蒟蒻飯或花椰菜米,降低整體熱量但維持份量與口感。
• 避免過度節食或完全斷碳
根據《Obesity (Silver Spring)》2013年研究,低GI結合運動的減重效果,優於極端低碳飲食。
保護代謝的小技巧
•每週至少2-3次阻力訓練,避免肌肉流失。
•確保每日蛋白質攝取足夠(每公斤體重1.2g-1.6g)。
•補充必需微量營養素(如鋅、鐵、維生素B群),支持甲狀腺與代謝酵素功能。
•睡眠與壓力管理也很關鍵,長期睡不好或壓力過大,也會抑制代謝激素。
想瘦又不壞代謝的秘訣在於:「小幅減熱量 + 營養密度高 + 保留運動與肌肉量」。這樣才能讓減重變得輕鬆可持續,而非越減越累、越減越難瘦。
▲營養小知識:什麼是瘦體重?
瘦體重(Lean Body Mass, LBM)指的是體重中扣除體脂肪後的所有重量,包含:
.肌肉(最大宗)
.骨骼
.內臟(心、肝、腎等)
.水分(細胞內外液)
簡單來說,瘦體重=體重–體脂肪重量
為什麼減重時需要維持無脂肪體重?
.維持基礎代謝率(BMR):肌肉量越多,身體安靜時也會消耗較多能量。
.避免復胖:若減重過程流失太多肌肉,會導致基礎代謝下降,未來更容易復胖。
.維持身體功能:肌肉與水分是支持身體活動與健康的重要基礎。
因此在減重時,建議搭配高蛋白飲食與適量運動,以確保體脂減少的同時,無脂肪體重能被保留,達到健康且持久的瘦身效果。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吃很少、每天只吃一餐卻沒瘦?醫揭「背後危機」 這樣做避免代謝停擺
·瘦瘦針停了就胖回來? 營養師揭體重回彈真相:「這件事」沒做到一切白費
其他人也在看

災難、緊急事件後 醫教「五招」創傷心理復原「增強心理韌性」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每年的10月10日除了是雙十國慶,世界衛生組織將這天定為「世界心理健康日」。今年世界心理健康日主題是「災難和緊急情況下的心理健康服務」。災難與緊急事件往往無法預測,災難或緊急狀況並不會依個人的學經歷或者社經地位有所區別,可能隨時會降臨到每個人的身上,災難發生時,內心會感受到驚慌、害怕、不安或急躁等情緒都是正常的。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副院長林俊媛表示,民眾可以透過運用「安、靜、能、繫、望」五個創傷心理復原的原則,來增強心理應變與復原能力,幫助自己在風雨後重新站起來。 創傷心理復原5原則 用溫柔的方式陪伴自己 林俊媛副院長強調,這五個原則不需要一次完成,而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慢慢練習與調整。重要的是,在面對困難的過程中,不要否定自己的感受,也不必急著「馬上好起來」,而是要給自己時間,用溫柔的方式陪伴自己走過每一段不容易的日子。 一、【安】:促進安全 確保自己處於安全的環境中,降低因災難所引發的創傷壓力反應,讓身心重新獲得穩定感。 二、【靜】:促進平靜與鎮定 突發事件常會帶來不安與失控感,可能引起情緒波動與身心不適,如失眠、焦慮、胃痛等。此時可從事一些熟悉的、能
健康醫療網 ・ 7 小時前
醜聞爭議不斷...國會通過彈劾案 秘魯首位女總統博魯阿爾特遭解職
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Dina Boluarte)上任以來醜聞爭議不斷,10號國會投票通過她的彈劾案,正式解除總統職務,並由38歲的國會議長赫里(Jose Jeri)將擔任臨時總統。2022年博盧阿爾特
台視新聞網 ・ 3 小時前
冠軍麵包在家做! 吳寶春線上烘焙課開課:保證好吃、學得會
吳寶春麥方店日前在國際無添加協會(A.A.)主辦的A.A.Taste Awards,憑藉其代表作品「米蘭水果麵包」、「無嫌鳳梨酥」、「酒釀桂圓麵包」與「荔枝玫瑰麵包」,榮獲兩項三星獎與兩項二星獎的殊榮,他也宣布開設線上課程「吳寶春冠軍居家烘培課」,讓民眾們在家也能做出冠軍麵包。
鏡新聞 ・ 3 小時前
獨/救護車載中風患者 半路遭機車竄出撞上
新北市民間救護車,從社福機構要接一名中風,引發癲癇高燒的患者到醫院,結果在半路被突然衝出來的機車撞上,當場車體凹陷變形,只是明明當下救護車有鳴笛,經過路口,仍被撞,就算對方供稱沒聽到鳴笛聲,也可能因為沒禮讓遭吊銷駕照。
TVBS新聞網 ・ 1 小時前
60歲男胸背長出老人斑 醫一看急叫:是胃癌!
一名60歲男性因胸部及背部在短短半年內出現大量老人斑,原本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欲尋求雷射除斑,經皮膚科醫師診斷後發現,這些突然增生的斑點竟是早期胃癌的警訊。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中國遊客赴日旅遊 竟將「2公升沐浴乳」倒進溫泉池!業者怒發聲
(記者洪承恩/綜合報導)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知名的「稻村崎溫泉」近日爆出惡劣破壞事件,一名中國籍男子疑似因不滿被 […]
引新聞 ・ 5 小時前

乳癌篩檢破百萬人次佳績!響應WHO醫界推3大行動,拚年降2.5%死亡率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依衛生福利部111年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及112年死因統計,111年有17,366位婦女罹患乳癌,112年有2,972名婦女死於乳癌,死亡率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2。防治乳癌與提升存活率,有賴達成「早期篩檢…
華人健康網 ・ 5 小時前駭客盯上甲骨文軟體 谷歌:逾百家企業恐已受害
(中央社華盛頓9日綜合外電報導)Alphabet旗下的谷歌(Google)今天指出,有100多家企業恐已遭受一項大規模駭客攻擊影響。駭客攻擊以甲骨文(Oracle)企業套裝軟體為目標,初步評估可能造成廣泛損害。
中央社 ・ 12 小時前

孕婦1天喝2杯手搖飲「寶寶GG會長不大?」 婦科名醫解答了
各個品牌的飲料店充斥在台灣街頭,天氣熱的時候經常人滿為患,人手一杯手搖飲,試圖達到降火解暑的效果。但如果是孕婦,每天飲用2杯手搖飲,會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呢?知名的婦產科醫師蘇怡寧先前就幫忙解答了,同時也貼心叮嚀相關事項,只要記住一個原則就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大愛共善一起來 藝文比賽涵養人文
拓凱教育基金會,在台中靜思堂舉辦藝文比賽,內容包含書法、作文、繪畫、說故事等,今年邁入第十年,主題是,愛你、愛我、愛社區,大愛共善一起來,啟發自愛、互助、共好的人文素養。「走過大愛森林,開滿了花,...
大愛電視 ・ 7 小時前
《模擬市民4》推出「冒險啟程」資料片,打造夢想中的度假之旅
《The Sims》現已推出《The Sims 4:冒險啟程》資料片,即日起可從 EA app、Epic Games Store、Steam、PlayStation5、PlayStation4、Xbox Series X|S 和 Xbox One 系統取得。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7 小時前法官駁回孫雯、胡驍「撤訴」動議 新增詐欺指控有效
紐約東區聯邦地方法院8日裁定駁回紐約州府前高官孫雯(Linda Sun)及其丈夫胡驍(Chris Hu)要求撤訴的動議,...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5 小時前
糖尿病不是天生注定!醫揭關鍵:這些「後天行為」害你罹病!
最新醫學觀點指出,糖尿病並非完全由基因決定,後天的生活行為才是真正導火線。醫師強調,現代人常因為飲食西化、缺乏運動、肥胖,導致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大幅上升。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約有 230 萬名糖尿病患者,而且每年持續增加,甚至年輕化趨勢明顯。醫師提醒,不良習慣比遺傳更可怕!
TVBS新聞網 ・ 19 小時前
茶博人氣王!日月潭「這杯」賣光光 仁愛高檔茶試喝爆人潮
南投為期9天的世界茶業博覽會(簡稱茶博),國慶連假湧現大批人潮,其中魚池鄉農會的紅茶館,今年推出限量5000個日月潭紅茶紀念杯,開賣不到1週就賣光光,就連首度推出的紅茶氣泡飲買氣也很熱絡,另像以高山葉聞名的仁愛鄉農會,開放高檔茶試喝也引發民眾大排長龍,成為茶博人氣王。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法拉盛犯罪率降逾1成 警:汽車、住宅竊案是隱憂
皇后區市警109分局局長科爾曼(Kevin Coleman)在警民會議上通報,2025年截至上周,包括法拉盛在內的轄區整...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5 小時前
注射藥物、監測精子 科技菁英「追求不老」奇招百出
科技宅男2.0的「長生不老」秘笈中,包括精液、睡眠、注射器等稀奇古怪的方法,但這是不是走火入魔的表徵?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8 小時前
「這5類常見藥物」最容易害食道灼傷!藥師示警 止痛藥也在內
藥物性食道炎是指某些藥物在吞服後停留於食道,導致食道黏膜受到刺激或損傷,引發發炎反應。這是一種臨床上不可忽視的藥物副作用,常見於日常藥物中。 常見症狀? 這些症狀通常在服藥後幾小時到幾天內出現,尤其是藥物沒配足夠水、或在躺下姿勢下吞藥時更容易發生。 •胸口悶痛•胃灼熱•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感覺卡藥、食道灼熱感 常見引起藥物性食道炎的藥物? 1、抗生素(Antibiotics)部分抗生素會產生酸性,容易刺激食道:•Doxycycline:屬於 tetracyclines 類,是最常見導致食道炎藥物之一。•Clindamycin、Amoxicillin:也曾被報告與食道不適有關。2、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如 Aspirin、Ibuprofen、Naproxen 等,這類藥物可能損傷胃與食道黏膜,特別是在空腹服用或有胃潰瘍病史者更需注意。3、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如 Alendronate、Risedronate 等骨鬆治療藥物,具腐蝕性,服藥後若未保持直立可能導致嚴重食道損傷。需搭配足量開水,並直立至少30分鐘。4、影響食道括約肌張力的藥物•某些藥
常春月刊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