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vs減脂,女生應該怎麼選?新手必看完整指南:訓練與飲食方法全解答 | Women's Health
COPYRIGHT: Getty Images
PHOTO CREDIT: Westend61
[table-of-contents title=''][/table-of-contents]
如果你常待在健身房,很可能聽過其他重訓的人討論一個老問題:「我應該增肌還是減脂?」但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決定你是要專注增加肌肉(增肌),還是先減掉身上的脂肪(減脂)。這是健身圈常見的兩難,而這兩種策略其實都能幫助你達到目標。
「最強增肌」訓練菜單是什麼?科學認證最有效的臀腿、核心鍛鍊動作大公開
「減脂」不是少吃就對!減肥名醫教你7個重點+6個「減脂」食物!保證輕鬆瘦下來
在健美文化中,通常會先減脂再增肌,這樣肌肉線條會更明顯、更立體,對於比賽來說尤其重要。對一般想要雕塑身形的人也很適用:先減脂再練肌肉,可以讓練出的肌肉更容易被看見。不過,專家表示,誰先誰後,其實完全取決於個人。
「老實說,沒有一定的標準適合所有女性,」Precision Nutrition 營養表現總監 Brian St. Pierre, RD, CSCS 說。「以前大家認為先瘦再增肌比較好,但最新研究顯示,其實主要還是看個人喜好。肌肉量夠不僅對健康很重要,甚至還能幫助你更容易減脂。」
我們也與註冊營養師和健身專家聊過,整理出專業建議,讓你不論是想增肌或減脂,都能有信心起步。這份指南會幫助你理解增肌與減脂的基本概念,並提供實用技巧,讓你在這兩個階段都能順利進行。
認識專家: Jason Machowsky,註冊營養師(RD)、美國營養師學會認證(CSCS),是一位運動生理學家和委員會認證的運動營養師。 Brian St. Pierre ,註冊營養師(RD)、美國營養師學會認證(CSCS),是Precision Nutrition公司的運動營養總監。 Leslie Bonci,註冊營養師(RD),是一位駐匹茲堡的運動營養師。 Tiffany Ma,註冊營養師( RD),是駐紐約的運動表現營養師。
增肌 vs 減脂
增肌(Bulking)和減脂(Cutting)是健美訓練中的三個主要階段中的兩個,第三個階段則是「維持」,也就是維持目前的體重。增肌階段的重點是增加肌肉,而減脂則是以降低體脂為目標。運動生理學家、認證運動營養師 Jason Machowsky, RD, CSCS 說:「增肌就是增加瘦體重,有時候會伴隨少量脂肪;減脂則是減掉體重或脂肪,同時盡量保留肌肉。」
增肌時,你需要吃進比消耗更多的熱量(熱量盈餘),為肌肉生長提供能量。在這段期間,你會大量舉重、挑戰更高強度的訓練,目標是透過重量訓練讓肌肉纖維產生微小撕裂,再透過充足營養修復這些纖維,讓肌肉變得更大、更強。
減脂則是以「瘦身」為主,你需要吃進比消耗更少的熱量(熱量赤字),在減掉脂肪的同時保留肌肉量。訓練上,你的重量訓練會稍微減量(但不會完全停止),同時加入大量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
兩者比較:
增肌 Bulking
目標: 增加肌肉
熱量攝取: 盈餘
訓練: 重訓為主
風險: 可能增加過多脂肪
減脂 Cutting
目標: 減少脂肪
熱量攝取: 赤字(但不要刻意挨餓)
訓練: 重量訓練+有氧運動
風險: 肌肉量流失
怎麼判斷自己該增肌還是減脂
你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判斷哪種方式最適合自己:
清楚你的目標: 如果你的目標是變得更強壯,增肌會比較適合,因為它能提供足夠能量,支持高強度訓練,刺激肌肉生長。紐約運動營養師 Tiffany Ma, RD 指出,減脂則是以降低體脂為主,同時保留你現有的肌肉量。
諮詢專業人士: 和營養師與健身教練合作,制定個人化計畫,是最安全、有效達成目標的方法。
如何開始增肌?
增肌的方式會依你想增加的肌肉量和經驗而不同。(對新手來說,這其實可能更有優勢,稍後會說明。)
先算出基礎熱量:要知道你每天需要多少熱量才能維持目前體重(也就是「維持熱量」),可以用線上計算工具,輸入年齡、性別、體重、身高和活動量。算出來後,再依你想增多少肌肉、健身經驗,增加 5~10% 的熱量。
St. Pierre 提到:「女性如果是重量訓練新手,一年可能增肌 8~12 磅,這需要比維持熱量高約 10% 的熱量;而進階者一年可能只增 2~3 磅肌肉,只需要 5% 的熱量盈餘。超過這個量,多半會增加脂肪,因為肌肉生長有速度上限。」
選擇高營養密度的食物:Pittsburgh 運動營養師 Leslie Bonci, RD 說:「食物品質和數量一樣重要。」選擇瘦蛋白、全穀類、健康脂肪,以及大量蔬果,確保提供肌肉生長和整體健康所需的營養素。
蛋白質優先:Bonci 建議增加蛋白質攝取,對肌肉修復和生長很重要。每天目標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 1.6~2 克(以 150 磅女性為例約 109~136 克)。「早餐和點心都要有蛋白質,我也建議睡前吃高蛋白小點。」
專注重量訓練:Machowsky 建議每週訓練主要肌群—胸、背、腿、手臂、肩膀和核心—3~4 次。可以做全身訓練或分部位訓練(Split)。如果分部位訓練,可能需要四天才能覆蓋所有肌群;全身訓練則三天就夠。全身訓練的肌群間隔休息 24 小時,分部位訓練同一肌群間隔 48 小時。
多做重量大、複合動作(如深蹲、硬舉、臥推),同時也加入其他動作:伏地挺身、啞鈴划船、肩推、弓步、登階、核心訓練、二頭肌彎舉、三頭肌下壓。定期變換次數和重量,避免過度訓練。
追蹤進度:定期量體重,每週目標增加 0.25~0.5% 體重(以 150 磅女性為例,每週約 0.5 磅)。若幾週後體重沒增加,可以每天再增加 100~200 卡熱量。
保持耐心和持續性:Machowsky 說:「持續性和耐心是關鍵。」這個階段可能持續一個月到超過六個月,視你的目標而定。不要急於求成,以免養成不健康飲食習慣或造成挫折。
如何開始減脂?
減脂講求「精準」,在瘦掉脂肪的同時,盡量保留辛苦練出的肌肉。以下是一些入門指南:
算出熱量需求:和增肌一樣,先算出維持體重所需的熱量。接著,每天減掉一定熱量來促進脂肪流失,這個數字因人而異。Bonci 說:「我不建議每天減超過 350~400 卡,但也要看你原本的熱量攝取。熱量降太多會導致疲倦、訓練表現下降,甚至增加受傷風險。」如果不確定,可以諮詢醫生或營養師。研究建議,保守減脂最能維持肌肉量,每週減 0.5~1% 體重為宜(以 150 磅女性為例約 0.75~1.5 磅)。
注意纖維和蛋白質攝取: Bonci 說:「減脂的挑戰在於找到既能填飽肚子,又不會攝取過多熱量的食物。」和增肌一樣,專家建議蛋白質攝取保持高量,每公斤體重 1.6~2 克。Machowsky 建議選擇高營養密度、富含纖維、蛋白質和水分的食物,例如瘦蛋白、蔬菜、水果、湯品、可耐受的乳製品,以及適量澱粉和健康脂肪。
結合有氧與重量訓練:每週安排 2~3 次重量訓練,重點放在中等重量的複合動作,每個動作做 3~4 組、每組 8~12 次。每週加入 2~4 次有氧運動,混合低強度長時間(如散步)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每週至少休息一天,並優先睡眠,幫助恢復、保持最佳狀態。
小技巧:重量訓練不只對增肌有幫助,對減脂也有意想不到的好處(這也是為什麼減脂時不要跳過重量訓練的原因之一)。它不僅在訓練時消耗熱量,還會因肌肉修復而在訓練後幾小時持續燃脂,這種效應常被稱為「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或運動後過量耗氧。
追蹤進度並保持持續性:Machowsky 建議,減脂計畫要持續到達目標為止,這樣才能在過程中盡量保留肌肉。減脂階段可能會有些辛苦,但要記得,穩紮穩打、循序漸進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可以同時增肌又減脂嗎?
所謂的「體態重組」(body recomposition),就是同時增肌和減脂,對初學者來說雖然有挑戰,但確實可行。St. Pierre 建議:「可以設定較小的熱量赤字,同時保持充足蛋白質攝取和重量訓練。」這種方式需要仔細控制飲食和訓練,讓身體既能建肌又能燃脂。進展通常比傳統增肌或減脂階段慢,但長期來看,是一種兼顧肌肉增加和脂肪減少的平衡方法。
減脂能不流失肌肉嗎?
當然可以,只要方法正確。Ma 說:「每天至少攝取每公斤體重 1.6 克蛋白質,是保護肌肉的關鍵。」同時每週至少進行兩次重量訓練,也能防止肌肉流失。記得,耐心非常重要,溫和的熱量赤字才是成功減脂的最佳方式,不要過度節食。
增肌與減脂適合吃的食物
增肌時建議:多攝取瘦蛋白、全穀類、健康脂肪,以及水果和蔬菜。
低脂蛋白質: 雞肉、魚肉、豆腐
複合碳水化合物: 燕麥、糙米、地瓜
健康油脂: 酪梨、堅果、橄欖油
水果與蔬菜:香蕉、莓果、深綠色葉菜
小技巧:為了達到全天熱量目標,Bonci 建議晚上可以吃高蛋白點心。
減脂時建議:選擇瘦蛋白、高纖蔬菜,以及少量複合碳水。
低脂蛋白質:雞肉、瘦牛肉、蛋白粉等,幫助控制熱量
非澱粉蔬菜:菠菜、羽衣甘藍等深綠葉菜,以及水分多的黃瓜、櫛瓜
複合碳水化合物: 少量全穀類或澱粉類蔬菜,如米飯、藜麥、馬鈴薯
健康脂肪:適量使用,如堅果醬或烹調用油
重點整理:了解自己何時該增肌、何時該減脂,以及如何開始每個階段,對達成理想體態非常重要。不管選擇增肌還是減脂,關鍵都是擁有個人化計畫並保持持續性。
COPYRIGHT: Hearst Owned
Women's Health美力圈SAY
⚡️時髦女子必知!美力大小事一次看
立即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只在週末運動比較好?還是平日固定運動?研究曝女生在「這時間」運動益處最大
>> 想減肥該做什麼運動?專家點名「9種」燃脂最有感,第一名不是跑步
>>研究顯示運動真的能抗老!除了跑步、瑜伽還有這「4運動」都上榜
*本文由 Women'sHealth Taiwan 報導,未經授權同意不得轉載
其他人也在看

改編自侯文詠首部長篇小說 愛情影集《人浮於愛》10月25日MyVideo首播
由導演徐輔軍執導,集結邵雨薇、宋芸樺、簡嫚書,以及入圍本屆金鐘獎最佳男主角的楊祐寧與范少勳等實力派卡司,以「愛情是選擇彼此,而非依附彼此」為核心命題,細膩描繪現代人面對情感與自我之間的抉擇與掙扎。由台灣大哥大共同出品的愛情影集《人浮於愛》,改編自侯文詠首部長篇小說,23日舉辦開播記者會,並將於光復節連假期間上映,10月25日起,每週六晚間10點於MyVideo線上首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希臘優格是運動後最佳選擇!研究:有效修復肌肉還防癌
運動後補充營養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最新研究顯示,希臘優格可能是比高蛋白飲料或香蕉更佳的選擇。加拿大研究團隊發現,希臘優格不僅富含蛋白質,還具有顯著的抗發炎與肌肉修復功效,長期食用更有助於預防大腸癌。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蚵仔補蛋白又補鋅!營養師:這樣煮最補 教你「1技巧」煮出不腥不濁蚵仔湯
蚵仔(又稱牡蠣)被譽為「海中牛奶」,營養密度極高。營養師黃雅鈺表示,每100公克蚵仔含有約9.4公克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來源;同時熱量僅54大卡,相較於其他肉類,屬於低熱量高營養食材。且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修復組織及製造酵素的重要成分,對兒童發育及長輩維持體力都十分關鍵。蚵仔質地柔軟、不需切割,特別適合牙口較差或吞嚥能力較弱的人食用。 富含鋅元素 維持免疫與皮膚健康 蚵仔中最具代表性的營養素便是「鋅」。每100公克蚵仔約含10.6毫克鋅,為所有常見貝類中含量最高。黃雅鈺營養師指出,鋅在人體中扮演多重角色:參與酵素反應、促進細胞再生、維持皮膚健康與免疫系統運作。缺鋅容易導致味覺下降、傷口癒合變慢及免疫力低下。對男性而言,鋅更與生殖機能密切相關,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因此,適量食用蚵仔有助於提升整體代謝與健康防護力。 烹調技巧簡單 掌握鮮度是關鍵 想煮出一碗好喝的蚵仔湯,關鍵在於「鮮」。黃雅鈺營養師建議,選購時應挑選外觀飽滿、色澤潔白、有光澤的蚵仔。烹煮時避免久煮,待水滾後放入蚵仔,待湯呈乳白色即熄火,才能保留鮮甜原味與柔嫩口感。此外,蔥花與薑絲是最經典的配料,不僅能提香去腥,亦可促進血
常春月刊 ・ 22 小時前
高蛋白飲輸了!運動後吃「它」更能長肌肉、抗發炎、護腸道
許多人運動後會補充香蕉或高蛋白飲料,藉此增肌並補充能量,但最新研究指出,希臘優格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不僅蛋白質高、含糖量低,還具有額外的抗發炎與肌肉修復功效。健康的腸道環境有助於抑制發炎物質生成,讓肌肉恢復更迅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腸胃不好、常脹氣、排便卡卡?營養師大推「這1低調超級食物」 每天吃一點真的有感
提到山藥,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藥膳燉湯,營養師王證瑋表示,山藥不僅僅是養生料理的配角,更在營養學中被譽為「低調的超級食物」。它質地細緻、口感綿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醣體、寡糖與礦物質,可幫助腸胃、穩定免疫系統,對銀髮族、上班族及忙碌現代人來說,都是日常保養的理想選擇。 黏液蛋白保護腸胃 減少刺激與不適 山藥的營養亮點之一是富含「黏液蛋白」。王證瑋營養師指出,這種天然物質可在腸胃黏膜上形成保護層,減少外來食物或胃酸對腸壁的刺激。對於經常有胃酸逆流、胃脹氣或腸胃不適的人,適量攝取山藥能緩解不適並促進消化。此外,山藥質地柔軟、易消化,也非常適合長者及咀嚼能力較弱的族群食用。 多醣體提升免疫力 強化身體防護力 山藥除了保護腸胃外,還能強化免疫功能。其所含的多醣體具有啟動免疫細胞活性的作用,能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病原。王證瑋營養師提到,黏液蛋白則能促進蛋白質吸收,使營養素更充分利用,進一步增進體力與修復力。對於經常加班、壓力大、睡眠不足的上班族而言,山藥是能穩定免疫力、補充能量的好食材。且山藥含有天然的寡糖,具有「益生元」的作用,能成為腸道益菌的養分來源。長期攝取可促進腸道菌相平衡,改善便祕、腹脹等
常春月刊 ・ 22 小時前
今年最強!5級颶風「梅麗莎」奪7命 牙買加強制撤離低窪居民、關閉機場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王保伶/綜合報導今年全球最強颶風「梅麗莎」(Melissa)今(28)日預計登陸牙買加。這個5級颶風風速高達每小時282公里,已在牙買加、海...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New Balance $1,111鞋款開賣! 運動強牌 $990起:adidas, MIZUNO, PUMA 免等雙11搶先購入!
當清晨的第一道光落在跑道上,城市還沒甦醒,你的節奏已經開始。 那是一種自由的聲音——心跳與鞋底擊地的共鳴。 不論是追風的跑者、街頭的型人,還是準備迎戰自己的日常英雄, 今年的雙11,運動強牌率先開跑,用100%正檔價點燃你的每一步動能。
Yahoo好好買 ・ 5 小時前香菇放冷藏 柄朝上、朝下差很大 專家:放錯方向壞超快
秋天是吃菇的季節,不過從市場買回來的菇該如何保存?是柄朝下放比較好?還是朝上比較耐放?日本營養師建議,採「柄朝上」保存更能延長鮮度,柄若朝下,香菇表面會容易變黑、加速腐壞,保存方法只要做對,就能讓香菇維持約10天的新鮮度。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輕熟女滿臉痘? 「光動力治療」大幅改善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33歲的林小姐,臉部出現多處疼痛的紅色丘疹及膿皰,開始不以為意,然而病灶卻逐漸增多且惡化。後續至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陳麒亘門診就診,進而發現肝臟酵素異常,進一步安排肝功能治療後,以「光動力治療」及口服A酸治療,持續改善症狀。 痤瘡成因先天後天都有 形態多樣分布臉、胸、背 陳麒亘醫師說明,痤瘡的病理複雜,常提及為毛囊過度角質化、毛囊皮脂腺內微生物過度繁殖、皮脂分泌過多、先天和後天免疫的發炎機制四大因素。常見的高風險族群包括有痤瘡家族史、青春期族群、BMI偏高或油性肌膚等。 痤瘡的病灶形態多樣,常見有黑頭粉刺(開放性粉刺)、白頭粉刺(密閉性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和囊腫等,最常出現在臉部,也可能發生在前胸與上背。 痤瘡分五級 依嚴重程度治療及用藥 病灶可能會伴隨疼痛或搔癢等不適感,甚至留下疤痕或色素沉澱。根據臺灣皮膚科醫學會痤瘡臨床指引,痤瘡分為五級,從第0級無病灶最輕微,到第4級非常嚴重的痤瘡,醫師會依據病灶型態與分布來判斷嚴重程度。 陳麒亘醫師表示,上述患者針對較嚴重的病灶進行痘痘針治療,並使用外用A酸及口服抗生素,但改善效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朱元璋和李自成都是草根出身,為啥一個建立了帝國,一個卻死的很慘?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朱元璋」與「李自成」這兩個名字,象徵著草根出身者的兩種極端命運。朱元璋從乞丐成皇帝,締造大明盛世;李自成則從馬夫起義,卻在權力頂峰時轟然倒塌。同樣的草根起家,為何一人成就千秋帝國,一人卻落得悲慘下場?這背後的對比,不僅是個人能力的差異,更是政治智慧與人心掌握的較量。(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AI小老師上課了!仿生機器人「能懂你情緒」大陸AI教育新時代來臨
全球首款仿生教育機器人「小安老師」已走入安徽合肥課堂,成為學生新型學習夥伴!身高140公分、重35公斤的「小安老師」,不僅外型神似孩童,更能辨識情緒、即時解答學生提問。隨著大陸「十五五」規劃推進,人工智慧正全面融入教育、醫療與公共安全等領域,標誌科技創新已是經濟轉型核心引擎,更為人機共同教育開創嶄新時代!
TVBS新聞網 ・ 1 天前《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公布 原民會:保障身分認同權
司法院憲法法庭一一一年憲判字第十七號判決於十月廿八日滿三周年,依據此判決所制定的《平埔原住民族群身分法》,也已於廿三日由總統公布施行,原住民族委員會特發布聲明表示,感謝立法院朝野各委員,平埔原住民身分認定法制已正式上路,原民會將儘速讓族人開始辦理身分登記。原民會表示,本法規定平埔原住民身分的登記,要先由平埔原住民族群各族先向原民會申請民族認定,並經審議會審議通過報請行政院核定後,個人才能到戶政事務所辦理平埔原住民身分登記。 ...
台灣新生報 ・ 17 小時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9 小時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 天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女性幾歲進入更年期?何時要開始做準備?醫師帶你一次了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女性進入更年期,可能面臨荷爾蒙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代謝異常、體重變化與心情起伏等都會陸續上門。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日前舉辦「F4生活守則 更年期遠離代謝症候群」記者會,專家於會中分享,更年期不等於生病、老化,而是另一段生命歷程的開始,女性朋友只要及早準備、積極調整生活型態,就能穩定度過轉變期,迎向健康的下半人生。 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罹代謝症候群增疾病風險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建銘副理事長表示,女性在更年期期間經歷荷爾蒙衰退,代謝開始出現偏差,尤其體現在脂肪的代謝,導致壞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上升,且因為脂肪容易堆積在腰部,體型也會有所改變。 「從今年(2025)1月到8月,我們診所照護的45歲到55歲更年期婦女,850位中就有303位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比例與國內外數據相近。」他指出,若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皆會上升。 「F4守則」助預防代謝症候群 那忙家事算運動嗎? 「但好消息是,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逆轉的。」陳建銘副理事長說明,只要「少吃多動」,哪怕是少吃一點點、多動一點點,都有機會觀察到改善,鼓勵女性朋友積極改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