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勇氣 諾貝爾經濟獎的啟示
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3位以「創新與經濟成長」為研究核心的學者──莫基爾、阿吉翁與郝伊特。這並非一場單純的學術皇冠加冕,更像對當代全球經濟發展的反思:在人類焦慮於AI、氣候與不平等加劇的時代,是否還理解「成長」的真正意義?
3位學者的研究指向同一個問題:為什麼人類在漫長歷史中幾乎停滯不前,而自工業革命以來卻能維持200多年的持續成長?這個看似理所當然的現象,其實是歷史的例外。
首先,知識累積的重要性,從「知道怎麼做」到「知道為什麼」。莫基爾的貢獻,在於讓我們重新理解工業革命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知識結構的革命。他提醒:真正的創新不只仰賴天才,更仰賴一個「容忍失敗」的社會環境。英國在18、19世紀能引領工業革命,並非因為資源豐富,而是社會制度允許試錯與鼓勵改良。反省當下,當社會因保守與恐懼而拒絕冒險,成長的引擎將隨之熄火。
二、創造性破壞是成長的雙面刃。阿吉翁與郝伊特提出「熊彼特式成長模型」,指企業為壟斷利潤而不斷研發新技術,新的創新取代舊技術,舊企業消失,新企業崛起。這樣的循環伴隨破壞,卻是經濟永續成長的必要條件。理論的深意在於,揭示經濟的繁榮不可能沒有風險與淘汰,但社會的挑戰是如何管理破壞,使其轉化為整體的進步而非災難。
三、制度與文化如何讓創新得以呼吸。3位得獎者的研究回答了更深層的問題:「創新為何在某些社會能生根,在另一些地方被扼殺?」工業革命能誕生於西歐,是因為有包容的制度開放環境:思想海闊天空、意見能辯論、議會能協商及資本能流動。當市場集中度過高、創新被壟斷,或政治結構保護既得利益,創造性破壞的機制就會失靈。
回看眼前現實,從大型科技公司壟斷AI市場,到政府政策保護舊產業與鼓勵新創之間搖擺不定,這些現象都示警著:創新需要的不只是靈感,更是一個可呼吸的制度生態。
當今世界面臨挑戰重重,貿易關稅戰、地緣政治衝突、氣候危機與AI新時代,都與「如何管理創新」有關。技術進步若缺乏制度引導與倫理邊界,可能讓成長成為新的不平等。因此,今年經濟學獎其實是獻獎給「創新本身」,提醒我們真正的創新,不只是技術突破,而是文化與制度對未知的擁抱;真正的成長不是GDP數字,而是社會願意為下一代保留冒險的空間。
當世界在焦慮與動盪中尋找出路,也許該重新理解「創造性破壞」的本意,不是摧毀的暴力,而是創新的勇氣。這是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給各國執政者的深切提醒。(作者為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
其他人也在看

工研院展AI能源新應用2025 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盛大登場 AI 應用引領全球智慧升級與能源轉型浪潮
二O二五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InnotechExpo,TIE)於十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臺北世貿一館盛大開幕。本屆展會以「AI跨域創新智慧驅動未來」為策展主軸,邀集國內四百三十九家廠商,及十九國九十三家國際機構,包含富士通、軟銀、台達電等企業,共計展出一千一百一十件技術,呈現臺灣五大信賴產業及AI與半導體等產業的升級成果,也邀請OriginVentures等三十家跨國創投與智財技術服務機構,協助參展單位進行技術交流與商業洽談。本屆TIE包含創新經濟館、未來科技館、智慧永續館等三大主題館與國際專區,由經濟部、國科會及農業部召集各部會及科研單位,聚焦AI應用,並規劃創新互動環節,提供與會者AI導覽、互動積分遊戲及量子科普展演,提升觀展體驗。展會期間將舉辦超過四十場論壇 ...
台灣新生報 ・ 12 小時前
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3天 龔明鑫:技術能量不輸半導體展
全台最大創新科技盛會「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16)日登場,將展出三天,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此次展覽來自19個國家,有439家企業、機構,共展出的項目大概有超過1100多件的項目,與AI相關技術就高達300多件,展覽在技術能量不亞於台灣國際半導體展(SEMICON)。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股市還是很樂觀,AI泡沫卻讓人擔憂!操盤手們在想什麼,美銀最新調查出爐
全球政經局勢前景未明,股市面臨高檔震盪。10月份美銀美林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投資者樂觀情緒進一步攀升至2月以來高點,對全球經濟前景的預期持續改善,現金水位下滑。整體而言,雖然多頭氛圍濃厚,但全面的看漲情緒仍受到AI泡沫疑慮日益升高與信用危機風險擔憂抑制。 美銀美林於10月3日至10月9日針對管理4000億美元資產的166位經理人進行調查,根據現金水位、股票......
風傳媒 ・ 1 天前
中國經濟的韌性藍圖!《南華早報》揭密中國「下一個五年計劃」:糧食安全成國安基石,北京備戰更漫長的地緣對抗
中國正在起草未來五年(2026-2030年)的「第十五個五年規劃」(下文簡稱「十五五」),這份宏偉藍圖將徹底改寫中國的經濟發展劇本。港媒《南華早報》分析,面對日趨複雜的地緣政治、貿易緊張與氣候變遷的衝擊,北京的政策核心將聚焦於「經濟韌性」,重點推動糧食安全、轉型基礎建設與高科技產業。糧食安全將與能源、金融並列國安基石;推動基礎建設從過去的「大建案」轉向「技術......
風傳媒 ・ 14 小時前泰國暫定2026年1月底解散國會 3/29大選
(中央社記者李宗憲曼谷15日專電)泰國副總理波沃薩今天宣布解散國會、公投和大選時程表。他表示,解散國會日期暫定為明年1月31日,大選和公投則會緊接在3月29日舉行。
中央社 ・ 1 天前越南擬定2026-2030年GDP年增10%以上,人均GDP目標上看8,500美元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越南執政週三公布中期發展藍圖,設定2026-2030年經濟年增至少10%的高標,並將2030年人均GDP目標上調至8,500美元,較現行五年期(2021-2025年)的4,700-5,000美元目標大幅躍升,彰顯加速追趕的政策決心。規劃核心圍繞製造業升級與外資供應鏈承接,持續引進高附加價值電子、半導體封測、綠能與電動車零組件等投資,同步推動港口、電力與數位基建擴容,以承接跨國企業「中越分散」的新一輪產能轉移。內需方面,當局擬透過城鎮化、房市與基建專案帶動投資循環,並以稅務改革、信貸與資本市場深化擴大民間融資管道,配合旅遊服務回升與數位經濟滲透,提高消費與服務業占比,減少對單一外需的波動暴露。政策組合預計延續穩匯率+吸外資+改善營商環境三軌並進,簡化行政流程、強化法規透明度與勞動力技能培訓,鎖定高技術含量投資。能源端則瞄準可再生能源與電網升級,緩解供電瓶頸,為製造、資料中心與新經濟業態提供保障。
財訊快報 ・ 1 天前
褐皮書:就業市場出現疲軟跡象 AI有影響
MoneyDJ新聞 2025-10-16 10:48:01 黃智勤 發佈聯準會(Fed)新發佈的褐皮書(Beige Book)經濟報告揭示,美國就業市場出現疲軟跡象,企業擴大投資人工智慧(AI)技術,在某些情況下導致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 綜合外媒報導,聯準會15日發佈的褐皮書經濟報告顯示,自上次報告以來經濟活動整體變化不大,消費需求大致保持穩定。高收入個體的旅宿消費仍然強勁,不過,中低收入族群因物價上漲和經濟不確定性而更加精打細算。 報告也指出,就業基本上穩定,但各區域及各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普遍低迷,多數地區的僱主報告透過裁員和自然減員降低員工數量,部分原因包括需求降溫、經濟不確定性高,某些情況下也受企業擴大投資AI影響。 不過,受川普政府嚴厲打擊非法移民的政策影響,飯店業、農業、建築業和製造業的勞動力供應出現緊張。 報告也指出,受進口成本、保險、醫療和技術服務等成本提高影響,物價有上升趨勢,多個地區告了關稅引起的投入成本增加,但這些成本轉嫁到最終價格的程度有所不同。 聯準會每年發佈八份褐皮書,透過全美12個地區銀行的報告,匯集經濟學家、業界等多方來源的採訪,收集各分行所在區域經濟狀況
Moneydj理財網 ・ 19 小時前
老仲介真心話:拔不到獅子鬃毛的房市真相
「別相信拔獅子的鬃毛會長頭髮!」一位在房地產市場打滾二十年的老仲介,透過友人向廣大網友喊話。她歷經921大地震後幫無數屋主「斷頭」的慘況,如今看著市場上各種「房價必跌」的理論,忍不住要說出她眼中的真相:唯有當大規模經濟變差,屋主普遍缺錢時,房價才會真正崩盤。她犀利反問:「媽的現在台股都要三萬點了,是哪個有房子的屋主缺錢?」 這位資深仲介以其二十年來親身見證的市場循環,試圖戳破許多網路上的房價下跌迷思。她直言,什麼稅制改革、什麼少子化衝擊,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都不是撼動房價的核心關鍵。她認為,持有房產的人遠比外界想像的更具韌性,除非遇到系統性的經濟風暴,導致資金鏈斷裂,否則擁有資產者根本不會輕易賤價出售手中的房子。
賣厝阿明 ・ 17 小時前美就業放緩 鮑爾暗示年底再降息2次
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14日表示,美國就業市場出現明顯放緩,對經濟構成日益嚴重的...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中國不吃川普這一套
10月7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中國特設委員會」發布報告,要求全面收緊對華晶片出口限制,涵蓋所有製造工具零部件並呼籲盟友協同。10月8日,美國將16家中國電子元件分銷商列入「實體清單」,試圖進一步切斷中國獲取半導體技術的管道。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2025安永企業家獎 由這5位企業家入圍
《安永企業家獎》在台灣已邁入第21年,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今(15)日宣布今年共有5位優秀企業家入圍最後決選,分別為君帆工業總經理胡正杰、志聖工業總經理梁又文、順立智慧執行長蘇基明、愛爾達科技董事長陳怡君、東方風能董事長暨執行長陳柏霖。
太報 ・ 1 天前
義大利區議員羅塔出席環球晶義大利新廠開幕典禮 (圖)
義大利倫巴底大區議員羅塔15日出席環球晶義大利新廠開幕典禮時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台灣經濟實力不應被忽視。他已提出動議,希望促進台灣更多獲得國際社會承認。
中央社 ・ 20 小時前
男大生繳不出學費走上絕路 市府證實:還有一個弟弟
社會中心/李明融報導台中某間科技大學傳出一名二年級李姓同學,因家境清貧,決定休學先去當兵,再找工作穩定家計,結果校方疑似要求繳交三分之一,約1.8萬元學費,否則無法辦理休學,最終李生無力繳交,返家隔日發生憾事。對此,校方回應,得知消息之後感到震驚、遺憾,校方也有針對經濟困難的學生有協助資源,但男大生並未透露家中經濟狀況,校方沒有察覺因此錯失協助機會。台中市社會局今天(15日)證實,李生一家列冊的中低收入戶,本身即符合學雜費減免資格,目前已派社工持續關懷家屬,將全力連結經濟扶助等資源。
民視 ・ 1 天前
台電前進創新技術博覽會!風電預測導入AI 退役變電箱化身隔熱墊
退役變電箱門板也能化身隔熱墊!風力發電預測導入AI模型!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今(16)日於世貿1館盛大開幕,台電今年以「能源轉型」為主題參展,展出風力發電預測的新AI應用技術,還有網路爆紅的台電歷年經典文創系列作品,成為展場一大亮點。
品觀點 ・ 12 小時前
1.8萬學費壓垮清貧男大生 教育部點「校方1問題」:要亡羊補牢
台中某科大一名大二男學生,因家境貧困,打算休學後提早入伍當兵,但在辦理休學手續時,卻因繳不出1萬8000元學雜費無法辦理,最終走上絕入。對此,教育部技職司長楊玉惠表示,這起事件反映學校「橫向聯繫沒有做好」,學生雖曾申請學雜費減免,但教務處與學務處之間未能即時共享資訊,導致未能掌握學生的經濟困境並及時協助。已請校方亡羊補牢,避免憾事再發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中孝男「獨養癌父、年邁公嬤」休學打工!上班遭電命危⋯頓失業陷困境
台中西屯有名21歲王姓男子,因家中經濟拮据,加上父親罹癌、祖父母都行動不方便,孝順的他早早就放棄學業,決定前往工地賺錢補貼家用。不料於今年7月初,前往某工地上班第一日時,王男因不慎觸電一度命危,所幸最終順利救回,但他也因此丟了工作在家休養,目前僅靠父親出外打工維持家計。第六警分局警方及社會局得知後,前往王家關心、提供物資,並協助申請緊急救助金及勞保職災傷病給付,社工也協助連結民間資源,協助王家人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Fed理事沃勒稱AI推升成長與生產力,決策者應擁抱而非畏懼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聯準會(Fed)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週三表示,人工智慧(AI)對美國經濟成長的推動「毫無疑問」,政策制定者應主動擁抱AI,而非因短期對勞動市場可能帶來的衝擊而退卻。他強調,若要獲得長期紅利,就必須容許技術帶來的結構性調整發生。沃勒指出,AI有望明顯提升生產力,短期內或伴隨企業裁員、招聘放緩等陣痛,但這是典型的「創新—再配置」過程;政策目標應著眼於提昇經濟效率與潛在產出,而非因過度干預而阻滯創新擴散。他提到,就業市場的轉換期可透過再培訓與勞動流動來緩衝。他並強調,AI具備「專業知識普及化」(democratize expertise)的潛力,能把高階工具與決策輔助帶到更廣泛的職務與產業,讓一般勞工取得更高層次的知識與能力。這種生產函數的外移,將是下一階段持續性生產力成長的來源。在投資面,若AI能確實促進效率改善,企業的資本開支與研發投入將趨於延續,形成「生產力—投資」的正向循環。此舉亦有助壓抑單位勞動成本上行,提升中長期實質薪資與企業利潤率的共榮空間。
財訊快報 ・ 22 小時前
休學繳不出1萬8逼死清寒男大生 民代批學校冷酷無情
台中朝陽科大李姓大二男同學,因家中清寒想要休學先當兵,好早日工作賺錢養家,卻因9月30日前往學校辦休學,繳不出3分之1學費,約1萬8千元無法休學,返家後悶悶不樂,隔天跳樓輕生。台中市議員李天生批學校太冷酷無情,若能主動詢問「有何需要協助的地方」,就有機會挽救寶貴的生命。
自由時報 ・ 1 天前四中全會前 李強:持續擴內需
(中央社台北15日電)四中全會於20至23日召開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昨天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李強表示,要加強實施逆週期調節,以改革辦法打通堵點卡點,持續用力擴大內需。
中央社 ・ 1 天前
AI兆元等級投資案! 輝達與貝萊德宣布史上最大運算中心收購案
由人工智慧晶片巨頭輝達(Nvidia)以及投資巨頭貝萊德(BlackRock)合組的財團,週三(15日)宣布以400億美元(約1.225兆台幣)的價碼,從麥格理資產管理公司收購運算中心營運商Aligned Data Centers,成為近期又一筆天文數字的AI投資案。
太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