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不足恐陷惡性循環!癌症治療預後關鍵竟是「淋巴球」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周辰瑞報導】得知自己罹癌後,總是讓患者、家屬手足無措。除了經醫師評估,以及根據基因檢測結果給予合適的治療方案外,癌友還要關注哪些重點,以輔助治療效果?臺中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李冠德主任表示,許多癌友知道維持免疫力的重要性,會詢問自己的白血球總數是否達標,卻常忽略「淋巴球數量」有無處在正常範圍,無論接受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淋巴球數量不足都可能影響預期治療成效。李主任也為大家說明淋巴球在抗癌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提供癌友維持淋巴球數量的方法,幫助提升治療品質和患者預後。 掌握癌友免疫力 除了看白血球也要看「淋巴球數值」! 掌握患者的免疫狀態是癌症治療的重點。李冠德主任指出,醫師除了關注患者的體能外,也會藉由血液分析來評估患者的免疫力。在血液指標中,白血球數目的正常值應介於4000到10000之間,過高可能表示體內出現感染或發炎,過低則代表免疫力可能不佳。 淋巴球又為何如此重要?李冠德主任說明,淋巴球細胞是白血球的一種,包含T細胞、B細胞、NK細胞等,是人體重要的「防衛軍團」,可協助對抗癌細胞或細菌感染等。因此更進一步的評估是觀察嗜中性白血球與淋巴球的比例,一般正常人的比例約為2至3倍;若超過3倍,通常代表身體正在發炎或免疫力相對弱;如果超過5倍,則意味著患者的免疫力較差、發炎反應較強,應提高警惕。 免疫治療興起 醫:應先確保「淋巴球軍隊」數量充足 近年來癌症免疫治療興起,李冠德主任表示,免疫治療中使用的抗PD-1抑制劑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其主要目的是重新活化淋巴細胞、恢復其攻擊癌細胞的能力,如果患者本身的淋巴球數量不足,治療效果仍會大打折扣。「這就像給軍隊提供武器,不過前提是軍隊數量要夠,否則給再多的武器也沒有用。」 李冠德主任分享,臨床研究顯示,無論是接受新興的免疫治療、細胞療法、標靶藥物治療,或傳統化放療等,患者若淋巴球數目不足,腫瘤反應通常較差,同時容易發生感染,預後和存活期隨之受到影響。對完成療程的患者,淋巴球數目同樣可能影響疾病控制時間。李主任舉例,肝癌術後病人若淋巴球數長期偏低,或嗜中性球與淋巴球比值達5倍以上,表示身體處在發炎反應狀態且免疫力較弱,這時若有癌細胞出現,生長速度可能較快,代表患者可能面臨較高的復發風險。 提升免疫力「這樣做」!多醣體是什麼?醫建議營養補充品挑選守則 為了維持足夠的淋巴球和整體免疫力,李冠德主任建議,生活作息必須規律,應避免熬夜和不良嗜好、要多運動,臨床也觀察到均衡的營養補充有助於維持免疫功能與體力,進而支持患者度過化放療等療程。其中,患者應重視蛋白質的補充,有些患者誤信斷食療法,或改吃素但未留意蛋白質攝取,使得蛋白質來源不足,反而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 此外,近年來「多醣體」營養補充品日益受關注。李冠德主任指出,多醣體被小腸吸收後,將參與免疫細胞的調節,輔助其活化與增生,進而支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 然而,癌症患者可能因疾病影響進食,食物攝取量可能不夠充足,有些人可能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品。李主任提醒,市面上的多醣體營養補充品種類繁多,部分可能利用廣告包裝,或因原料來源與提煉方法不同而影響純度;若有相關需求,建議應先諮詢醫師,在醫師評估下確認營養補充品是否含有專利高純度多醣體、有無臨床試驗數據支持等,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選擇。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bottom: 56.25%; height: 0; overflow: hidden; max-width: 100%; }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iframe,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object, .embed-container-YoutubeContent685e3c38da15 embed { position: absolute; top: 0; left: 0; width: 100%; height: 100%; }
其他人也在看

香港資深藝人許紹雄病逝 享壽76歲
香港資深藝人許紹雄傳出因癌症引發多重器官衰竭,於今(28)天凌晨辭世,享壽76歲。據港媒報導,大批好友昨日趕往醫院探視。許紹雄出道超過50年,曾經參與多部電視劇及電影演出,雖然多數飾演配角,但演技備受
台視新聞網 ・ 2 天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23 小時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國愛滋病疫情拉警報!感染者高發省份出爐:第6名新疆就已破10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疾管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再次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全國愛滋病(HIV/AIDS)感染者中,四川省以約17.47萬例居首,成為中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其次為廣西(12.32萬)與重慶(11.6萬)。整體來看,西南地區依舊是疫情最為集中的熱區。(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癌症年奪5.3萬命!醫揭「癌前9警訊」:老是睡不飽慘了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一年就奪走5.3萬條人命。醫師黃軒表示,事實上,在人未確診罹癌之前,就會出現9大現象,例如長期疲倦、咳嗽2週不癒、長期胃灼熱、腹脹不退(尤其女性)、夜間腹痛等9大現象,因此,每次莫名疲倦、咳嗽治不好、持續胃灼熱,都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的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4 小時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男性注意!「攝護腺癌」有3大明顯症狀
[NOWnews今日新聞]攝護腺癌為我國男性發生率第三位的癌症,死亡率居第六。國民健康署提醒男性民眾,應留意身體異常徵兆,倘出現排尿異常、夜尿頻繁或不明骨骼疼痛等症狀,應及早就醫評估,以利早期診斷與治...
今日新聞NOWNEWS ・ 11 小時前
糖尿病非絕症! 醫建議3招積極控糖 生活也能與常人無異
台中49歲林姓男子,近來常感到口渴,體重也莫名減輕,就醫檢查才發現血糖高達600mg/dl,糖化血色素更是超過13%,確診糖尿病急性症狀住院治療,讓他相當沮喪;另一位52歲張姓女子,有糖尿病家族史,近日也檢查出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超標,擔心將與併發症為伍,所幸兩人經由飲食控制、規律運動與按時服藥,都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 天前
《歌劇魅影》男星46歲確診大腸癌1年就病逝!醫揭出現3症狀恐已是末期
曾在《歌劇魅影》中飾演靈魂人物「魅影」的澳洲知名男演員班・路易斯(Ben Lewis),驚傳因大腸癌病逝,享年46歲,消息震驚澳洲劇場界。他去年2月才確診,發現時癌細胞就已擴散,從發病到離世的速度之快
健康2.0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逝⋯「9成患者1年內死亡」腹痛要注意 醫示警7大高風險族群
歌手坣娜(本名蔡宜樺)於16日因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坣娜約在2、3年前確診胰臟癌,病情惡化迅速。事實上,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提醒,高達85%的胰臟癌在初次診斷時就已無法開刀,而9成的患者會在一年之內會死亡。早期大部分都沒有症狀,腫瘤一般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腹痛,甚至背痛,有7大族群是高風險,要特別留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發生率=死亡率 坣娜傳因「癌王」胰臟癌離世 醫:3類食物是元兇
以《奢求》、《自由》等經典歌曲走紅的59歲的歌后坣娜(原名唐娜),傳出早在本月16日就因病去世。根據《ET新聞雲》報導,原先以為是紅斑性狼瘡,但知情人士透露真正死因是胰臟癌。胰臟癌有「癌王」之稱,醫師指出,常吃3類食物,將導致罹患胰臟癌機率增加8成。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59歲坣娜「紅斑性狼瘡」逝!醫嘆:無法治癒 致死率極高
曾以《奢求》、《自由》等歌曲紅極一時的女歌手坣娜(原名唐娜),驚傳因紅斑性狼瘡舊疾復發,已於10月16日病逝,享壽59歲。風濕免疫科醫師方耀凡表示,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中致死率最高者,好發於女性,會攻擊人體主要5大器官,此病「無法治癒」,只能症狀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週日看急診改到這13處「省600元」 健保署公布地點!台大、長庚扮後援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解決大醫院的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仿照日本開設「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專看輕症病人,費用比直衝大醫院要便宜600元,預計11月2日正式在六都試行上路,健保署今(29)日公布13個UCC地點,且會由台大、長庚、成大等大醫院配合做為後援醫院。 健保署今正式公布「全民健康保險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