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首創AI系統 防骨鬆併發症
全台透析患者近9萬人,其中半數有骨質疏鬆,一旦發生髖骨骨折,10年死亡率幾乎高達100%,及時找出風險,提早預防是關鍵。三總15日正式發表全台首創「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可即時預測血鉀異常、貧血或骨鬆等,還能設置開藥提醒,即時查詢其他科別的醫療處置。
三總腎功能室主任許舜能說,洗腎患者中,約有半數有骨鬆。過去骨鬆藥物都會傷腎,就算知道有骨鬆,也無從治療,但今年3月起,健保擴大給付不傷腎的骨鬆藥物,嘉惠洗腎者。
許舜能說,洗腎患者一旦發生髖骨骨折,10年死亡率幾乎高達100%,原因是腎友骨折後會臥床,骨科醫師也不敢開刀,只能等待慢慢癒合。一般人骨頭癒合需3個月,洗腎病患則要半年到1年,過程中可能出現泌尿道感染、肺炎等併發症,導致患者死亡。若能及早找出骨鬆風險,將對預後、生活品質的改善很有幫助。
三總腎臟內科團隊在主任宋志建領軍下,正式發表全台首創「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能即時預測血鉀異常、貧血或骨質疏鬆等事件,提前預防併發症。病人的異常透析數據值,可直接連結衛教工具,提供即時飲食與健康建議。
在護理師端,還可設定「開藥提醒」,避免漏開藥物。一名洗腎20年的67歲女性,前年出現「持續性餓骨症候群」,全身骨頭劇烈疼痛。醫療人員介入後,發現她有骨鬆、骨折,使用骨鬆藥物Romosozumab,每月注射1次,結合含磷鈣片與維生素D補充。3個月後,骨密度由-4.2提升至-2.5,骨頭疼痛已消失,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其他人也在看

三總首創AI血液透析系統 提升骨質疏鬆預測與治療
記者范瑜/臺北報導 三軍總醫院今(15)日正式發表全臺首創「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該系統具備智慧化透析醫療管理、跨平臺資訊整合、創新式病人照護與品質監測模
青年日報 ・ 1 天前
餓骨症候群劇痛 AI血液透析改善
台灣洗腎人口占比全球第一。一名67歲女性患者,因腎臟外傷導致慢性腎衰竭,20年的長期透析,併發嚴重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在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出現「持續性餓骨症候群」,造成全身骨頭劇烈疼痛。三軍...
大愛電視 ・ 15 小時前
他多囊腎腰圍超過腿長!妻捐腎救命
[NOWnews今日新聞]一位56歲的個案因遺傳性多囊腎病,加上年輕時從事業務工作應酬頻繁,47歲就被醫師宣告即將面臨洗腎命運,直到55歲開始腹膜透析,但因為雙側腎臟囊腫過大、囊液多達1萬毫升,腰圍甚...
今日新聞NOWNEWS ・ 5 小時前
骨質疏鬆沒有症狀 醫師教您這樣存骨本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游尚智/台北報導 圖:因骨質疏鬆症骨折的患者更易死亡(圖片參考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資料製作) 骨質疏鬆:無聲的隱形殺手 「骨質疏鬆沒有明
好醫師新聞網 ・ 11 小時前退化性關節炎患年輕化 60歲以上半數受影響
很多老年人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炎,發病時間超過十年,關節嚴重變形、發作時疼痛難耐。台北慈濟醫院十五日表示,根據統計資料,退化性關節炎盛行率隨年齡上升,六十歲以上老年人約有半數受到影響,女性罹病機率高於男性,而且還有年輕化趨勢。骨科醫師李宜軒指出,五十出頭就出現膝關節骨刺或關節磨損,這類患者人數持續增加,多與不正確運動姿勢、劇烈運動造成過度磨損,甚至完全缺乏運動、肌肉萎縮等因素有關。疾病初期症狀多以關節出現「喀拉喀拉」摩擦聲響、長時間站立及行走後感覺痠軟為主。李宜軒進一步指出,步入中期之後,常會出現活動時疼痛、關節活動度下降,等到進入中後期,疼痛甚至在休息時也持續存在。晚期患者由於軟骨完全磨損,骨頭直接摩擦即可能面臨膝關節提早退化;呼籲民眾可透過游泳、騎腳踏車、股四頭肌運動及練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骨頭劇痛、骨折得餓骨症候群 AI揪骨鬆適時補D
台灣透析發生率及盛行率高居不下,每年透析人數約8至9萬人。三總腎臟內科團隊全台首創的「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可即時預測血鉀異常、貧血、骨質疏鬆等高風險事件,患者與家屬也能透過系統的居家照護APP,隨時查看生化數據,進行「自我健康管理」,系統已開放給於三總接受透析服務的約150位患者,未來也希望擴
自由時報 ・ 1 天前洗腎又髖骨骨折10年死亡率近100% 三總研發預警AI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5日電)慢性腎病患骨質不如一般人,曾發生過髖骨骨折的血液透析病人,10年死亡率幾乎高達100%,三總開發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即時預測骨質疏鬆等高風險事件,提前預防併發症。
中央社 ・ 1 天前
中國商務部:美方20天推20項打壓措施極惡劣
[NOWnews今日新聞]美中稀土爭端未解,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Greer)之前說現在情況取決於中國下一步行動,「是他們選擇了進行這種重大的升級」。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何咏前今(16...
今日新聞NOWNEWS ・ 3 小時前
全身劇痛!67歲患者洗腎20年爆「餓骨症候群」 三總AI系統救命
長期洗腎可能發生你所不知道的併發症。一名67歲女性因腎臟外傷導致慢性腎衰竭,過去20年不得不持續接受血液透析,卻因此併發嚴重的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前年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術後又出現「持續性餓骨症候群」,造成全身劇烈疼痛,日常生活受限。在三軍總醫院團隊運用AI輔助與個人化治療規劃下,患者骨頭疼痛完全消失,再也無須照三餐吃止痛藥。三軍總醫院今(15)日召開記者會......
風傳媒 ・ 1 天前

土城醫院宿舍爆滿!醫護被迫住林口長庚通勤 衛生局:申請社宅有難度
呂家愷說,2020年啟用的土城醫院,身為大型醫療院所卻面臨員工宿舍「不夠住」的情況,要求市府應查清楚該院宿舍是否出現大量候補情況,更點出市府要成為醫護人員的後盾,不希望因無宿舍可住導致醫護人員流動率增加,或是產生額外壓力,包括交通開銷與高昂的租房費用。呂家愷...
CTWANT ・ 1 天前南山人壽聚焦4面向 申設健康服務子公司
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15日指出,因應國人未來的長照需求,南山人壽將朝四大面向努力,包括:設計更多外溢獎勵機制,鼓勵保戶維持健康,以及盡力縮小保戶保障缺口,並將長期保障的年齡延長至100歲;另外,為了促進健康,南山人壽計畫在今年底至明年初,申設健康服務子公司。
工商時報 ・ 17 小時前三總AI智動化透析 揪危險病患
三軍總醫院腎臟內科團隊在宋志建主任領軍下,正式發表「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這套系統能夠智慧化辨識病人狀況,AI好處就是篩選出危險病人。腎功能室主任許舜能十五日表示,這套系統免費不用錢,透過病患手機APP,能夠看到一整年數據變化,適用對象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甚至腎病患者等族群。國家級肯定,象徵台灣在智慧腎臟醫療領域已達國際水準,為病人照護開啟全新紀元。值得一提的是,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具備六大特色,包括智慧化透析醫療管理、跨平台資訊整合、創新式病人照護與品質監測模式、全台首創醫護專用APP、病人端居家照護APP、全球首創雙語透析摘要(FHIR-ready)。許舜能主任進一步指出,AI智動化血液透析系統不僅提升照護效率,還能大幅改善病人體驗與安全,病人異常透析數據值可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不只有糖!「這調味料」煮菜很常加 恐增加糖尿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精緻,生活習慣改變,尤其調味料的多重使用,讓糖尿病盛行率急遽上升,但選用哪種調味料會增加糖尿病,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專家指出,其實結晶糖不是唯一會造成病徵的因素,過量攝取鹽分,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獨/男星顏正國肺腺癌病逝!醫揭「這些不好聞的東西」是關鍵
《好小子》系列走紅的台灣資深藝人男星顏正國,本月7日罹患肺腺癌四期病逝,在板橋亞東醫院離世,享年50歲!對此,胸腔外科醫師劉祖豪表示,除了遺傳和抽菸,每天煮飯吸到廢氣、工作環境常吸到異味等也會提高肺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孕婦胰臟炎休克 醒來尋兒 夫:在另個地方
一名懷胎八個月的孕婦因胰臟炎引發呼吸衰竭,緊急至林口長庚醫院就醫,卻不幸胎死腹中。家屬控訴醫院延誤治療導致悲劇發生,醫院則回應已依常規處置。這起醫療爭議已召開調解會議,但因雙方訴求不一致而破局。這個家庭正經歷著巨大的悲痛,特別是母親從昏迷中醒來詢問孩子下落時,丈夫不得不善意欺騙她孩子「在另一個地方」,以免影響她的康復。
TVBS新聞網 ・ 37 分鐘前
確定11/2上路!假日急症中心「6都14地點」曝光 週日看診最多省600元
為解決大型醫院急診壅塞,衛福部11月起將於六都試辦設置「假日急症中心(UCC)」。健保署補充,目前六都共鎖定14個地點,多為地區醫院及聯合診所,由基層診所醫師輪值,民眾假日若遇發燒、簡單傷口等5種不適;UCC部分負擔費用只收新台幣150元,相較於醫學中心的急診750元,民眾最多可省下600元。(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42歲女減重51kg!只靠「3個基本原則」1年多就變苗條:身體年齡回春到27
衛福部彰化醫院近日分享激勵人心的減重案例,42歲個管師吳雅婷在400多天內成功減去51公斤,從原本104公斤瘦到53公斤,不僅身材明顯改變,連身體年齡也從69歲回春到27歲,驚人轉變讓鄰居差點認不出她。
姊妹淘 ・ 1 天前
親友接連過世!他變孤僻、不出門 醫檢查「不是憂鬱」:腦部萎縮了
老人變孤僻,恐是患失智症。一名80歲老翁平時喜歡種花草,未料近幾個月,突然對任何事都沒興趣,也不愛出門,家人以為他罹患老年憂鬱症,趕緊送醫檢查,診斷竟是失智症。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表示,臨床上很多失智症患者的外在表現像憂鬱症,也可能並存,最好是就醫擬妥治療及因應之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倒頭就睡竟藏隱患! 醫:7成人陷缺氧危機、掙扎整夜
許多人羨慕「倒頭就睡」的能力,認為這是睡眠品質良好的表現,但重症醫師黃軒提醒,秒睡可能是健康警訊。他指出,研究發現秒睡族群中有七成患有呼吸中止症,表面上睡得快,實際上整夜都在缺氧中掙扎。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