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六月,在的立法院期最後一天渡山的〈花展例〉,今年入施的第一年,花莫不力取今年度的五十算,花政府更在最近喊出十二大重建,其中「太光」、「部落亮──台原住民市集(文化表演建)」、「山海」三重建皆以文化展演主。但表演的位置思考,非但不表示「表演」即苦甘,在花迎接盛世,就目前政府求速度,忽基本不足的境,更意味著「表演」文、光等被粗糙、率地上等,面的局,我需要慎以。
除去「部落亮」是用既有(花原住民文化)之外,其者皆要先硬施,上千乃至上的可能就再度投入,由此看,地方政府然也陷入「硬先於」的僵化思路。另一方面,近很夯的「定目」正是前三的共同之一,然而因原住民人、外人的文化差,以及於端的等因素,三中的展演涵,很是原汁原味的原住民。我影《德克巴》抑或因花博而生的《百合》,都可以看到作者因市考量,改原有涵的例。即便性思考,所的展演,必是原住民舞代程式(舞台光技、面度等)加以的展演,是我看到三必清楚辨的意,否和政府所的和在一起,同得背混淆的咎。

於原住民舞的展演方案,我起去年七月加三社健水半日的美好,是一由地部落成立的,包含溯溪、竹筒作、人等元素的部落文化行程,定行程束莫傍晚,我洗身,身向上坡走,享用野菜美食,用餐的程,安排了部落青少年到演奏木琴,不是五星店的piano bar,人深切感。隔天我沿太平洋下行,晚抵的升火工作室享用原住民料理,了款待台北友人,我事先邀地的阿美族音作者阿努(Anu Anukaliting),分享他的音,以及於他那族群的古老歌。那一串串我群人如度的族,成了我那晚最美好而柔的催眠。

我要的,是一在「微型」架下的原住民舞展演,不一定是群的舞,不需要繁的舞台光,而是去到部落「」,接受原住民的展演分享,也以理解回他的分享。就我所知,已有愈愈多的部落(社),「已」或者「正在」自己的接待行程。以部落或社的微型,不只地人享有民主的策程,也能享有民生的可能,只要政府意提供培、整合行的源力量,串些光,向外推,比光客集中在特定域,又必大土木的政策得可,而且效益不但不小,也能利益均衡回各部落(社)。
可是,我也必悲地,政府不能行雨露均的政治性分配,而是必慎定培、到整合行的工作程,引每部落(社)地的文化特色源件建立起自己的微型系;再者,1990年代「社造」的政策有後行政院原住民委的成立,然多源,也混了人心,一部落(社),在源之前,必真思考份源之於自己的部落(社)的,源有就是的始。
尤其是面政府喜好大土木的局,我需要慎以。
※原刊於「海岸」2012.3.1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