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man親揭瘦身4密技103kg→71kg!從糖尿病邊緣翻身不全靠運動
以《Joe是要對決》與iPhone開箱影片爆紅的百萬網紅Joeman,近來外型蛻變,網友注意到,比起新一代蘋果手機的小幅升級,反而是負責開箱的Joeman外貌變化更驚人,從103公斤一路瘦到71公斤,整整甩掉30公斤,粉絲甚至笑稱這簡直是Joeman的「獨自升級史」。醫警告「已逼近糖尿病邊緣」健康亮紅燈反而點燃瘦身動力
其實,Joeman過去也幾度面臨減肥失敗,尤其生活壓力與不良飲食習慣讓他屢次復胖,直到因為胰島素阻抗問題、健康報告出現代謝疾病警訊才徹底警醒。醫師指出他的血糖接近糖尿病邊緣,再不控制恐需與糖尿病相伴、且終生治療,終於點燃了他徹底改變的決心。
如今不僅血糖恢復正常,維持在71公斤理想體態,擺脫了健康隱憂,精神、體力更全面升級。Joeman歸納出自己能穩定維持體態的4大瘦身關鍵,提供給所有想減脂的族群作為參考。
1.飲食優先,掌握「熱量赤字」原則
Joeman表示,對他來說「吃」比運動更關鍵。他曾一週重訓六天卻不見瘦,後來才發現問題在飲食上,因為熱量攝取超標。
他改採熱量赤字原則,也就是每天攝取的熱量低於身體消耗量,每日1600~1800大卡、以原型食物和低GI為主的飲食,偶爾仍會吃一點點鹹酥雞、鱈魚香絲,讓減脂生活不失樂趣,也不影響瘦身成果。
營養師Ricky曾在部落格文章解釋「熱量赤字」其實又稱熱量缺口,「吃得比消耗少,讓身體必須動用脂肪來供能。當累積的熱量缺口達到 7700 大卡,就能減掉約 1 公斤。」
2.168間歇性斷食,打造輕鬆控食節奏
除了控制熱量,Joeman還實行168間歇性斷食法,也就是「16小時禁食+8小時進食」的模式,並強調每個人工作型態與健康狀況不同,可依個人作息調整,以安全、可持續為先。
如果擔心自己很難達到168斷食,也有簡單的入門法。Sunny營養師過去接受《早安健康》專訪時就分享,上班族可將主要斷食時間放在睡眠中,例如中午吃第一餐、晚上8點前結束進食,這樣一來更容易執行、降低飢餓感。
3.克服壓力性進食:正念飲食+紓壓練習
Joeman透露,以前反覆復胖主因之一正是「壓力」導致暴食。後來透過自我覺察與專業協助,學會正視壓力源、不再用食物慰藉情緒,避免這類壓力性飲食破壞體態。
長期壓力會促使身體分泌更多壓力荷爾蒙,讓人渴望高糖、高油、高熱量的「療癒食物」,甚至影響飢餓激素分泌,使人更容易餓、難以有飽足感。當「慰藉食物」成為習慣,吃來排解壓力就可能讓體重節節上升。
減重醫師許書華曾在部落格文章分享一套「正念飲食法」:吃東西時專注當下,每口咀嚼20~30下、享受色香味,在七分飽左右即停。搭配深呼吸、冥想、瑜伽、聽音樂或泡澡等放鬆技巧,可有效控制壓力性進食。
4.運動+蛋白質:留住肌肉,燃脂防復胖
運動仍是體態控制的一大幫手。Joeman目前每週重訓1~3次,搭配跑步機慢走40分鐘,以中低強度運動穩定幫助燃脂、避免肌肉流失。
研究顯示,慢走燃脂效率高、且傷害風險低,選擇適合的運動更能幫助瘦身。減重醫師蕭捷健也指出,過高強度運動會優先消耗肌肉肝醣,而非脂肪。中低強度運動,如快走或輕慢跑,脂肪燃燒比例更高、更穩定。(編輯推薦:爆汗運動不代表會瘦!2秘訣才是增加燃脂效率,在冷氣房也能穩穩甩油)
而蛋白質攝取對於肌肉來說是必要的養分,Joeman也依體重×1.5計算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約100克),維持肌肉量、有利提升代謝率,讓燃脂火力持續升溫,減重成果更長久。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蕭萬長戰勝肺癌三期14年「5心法」養出健康人生!營養師曝抗癌湯食譜 坣娜死因不是胰臟癌!丈夫最新聲明:1症狀發現已晚期,居家安寧走完最後人生
其他人也在看

台灣年底申請WHO認證 可望成亞洲首個「消滅C肝」國家
肝癌長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主要致病原因包括B型與C型肝炎。近年隨著C型肝炎透過健保給付口服抗病毒藥物、擴大篩檢與治療,讓診斷及治療涵蓋率突破9成,台灣預計於今年底正式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申請「C肝消除認證」,有望成為亞洲首個成功消滅C肝的國家。
太報 ・ 1 天前退化性膝關節炎年輕化,50歲就恐生骨刺!不想提早退化,醫師推薦4種關節保健運動
85歲的黃先生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之苦超過10年,膝蓋嚴重變形、疼痛難耐。多年來他嘗試過藥物、復健、玻尿酸與類固醇注射等多種非手術治療,效果卻有限,甚至得長期依賴止痛藥才能勉強行動。就醫時,他已無法獨自行走,需依靠輪椅代步。台北慈濟醫院骨科醫師李宜軒評估後發現,黃先生的膝關節已嚴重退化,雖符合進行人工......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長輩話變少、鬱鬱寡歡…竟是「失智症」作祟!憂鬱症vs.失智症怎區分?醫曝1關鍵
80歲的謝老先生近來變得越來越孤僻,不與人交談、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家人原以為他罹患老年憂鬱症,但就醫檢查後竟發現是失智症,讓全家人都大吃一驚。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指出,許多失智症患者早期的外在表現就像憂鬱症,兩者甚至可能同時存在,因此若長輩出現情緒低落或退縮行為,務必要就醫釐清病因。家......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鯖魚、秋刀魚...6種魚恐藏毒!想預防組織胺中毒,食藥署教1招毒性降九成
吃魚後全身發癢、臉紅或肚子不舒服?小心,可能是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秋刀魚等魚類,如果鮮度不佳,可能引發中毒。快來看看怎麼吃得安心,遠離中毒風險!症狀像過敏!這些魚保存不當,恐釀組織胺中毒鮪魚、鯖魚、鰹魚等魚類因含血合肉較多,游離組胺酸含量相對較高,一旦保存不當(貯放在高於15~20℃ 的環境中)......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一醒來就滑手機?醫揭大腦「4大傷害」:難怪愈來愈累 還害你整天心情差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窗簾縫隙灑進房間,本該是身體自然甦醒、精神煥發的美好時刻。然而現代人卻習慣在睜開眼的瞬間,伸手摸向床頭的手機,讓刺眼的藍光和海量資訊瞬間衝擊還未完全清醒的大腦。許多人認為這只是個無傷大雅的小習慣,但你知道嗎?研究顯示,睡醒立即使用手機正在悄悄摧毀我們的神經系統,引發現代人普遍的神經衰弱症狀! 1、大腦皮質過度刺激引發焦慮症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指出,睡醒後的大腦就像剛從深度休眠中甦醒的電腦,需要時間緩慢開機啟動。此時突然接收手機的大量資訊,會讓前額葉皮質瞬間過載!神經科學研究發現,晨起立即使用手機的人,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分泌量比正常人高出23%,導致一整天都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許多人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焦慮、煩躁,甚至出現莫名的恐慌感,這正是大腦長期承受過度刺激的警訊! 2、多巴胺受體敏感性下降導致憂鬱手機中的社群媒體、遊戲、新聞推送都經過精心設計,能夠快速刺激多巴胺分泌,產生短暫的愉悅感。然而晨起立即接受這種強烈刺激,會讓多巴胺受體變得越來越不敏感!研究顯示,有晨起滑手機習慣的人,出現憂鬱症狀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41%。當大腦習慣了手機帶來的強烈刺激後,日
常春月刊 ・ 16 小時前
大腦「切換成本」超高!專家:「三層次調節法」重建專注 擺脫訊息轟炸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工作訊息、家庭群組、學校通知與繳費提醒同時上門,許多人明明坐著不動,卻感到身心俱疲。CNN報導指出,這種源自大量數位互動與情境切換的身心耗損,可統稱為「數位疲勞」。它並非單一疾病,而是多因素累加的壓力表現;理解其機轉、辨識風險情境並採取行動,是維持工作表現與身心健康的第一步。 為何總覺得很累 大腦切換成本是關鍵 每一種數位工具都有不同操作邏輯與回饋方式。加州大學Duca Family技術管理教授保羅·萊昂納迪(Paul Leonardi)指出,當人們在短時間內頻繁於平台與任務間來回(例如郵件、視訊、即時通訊、雲端表單),大腦需不斷「抽離與重啟」專注回路,帶來額外的認知負擔。這種高頻切換並不符合人類演化而來的專注節奏,因而出現「做得多、恢復少」的疲乏感。 你正在面對三種切換 日積月累最傷神 萊昂納迪認為,生活中的細節往往讓人容易忽略,卻在不知不覺中損害專注力,以下是三個最常見的情況: 工具模式切換:從A視訊平台轉到B平台、從專案系統跳到雲端試算表,看似細節不同,卻使使用者反覆搜尋按鈕、重建操作記憶,增加微小但密集的腦力消耗。 任務領域切換:撰寫報告時被訊息打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從膝蓋壞掉到養出一身肌肉!年近6旬的營養師靠2招,幫自己和腎友重啟人生
身形嬌小的營養師陳淑子,白袍底下是一身肌肉。從腎臟營養到運動營養,她用自己的故事鼓勵人們,健身增肌減脂永遠不嫌晚,對腎臟病友,更絕非不可能。 152公分、44公斤,穿著白袍的陳淑子看起來身形嬌小,弱不禁風,但褪下白袍,從肩膀到手臂,線條鮮明、凹凸有致的肌肉線條常讓人驚嘆:「好壯!」陳淑子笑說:「肌肉練起來,就是讓人穿衣顯瘦,脫衣有肉。」 演講場合上,陳淑子分享如何透過正確的營養搭配,達到最佳運動效果的案例,簡報秀出,個案短短在20週內,體脂率從27%降至20%,現在持續維持在18.5%,還練出漂亮的背肌。 更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是,這位個案就是陳淑子自己。很難想像,眼前知性、外貌清秀的營養學博士竟有著「運動魂」,渾身盡是健美肌肉,更叫人訝異的是,她已年近6旬。 她受傷後重啟人生,親身實驗運動營養 這幾年全球颳起運動風,約8、9年前,國內開始有人談運動營養,大多是運動背景出身,雖然結論和建議大抵正確,但陳淑子發現,往往所闡述的機轉和原理似是而非,於是專精腎臟營養30多年、擁有完整深厚生化學訓練的她,決定重讀相關文獻,傳授正確運動營養知識。 陳淑子不僅下功夫學習,更「以身試法」。從學生時期就
康健雜誌 ・ 1 天前
最毒蔬果排行曝!含4種以上農藥恐致癌 「第1名」餐桌上很常見
美國有機農業組織日前對市面上常見的農產品進行抽驗,結果顯示部分蔬果樣本中含有四種或以上的農藥殘留。根據這些數據,列出了「最髒蔬果」的前12名,其中96%的樣本檢測出農藥殘留。這次排名中,菠菜位居榜首,成為飯桌上最需注意清洗的蔬菜之一。如果不仔細清洗就食用,可能會攝入多種農藥,增加乳癌、糖尿病等健康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驚!94%腎臟病人不自知 醫師提醒三症狀是警訊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腎臟內科鄧子聰醫師看診/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腎臟病是近代社會中最常見且最容易被忽略的「沉默殺手」之一,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2025年的統計結果,有
好醫師新聞網 ・ 1 天前
番茄每天吃1顆,降血壓、抗發炎、護攝護腺!「這樣吃」效果翻倍 醫大推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老話,其實背後藏著真相!在營養師與心臟科醫師眼中,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炎炎夏日,正是吃番茄的好時機,一碗番茄沙拉或一杯冰番茄汁,不只能解渴消暑,更能為全身健康加上一道盾牌。 吃番茄 血壓更穩、發炎更少 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2024年的研究指出,在7056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中發現,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只如此,血壓數值(特別是舒張壓)也有明顯下降,尤其對一級高血壓患者幫助顯著。此外,《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在2022年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攝取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問題,如肥胖、心血管病、胰島素阻抗等具有潛在益處。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總結,番茄不只是「補充維他命」,更是「降低發炎、守住血壓」的超級幫手! 連泌尿科醫師也愛番茄? 攝護腺保健的天然好幫手 番茄不只是「心臟科醫師的寶貝」,它也是許多泌尿科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台人愛喝手搖!專家曝「1類飲品」是腫瘤細胞養分 罹大腸癌風險增
飲料店幾乎是台灣街頭的標配,許多民眾經過時,可能會順手買一杯來喝。但要當心了,含糖飲料中的成分「高果糖玉米糖漿」若攝取過多,可能引發一系列健康問題,包括體重增加、腰圍增寬、糖尿病,甚至提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水腫不是因喝太多水!醫揭3大元凶「增加肌肉量」是關鍵
水腫常被誤認為是喝太多水所致,但敏盛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榮堅指出,水腫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代謝與循環功能不佳,與脂肪過多、缺乏運動及飲食中鈉含量過高等因素密切相關,而非單純因為水分攝取過多。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肝膽名醫減肥18公斤!成功逆轉高血壓、高血糖、脂肪肝祕訣
每個人都有減肥經驗,就連醫師也不例外!肝膽腸胃科醫師梁程超曾出現健康警訊,身高173公分的他,體重曾高達84公斤,中度脂肪肝、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上身,最後靠著運動、飲食控制,減重18公斤,成功逆轉
健康2.0 ・ 18 小時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1 天前
「這5件事不做」骨頭會快速變脆!醫示警 教你每天這樣做補回來
說到骨質疏鬆併發症,脊椎壓迫性骨折是一個極其危險卻常被忽視的問題,但多數人並不知情,直到出現駝背變形或劇烈背痛才驚覺嚴重性!對此,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謝炳賢主治醫師就來分享預防脊椎老化骨折的5大關鍵策略! 1、預防骨質流失 骨質疏鬆是脊椎骨折的最大元兇!當骨密度像海綿一樣變得疏鬆時,脊椎就像酥脆的餅乾一樣脆弱。這類患者最恐怖的是輕微跌倒就會造成「壓迫性骨折」,不只劇痛難忍,還會導致身高急速縮短。統計顯示,65歲以上女性若骨密度T值低於-2.5,脊椎骨折風險高達70%以上,就像被掏空的大樓,一旦骨質大量流失,脊椎隨時可能崩塌!如果不及時補鈣,患者將面臨終身駝背、內臟壓迫的悲慘命運。 2、負重運動強化骨骼缺乏運動是骨質疏鬆的「隱形殺手」,當肌肉和骨骼缺乏刺激時,就像廢棄的房屋一樣快速老化。令人震驚的是,長期臥床或久坐的人骨質流失速度是正常人的3倍!不只脊椎變得脆弱,連輕咳嗽都可能造成骨折!每週至少3次負重運動,就像給骨頭「充電」一樣重要! 3、維生素D3強化吸收維生素D缺乏是骨折的隱藏殺手。當體內維生素D不足時,鈣質就像沒有鑰匙的門一樣無法進入骨骼。最可怕的是,現代人長期室內工作,維生素D
常春月刊 ・ 16 小時前
「空腹運動」瘦更快?錯!恐儲存更多脂肪,想減重、年過50更要吃「這個」:15克增肌減脂更有效
理想狀況下,你的日常飲食已經夠均衡(就像前一章提到的),所以隨時都能出門健身或進行輕量運動。但如果你要進行高強度、長時間或高負荷的訓練,那就需要在運動前「加滿燃料箱」。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海苔豆皮蛋餅/沒有澱粉的蛋餅 早餐一樣豐富美味 擅用這1食材替代麵粉
周末起得晚,早餐經常和午餐一起吃,歐美稱為Brunch,問題是,豐盛的食物在短短的時間內,一口氣全數下腹,營養師大喊不健康,只能偶一為之。怎樣能做出澱粉少一點的早餐呢?可以先試試這款由生機飲食專家王明
健康2.0 ・ 1 天前
坣娜肺腺癌逝!醫揭「常被忽略3症狀」不只咳嗽 好發於女性
歌手坣娜於10月中旬辭世,一度傳出死因是胰臟癌,今(31)日坣娜的美籍猶太裔丈夫薛智偉首度發聲,表示坣娜是因肺腺癌病逝,肺腺癌再度受關注。澄清醫院中港分院表示,肺腺癌主要臨床症狀為胸悶、胸痛,導致患者頻繁呼吸不順或氣喘,其他症狀還包括疲勞感、體重減輕、食慾不佳、吞嚥困難、聲音嘶啞等,若出現上述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末期淋巴癌逆轉!她靠「1食物」奇蹟康復 醫示警:小心3大風險
花蓮一名連姓女子2年前被診斷罹患第4期淋巴癌並出現骨轉移,經化療與標靶治療,同時依醫師建議搭配黃金蟲草作為輔助療法,治療約8個月後,追蹤檢查結果顯示「癌細胞完全消失」,目前持續穩定追蹤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