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壓不只靠吃藥!名醫親身實踐7大生活處方箋,神奇飲品補鉀排鈉
血壓一旦超過130/80mmHg,就屬於高血壓警訊,而且千萬別小看這個數字。根據研究,只要將收縮壓穩定控制在130mmHg以下,就能讓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降低約17%。
降血壓三寶「運動、飲食、睡眠」,道理人人都懂,但實踐起來總像一場看不到盡頭的硬仗?與其苦惱從何開始,不如直接看看名醫們私下都怎麼做!以下揭曉多位心臟與血液專科醫師親身實踐的降壓習慣,從今天開始嘗試吧!
1.【名醫的餐桌秘密】飲食篇
市原淳弘醫師:我連買便當都先做「這件事」
外食族一不小心就吃太鹹、掉入高鈉陷阱,讓血壓悄悄失控,而「懂得看標示」正是守護血壓的第一道防線。日本東京女子醫科大學的高血壓名醫市原淳弘教授透露,他連買超商便當、小菜,都一定會先檢查營養標示,嚴格將每日鈉攝取量控制在2400mg(相當於6g鹽)以內,從源頭杜絕威脅。
渡邊尚彥醫師:餐桌上的「神奇飲品」補鉀排鈉
高血壓名醫渡邊尚彥則分享,吃外食一定要配飲料。但醫師絕不是愛喝含糖飲料,他最愛的是蔬果果昔,裡頭富含鉀,能幫助身體排出多餘的鈉。除此之外,他也推薦牛奶、豆漿,因為其中的鈣質同樣能促進鈉排出、穩定血壓。
2.【簡單的降壓運動】運動篇
谷本哲也醫師:每天4分鐘「間歇運動」鍛鍊心肺
運動,堪稱最天然的降壓藥!血液專科醫師谷本哲也,最推薦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的「高強度間歇運動」,他的日常菜單是「20秒腹肌訓練+20秒伏地挺身+10秒休息」,以此為一回合,重複4個回合,每天約20分鐘。如果是運動新手,不妨從「間歇健走」快走3分鐘+慢走3 分鐘交替開始,效果同樣顯著!
東丸貴信醫師:「偷偷累積運動量」的必勝心法
總是沒時間運動?心臟科醫師東丸貴信分享一招「無痛運動心法」。他建議,通勤時多走幾步路、盡量爬樓梯取代搭電梯,只要每天上下班合計能走6000至7000步,再加上辦公時多起身活動,日行萬步的目標其實一點也不難。東丸醫師自己每週實踐四、五天,就連休假也從不鬆懈!(編輯推薦:日本高血壓權威1分鐘降血壓體操!這動作讓你血管軟Q還顧膝蓋)
3.【紓壓的降壓魔法】生活篇
市原淳弘醫師:溫水泡泡澡,放鬆血管身心受益
市原淳弘醫師每天都會泡澡約30分鐘,來幫助身心徹底放鬆。他提醒,泡澡時容易流失水分,最好準備500ml的開水邊泡邊補充水分。但水溫別太燙(40度左右即可)、時間也別太久(10至30分鐘),以免反而造成身體負擔。
溫水泡澡不僅能平衡自律神經、幫助血管舒張,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也指出,泡澡促進血管擴張,可以增加腎臟血流量,對於腎功能不佳者可以達到護腎降血壓的效果。台灣就曾有一位80歲高血壓腎病變患者,每天早晚泡澡15分鐘,3個月後腎絲球過濾率竟從16大幅提升到40!
東丸貴信醫師:一夜好眠是鐵律,別讓睡眠債變血壓債
最常被忽略的降壓關鍵就是睡個好覺!心臟科醫師東丸貴信強調,每天務必確保6至8小時的優質睡眠。市原淳弘醫師則分享自己的助眠秘訣,他通常在睡前1小時堅決關掉手機與電腦,避免藍光過度刺激交感神經而干擾睡眠,還給大腦一個安靜的休息環境!
市原淳弘醫師:早上量血壓,是監測健康的每日功課
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每天早晨應量血壓2次、間隔1分鐘取平均值,,若發現血壓持續偏高,或有「清晨高血壓」的狀況,應盡快就醫,以免因長期高血壓而出現併發症。市原淳弘醫師做得更徹底,他自己每天早上會固定量3次血壓,時刻掌握自己的健康變化。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n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美研究找到天然肺藥!3種水果挽救80%肺功能退化 橄欖油輸了!醫揭最適合炒菜的油是這款台灣之光,3種植物油千萬別熱炒
其他人也在看

不是含糖飲料!他每天狂喝「這飲品」慘了 醫:終生洗腎
茶和咖啡這兩種飲品在台灣廣受歡迎。然而,隨著研究指出咖啡可能對腎臟有保護作用,有些民眾開始好奇是否可以用茶來替代咖啡。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過去就曾在節目分享專業見解,提醒民眾在選擇飲品時需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地瓜葉超強功效!防癌、抗發炎又助排便 醫:2吃法恐傷身
地瓜葉低卡高纖,是排便及減重的好幫手。醫師指出,地瓜葉裡頭的多酚與花青素能抑制多種癌細胞增殖,因此想要抗發炎或預防癌症,地瓜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地瓜葉為涼性,不宜涼拌或生食,很多人會用來打精力湯,記得葉菜最好要熟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中國男童腹痛「開刀遭摘6器官」無法進食
[NOWnews今日新聞]真活摘器官?中國男童腹痛開刀「被切6器官」無法正常進食中國山東一名10歲男童因腹痛就醫,發現腹部有病變必須立即開刀,但術後家長發現兒子被摘除6個器官,從此無法正常進食,悲痛的...
今日新聞NOWNEWS ・ 15 小時前
醫院說是小手術!12歲男童撞肚動手術 醒來6器官竟全沒了
中國山東傳出駭人醫療事故,一名12歲男童兩年前因腹部撞傷就醫,本以為只是小手術,卻在手術後被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胰腺、大部分胃與小腸等6個器官,導致他終身無法進食,必須靠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家屬痛批醫院毫無交代,網友也怒問「這是救人還是害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1 天前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資深歌手坣娜(原名唐娜)病逝享年59歲,原本外界傳她是胰臟癌過世,但坣娜的丈夫薛智偉今(10/31)日發出聲明指出,證實妻子罹患肺腺癌,抗癌4年終不敵病魔,於10月14日離世。薛智偉說,坣娜在2021年演唱會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當時因疫情影響不便就醫。她長期都有定期抽血檢查,檢查結果一直良好,沒想到同年12月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坣娜離世前3個月,身體明顯虛弱。她沒選擇在醫院病房治療,而是與丈夫商量,希望能以居家安寧的方式走完人生。薛智偉說,坣娜臨終當日,「我在床邊緊緊抱著她,直到她平靜地離開人世。」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逾4.2萬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其中約1.8萬人選擇「居家安寧」,但多數家屬因無照護經驗,仍傾向等待醫院安寧病床。其實目前安寧居家可提供的護理服務有6大項,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也提供心理、靈性諮詢與家屬的哀傷輔導,圓滿臨終病人「回家圓善終」的心願。
幸福熟齡 ・ 11 小時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19 小時前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地瓜葉含有豐富的多酚、花青素等營養成分,具有穩定血糖和抗癌潛力,但中醫師提醒,由於其屬性偏涼,不適合涼拌或生食。此外,地瓜葉含有維生素K和高鉀,特定族群應謹慎食用。
中天新聞網 ・ 12 小時前
不用萬步!最新研究:日行「這步數」就能延緩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是長者失智的主因之一。一篇新發表在知名期刊的文章指出,對於大腦已經開始出現該疾病分子跡象但尚未出現任何認知症狀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3千~5千步,就能幫助延緩認知能力下降,認知退化延後約3年,而每天走5000–7500步的人,延後幅度可達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黴菌毒素爆表!醫示警「5類人」小心恐致癌 8種排毒法曝光
台灣溫暖又潮濕的氣候是黴菌生長的最佳環境,但如果家中黴菌不及時處理,不僅影響美觀,對人體也有極大的害處,有研究顯示,黴菌毒素和35種癌症息息相關,若想排除黴菌,一定要由體內到環境徹底排除,對此,醫師王偉全就列出8種排毒方法給民眾參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資深法官周盈文腦出血搶救中!「1常見病」釀禍:500萬人小心
65歲的資深法官周盈文,昨(3日)下午被發現倒臥於辦公室內,疑似因腦部出血昏迷,緊急送往台大醫院搶救中,初步懷疑是因高血壓引發腦溢血。醫師表示,腦出血就是腦中風,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因此,高血壓病患者務必控制日常的血壓值。預估計,台灣約有500萬名高血壓患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2歲女咳嗽、大笑就尿失禁!醫曝原因喊很常見 3族群高風險
更年期到了,不少過去沒有的症狀都會跑出來,有時候還會發生令人尷尬的事。泌尿外科醫師曲元正就分享一起個案,有位52歲的林小姐只要咳嗽或大笑,就會不受控制地尿失禁,令她感到尷尬又煩躁,不敢參加聚會或外出運動。進一步了解才發現,她身上還發生許多更年期的症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醫師看診突見病患「耳垂一道溝」 驚喊:小心心血管疾病!
看耳垂就能知道心臟好不好?醫界近年常提到「冠心溝」現象,引發不少網友好奇。中醫師就在社群上分享親身趣事,提醒若耳垂出現一道摺痕,或許要多留意心血管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手術前一刻被喊卡?只因「沒停藥」 醫:可能危及生命
桃園醫院骨科病房護理長王瓊玉指出,術前未依醫囑停藥是導致手術臨時取消或延期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李姓女性病患經過長時間等待準備接受手術,卻在手術前一刻被告知必須取消或延期,原因是她忘記依醫囑停用特定藥物。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瘦瘦針讓他大減32公斤! 停藥恐復胖?醫師曝「逐漸減量」是關鍵
花蓮一名42歲王姓男主廚,體重曾高達125公斤,今年初因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每周一劑瘦瘦針,8個月後成功減至93公斤,甩肉32公斤並改善糖尿病狀況。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身體正在「慢性燃燒」?名醫:必做5件事預防癌症
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不僅會加速老化,還會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慢性發炎就像星星之火,會逐漸傷害血管內皮、干擾胰島素與粒線體功能,不僅加速老化,還會增加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他建議從「吃、補、睡、動、心」五個面向著手改善,這也是長壽的關鍵之道。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痛風別怪豆製品!醫點名「番茄、鵝肉」才是真地雷
全台約有百萬名痛風患者,許多人深信豆製品會使其發作。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誤會,雖然黃豆本身的普林含量確實偏高,但研究顯示,大豆中的異黃酮具強力抗發炎作用,反而能降低痛風發作機率,「真正容易使其發作的,反而是番茄與鵝肉」。
聯合新聞網 ・ 7 小時前
防心肌梗塞、腦中風!營養師推「3飲品」:可延緩血管老化
維持血管健康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但隨著年齡增長與作息失衡,血管逐漸失去彈性、愈來愈硬,導致「血管年齡上升」,也提高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中風風險。對此,營養師點名「3飲品」每天喝1杯,可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並延緩血管老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健保「補充保費」大變動 醫界支持喊:有錢人應助經濟弱勢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明年啟動《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法,改革「補充保費」收取公式,其中針對利息、股利、高額獎金三項,將改採年度結算,以杜絕民眾利用拆單來規避,預計影響480萬人,能讓健保多1至200億入帳。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今(5)日表示,站在醫界立場是支持的,方向非常正確,回歸健保「有錢人幫助經濟弱勢」初衷,有...
匯流新聞網 ・ 10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