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拉松會傷膝蓋嗎?膝關節痛、腳底麻⋯醫揭「跑者膝」針灸可解
43歲的李先生是一位長跑愛好者,近期飽受右膝疼痛與足底麻木困擾,接受西醫確診為「跑者膝」,但治療後仍未改善。隨後前往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就診,透過針灸治療進行調理後,症狀逐漸緩解,最終成功恢復運動能力。醫師指出,跑者膝是長跑族群常見的運動傷害,若能透過適當熱身、放鬆與多元訓練,可有效預防發生。
長跑運動常見「跑者膝」
「跑者膝」又稱為跳躍膝,是長跑運動中常見的傷害之一。主要是因為髕骨韌帶周圍的感覺與動作區域產生發炎或不適,進而出現疼痛症狀,患者常在活動期間感到膝蓋前方下緣疼痛與無力,並可能伴隨膝蓋周圍緊繃、僵硬等不適感。
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翁瑞陽指出,若想避免發生,除應重視運動前的熱身與運動後的放鬆,也建議從事多元訓練,例如核心穩定或下肢肌力訓練,以減少單一肌群的過度負荷。他提醒,若出現疼痛或麻木等不適,應及早就醫治療,以免症狀惡化影響運動表現。
長跑愛好者膝痛半年未癒
翁瑞陽舉例,43歲李先生是一名長跑愛好者,自學生時期起即熱衷長跑,每1~2個月便參加一次全馬或半馬賽事。近年他開始感覺右膝外側隱隱作痛,跑步後尤為明顯,甚至影響日常活動,近半年來更出現右腳底麻木情形,使他焦慮不安。
後續,經西醫診斷為膝關節過度使用所致的跑者膝,並建議冰敷與休息。雖短暫改善,但每次長跑後,疼痛的感覺愈加延長,甚至一度導致膝關節無法正常彎曲,而足底麻木也未見改善。
跑者膝怎麼治療?翁瑞陽表示,中醫認為長期進行單一活動會造成特定經絡過度使用,導致經絡失衡與氣血滯礙。因此,針灸能透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達到止痛與改善麻木的效果。
由於李先生髂脛束及股四頭肌過度緊繃,導致膝部氣血不暢。醫師在治療上選取足三里、豐隆、解谿等足陽明胃經穴位,以及中瀆、陽陵泉、光明、丘墟等足少陽膽經穴,進行針灸調理。治療數次後,患者的膝部酸脹感明顯減輕,足底麻木感也顯著改善,逐漸恢復運動能力。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看更多優活健康網相關報導
膝蓋前方好痛是「髕骨肌腱炎」嗎?復健醫教你「2動作」快速判斷
跑步時總覺得喘不過氣?教練教你「4招呼吸法」:跑前先練「這一種」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跑馬拉松會傷膝蓋嗎?膝關節痛、腳底麻⋯醫揭「跑者膝」針灸可解
其他人也在看
市場持續看升新台幣 央行直球對決:7月以來已回貶6.7%
新台幣第二季因市場預期心理,一度出現「暴力升值」,儘管第三季匯價明顯回落,但市場仍持續看升新台幣,有媒體認為第四季仍預期新台幣將至30.2元等看法。為避免市場重燃升值預期,央行4日發文直球對決,新台幣對美元匯率由7月起回穩,至本月4日收在30.906元,已回貶6.7%,強調相關評論純屬猜測。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檢調查扣太子集團45億元資產獲准(3) (圖)
柬埔寨太子集團涉在台洗錢,台北地檢署分案偵辦,指揮法務部調查局台北市調查處及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組成專案小組,4日發動偵蒐行動。為防脫產,日前聲請扣押新台幣45億餘元資產獲准。
中央社 ・ 1 天前
排尿困擾多年竟是「攝護腺癌」!醫提醒:「3警訊」異常勿拖延就醫
75歲李先生多年來飽受排尿困擾,長期追蹤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偏高,兩度接受傳統隨機切片皆未發現異狀。考量指數漸增,進一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MRI),結果顯示可疑病灶位於傳統切片難以取樣區,後確診為第三期攝護腺癌。醫師提醒,攝護腺癌屬可早期診斷且治癒率高的疾病,越早發現,治療選擇越多,預後也越佳。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跑者肌力訓練:等長收縮!等長收縮對跑步的5大好處,5種等長收縮訓練動作
跑步看起來很簡單:穿上鞋子,跨出你的第一步,就能動起來。但想要跑得更快、更久,光靠跑步本身可不夠。肌肉的穩定性、力量和耐力同樣重要,而「等長收縮訓練」就是跑者提升肌力的秘密武器。別小看這些靜止不動的動作,它們能讓你的每一步更有力、更省力,還能幫助你遠離受傷風險。今天,就跟著我們一起認識等長收縮,讓跑步更穩、更有效率。
Yahoo奇摩趣運動 ・ 1 天前
快訊/拿救援王再擊敗林栚呈、髙塩將樹奪新人王 台鋼林詩翔寫歷史紀錄
中華職棒36年年度獎項年度最佳新人5日正式揭曉,最終台鋼獵鷹救援王林詩翔擊敗富邦悍將林栚呈、統一7-ELEVEN獅髙塩將樹奪獎,他也成為台鋼雄鷹隊史第2位人王,也是台灣棒球史上首位拿新人王又拿下救援王的球員。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換關節比沒換更糟糕 腫脹、走路歪斜!1至2成「貪快」得二度翻修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邁入高齡化之後,因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必須更換人工膝關節的個案越來越多,但並非一勞永逸!國內外統計,手術後仍有1至2成病人對結果不甚滿意,甚至腫脹、走路歪斜,「換關節比沒換更糟糕」,醫師提醒,不是越快開刀越好,手術前評估與精準手術規劃才是成功關鍵。 77歲的林先生就飽受折磨,去年因退化性關節炎造成走路疼痛,到醫院院...
匯流新聞網 ・ 8 小時前
不是含糖飲料!他每天狂喝「這飲品」慘了 醫:終生洗腎
茶和咖啡這兩種飲品在台灣廣受歡迎。然而,隨著研究指出咖啡可能對腎臟有保護作用,有些民眾開始好奇是否可以用茶來替代咖啡。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過去就曾在節目分享專業見解,提醒民眾在選擇飲品時需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地瓜葉是減重、抗炎好幫手? 醫師提醒:「這2類人」不適合多吃
地瓜葉是日常常見的蔬菜之一,中醫師羅珮琳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地瓜葉不僅助通便、低熱量,還含有豐富多酚、花青素與黃酮類,具備潤腸、抗發炎、防癌潛力。不過她也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或需要低鉀飲食者不適合大量食用。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1 小時前
股民「補充保費」收定了! 石崇良:謝謝高股息、 高股利者貢獻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擬明年啟動修法,改革健保「補充保費」收取公式,首當其衝就是存股族、定存族以及包租公們,480萬人荷包恐大失血,消息曝光一天,網路上滿滿民怨反彈,怒批政府是土匪搶錢,拿中產階級開刀。拋出政策的衛福部長石崇良今(6)日中午臨時召開記者會,親上火線,強調改革是為了健保的付費公平性,健保是全民最大的資產,「謝謝高股息、...
匯流新聞網 ・ 6 小時前
癌末患者家人求隱瞞病情 暖醫秒回3字!結局超動人
癌症為人恐懼,許多患者家屬會懇求醫師隱瞞患者病情。醫師蘇一峰表示,他日前發現一名患者有10公分肺部腫瘤,極可能是肺癌末期,但家屬請求隱瞞患者,他短暫沉默後回答「不可能」,因為病人有權得知自己病情。蘇一峰仍告知患者,患者最後決定回家過完人生最後的3個月,過程相當平和,讓人感受到病患自主的重要意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70歲呂良偉「生理年齡」才39歲!早晚餐這樣吃,輕鬆甩開老態
70歲香港男星呂良偉不僅身價百億,外表也超級凍齡,堪稱高富帥!他日前秀出檢測報告,生理年齡竟然僅39.9歲。他曾分享自己的養生祕方,除了勤練深蹲和氣功,也會吃煎毛豆,並且吃玉米、木耳幫助排便。
健康2.0 ・ 11 小時前
坣娜證實肺腺癌病逝!丈夫曝臨終遺願:緊抱愛妻直到平靜離開…「居家安寧」6項護理服務圓善終
資深歌手坣娜(原名唐娜)病逝享年59歲,原本外界傳她是胰臟癌過世,但坣娜的丈夫薛智偉今(10/31)日發出聲明指出,證實妻子罹患肺腺癌,抗癌4年終不敵病魔,於10月14日離世。薛智偉說,坣娜在2021年演唱會後開始出現咳嗽症狀,當時因疫情影響不便就醫。她長期都有定期抽血檢查,檢查結果一直良好,沒想到同年12月確診為肺腺癌第四期。坣娜離世前3個月,身體明顯虛弱。她沒選擇在醫院病房治療,而是與丈夫商量,希望能以居家安寧的方式走完人生。薛智偉說,坣娜臨終當日,「我在床邊緊緊抱著她,直到她平靜地離開人世。」據衛福部統計,2023年逾4.2萬人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其中約1.8萬人選擇「居家安寧」,但多數家屬因無照護經驗,仍傾向等待醫院安寧病床。其實目前安寧居家可提供的護理服務有6大項,除了醫療方面的協助,也提供心理、靈性諮詢與家屬的哀傷輔導,圓滿臨終病人「回家圓善終」的心願。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1 天前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地瓜葉含有豐富的多酚、花青素等營養成分,具有穩定血糖和抗癌潛力,但中醫師提醒,由於其屬性偏涼,不適合涼拌或生食。此外,地瓜葉含有維生素K和高鉀,特定族群應謹慎食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中醫師看診突見病患「耳垂一道溝」 驚喊:小心心血管疾病!
看耳垂就能知道心臟好不好?醫界近年常提到「冠心溝」現象,引發不少網友好奇。中醫師就在社群上分享親身趣事,提醒若耳垂出現一道摺痕,或許要多留意心血管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失智症,是50歲後人生的殺手!腦科名醫勸:這10食物最好少碰,吃錯恐腦鈍、大腦退化
腸道與大腦息息相關, 如果吃下不對的食物,不只腸道有狀況,也會藉由神經,引發大腦一系列發炎反應,因此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
幸福熟齡 ・ 3 天前

防心肌梗塞、腦中風!營養師推「3飲品」:可延緩血管老化
維持血管健康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但隨著年齡增長與作息失衡,血管逐漸失去彈性、愈來愈硬,導致「血管年齡上升」,也提高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中風風險。對此,營養師點名「3飲品」每天喝1杯,可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並延緩血管老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痛風別怪豆製品!醫點名「番茄、鵝肉」才是真地雷
全台約有百萬名痛風患者,許多人深信豆製品會使其發作。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這是一個長久以來的誤會,雖然黃豆本身的普林含量確實偏高,但研究顯示,大豆中的異黃酮具強力抗發炎作用,反而能降低痛風發作機率,「真正容易使其發作的,反而是番茄與鵝肉」。
聯合新聞網 ・ 22 小時前
坣娜肺腺癌辭世!中醫揭「肺部5大健康殺手」,教你「生活+飲食」保養秘訣
藝人坣娜於10月中旬辭世,其美籍猶太裔丈夫薛智偉於10月31日發表聲明證實噩耗,並透露坣娜因罹患肺腺癌離世的消息。薛智偉在聲明中回憶,坣娜於2021年演唱會後出現咳嗽症狀,卻因疫情期間就醫不便而延誤檢查,直到同年底才確診為第四期肺腺癌。坣娜的病逝消息曝光後,也引發社會對肺腺癌的關注。
姊妹淘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