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在看
救國團73周年 全國公益日募款助偏鄉
救國團慶祝成立73周年,18日舉行「公益永續‧攜手築夢」全國公益日活動,規畫二手市集、愛心義賣,並邀花東學童演出,募款協助偏鄉學童體驗運動設施,盼以行動傳遞希望。救國團主任葛永光提到,馬太鞍溪溢流釀災,救國團也啟動關懷應變小組投入救援、捐贈救災基金及物資,未來將持續推廣公益與永續教育。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禮儀師陳書玄創慈善會 濟助花蓮災區、弱勢戶
新北市民陳書玄從事生命禮儀工作,他和友人成立新北市隱慈善會,今年6月取得立案證書就馬不停蹄地濟困扶貧,像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重創光復鄉,就遠赴救災並捐贈7萬元物資,也資助板橋地區3個弱勢家戶,以及到宜蘭為弱勢兒少送營養品,陳書玄表示,哪裡有需要,慈善會就往那裡幫忙。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花蓮洪災重災區佛祖街亟待重整(3) (圖)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重創光復鄉,由於佛祖街與馬太鞍溪緊鄰,也讓佛祖街成了一大重災區,至19日該處仍是被大量土石泥沙掩蓋,復原重整之路還很漫長。
中央社 ・ 21 小時前
馬太鞍溪悲劇究責! 最新民調:7成4不滿中央、地方都不扛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摧毀光復鄉與鳳林鄉部分民眾家園,時隔近1個月,又有大雨侵襲花蓮,馬太鞍溪、立霧溪堰塞湖仍有潰堤可能,讓救災工作正面臨重大挑戰。而這一個月,全國民眾都在關注中央、地方政府誰將承擔起馬太鞍溪災難最大責任,台灣民意基金會今(10/20)公布相關民調,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有7成4民眾認為中央、地方明顯違反責任政治原理,且此看法已成為社會、跨派的高度共識。
太報 ・ 7 小時前台作家法蘭克福書展簽售 德譯本牽起台德情感連結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法蘭克福19日專電)法蘭克福書展今年全面開放書籍販售,台灣館為4位作品有德譯本的台灣作家舉行簽售會。資深譯者白嘉琳認為,提高台灣文學作品在德國能見度相當重要,「如果德國讀者愛上一位台灣作家,就會想了解這個地方,甚至關心它的未來。」
中央社 ・ 1 天前
台德深化健康與家庭政策交流
台德深化健康與家庭政策交流,對少子化對策、長照服務人力培育、婦女及高齡就業政策等議題均獲寶貴啟發,德國家庭部過去曾與衛生部合併,後再分立,主因在維護家庭政策的完整性與延續性,我國刻正研議成立兒少專責機構,以應對少子化、兒童虐待等挑戰,德國之經驗值得台灣借鏡,未來將持續深化交流,共同面對高齡化與人口變遷的挑戰。衛福部次長呂建德於十月十一日至十五日率團出訪德國,拜會「聯邦教育、家庭事務、老年、婦女及青年部」(BMFSFJ,以下簡稱家庭部)政務次長MichaelBrand、「聯邦國會健康委員會」副主席Dr.StephanPilsinger、「聯邦衛生部」(BMG)政務次長Dr.GeorgKippels,以及與「羅伯特科霍研究所」(RobertKochInstitute,簡稱RK ...
台灣新生報 ・ 21 小時前退休警轉任保全被解聘 竟朝工作地點丟死老鼠洩憤
澎湖望安1名陳姓退休員警,轉任保全工作後遭到解聘,心生不滿,竟連續前往工作地點拋擲死老鼠,並騎車在四周觀望停留,讓昔日同事心生畏懼,卻獲澎湖地檢署不起訴處分,官司結束後,陳持續拋擲死老鼠,望安警分局已加強巡邏約制。不起訴書指出,68歲前陳姓保全男,今年5月6日上午6時許、同年月12日上午5時許、同年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花蓮光復鄉側溝完成清理 初步通過下雨考驗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造成光復淹水,市區許多排水溝被泥沙淤塞,過去近一個月來自各縣市的清溝車、國軍及志工投入清理,馬太鞍溪堰塞湖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昨晚宣布,光復鄉40公里長的側溝和下水道已完成清理,昨天光復鄉下雨未見積水,通過初步考驗。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花蓮光復佛祖街受災慘 仍有大量泥濘待清淤 (圖)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重創光復鄉,佛祖街一帶更是重災區,19日救災工作持續進行中,現場仍有大片範圍深陷泥濘,泥水土砂中夾雜倒木殘枝等雜物。
中央社 ・ 23 小時前
花蓮光復鄉疏散撤離演練曝5大缺失 季連成自評85分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下游光復市區,中央前進協調所因應風神颱風,昨天展開疏散撤離演練,總協調官季連成結束後打出80分的成績,今天改口變成85分,他說,一線同仁對於疏散撤離處置得當,報告內容深度也夠,不過5處不足之處需要加強,包含廣播系統、強制垂直撤離執行力、收容實際人數的掌握、疏散車輛的調度及鄉鎮村里長的代理人制度。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台東市太平溪淤土逼近橋面 緊急啟動清淤
台東市太平溪去年以來歷經多次颱風豪雨沖刷土石,大量淤積土石,其中太平橋幾乎與橋墩同高,逼近橋面下方,再有豪雨恐釀氾濫。縣長饒慶鈴今天與建設處長蔡勝雄、交通部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台東工務段長周建勳一同視察太平溪太平橋河段疏濬工作。建設處表示,公路局台東工務段今天起將先進行清疏6萬方土石、預計60日完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台東太平溪再度淤積 疏濬工程開挖3公尺養灘
台東縣太平溪繼去年山陀兒颱風疏濬後,又接連受颱風及豪雨侵襲,造成大量土石淤積於河床及橋墩處,若逢強降雨恐有溢流風險。縣長饒慶鈴今(20)日前往視察新一波疏濬工程,預計2個月內完成下挖約3公尺,並將挖出的沙石用於養灘。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太魯閣堰塞湖水位續上升 下游秀林鄉部落一早急撤離
地方中心/趙永博 花蓮報導花蓮太魯閣峽谷燕子口立霧溪,出現堰塞湖,水位持續緩慢上升,如今距離壩頂不到五公尺,林保署認為短時間恐怕溢流,首當其衝的下游,秀林鄉民樂及民有部落等,一早也開始進行撤離作業,陸續被安置在附近收容中心,而立霧溪堰塞湖,最新空拍畫面曝光,湖面呈現絕美的牛奶藍。花蓮太魯閣立霧溪,因為山壁崩落、大量土石堵住溪道形成堰塞湖,湖面呈現絕美的牛奶藍,全因岩層是由大理岩構成,溪流微酸溶解碳酸鈣,加上光散射而呈現藍綠色調,只是水位持續上升,湖面幾乎快吞噬一旁明隧道,來到靳珩隧道西口,則快要滅頂,對比過去靳珩隧道畫面,如今將近四公尺的隧道,都被湖水淹沒,大自然的力量,十分驚人,而遊客現階段,禁止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觀光客只能打道回府。遊客表示「是有點可惜,只是說人家規定這樣,我們就要照規定,只是說突然行程被打斷了有點失望。」遊客表示「不能進去就是花蓮看哪個地點有景點,我們就換到那個景點。」立霧溪堰塞湖成牛奶藍 絕美顏色背後潛藏溢流危險(圖/民視新聞)林保署觀測立霧溪壩體部分,發現下方溢流水量有增加,18日也宣布堰塞湖水位,距離壩頂不到五公尺,壩體呈現不穩定狀態,短時間可能溢流,要求建請下游部落撤離。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表示「先挖一邊讓水溢流出去,穩定以後怪手再轉過來,再挖這邊再過去越挖越低越挖越低。」花蓮縣秀林鄉長王玫瑰vs.部落民眾「要安全啊。」秀林鄉長一早也前往民有、民樂部落,進行撤離,挨家挨乎拜訪居民,希望能盡速前往附近安置地點。花蓮縣秀林鄉長王玫瑰表示「大概是會到23日以前,這個雨可能會慢慢才能減緩,所以原則上,我們就是先預估(撤離)五天的時間。」靳珩隧道西口今昔對比 高四米隧道幾乎快滅頂(圖/民視新聞)部分社區居民,選擇當地籃球場搭帳篷避難,隨時觀察雨量進行應變措施,立霧溪堰塞湖,隨時有溢流危險,有了馬太鞍溪前車之鑑,秀林鄉針對部分下游區域,先行撤離,進行戒備。原文出處:太魯閣堰塞湖水位續上升 下游秀林鄉部落一早急撤離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花蓮立霧溪堰塞湖威脅!收容所維持5天 秀林鄉長喊「這句」立霧溪堰塞湖溢流! 靳珩隧道東口.魯丹橋成"瀑布奇景"燕子口堰塞湖開挖 政院顧問李孟諺曝「難度極高」
民視影音 ・ 1 天前

世界骨質疏鬆日! 醫籲注意「駝背、變矮、下背痛」3大警訊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梁哲翰表示,抽菸、飲酒過量、鈣質攝取不足、不曬太陽、提早停經、長期臥床或少動、曾經骨折過或肌肉量不足的人,皆易罹患骨質疏鬆症,提醒民眾若出現「駝背、變矮、不明原因下背痛」3大警訊,即代表可能開始產生骨質疏鬆症,發現身高比年輕時身高矮4公分以上,
自由時報 ・ 5 小時前
花蓮災區下大雨!光復鄉「防水工程恐被沖壞」 佛祖街再拉警報
立霧溪堰塞湖的危機還沒解除! 下游的民樂、民有兩個社區,被列為強制撤離區,大部分居民都已經安置,不過有四、五十位居民,一開始卻不願前往收容所,寧願自己搭帳棚睡在籃球場,就怕雨勢增強,鄉長和公所人員不斷勸說,最終才全數配合撤離。
TVBS新聞網 ・ 20 小時前

花蓮堰塞湖洪災泡水車暫置大農大富園區停車場 (圖)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洪災除釀人命傷亡外,也導致大量泡水車產生,透過花蓮縣政府調度,洪災中毀損車輛暫時先拖吊至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停車場集中安置,現場宛如是汽車墳場。
中央社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