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未解 中國9月進口大豆美國清零南美暴增
(中央社台北20日電)美中貿易戰未解,大豆成為中國手中的重要籌碼之一。據中國官方統計,在中方大幅減少採購美國大豆下,中國9月份自美國進口大豆的數量為零,是今年以來首度歸零。相形之下,中國當月自巴西、阿根廷進口的大豆年增率分別高達約3成及9成。
路透社今天引述中國海關總署新公布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中國自美國進口的大豆數量,從去年同期的170萬噸完全歸零。然而,中國9月份大豆進口總量攀升到1287萬噸,創下歷史次高。
相形之下,南美洲國家成為中國大豆的新採購來源。同一數據來源顯示,9月份中國自巴西進口大豆1096萬噸,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9.9%,且占大豆總進口量達85.2%;自阿根廷進口117萬噸,較去年同期暴增91.5%,占進口比重也提升到9%。
報導引述分析人士說法,指9月份中國進口美國大豆歸零,主要是因為中國對美國大豆徵收高額關稅,加上先前收穫的美國大豆已大致完成進口所致。在往年同期,一些較早收獲的美國大豆仍會進口到中國。
報導提到,美國今年秋季以來收獲的大豆,中國至今仍未採購。若美中貿易談判持續陷入僵局,美國豆農恐將面臨數十億美元損失。
儘管如此,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9日表示,他相信美中將就大豆採購達成協議。(編輯:邱國強/呂佳蓉)1141020
其他人也在看

全球趨勢!益生菌取代抗生素,開啟抗菌新世代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本文深入探討抗生素濫用與抗藥性危機,並介紹益生菌如何調節腸道菌相、降低感染風險,從臨床到畜牧業的實證應用皆有解析。文章分享精準益生菌與後生元的創新發展,提供科學、實證的策略,幫助大家理解如何智慧搭配益生菌與抗生素,守護健康。在全球公共衛生日益重視「抗藥性危機」的今日,過去作為臨床首選的抗生素,正面臨信任與使用上的重新審視。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抗生素濫用導致的超級細菌問題,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醫療災難。而一股新的科學趨勢正悄悄崛起——益生菌,有望成為減少乃至部分取代抗生素的新解方。抗生素的雙刃劍:殺菌的同時也破壞腸道平衡抗生素雖然能有效殺死細菌,但無差別攻擊人體內的「好菌」與「壞菌」,導致腸道菌相失衡。這不僅造成如腹瀉、念珠菌感染等副作用,更可能降低免疫力、增加慢性病風險。更嚴重的是,細菌演化出抗藥性,使原本有效的藥物變得無效,臨床感染控制面臨重大挑戰。益生菌的崛起:調節菌相、強化免疫、抑制病原根據《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2023年的評論,特定菌株的益生菌,具有干擾病原菌定殖、競爭營養來源、釋放抑菌物質(如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川普鬆綁H-1B簽證費 適用範圍縮減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日前宣布10萬美元的H-1B簽證費引發諸多討論,根據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最新公布的指引,大幅縮小了該項簽證費的適用範圍,雇主僅需為境外新申請人的簽證獲批後才需要支付這筆費用,這意味著已在美國境內的國際學生將可獲得豁免。
工商時報 ・ 21 小時前
貿易僵局未解 中國9月仍未進口美國黃豆
MoneyDJ新聞 2025-10-21 11:52:54 黃智勤 發佈美中貿易僵局持續,中國9月完全未進口美國黃豆,為2018年11月以來首見;美國總統川普點名,稀土、黃豆和芬太尼(fentanyl)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路透報導,中國海關總署2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今(2025)年9月份,中國從美國進口的黃豆總量從去年同期的170萬噸降至零,來自巴西的進口量則年增29.9%至1,096萬噸,佔當月中國整體進口量1,287萬噸(創歷史次高水準)的比例達85%。 隨著貿易戰升溫,中國完全未採購今年秋季收成的美國黃豆,並轉向巴西、阿根廷等來源國。專家分析,若中美貿易談判未能取得突破、中國壓榨商持續從南美採購,則美國農民可能面臨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不過,北京農業雷達諮詢(AgRadar Consulting)創辦人向華梁表示,若美中未能達成貿易協議,則中國明年2~4月也可能面臨供應缺口。 川普10月上旬因不滿中國實施稀土管制,再度威脅將自11月起對中國課徵100%關稅,但之後又改口表示「別擔心」,暗示關稅威脅仍有轉圜餘地。 美國財長貝森特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已於上週通電話,並將於本週在
Moneydj理財網 ・ 1 天前

標竿助廠商拓市 全年不打烊
標竿專業媒體有限公司為台灣全方位的外銷媒體出版公司,並且和台灣手工具工業同業公會、台灣鎖業暨五金發展協會、彰化縣水五金產業發展協會締結聯盟,共同發行採購年鑑。每年參加全球各大五金工具、汽車維修零配件、廚房衛浴建材共計20餘個展會,涵蓋美洲、歐洲、亞太地區、歐亞、中東、俄羅斯等主要市場,且與超過30個以上之國際知名展覽公司合作,強力推廣台灣優質產品。
工商時報 ・ 1 天前
數泓科技 開創手工具新時代
台灣數位手工具領導品牌-數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55),於10月21日至23日參加「2025 TiTE×IHT台灣國際五金工具博覽會暨五金工業展」,並於台中國際會展中心E524攤位,展出旗下最新智慧手工具,展現台灣智造在全球專業工具市場的創新實力。
工商時報 ・ 1 天前
洪浦釗觀點》從反毒到反中:川普以加勒比海為戰場的權力實驗
[Newtalk新聞] 近來美國在加勒比海的軍事行動引發國際法爭議。美國宣稱這是「反毒行動」,以打擊跨境犯罪與毒梟勢力,但空襲造成平民傷亡,引發聯合國與多國政府的質疑。川普政府則認為,這是為了遏止毒品流入美國所做的必要升級手段。 然而,這場行動若從地緣政治角度觀察,反毒只是表層理由,真正目的是重新奪回美國在拉丁美洲「後花園」的主導權,並在中國勢力迅速滲透之際,重塑美國的區域控制力。 「加勒比海行動」意在提醒各國:「美國仍在」 自十九世紀門羅主義以來,美國始終將拉丁美洲視為自身勢力範圍。冷戰後雖一度淡出,但隨著中國以資金、基建與貿易滲入,拉美再度成為地緣政治熱區。川普延續這種「後花園焦慮」,將反毒、反中與反移民整合為「國家安全外圍防線」的論述,加勒比海行動正是此思維的延伸,既是軍事展示,也是政治訊號,意在提醒各國「美國仍在」。 然而,這種以威懾為主的短線操作缺乏制度架構,雖能暫時壓制毒梟與走私,卻難以重建信任。對多數拉美國家而言,美國的介入仍帶有干預與懲罰色彩,使其在區域內的道德正當性與國際法上的合法性日漸削弱。 美國以制裁維繫影響力,中國以經濟連結加強依附 與此同時,中國在拉丁美洲的影
新頭殼 ・ 20 小時前半導體赴美投資 國發會:複製非外移
副總統蕭美琴日前接受外媒訪問指出,我國承諾赴美投資,除台積電外,還包括整個生態系,從供應鏈、設計商到晶片製造,也與英特爾等美國公司合作;立委擔心產業外移疑慮,國發會主委葉俊顯20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指出,這是「COPY」(複製)台灣半導體過去製造經驗,不是產業外移。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火象星座運勢】10/22 白羊座注意健康、獅子座需要空間、射手座學會冷處理
★白羊座:容易有暗中競爭或危機感出現。注意健康,避免因粗心而造成損失。 ★獅子座:家人關係緊張,容易有潛在衝突,需要空間。留心合資和投資風險。 ★射手座:一動不如一靜,需要學會冷處理。容易有外出機會,注意交通安全。
太報 ・ 17 小時前大陸稀土帝國崛起內幕 外媒爆「1家美企」埋下美國敗因
大陸再度以稀土出口限制作為與美國談判的籌碼,預期將成為川習會的主要議題。《華爾街日報》報導,大陸自三十年前便開始推動稀土戰略,因此成功打造稀土霸權,如今掌握全球近九成煉製能力。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半導體赴美建廠藍委憂人才外流 國發會:複製非外移
藍委楊瓊瓔詢問,葉俊顯對蕭美琴受訪談及生態圈事前是否知情?葉俊顯苦笑表示「我才上任1個月」,坦言看媒體才知道,且台灣對美談判,國發會是個幕僚單位,未直接參與談判,但這樣回答遭楊瓊瓔狂轟,「台灣產業承受極大壓力,企業面臨生死存亡,不能接受國發會只是一個收件窗...
CTWANT ・ 1 天前
美移民局澄清「H-1B」新規:境內身份轉換免繳10萬美元申請費
據《富比士》報導,這筆高額費用源自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9月19日頒布的行政命令,但由於政府先前的說明模糊不清,引發企業普遍困惑。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上週已為此向政府提起訴訟,這也是繼10月3日的訴訟後,又1場法律挑戰。報導指出,H-1B屬於...
CTWANT ・ 1 天前
中國商飛C909客機 (圖)
越南廉航越捷航空在承租半年後,18日停止向中方續租2架C909客機,原因是成本高與法規限制。越南是今年4月習近平到訪後承租,凸顯C909在越南首飛及兩國關係深化。圖為2024年珠海航展參與表演的C909。
中央社 ・ 1 天前

反中理由失效?謝寒冰見綠營1舉動:急了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戰落幕,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打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等5位對手,順利接下魁新職;民進18日立刻發表對鄭麗文的「兩個期盼、一個提醒」。對此,資深媒體人謝寒冰表示,由民...
今日新聞NOWNEWS ・ 10 小時前

鄉民監察院/鄭麗文曾與蘇貞昌對罵「不要臉」 鍾沛君:國民需要敢跟民進對著幹的主席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前立委鄭麗文在上週末的國民主席選舉中勝出,將接棒朱立倫成為國民主席,不久之後的2026地方選舉、2028大選更是重要任...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鄭主席三大挑戰/「不怕見習近平」太直白 藍憂鄭麗文難撕親中魁標籤
國民主席改選落幕,前立委鄭麗文成為百年老店第2位女性魁;儘管囊括逾半得票,鄭就任後馬上就要面對2026的九合一選舉提名與藍白整合課題,如何恢復內團結,以及甩脫親中立場標籤,成為她三大嚴峻挑戰。內人士直言,鄭獲紅統派支持攀頂,這些舊人馬是否影響她鋪排內高層人事、與立院團如何對話,進而拉抬國民的支持度,縮短意與民意落差,是她就任主席後首要觀察的指標。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幕後/鄭麗文主席「訪中行」不是光喊喊 研判最近成行時間可落在「這時段」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新當選國民主席的前藍委鄭麗文因過去民進背景出身,甚至曾主張台獨,而她現在的兩岸論述卻被認為是「親中紅統」,特別...
FTNN新聞網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