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急診爆滿,等床更難?6都急診待床率飆2倍!醫師解析從數據看不出的4個真相
在急診等床等超過2天的人愈來愈多,為什麼官方數據總是顯示病床充足,現實中卻是一床難求?雖然政府端出假日輕急症中心(UCC)新制、巨額護病比獎勵金,第一線醫護卻不買單。事實上,看似永無盡頭的急診壅塞,藏著檯面數字看不見的4個真相。
時序已進入流感季,接下來還有農曆春節,秋冬盛行呼吸道傳染病、心血管疾病,各大醫院急診只會愈來愈擠。衛福部力拚11月2日開始,每週日在6都(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試辦「假日輕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希望輕症病人不要直奔急診,最多只能減少大約1成的週日急診病人,真正讓急診醫護壓力爆棚的待床病人,還是不會減少。
「輕症只要願意等、不吵不鬧,就不會是急診的主要負擔來源,」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長、萬芳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陳亮甫感嘆,急診最大的負擔,是回不了家又等不到床的病人太多了。
急診待床病人,大多是多重共病的年長者。近年因醫院護理師出走、病床關閉,待床時間更長,連醫療資源最豐沛的6都,秋冬待床超過2天的比率,都在2年內攀升為1.5到2倍,大約每10個需要住院的急診病人,就有1人要等2天以上。

從數據看不出的4大真相:關床多、轉院難、跨科收治、自費排擠
首要關鍵是人力持續流失,導致醫院關床數愈來愈多。「近5年,急診壅塞背後最大的問題是護理人員待不住,導致各醫院都關了一些床,但從政府提供的數據中看不出來,」台灣急診醫學會急診壅塞對策小組副召集人、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顏瑞昇表示,醫院一旦向衛生局呈報關床,重新開床的程序繁瑣耗時,所以多以「整修病房」等其他名義私下關床,實際關掉的床數一定高於政府掌握的數字。
其次是,當大、小醫院都在關床,更難落實「大醫院治大病、小醫院治小病」的分級醫療精神。顏瑞昇回憶,以前有些病人需要住院但不嚴重,醫學中心會努力說服病人轉去中小型醫院,把床空出來給更需要的人。但現在的情況是,即便住院病人願意轉,中小型醫院也沒辦法收,因為護理師人手不夠,開不出病床。
第三是有些醫院的待床率雖低,卻可能隱藏跨科收治等問題。在6都中,台中市急診48小時待床率最低,有醫學中心將全院空床都公開,強力要求在一定時間判斷急診病人由哪一科病房收治,而降低48小時待床率。
有不願具名急診醫師指出,雖然可以讓病人早點入病房,但可能不是最適當的科別,由於各科分工很細,護理師學有專精,經常性的跨科收治,等於強迫他們照顧不熟悉的病人,怕出錯的壓力很大,照顧品質也不見得好。
最後則是自費醫療的盛行,讓所剩不多的病床分配更為吃緊。顏瑞昇說,他任職的台大醫院是公立醫院,自費醫療項目不多,不曾遇過先把病床給自費醫療個案、不過急診複雜的病人情況,在某些醫院卻可能因此產生排擠效應。
醫院領獎勵金,卻沒有用在為基層人力加薪
要解決急診壅塞,追根究底還是要留住護理人力。「護理師已經缺到病房都快開不起來了,但實在感覺不到醫院有想要解決問題,」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秘書高若想指出,三班護病比是保障醫院護理人員不過勞的最基本要求,衛福部遲遲不敢以法律強制落實,改用「達標給獎勵金」,要求獎勵金必須用於留任護理人員,然而許多醫院還是亂花獎勵金。
近日,衛福部公布200多家領獎醫院的獎勵金發放方式,台灣護理產業工會分析發現,有些醫院竟大剌剌地寫道,它們用獎勵金訂便當和飲料、修天花板和窗戶漏水,還有醫院將高達45%獎勵金,分給少數護理主管,其餘再分給人數眾多的第一線護理師。至於台大醫院、台北榮總、亞東醫院這些領了上千萬獎勵金的醫院,則是交了白卷,至今仍未向衛福部回報獎勵金發放方式。
現在很多醫院在護理工作流程導入生成式AI等智慧工具,減輕護理人員負擔、提升效率,不過理想和現實仍有差距。「基層真實心聲很難上達醫院管理高層,高層還以為這些東西都非常好用,」高若想說,醫院導入AI後會以更高標準要求效率,但某些新工具還有優化空間,護理師如果不想為AI的錯背黑鍋,就得額外花時間心力去偵查、修正錯誤,工作反而更繁重了。
「到底有沒有想要解決問題?」基層護理師與急診醫師接受《康健》採訪時,不約而同發出了這句感嘆。陳亮甫說,急診壅塞的主因是急診待床,政府花多少資源力氣在解決這個問題?醫院人力快速流失的同時,政府開辦UCC,讓基層平日能看自費與醫美、假日值UCC賺津貼,勢必讓醫院處理急重症的醫療人員,產生相對剝奪感。
雖然醫護抱怨多,但顏瑞昇認為,如果能解決一小部份的問題,也是好事。儘管UCC解決不了醫療人力不足、床不夠的問題,但如果在6都試辦成功、推廣到更多縣市,所培訓的醫療人員等於是擴大了國家緊急醫療量能,也讓醫院急診的輕症病人減少一些,急診醫護人員可以多花時間與心力,照顧嚴重病患。
(本文諮詢專家: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理事長、萬芳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陳亮甫;台灣急診醫學會急診壅塞對策小組副召集人、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顏瑞昇;台灣護理產業工會秘書高若想)
延伸閱讀:
搶救兒童守護者》連院長都要值班、新血斷層,第一線兒科醫師為何想要逃?
其他人也在看

嘆醫學中心五大皆空!前台大醫坦言1憂心事
[NOWnews今日新聞]台灣醫護人力吃緊,急診量能數度傳出不足,台大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發現,近日台大兒童醫院兒科加護病房徵值班型主治醫師,引起一些風波,而他的母親病況惡化,這幾天在加護病房,讓他感受...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假日輕急症中心周日上路 首波13家醫院出爐
為紓解大型醫院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健保署今天(29)公告「全民健康保險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試辦計畫」,公布首波13家設置地點,包括台北3家、新北2家、桃園4家、台中2家、台南和高雄各1家,本周末上路,試辦到明年底。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工作車滑坡擠壓!他14根肋骨斷裂險喪命 術後自嘲「變鋼鐵人」
一名67歲牧場員工因工作車滑坡意外,被擠壓導致雙側肋骨斷裂合併雙側氣胸,經醫師植入14根鈦合金固定肋骨後,僅住院三週便順利康復出院。該名患者自嘲身上有14根鈦合金,從此變成「鋼鐵人」。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59歲坣娜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9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1飲品」是粒線體毒物 醫示警:喝多腎會壞
若想維持腎臟的健康,其實最重要的關鍵在於細胞中的「粒線體」,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粒線體是生命的「發電廠」,一旦它出問題,腎臟就會「缺電」,進而出現損傷。對此,他列出會破壞粒線體,導致器官缺能量的4大因素,以及保護粒線體的方法,其中很多人都愛喝的「含糖飲料」,對粒線體來說是毒物,一定要少喝。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人胰臟癌發生率高!醫揭「1飲食習慣」釀禍
歌手坣娜罹胰臟癌辭世,享年59歲,胰臟癌再度受到關注。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表示,胰臟癌是國人癌症死因的第7名,而以鄰近的日本來看,其飲食雖常被認為養生,不過數據顯示,日本胰臟癌發生率也很高,主要與飲食有關,其「甜食」大多特別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癌症年奪5.3萬命!醫揭「癌前9警訊」:老是睡不飽慘了
癌症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一年就奪走5.3萬條人命。醫師黃軒表示,事實上,在人未確診罹癌之前,就會出現9大現象,例如長期疲倦、咳嗽2週不癒、長期胃灼熱、腹脹不退(尤其女性)、夜間腹痛等9大現象,因此,每次莫名疲倦、咳嗽治不好、持續胃灼熱,都可能是身體在發出求救的訊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上任2個月」石崇良大刀闊斧改革 醫界驚: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衛福部長石崇良自上任至今近二個月,短短一個多月內推出多項醫療改革措施,包括假日急症中心(UCC)、到落實分級醫療,提高未經轉診至醫學中心的就醫費用,被醫界喻為少見的「行動派部長」。台灣基進秘書長及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吳欣岱29日也發文表示,這些一口氣提出的議題讓人感到驚訝,並呼籲醫療同仁「安全帶請繫緊!」。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22歲女腹瀉、血便2年!長庚醫院揪元凶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年約22歲的女性罹患潰瘍性結腸炎,出現劇烈腹痛、頻繁腹瀉與血便困擾約2年,使用多種藥物皆無明顯改善,甚至要留職停薪、長期困在家中。醫師提到,當時懷疑個案合併「困難梭菌」感...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1 天前
女性幾歲進入更年期?何時要開始做準備?醫師帶你一次了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女性進入更年期,可能面臨荷爾蒙變化帶來的多重挑戰,代謝異常、體重變化與心情起伏等都會陸續上門。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日前舉辦「F4生活守則 更年期遠離代謝症候群」記者會,專家於會中分享,更年期不等於生病、老化,而是另一段生命歷程的開始,女性朋友只要及早準備、積極調整生活型態,就能穩定度過轉變期,迎向健康的下半人生。 更年期荷爾蒙變化 罹代謝症候群增疾病風險 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陳建銘副理事長表示,女性在更年期期間經歷荷爾蒙衰退,代謝開始出現偏差,尤其體現在脂肪的代謝,導致壞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上升,且因為脂肪容易堆積在腰部,體型也會有所改變。 「從今年(2025)1月到8月,我們診所照護的45歲到55歲更年期婦女,850位中就有303位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比例與國內外數據相近。」他指出,若被診斷為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疾病的風險皆會上升。 「F4守則」助預防代謝症候群 那忙家事算運動嗎? 「但好消息是,代謝症候群是可以逆轉的。」陳建銘副理事長說明,只要「少吃多動」,哪怕是少吃一點點、多動一點點,都有機會觀察到改善,鼓勵女性朋友積極改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歌劇魅影》男星46歲確診大腸癌1年就病逝!醫揭出現3症狀恐已是末期
曾在《歌劇魅影》中飾演靈魂人物「魅影」的澳洲知名男演員班・路易斯(Ben Lewis),驚傳因大腸癌病逝,享年46歲,消息震驚澳洲劇場界。他去年2月才確診,發現時癌細胞就已擴散,從發病到離世的速度之快
健康2.0 ・ 1 天前
週日看急診改到這13處「省600元」 健保署公布地點!台大、長庚扮後援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解決大醫院的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仿照日本開設「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專看輕症病人,費用比直衝大醫院要便宜600元,預計11月2日正式在六都試行上路,健保署今(29)日公布13個UCC地點,且會由台大、長庚、成大等大醫院配合做為後援醫院。 健保署今正式公布「全民健康保險週日及國定假日輕急症中心(UCC...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59歲坣娜「紅斑性狼瘡」逝!醫嘆:無法治癒 致死率極高
曾以《奢求》、《自由》等歌曲紅極一時的女歌手坣娜(原名唐娜),驚傳因紅斑性狼瘡舊疾復發,已於10月16日病逝,享壽59歲。風濕免疫科醫師方耀凡表示,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性疾病中致死率最高者,好發於女性,會攻擊人體主要5大器官,此病「無法治癒」,只能症狀治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流感疫情還在燒! 羅一鈞:「左流右新」11/1這族群開打
疾管署統計,上週類流感就診11萬人次,連續三週下降。不過,疾管署長羅一鈞今(28)日表示,流感疫情要脫離流行期,預估要到11月中旬,且12月中下旬恐再次升溫,屆時威脅一定高於秋季這一波,請民眾把握機會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明年沒轉診跑大醫院恐收1200元 網紅讚德政嘆「健保快被玩壞了」
根據規劃,此項制度將強化醫療分級落實,避免輕症患者直接湧入醫學中心就診,導致醫療資源排擠重症病患。衛福部表示,該措施並非針對急診或重症患者,而是針對一般門診未經轉診者進行費用調整。對此,百萬網紅Cheap在社群平台分享個人實際轉診經驗,指出制度雖具人性設計,但...
CTWANT ・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