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德國點名中國威脅 印太防線同步加固

洪浦釗/東海大學中國大陸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德國外交部長瓦德福(Johann Wadephul)在柏林明確警告,中國與俄羅斯正試圖改寫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他點名中國在台灣海峽與日本周邊的軍事擴張,已構成對印太安全的直接威脅。這番談話,標誌著歐洲外交語言的轉折:歐洲不再僅以俄羅斯為主要威脅,而是正式把中國納入「系統性挑戰者」的範疇。這不只是歐洲的安全警鐘,更是印太防線全面加固的前奏。
歐洲的覺醒:從俄烏戰場延伸到印太區域
瓦德福的發言揭示歐洲戰略思維的重大轉變,即全球安全早已超越地理疆界。中國支持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縱容北韓規避制裁、在南海無視國際法,讓歐洲覺醒意識到台海穩定已直接關乎自身安全。德國與日本分據中俄勢力範圍兩端,若台海失衡,歐洲經濟與安全勢必受牽動。因而,歐盟積極推動「印太參與戰略」,在軍事與經貿上深化與美、日、印、澳合作,這並非追隨美國,而是出於對自身制度安全的防衛本能。當威權陣營跨區域協作已成常態,歐洲唯有在印太建立價值同盟,才能在新一輪國際秩序重組中維持主動。
關島軍備再強化:美國的第二島鏈戰略復位
幾乎在瓦德福發言的同時,《華爾街日報》揭露美國正全面強化關島防衛體系,以因應中國東風系列飛彈威脅。2030年後,關島將部署18座新型防禦系統,形成360度防護網,支援潛艦維修與長程轟炸機前沿部署,成為「嚇阻對台動武」的戰略中樞,與日本、菲律賓、澳洲構成互補防線。作為第二島鏈核心,關島距離中國比夏威夷更近,不僅是補給基地,更是戰略與政治象徵,美軍藉此重申其印太存在的持久性與不退讓態度。
印度的南亞能源槓桿:削弱俄國,也在壓縮中國
印度的戰略轉向正悄然重塑印太平衡。川普重返白宮後宣稱,莫迪已承諾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這背後的外交邏輯不僅是制裁俄國,更是切斷中俄在能源與金融上的互補關係。俄羅斯長期依賴對印出口維持外匯收入,一旦印度縮減進口,俄羅斯的戰爭財源將受重創,而中國勢必被迫承擔更大的經濟與外交壓力。美國藉此運用能源槓桿削弱敵對陣營的互賴結構,從金融流向到原油供應重新塑造全球戰略地圖。若印度在能源政策上與美國協調,將不僅穩固「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合作基礎,更賦予印太圍堵戰略新的戰略生命,使其成為比軍演更具實質效力的南亞地緣槓桿。
東亞的回應:南韓與菲律賓的安全新定位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亞洲盟友的戰略動作。中國宣布制裁南韓造船巨頭韓華海洋後,韓華集團旋即於美國陸軍協會年會上透露正在推銷新型反艦彈道飛彈,主打客戶正是菲律賓。這項舉動象徵南韓不再被動防禦,而是主動參與區域安全網絡。韓華被制裁的時間點、產品推銷的對象與美國印太戰略的節奏幾乎同步,反映出中韓關係已難回「經濟合作、政治冷淡」的舊模式。中國的經濟施壓反而加速韓國安全政策的再定位,促使其與美日形成更緊密的三邊合作。

國際情報防線的延伸:中國成為「每日威脅」
而在大西洋彼岸,英國軍情五處(MI5)首長麥卡勒姆直言,中國的國家級行為者「每天都構成威脅」。他指出,中方不僅從事網路間諜、技術竊取,更對旅英異議人士進行騷擾與滲透。這樣的評估意味著,防衛中國威脅已不再是突發性事件,而是西方安全體系的「日常作業」。當情報合作與防滲透變成制度常態,印太防線與歐洲防線,事實上已融為一體。
民主陣營的系統性重組:圍堵中國的同頻共振
從柏林到關島,從新德里到馬尼拉,一條以規則、能源與軍事串連的防線正逐漸成形。德國提供價值正當性,美國鞏固軍事支點,印度與南韓則注入區域能量,形成民主陣營圍堵中國的「同頻共振」。對台灣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契機,如今台海成為全球安全的試金石,任何擦槍走火都可能演變為制度對撞;但同時,台灣也能以民主韌性與科技實力,成為這條防線的關鍵節點。當歐洲與印太安全議題緊密聯動,真正受到考驗的,不僅是軍事嚇阻力,更是民主聯盟能否以信任與真相守住國際規則的最後防線。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紀永添專欄:台灣的機場守備部隊擋得住中國空降裝甲車嗎?
宋國誠專欄:中國末路突圍 美國極限反制──美中稀土大戰正式開打
賴清德拋國防新目標打造「台灣之盾」防空系統 知情人士:拉出自由民主防線
其他人也在看
無視川普威脅 中國9月進口俄羅斯原油月增4.3%
(中央社台北2025年10月21日電)南華早報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以關稅施壓各國不得購買俄羅斯原油下,中國9月自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量反較8月增加4.3%,顯見儘管美中存在地緣政治摩擦,中國仍願與俄羅斯保持貿易聯繫。相形之下,中國6月起已停購美國原油,數字歸零。印度和中國是曾被川普(Donald Trump)點名不得購買俄羅斯原油,否則就要以高關稅制裁的2個最主要國家。中國海關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也在分散原油進口來源。與去年同期相較,9月份中國自印尼進口的原油暴增了72倍;自巴西進口的原油也激增156%;但自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反倒略減4.3%。儘管如此,9月份俄羅斯依舊中國最大的原油進口國,總量達829萬噸,較8月增加4.3%,且占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17.5%。相形之下,儘管美國原油原本僅占中國進口總量的一小部分,但中國6月起即已暫停採購美國原油,導致進口數字歸零。除原油外,報導引述中國海關數據指出,隨著中俄在跨國天然氣管線計畫的進展與深化合作,中國9月份自俄羅斯進口的液化天然氣,較去年同期增加1.9%。報導提到,上述數據顯示,儘管美中存在地緣政治摩擦,中國仍願與俄羅斯保持貿易聯繫。英國經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
屏科大水上救援無人機 美國發明展奪金
災難救援無人機是利器,來看看這個在國際競賽中拿下金牌的無人機,屏科大老師帶領跨校學生團隊,打造水上救援無人機,更透過特殊影像追蹤技術,克服溺水者浮浮沉沉的狀況。演練海上救援,救生圈還沒送到,無人機...
大愛電視 ・ 1 天前路透:蘋果App Store條款被控違反歐盟數位市場法
(中央社布魯塞爾22日綜合外電報導)兩個公民權團體今天向歐洲聯盟(EU)反壟斷監管機構提出申訴,指控蘋果公司(Apple)在其App Store及裝置的條款與條件上,違反了歐盟的數位市場法。
中央社 ・ 18 小時前
國軍先進軍備接收中 各作戰區將增「無人機大隊」加強戰術運用
國軍近年盱衡國際情勢、現代戰場,持續精進建軍整備,並以「科技取代人力、火力取代傳統兵力」為原則,對主戰部隊裝備汰舊換新,建構靈活、高效的作戰能量。國防部最新業務報告指出,因應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及無人機等系統接裝,三軍除將依序調整組織編裝外,各戰區還將新增「無人機大隊」,加強相關戰術運用。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俄軍百架無人機襲擊釀4死10傷 烏克蘭切爾尼戈夫全城斷電
據《BBC》報導,切爾尼戈夫鄰近俄羅斯與白俄邊境,空防反應時間短,居民形容整夜籠罩在無人機尖嘯聲中。當地軍政官員波多爾萬表示,這是俄方近兩個月以來對該區能源設施的密集打擊之一,並強調「這些攻擊毫無軍事意義,完全是針對平民生活基礎設施」。襲擊導致諾夫霍羅德-西...
CTWANT ・ 1 天前《國際政治》停火落空?與普丁峰會喊卡 川普:不想白費力氣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由於莫斯科拒絕立即在烏克蘭停火,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計劃舉行的峰會在周二(10月21日)喊卡,使這輪談判蒙上陰影。 路透社報導,據白宮高層透露,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進行了一場「富有成效的通話」,但雙方選擇不進行面對面會談,因此川普總統沒有在近期內會見普丁總統的計劃。 上周川普宣布他和普丁很快將在匈牙利會面,試著結束場烏克蘭戰爭,但之後普丁一直不願意做出讓步。一直以來,莫斯科都要求烏克蘭必須割讓更多領土,俄方才會停火。 當記者問到這場美俄峰會還會舉辦嗎,川普表示,他不想要一場「白費力氣的會議」,但他也表示可能還有後續發展,「我們將在未來兩天通知你們」。 普丁的投資特使Kirill Dmitriev在社群媒體上發文,稱這場峰會的準備工作仍在繼續進行。 據美國官員等知情人士透露,俄羅斯上周末向美國發送一份所謂「非正式文件」(non paper)的非公開公報,重申俄方一直以來堅持的和平協議條款:俄羅斯要求全面掌控長期存在爭議的頓巴斯(Donbas)東部地區。這實際上拒絕了川普要求立即停火、在雙方現狀下凍結戰
時報資訊 ・ 1 天前終結俄烏戰爭 傳歐洲與烏克蘭聯手制定12點和平方案
(中央社華盛頓21日綜合外電報導)路透社今天引述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歐洲多國正在與烏克蘭合作制定一項12點提案,以促使俄羅斯沿當前戰線停火。
中央社 ・ 1 天前
鄭麗文領導藍軍!日學者揭「若走1路線」:讓賴清德連任可能性提高
國民主席改選落幕,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主席,預計將在11月1日代表大會上完成交接。對此,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分析,鄭麗文未來2條路線,其中一條是對國民來說「糟糕劇本」,將與台灣主流民意正面衝突,儘管民進長期執政的不滿開始浮現,但最終賴清德連任的可能性將提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反中理由失效?謝寒冰見綠營1舉動:急了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戰落幕,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打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等5位對手,順利接下魁新職;民進18日立刻發表對鄭麗文的「兩個期盼、一個提醒」。對此,資深媒體人謝寒冰表示,由民...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普發1萬進度走到哪? 政院、總統府回應了
全民引頸期盼的普發現金進度到哪了?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23日表示,立法院雖於17日三讀通過「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但截至目前為止,行政院仍未收到立法院送交的正式文件。政院強調,待收到法案後,將儘速召開記者會,對外說明現金發放流程與相關網站等細節。
EBC東森財經新聞 ・ 2 小時前
鄭麗文當主席成「連家傀儡」?鍾佳濱:重點是台灣政別成傀儡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但她的新人事布局被解讀是坐上「大連艦隊」,人事由連家把持,成為連家傀儡,甚至還傳出國民副主席連勝文之後會接棒台北市長蔣萬安參選。對此,民進立法院團幹事長鍾佳濱今(23)日表示,要依附在內哪一股既有勢力是國民內部的事,比較關切的是,不希望有任何台灣的政成為的傀儡。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綠營反對再修年改法案!羅智強嗆這句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立委提案修《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20日也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審查。民進批國民又要反對年金改革,國民立院團今(22)日開記者會反擊,勞保即將破產,...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再起!下游800公尺再現新壩體 居民緊急預警撤離
(記者許皓庭/花蓮報導)花蓮縣光復鄉再度出現堰塞湖警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21)日上午表示,於8時3 […]
引新聞 ・ 1 天前

曝「國民每年3億支出是沉重負擔」 羅智強捐50萬:響應鄭麗文小額募款
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新任主席後,為因應內財務挑戰,呼籲員發起小額募款。對此,藍營立委羅智強今(22)日宣布捐出新書所得款50萬元給國民,透露這筆捐款,對他而言有三層意義。羅智強表示,為因應國民...
華視 ・ 1 天前
鄭麗文勝出!趙少康不認壓垮郝龍斌選情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舉結果揭曉,前立委鄭麗文打敗前副主席郝龍斌,力挺郝龍斌的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選前指控中國介選,引發爭議,選後趙少康被罵翻。不過趙少康21日晚上在節目說,不認為自己是...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陳嘉宏專欄:老趙,現在才想「呼群保義」已經來不及了
鄭麗文在回覆習近平當選賀電的函文中指稱:「海峽兩岸於一九九二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有媒體宣稱鄭麗文回到了國民立場,是以「一中各表」回覆習近平。但這說法其實是在指鹿為馬,扭曲事實。鄭麗文所言出自2016年前中央台辦副主任王在希:「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是謂「各表一中」,而非1992年國民政府所轄的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的「一中各表」的定義。鄭麗文當選主席之後發出的第一份函文就偷樑換柱乾坤大挪移,將共對兩岸的基本立場悄悄地塞進國民的嘴巴裡。
鏡報 ・ 1 天前
馬文君質疑談判團隊黑箱?經部:關稅有望下降 不會疊加
政治中心/林彥君 鍾能銘 台北報導外交部長林佳龍今天和經貿辦官員到立院報告關稅談判進度,面對國民立委馬文君質疑談判團隊黑箱、稅率疊加不減反增,經濟部表示,技術性磋商已完成,關稅有望下降、不會疊加。對於即將川習會可能即將登場,林佳龍則說,美方強調跟中國互動不會傷害台灣,我國與美方保持密切溝通。立委(國)馬文君vs.經貿談判辦公室執秘徐崇欽:「到現在關稅的結果還不知道,我們到現在不斷增加,這不是黑箱什麼叫黑箱。」立院委員會台美關稅專題報告,國民立委馬文君火力全開,狂轟經貿談判辦公室執秘徐崇欽,特別緊咬"疊加後稅率高"議題,要求三天內交出相關資料。立院委員會台美關稅專題報告,國民立委馬文君火力全開,狂轟經貿談判辦公室執秘徐崇欽。(圖/民視新聞)立委(國)馬文君:「已經拖很久了,所以我們在這裡慎重的要求,在三天之內,希望把那個過程提供,用密件也沒關係,提供給我們。」經濟部部長龔明鑫:「技術性的磋商,大概都已經完成了,那現在就是等於是,總結會議在等,但是據我了解,這個總結會議,我們彼此跟美方,事實上大致上方向上,有一些共識了,看起來是有機會,這個關稅是可以往下降,那不疊加這個方向我們來努力。」面對關稅及中國壓力,我國盡力做好周全準備,爭取最佳待遇。(圖/民視新聞)經濟部部長龔明鑫強調,雙方討論已告一段落,只待會議定案即可公布成果,賴總統前一天也公開透露,關稅近日會有好進展,隨著川習會下周可能登場,我方也密切關注。外交部長林佳龍:「台灣跟美國的關係非常的穩定,而且建立在台灣關係法,還有六項保證的基礎上,台美之間除了關係很緊密以外,我們也密切注意,可能中國的動作,也跟美方保持密切的溝通。」面對關稅及中國壓力,我國盡力做好周全準備,爭取最佳待遇。原文出處:馬文君質疑談判團隊黑箱?經部:關稅有望下降 不會疊加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非洲豬瘟堅守仍破功!邱議瑩要高市府「動起來」 提5大措施防堵民進通過4縣市長提名 賴清德肯定:深耕地方、專業能承擔重任藍白硬推反年改!退撫金恐提前破產 吳崢驚曝:5年支出增2300億
民視影音 ・ 21 小時前
日本憲政史新頁!高市早苗成第一位女首相
日本誕生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日本參眾兩院週二(10/21)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最終自民總裁高市早苗確定當選,成為第104任首相,也是憲政史上第一次的女首相。高市隨後公布內閣名單並即上路。而日股受到女首相的激勵,週一、週二連續上演「高市交易」,首次站上4萬9千點,直逼5萬大關,接連刷新最高收盤價。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沒雙普會! 普欽視察「亞爾斯」ICBM 射程1.2萬km、可打美國
美國總統川普,才宣布擱置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雙普會」,俄羅斯總統普欽隔天,就親自視察大規模核武演習,俄軍甚至試射可以攻打美國的洲際彈道飛彈。不過同一時間,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則是前往瑞典,將購買150架瑞典研發的「獅鷲」戰鬥機。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