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之外的焦點:川習會後的台灣戰略沉默
洪浦釗/東海大學中國大陸暨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副執行長
美中領導人於釜山再度握手,這場歷時百餘分鐘的川習會,被川普形容為「十二分的成功」,被《人民日報》詮釋為「中美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榮」。雙方都在宣告勝利,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言。美國的勝利是交易成果,中國的勝利是秩序恢復。當兩個強權各自講述自己的成功故事,真正的訊號,反而來自他們共同避談的議題:台灣。
「缺席的存在」是台灣近年外交節奏的最佳寫照
川普在會後明確表示,「沒有提到台灣,也沒有被討論」。對熟悉國際政治節奏的人而言,這句話的分量並不比關稅、稀土或芬太尼協議輕。事實上,「不提」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動作。在美中對抗的高張態勢下,雙方選擇讓台灣暫時消失於談判桌上,既是彼此的默契,也是刻意的安排。這場會談雖然短暫,但美中都明白:一旦觸及台灣,在各自有所堅持下,整場對話就會變調,甚至不歡而散,無益於難得的高層溝通。
這樣的沉默,不是忽略,而是一種有意識的戰略迴避。美方早已表明不希望在高層會談中討論台灣議題,以免被中方誤導為「可交易項目」;中方則明白川普不會在台灣問題上讓步,也不願讓川普有機會公開展示「拒絕中國壓力」的強硬姿態。結果是台灣沒有被提及,卻仍在場。這種「缺席的存在」反而是台灣近年外交節奏的最佳寫照。
低可見度外交:從談判標的到行動主體
事實上,台灣這幾年在國際舞台上的外交表現,正展現出一種高度自制的成熟。面對美中之間的戰略競逐,台灣既不以激情介入,也不以焦慮表態,而是努力讓自己從「談判標的」轉化為「行動主體」。這種「低可見度外交」不是消極的隱身,而是一種積極的避險,它讓台灣在風險與能見度之間找到平衡,讓台灣的存在被默認,而非被討論。它讓國際社會逐漸接受台灣的穩定與可預期性,而非挑釁與風險。
這種穩定感的建立,並非一蹴可幾。從蔡英文政府時期的「不挑釁、不退縮」,到賴清德政府延續的「務實溝通、穩定布局」,台灣的外交語言已逐步去政治化、制度化。台灣不再急於被看見,而是透過穩定的行為模式,讓世界理解:我們是一個可靠、理性且有能力自我治理的民主國家。當中國仍在高調宣示「一個中國」時,台灣選擇以行動取代口號,這正是國家領導人外交成熟的象徵。
美中敘事競逐下的喘息期
反觀中國的反應,從人民日報「鐘聲」評論到外交部發言,通篇都在強調「溝通」、「合作」與「共贏」。這是一種語言上的降溫,也是一種策略性的重塑。中國深知,美中關係再度破裂將重創其經濟與國際形象,因此必須藉由「理性姿態」重新包裝對外政策。但在這種柔性修辭的背後,仍是強烈的權力焦慮。中國要的從來不是合作,而是主導;要的也不是和平,而是控制。當中國講「共贏」,其實是在說「你贏的部分,由我定義」。
因此,台灣的「被沉默」其實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狀態。當美中兩國陷入敘事競逐之時,台灣暫時退出聲量場,反而獲得喘息的空間。這不代表我們可以鬆懈,反而意味著一段難得的準備期。未來更要積極加固民主體系、完善防衛政策、強化與民主盟友的協調,讓台灣在未來的談判場上不再是籌碼,而是參與者。
台灣懂得沉默維持存在
明年,川普預定訪中,習近平也可能回訪美國。屆時台灣勢必再度被置於聚光燈下。那將是一場真正的考驗:台灣能否在被討論時,依然掌握話語主動權?能否讓世界看到,我們不是「問題」,而是「選項」?
沈默,不是逃避,而是一種自我控制的力量。在喧鬧的大國政治裡,懂得何時說、何時不說,是一種深層的外交智慧。對台灣而言,這次「未被提及」的川習會,也許正是一次無聲的勝利。因為這證明,台灣已懂得,在沉默中維持存在,在穩定中展現意志。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41J肉聲/川習會未談及台灣 川普降關稅明年4月訪中!虧習近平:他很硬啊
川習會今登場!川普強調「台灣就是台灣」 林佳龍:對台美關係有信心
川習會中美談成稀土出口解凍 大豆重返貿易清單 關稅戰暫歇一年
其他人也在看

風評:川習會成果:一場虛功、回去各自準備來日再戰
一如往常的誇張,川普對這次「川習會」成果的評價是12分(滿分10分),實質上其成果應該是零分,因為這是一場虛功,中美暫時休兵回去各自備戰,來年再戰。本周全球矚目與關切韓國主辦的APEC峰會,但焦點在中美兩國領導人會面的「川習會」,而不是峰會本身,川普甚至在與習近平會面後就離開不參與峰會了。外界關切與憂慮的重點在中美貿易戰是否會再升級,因為先前中國對美祭出稀土......
風傳媒 ・ 18 小時前觀光客變肥羊?台人遊韓頻遇「壞心店員」 他破解手法:比詐騙可惡
台灣人喜愛出國旅遊,其中「南韓」更是許多人心中的熱門首選地之一。不過,近日有網友指出,當地不少觀光熱區的便利商店員...
聯合新聞網 ・ 21 小時前

市容與移民之辯:女性在德國到底有無安全感?
德國總理不久前將市容敗壞與移民過多相關聯,引發了巨大爭議;此後,他辯稱「女兒們」會同意他的觀點,進一步火上澆油。現在,不少女性向梅爾茨總理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以切實提高女性的安全感。
德國之聲 ・ 4 小時前
政府關門僵局致盟友倒戈 工會團體轉施壓民主
(中央社華盛頓31日綜合外電報導)隨聯邦政府持續關門,越來越多工會領袖呼籲民主接受共和的撥款法案讓政府恢復運作,讓民主與傳統盟友的各工會之間關係面臨新考驗。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和平國小畢旅「爽玩日本」5天只要5000元!校長證實:是真的
日前有家長分享,高雄市岡山區的和平國小即將於明年3月10日-14日到日本大阪舉行畢業旅行,令人驚訝的是,學生只需繳交5000元的低廉費用,即可享受為期5天的異國之旅,消息迅速引發社群網友熱烈討論,「現在轉學還來得及嗎?」
太報 ・ 15 小時前
假搜救真兇手!女子拒接60通電話慘遭殺害 「伯伯」竟是凶嫌
據《大河報》報導,熊姓男子與王女自2021年取得聯繫,雙方互動密切,但2023年5月後王女拒接電話,讓熊男疑心被封鎖、情緒失控。據警方調查,死者手機內與熊男有197通通話紀錄,僅5月就打了將近60通未接來電。最終在7月3日清晨,王女外出割草時與熊男相遇,當場遭其殺害,遺體...
CTWANT ・ 6 小時前
毅嘉10月營收達9.41億元!創同期第三高 軟板整合元件立大功
毅嘉科技(2402)於今(1)日公布10月自結營收,達9.41億元,創下同期第三高紀錄,僅次於2011年及2008年的表現。根據公司數據顯示,10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7%,但較9月略減約4.6%。其中,軟板整合元件收入為主要貢獻來源,高達7.4億元,機構整合元件則達2.06億元。扣除內部轉撥後,合併營收淨額仍維持在9.41億元。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馮淬帆生前才悼念許紹雄「愚兄隨後來」 一語成讖全網哭了
資深男星馮淬帆,早年憑藉多部經典港片,例如《五福星》、《最佳損友》系列陪伴過無數影迷成長,昨(31日)離世後也讓眾人感到不捨。巧合的是,他的老友許紹雄也在不久前離世,為此,他還特地發文寫道「賢弟那邊等.愚兄隨後來!」如今卻一語成讖。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川習會中美「戰術性停火」暫緩危機?郭正亮:中美大帳要到明年四月再算|Yahoo《風向龍鳳配》
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南韓釜山舉行閉門會談,歷時約一小時四十分鐘。雙方就中美關稅休兵、出口管制與稀土出口等議題達成共識,此次會面為川普亞洲行(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畫下重點,前立委郭正亮在Yahoo《風向龍鳳配》中表示,川習釜山會談達成的所謂「共識」,本質上只是「戰術性停火」,並非新的架構。對於外界關注川習未談台灣議題,郭正亮直言,「我覺得四月會談,如果習近平講的概念叫『算大帳』,這當然就包括在內。」
風向龍鳳配 ・ 1 天前
住竹科旁美式社區!新竹男養3杜賓犬卻放任咬人「惡鄰條款」逐出社區
陳姓男子居住於新竹縣一處美式莊園社區別墅,家中飼養3隻杜賓犬,但陳男遭社區管委會提告,指控他放任犬隻遊蕩、日夜大聲吠叫,還咬傷社區總幹事,管委會連開25張罰單勸阻無效,最後忍無可忍動用「惡鄰條款」訴請法院強制遷離,新竹地院認定其違反社區規約情節重大判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陸二手房價年減7.6% 以價換量態勢延續
根據大陸房地產指數系統百城價格指數對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二手住宅銷售市場的調查數據顯示,10月百城二手住宅均價為每平方公尺人民幣(下同)13,268元,年減7.6%,在高掛牌量及預期偏弱影響下,二手房價格下跌壓力仍較大。10月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為每平方公尺16,973元,月增0.28%,年增2.67%。
中時財經即時 ・ 16 小時前《半導體》穎崴 9月自結EPS 3.89元
【時報-台北電】穎崴科技(6515)依照主管機關規定,公告自結9月營運成果,雖單月營收略有下滑,但9月單月每股稅後純益仍達3.89元,該公司先前指出,AI、高速運算與先進封裝帶動測試介面板、探針卡需求持續強勁,預期下半年營運可望維持穩健。 根據公告,穎崴今年9月合併營收6.66億元,年減6.33%;稅前盈餘1.67億元、年減4.57%;稅後純益1.39億元,年減7.33%,每股稅後純益3.89元。雖單月較去年同期下滑,但主要為客戶出貨節奏調整所致,整體仍屬高檔水準。 穎崴第三季財報尚未公布,然因股價波動達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標準,分別揭露7月及9月單月自結獲利,該二月合計每股稅後純益達7.27元,超過第二季單季表現。穎崴第2季合併營收15.22億元,稅前盈餘2.65億元,稅後純益2.0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5.76元。 此外,穎崴表示,為拓展晶圓探針卡業務版圖,董事會已決議向世界頂尖供應商採購晶圓探針卡相關產品,以加速切入高階晶圓測試領域。相關合約條款目前仍在協商中,董事會已授權董事長全權處理合約洽談及簽署等事宜,待正式簽約後將另行公告。 市場法人指出,穎崴在探針卡與介面載板領域的技術門檻高
時報資訊 ・ 1 天前
韓中元首簽署7項MOU 領域涵蓋經濟文化打擊犯罪
(中央社慶州1日綜合外電報導)今天南韓總統李在明於慶州市國立慶州博物館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雙方簽署7項諒解備忘錄(MOU),涵蓋經濟、文化和打擊犯罪等領域,並商議加強兩國合作。
中央社 ・ 8 小時前
鄭任汶專欄:高雄大亂鬥 民進不知分寸就亂了分寸
川習會面前夕,外交部長林佳龍發文力挺同派系的高雄市長參選人林岱樺,問題不在政務官可否政治表態,只要以「外交部長」的身份經營社群媒體帳號,那這個帳號就是公共財,不是私人帳號,那就是逾越分寸。此舉掀起執政內不同派系網內互打,府出手要政務官與發言人不要介入。有人為林佳龍緩頰,畢竟派系實質領袖不表態也不行,這樣可為以後保留彈性運作空間,也有人痛批,根本在瞎挺被起訴者。
鏡報 ・ 21 小時前

美軍部署巴丹群島 中國封鎖台灣難如登天
[Newtalk新聞] 近年中國在台海周邊動作頻頻,對台野心愈加明顯。為防台灣遭包圍孤立,美軍近年積極強化菲律賓北端巴丹群島(Batanes)防務,在當地部署部隊與反艦飛彈系統,企圖於台海爆發衝突時封鎖巴士海峽,阻止中國解放軍艦隊突入西太平洋,在台灣南方形成戰略「隘口」。 根據《路透社》報導,巴丹群島距離台灣僅約 150 公里,地理位置介於南海與太平洋之間,被視為「第一島鏈」的重要連接節點。自 2023 年以來,美軍多次在當地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支援與地面反艦飛彈演練,並部署射程超過 300 公里的地對艦飛彈系統(NMESIS),多次模擬封鎖巴士海峽的戰況情境。 前菲律賓海軍副司令翁羅梅(Rommel Ong)直言,只要中國無法掌控巴士海峽,「就無法掌控台海戰事」;前菲律賓參謀總長包帝斯塔(Emmanuel Bautista)也指出,如果沒拿下菲律賓北部,中國「幾無可能」成功入侵台灣。 美菲兩國軍事合作近年顯著升溫。根據雙方協議,至 2026 年前將舉行超過上百場聯合軍演,美軍駐紮規模與時間均較以往提高。菲律賓國防部表示,若台海戰爭爆發,「菲律賓無法置身事外」,並正制定新疏散計畫,以便戰
新頭殼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