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千名嬰幼兒感染住院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來勢洶洶!
一名二個月大的吳小弟(33週早產兒),因出生週數不符合當時健保適應症,而未曾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單株抗體,入院前2天出現咳嗽有痰、流鼻水,並在入院當天發燒。奇美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黃筱倫表示,吳小弟胸部X光顯示雙側上肺瀰漫狀浸潤,核酸檢驗顯示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吳小弟的3歲姐姐先前也有發燒、咳嗽症狀,推測為主要傳染源。
早產兒RSV感染併發細菌感染 經治療後順利出院
原本吳小弟在未接受抗生素治療下已退燒,但第3天再度發燒並出現呼吸衰竭與低血氧,情況危急,醫療團隊緊急將吳小弟送入加護病房並插管治療。進一步檢查發現,胸部X光顯示右上肺葉肺炎,從痰液樣本中培養出肺炎鏈球菌,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併發細菌感染。經給予適當抗生素治療後,吳小弟在插管後第8天順利拔管,並於入院第17天完成抗生素療程後康復出院。
四個月大嬰兒呼吸道融合病毒 經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
另一名四個月的鄭小妹(36週早產兒),入院前4天曾有發燒,之後陸續出現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由於鄭小妹的兩歲姐姐有類似症狀,加上白天在托嬰中心,很可能因此接觸到病原。入院當天出現呼吸喘伴隨喘鳴聲,由家人帶至奇美醫院急診就醫,採抗原快篩診斷出為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感染,隨即收治病房。入院後即開始給予氧氣帳與症狀治療,呼吸狀況逐漸改善,但於住院第5天出現呼吸喘且呈現胸凹狀,甚至血氧不穩等情況,改以高流量氧氣鼻導管治療。經過3天治療後,症狀逐漸緩解並順利移除鼻導管,入院後第8天康復出院。
衛福部擴大RSV短效型單株抗體給付 可省下最高6萬醫療費用
臺灣出生率逐年下降,但根據國民健康署2023年統計,臺灣早產兒(未滿37週)發生率高達10.88%,早產兒的比例10年來成長了1.8%,相當於每10個新生兒就有1個早產兒。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為守護早產兒健康,自2025年6月起,擴大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短效型單株抗體的健保給付範圍,將適用對象從原先的未滿33週早產兒,進一步涵蓋至未滿36週的早產兒,預計每年將有約8,600名早產兒受惠,為家長省下最高新臺幣6萬元的醫療費用。
嬰幼兒住院「大魔王」 呼吸道融合病毒四大威脅
黃筱倫醫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為幼兒細支氣管炎與肺炎住院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及相關醫學會資料,臺灣每年約有1,000名嬰幼兒因RSV感染住院,其中高達90%的個案發生在兩歲以下,而近幾個月RSV感染個案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向。對於早產兒、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高風險嬰幼兒,RSV感染不僅可能引發呼吸衰竭,還可能具有閘門效應,高達三成RSV感染嬰幼兒,可能併發肺炎鏈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其他細菌感染,導致疾病嚴重度增加,並延長住院天數。
黃筱倫醫師強調,RSV感染後具有「高感染」、「高重症」、「高插管」及「高誘發氣喘」四大威脅,包括:兩歲以下近九成兒童會感染、早產兒若出生3個月內感染,重症率與插管率分別高達7成與5成;此外,1歲內感染的兒童,5年內誘發氣喘的風險更是足月兒的3倍。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張學友也中過,寒冷秋冬,2族群要小心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入侵
.RSV爆發!狂咳嗽、發燒小心中鏢了 醫揭「5重點病徵」:嚴重恐插管
其他人也在看

鳥取米子必買!145年和菓子老店「米仙堂」,金牌受賞十八萬石米子饅頭是伴手禮首選
2025年桃園-米子直飛了,一下子多了下飛機還來得及在米子吃午餐、吃完下午茶再悠哉去機場的時間,也多了一個考慮伴手禮的時間。在鳥取有不少家百年和菓老字號,在米子我最推的就是這家140多年的老字號「米仙堂」,日、洋菓子有上百種選擇,在米子車站、在AEON、甚至是機場都能看到他們家的各式菓子。
Yahoo奇摩旅遊駐站達人 ・ 4 小時前
嬰幼兒「左流右新」還不夠?醫提醒:RSV防護才是關鍵一環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面對秋冬呼吸道疾病盛行季節,疾管署呼籲民眾響應「左流右新、健康安心」政策,11月1日起第二階段公費疫苗開打。除了50至64歲族群新納入接種對象外,6個月以上的學齡前幼童,或家中有未滿6個月嬰兒的父母,也應及早完成接種。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暨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黃立民教授提醒:「除了流感與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對嬰幼兒的威脅更不容忽視。研究顯示,一歲以下嬰兒感染RSV,重症與死亡風險分別比流感高16倍與5倍,未來罹患氣喘的風險也增加3倍。」同時呼籲家長在響應「左流右新」同時,更要「首重RSV」,為寶寶接種RSV長效型單株抗體,直接提供半年以上保護力,安心度過高風險季節。 RSV症狀變化快 1歲以下嬰幼兒高達4成下呼吸道感染風險 RSV初期症狀與流感、新冠肺炎或感冒相似,但對嬰幼兒的影響卻更劇烈。黃立民教授指出,流感、新冠、感冒引發下呼吸道感染的機率約7% 、23% 、2%,但RSV可高達40%。嬰兒因氣管細小、發育未完全,若痰液阻塞,恐導致缺氧、急性呼吸衰竭甚至插管治療。 各國研究也顯示,RSV嬰兒急診與住院率為流感的16倍
健康醫療網 ・ 1 小時前
制服妹惡搞藏壽司!嘴接醬油、亂摸壽司 日總部怒發聲:決不寬貸
日本再度傳出惡搞迴轉壽司店的事件!一群女學生在山形縣的一間藏壽司用餐,只見其中一名人拿醬油瓶對準自己嘴巴,垂直灌入口腔,後來還伸手觸摸防護罩內的壽司,引發食安疑慮。少女誇張行徑引來日本網友一陣撻伐,也讓店家氣得提告。藏壽司今(14)日發出聲明,確認該店發生惡搞事件,目前已經確認女學生身分,強調將嚴正處置。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再融資與購屋貸款需求雙降,美最新一週MBA貸款申請指數下滑1.8%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新出爐的數據顯示,最新一週衡量美國抵押貸款申請的指標下跌,連續第三週下跌,因為再融資與購屋貸款需求雙雙回落。美國抵押貸款銀行協會(MBA, Mortgage Bankers Association)公佈的數據顯示,衡量截至10月10日止當週再融資與購屋抵押貸款需求的MBA貸款申請指數較前一週下滑1.8%,報317.2點。根據MBA數據,上週再融資抵押貸款申請分項指數下滑1.0%,報1,168.0點;購屋抵押貸款申請分項指數則是滑落2.7%,報166.0點。上週30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由前一週的6.43%,向下降至6.42%的水準。15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平均利率則是為時在前一週5.77%的水準。上週再融資貸款申請占總申請的比例為53.6%,前一週為53.3%。MBA自1990年以來按週進行該項調查,調查涵蓋了美國逾75%的零售住宅抵押貸款申請。
財訊快報 ・ 3 小時前

介入藍營主席選舉? 國台辦稱:我們是「關注這場選舉」
國民主席選舉將於18日登場,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日前批評,本次主席選舉出現「假民調、假訊息、境外網軍」等現象。對此,國台辦今(15)日表示,「我們是關注國民主席選舉」。
鏡週刊Mirror Media ・ 23 小時前YouTube當機 美國逾32萬用戶通報有問題
(中央社班加羅爾2025年10月15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斷線問題追蹤網站Downdetector數據,美國超過32萬名用戶今天晚間通報Alphabet旗下影音平台YouTube當機。路透社報導,根據Downdetector,截至美東時間晚間7時47分(台灣時間16日上午7時47分),32萬1990名用戶通報YouTube出現問題。Downdetector藉由整理一連串來源的狀態通報追蹤當機問題,包括用戶在平台上通報發生錯誤,因此實際受影響用戶數可能變動。Alphabet旗下公司谷歌(Google)未立即回應路透社置評請求。
中央社財經 ・ 3 小時前
萬聖節吃吃喝喝優惠一次看! 必勝客搞怪「黑咖哩黃金豬排比薩」
萬聖節開趴,各家速食、甜點優惠快收!必勝客全新推出「黑咖哩黃金豬排比薩」特價399元;拿坡里披薩.炸雞內用/外帶4塊炸雞特價159元;亞尼克新品「萬聖頑皮黑酷曲」、「偷心可可木乃伊」濃郁巧克力欲罷不能;星巴克推出芝麻風味萬聖節限定飲品「夜幕狂想曲星冰樂」;85℃推出3款萬聖節蛋糕。(賴俊佑)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萬聖節將至 世界最大鬼屋準備中 演員訓練「殭屍演技」、如何「安全嚇人」
Yahoo新聞提醒您:影音將出現大量殭屍、尖叫畫面,可能會帶給特定觀眾不安情緒,可按「回上頁」離開,影片將在3秒後開始。 萬聖節即將來臨,位於美國密西根州、曾獲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世界最大的「厄瑞彼斯鬼屋」(Erebus Haunted Attraction),已緊鑼密鼓籌備中。然而,想要成為嚇人的一份子並不容易,鬼屋演員們在「驚嚇學校」(Scare School)學習嚇人技巧,學習殭屍如何搖晃、瘋狂尖叫、踩高蹺等,要讓前來的遊客擁有難忘的體驗。 此外,演員還要學習化妝、服飾、角色塑造等,更重要的是如何與遊客安全互動。鬼屋開放之時,工作人員不會計算進場的人數,但是會計算暈倒、嘔吐甚至嚇到尿溼的人數,且不建議13歲以下民眾遊玩。 厄瑞彼斯鬼屋樓高四層,原本是一座廢棄停車場,在鬼屋進駐前已荒廢50年,2005年至2009年榮膺全球最大步行鬼屋的稱號,之後才被德州一間由廢棄肉類加工廠改造的鬼屋取代。
Yahoo奇摩(國際通) ・ 1 天前
不只有糖!「這調味料」煮菜很常加 恐增加糖尿病風險
現代人飲食精緻,生活習慣改變,尤其調味料的多重使用,讓糖尿病盛行率急遽上升,但選用哪種調味料會增加糖尿病,或許和你想的不一樣。專家指出,其實結晶糖不是唯一會造成病徵的因素,過量攝取鹽分,也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一醒就「做這1事」恐害血壓暴衝!中風風險大增 醫曝:很多人都有這習慣
高血壓影響了近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若你有高血壓,應該知道藥物、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是降低心臟病與中風等嚴重健康併發症風險的關鍵。但常被忽略的一點是──早晨習慣。每天的早晨流程,可能支持或阻礙你的血壓控制。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是 6 個專家背書的早晨習慣,幫助你展開更健康的一天。 1、避免一早滑手機若你醒來後立刻滑手機或看新聞,尤其內容容易讓你焦慮或生氣,建議三思。研究指出,新聞與社群媒體的資訊洪流,可能增加焦慮、壓力與精神疲勞。這會拉高基礎壓力水平,使血壓升高,甚至維持一整天。專業體能教練 Brooke Matheson 建議,可嘗試輕鬆散步、冥想、泡溫水澡或聽舒緩音樂。「任何能讓你放鬆的活動,都可能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降低血壓。」她說。 2、早餐補充鉀心臟營養師 Michelle Routhenstein 解釋:「鉀能幫助平衡體內鈉含量,促進血管舒張,進而自然降低血壓。」建議可參考 DASH 飲食法(防治高血壓的飲食法),其含鈉量低、鉀含量約為一般飲食的 3 倍。常見的高鉀早餐食物包括馬鈴薯、哈密瓜、希臘優格、杏桃、柳橙汁,以及各類水果和蔬菜。舉例:燕麥片加香蕉、果昔裡加入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顏正國肺腺癌過世!醫揭「沉默殺手」肺癌初期3症狀,身體出現1狀況快就醫
癌症已連續42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其中肺癌更因早期幾乎無症狀而被稱為「沉默殺手」。隨著《好小子》男星顏正國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的消息傳出,再次喚起民眾對這項疾病的關注。醫師提醒,肺癌最大的特
食尚玩家 ・ 4 小時前
台大醫示警RSV 死亡風險高流感5倍
[NOWnews今日新聞]一位雙寶媽分享,自己得孩子在11個月大時,原本和先生以為只是小感冒,但病情在短短幾天內急速惡化,孩子呼吸時出現類似「狗吠聲」的喘鳴,胸口也明顯隨著凹陷起伏,緊急送到急診室,確...
今日新聞NOWNEWS ・ 39 分鐘前
她飲食清淡、沒變瘦!走路卻常腳軟 醫揭「1元凶」:肌肉流光光
蛋白質攝取不足,肌肉會偷偷流失。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一名50歲婦女飲食清淡,6個月後體重未變,但她卻越來越無力,正是典型「隱性肌少症」前兆,主要就是蛋白質攝取不夠,蛋白質是維持肌肉的關鍵營養素,也是免疫力、修復系統等原料來源,建議攝取魚類與白肉,減少慢性發炎與心血管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只是插個點滴竟恐失去一隻手?女病患遭護士怒插點滴釀慘劇 手部嚴重感染面臨截肢
據《India Today》報導,病患名為凱薩莉・戴維(Kesari Devi),已在KGMU骨科部門接受治療約一個月。她的家屬表示,多次請求當值護士協助插入點滴針,卻遭對方延誤處理。據稱,在家屬於護理站外等待期間,護士疑因不滿態度被挑戰,情緒失控地進行操作,結果插錯靜脈位置。隨...
CTWANT ・ 16 小時前
鼻塞開刀變「空鼻」!他術後呼吸像快窒息 醫揭「切太多」真相:不是心理作用
30多歲的林先生長期飽受鼻塞困擾,不僅在開會時難以集中精神,連睡眠品質也受到影響。今年初他決定接受傳統下鼻甲切除手術,希望能一勞永逸,沒想到術後雖然鼻腔變得通暢,卻出現「越呼吸越不順」的奇怪現象,甚至有快要窒息的感覺。求醫後才發現,他罹患了俗稱「空鼻症」的罕見疾病。 林先生回憶,手術後原以為鼻塞會改善,卻始終覺得吸不到氣,每吸一口氣都伴隨乾燥、灼熱與刺痛感。「醫師說鼻子通了,但我就是覺得快窒息。」這種矛盾的呼吸感,讓他身心俱疲,直到後來透過異體骨重建手術,才終於重拾順暢呼吸的感覺。 鼻甲是人體的天然空氣濾網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徐俊傑指出,鼻腔內的「鼻甲」是人體的天然空氣濾網,負責加溫、加濕與調節氣流。若手術中切除了過多鼻甲,鼻腔空間會變得過於寬敞,導致空氣筆直流過、無法與黏膜接觸,看似通暢卻反而造成乾燥、疼痛與「呼吸不到氣」的錯覺。 「這並不是心理作用,而是鼻腔神經失去偵測氣流能力的生理問題。」徐俊傑表示,空鼻症患者常伴隨焦慮、睡眠障礙甚至憂鬱傾向,必須慎重對待。臨床上,空鼻症多見於接受傳統鼻甲切除手術者,不論術後立即或數年後出現,只要過度切除都可能誘發。 慢性鼻塞問題,要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莊人祥證實罹胃癌!名醫點名8成與它脫不了關係 快學會「這五招」保胃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昨日(10/4)深夜於臉書證實,在去年初疾管署署長任內診斷出胃癌,目前恢復狀況良好,可以說是「祖上有燒香」,也特別感謝榮總醫療團隊與家人的支持。台大醫師李宜家指出,八成胃癌源於幽門
健康2.0 ・ 4 小時前

38歲女「三條冠狀動脈全阻塞」暈倒 緊急繞道手術救回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38歲的林小姐是追星族,雖有高血脂及心臟病家族史但平時身體無恙,但去年冬天前往演唱會途中,於捷運站內突然喪失意識,立即送醫院急診,經心導管檢查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宋鎮宇醫師表示,由於三條冠狀動脈均出現嚴重阻塞,其中最主要的左前降支近端更呈現完全阻塞狀,已無法透過氣球擴張或支架方式處理,考慮患者年紀尚輕,緊急實施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讓她免於因持續灌流不足引發的惡性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併發症。 急性心肌梗塞年輕化 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習慣為主因 在台灣,平均每天約有26.5人發生急性心肌梗塞。常見危險因子包括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抽菸、缺乏運動與長期壓力等。宋鎮宇醫師表示,過往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臟病多被認為是高齡者疾病,但近年來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及飲食習慣改變,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根據美國心臟醫學會2010年的統計,冠狀動脈疾病在大於65歲的族群為20%,極少數發生於18至45歲者,機率仍有1.8%,是值得被關切的一群。 為減少缺血休克時間 需緊急施行繞道手術 宋鎮宇醫師說明,緊急心臟手術為了減少缺血休克時間,通常得由正
健康醫療網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