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智慧物種會知道人類曾經存在過嗎?
人類長久以來都對過去充滿好奇。
我們從地底挖掘出無數化石——這些是地球45億年歷史的遺跡,為我們提供了古代物種在我們出現之前如何生活的線索。
但如果我們人類有一天滅絕了,而在數百萬年後另一個智慧物種崛起——他們會知道我們曾經存在嗎?他們會了解我們的文明是什麼樣子嗎?
成為化石的機率微乎其微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天體物理學教授亞當·弗蘭克(Adam Frank)表示,我們不能指望未來的古生物學家會發現人類的化石。
「地球生命中,只有極少部分曾成為化石,尤其是當你的文明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只存在短暫一刻的時候,」他解釋道。
2018年由弗蘭克教授共同撰寫的一篇論文指出,儘管恐龍在地球上存在長達1.65億年,但至今發現近乎完整的化石卻相當稀少。
因此,該論文提出,鑒於人類這個物種至今僅存在約30萬年,我們在人類化石紀錄中可能不會留下太多痕跡。
不過,我們可能會留下其他形式的痕跡。
改變地球的化學組成
作為地球自然地質的一部分,岩石會不斷在地底形成層層堆積,也就是地層。
每一層地層的化學成分都與當時地球的環境條件相對應。
根據弗蘭克教授的說法,由人類造成的氣候變遷所引發的氣溫上升與海平面變化,將影響沉積在岩石中的物質,這些變化「可能在數億年後仍可被偵測到」。
這位天體物理學家表示:「你會看到氧同位素、碳同位素的變化,因為地球的氣候系統因人類活動而改變。」
重塑演化的路徑
即使我們自己的骨骼在化石紀錄中不太可能大量出現,我們仍可能改變了其他物種的化石——透過我們在全球範圍內運輸的動植物,或是我們對生物多樣性的改變。
根據2018年的一項研究,以生物總量(即所有活體物質的總重量)計算,全球96%的哺乳動物都是人類或我們飼養的牲畜。
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鳥類生物總量則來自我們飼養的家禽。
根據非營利出版物《我們的數據世界》的資料,我們每年宰殺超過750億隻雞。因此,這些大量死亡、外型幾乎一致的鳥類化石,未來可能會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我們已經改變了生物演化的路徑,」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暨榮譽教授揚·扎拉謝維奇(Jan Zalasiewicz)表示。
「未來的探索者會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這樣?』」他說。「他們會聚焦在一個地層——那就是我們的地層。」
我們的「最終遺產」
在名為《被丟棄後:科技化石將如何成為我們的最終遺產》(Discarded: How Technofossils Will Be Our Ultimate Legacy)的書中,扎拉謝維奇教授與他在萊斯特大學的同事莎拉·伽波特(Sarah Gabbott)教授主張,真正會留存在地球地質紀錄中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物品。
他們稱這些為「科技化石」(technofossils)——無論是一個鋁製飲品罐、一件聚酯毛衣,或是一座地下停車場。
根據2020年的一項研究估計,人類每年生產約30吉噸(gigatons,十億噸)的物品——相當於地球上每個人每週製造的物品重量都超過自身體重。
事實上,研究作者發現,若以乾重(不含水分)計算,世界上人造物的總量已超過所有生物的總量。
其中最大宗的人造物是混凝土——對未來的發現者來說,這看起來可能非常不自然。
「我們現在製造混凝土的方式之一是加入飛灰……在顯微鏡下看起來非常奇特,」扎拉謝維奇教授說。
「如果他們看到化石化的形狀……像是混凝土建築的邊緣、鋪路石板,那他們就會知道這是與自然地層截然不同的東西。」
我們的物料將長久留存。
伽波特教授表示,塑膠「可能不只是能存留數千年,甚至可能持續存在數百萬年」。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了2050年,海洋中的塑膠可能會比魚還多。
但不只是塑膠。
「我們有一些含石墨的岩石已有四十億年歷史,」伽波特教授補充說。「所以以鉛筆形式存在的石墨,可能也能存留四十億年。」
這位古生物學家指出,科學家已發現數億年前的化石化葉片。
「紙是由纖維素製成的,這與葉子的成分相同。所以……在適當的環境下,紙張可能也能保存數億年,」她推測道。
行星規模的改變
人類或許早已在地球的地質上留下巨大印記。至於未來是否會有另一個智慧物種在我們滅絕後發現這些痕跡,誰也說不準。
但想像我們在數百萬年後的遺產,是否有其意義?
弗蘭克授認為有。
「我認為,為了讓我們度過這個科技尚未成熟的時期,能夠思考地球的長期歷史是至關重要的,」他主張。
「這些是行星規模的變化,將在未來幾個世紀、幾千年、甚至幾萬年持續產生影響,」他說。
其他人也在看


暴雨襲!老爺山莊坍方 落石阻路30人受困
新北市汐止老爺山莊,因大雨導致土石坍塌,積水高度已達到膝蓋,道路布滿泥濘堵住家門,居民被迫拿著鏟子清淤,大約有30人受困無法出門,居民表示,居住20多年來首次遇到如此嚴重災情,甚至比賀伯颱風襲台時還要誇張。
TVBS新聞網 ・ 1 小時前
土銀獲玉山8獎 董事長何英明傑出領導人獎
【記者郭襄陽台北報導】土地銀行首次參與第22屆國家品牌玉山獎甄選活動,於今(114)年10月21日一舉囊括8項國家品牌玉山獎,包含1項「傑出企業領導人」、5項「最佳產品類」及2項「最佳人氣品牌類」,展...
自立晚報 ・ 4 小時前擺脫「難以啟齒」口臭! 網推6種方式找回清新好口氣
保持口氣清新不僅能讓自己感到舒適,也能避免在社交場合中因口臭而造成的尷尬。許多人常被口臭問題所困擾,擔心「一開口就尷尬」。事實上,想改善口臭並不難,只要從日常生活細節著手,就能有效恢復清爽好口氣。《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口臭改善方式」相關話題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口臭改善方式有哪些。
NOW健康 ・ 6 小時前
高市出任日本第一位女首相 早苗經濟學促貶預期帶動日圓貶破150 日股挑戰5萬點新高 但安倍經濟學2.0對上的是川普2.0 日銀也已展開升息|鏡轉全球|#鏡新聞
高市早苗出任日本第一位女首相,日圓10月來貶值近3%,徘徊150以下,日股更狂漲刷新高,日經225指數將挑戰5萬點大關,反映市場期待「早苗經濟學」(Sanaenomics)將成安倍經濟學2.0,大舉寬鬆貨幣、促貶日圓、擴張財政。 然而國際環境與日本經濟情勢早與安倍晉三在位時早就不同,美國財長貝森特對日圓很有意見,還曾經公開要求日本加速升息,日銀面對通膨率偏高,願不願意調整既定升息步伐,都還是未知數,日本政府債務占GDP比高居已開發國家之冠,財政刺激能力也備受質疑。「早苗經濟學」政策力度若不如預期,甚至方向與預期相反,日本的資產行情有可能立刻變調。 以目前債券市場熱絡的「寡婦交易」為例,在日銀逆勢升息動向明確之下,今年來日本公債價格跌跌不休,借券放空獲利豐厚,但這種操作之所以被稱為「寡婦交易」,就是因為風險很高、賠錢機率大、潛在損失相當驚人,若因高市上台出現變數,恐怕真成為寡婦製造機。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
非洲豬瘟來襲免驚!食藥署「嚴防病死豬流入市面」:違者最高罰2億
[Newtalk新聞] 台中市一處養豬場傳出疑似非洲豬瘟案例,引發各界高度關注。針對此事件,食藥署今(10/22)日發布新聞稿向民眾強調,非洲豬瘟並非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感染人類,請國人無須恐慌。食藥署承諾將持續嚴格把關市售豬肉製品的衛生與市場流通安全,並重申若食品業者刻意使用病、斃死豬肉,最嚴重可處以新台幣2億元以下罰鍰。 食藥署說明,為確保食品安全,國內所有屠宰場均配有駐場獸醫師,負責在豬隻屠宰前後進行逐隻檢查,確保所有肉品在出廠前皆已通過檢驗合格。食藥署會持續嚴格把關食品衛生與市場流通安全,呼籲民眾應避免食用來源不明的肉品。只要消費者購買的是來源清楚、符合規定的市售豬肉,其品質安全可靠,民眾可以放心食用。 食藥署表示,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提供的資料,非洲豬瘟病毒對高溫環境的耐受性不高,「加熱56℃70分鐘、60℃20分鐘後不活化,或加熱70℃立即不活化」。這項資訊再次印證了非洲豬瘟不會感染人類,民眾在經過適當烹煮後,食用豬肉是安全的。 食藥署指出,若有食品業者蓄意使用病死或斃死豬肉,這些肉品本質上已屬變質物品,依法不得作為食品原料使用。因此,若業者以這類不合格肉品製成
新頭殼 ・ 6 小時前
秋天慎防眩暈發作! 注意溫差變化造成之血液循環不良
王蒼敏藥師曾遇一位年近60歲婦女,曾經發作眩暈,看過醫師服藥治療後仍反覆發作,於是建議搭配服用循利寧已達1、2年,狀況穩定,眩暈發作機率也降低很多;另一位60歲男性患者,因為感覺記憶力變差,經常忘東忘西,本來要買的東西到賣場就忘了,後經建議後開始服用循利寧,初期每天服用2顆,同時搭配維生素B群,DHA和卵磷脂,藥物作用相輔相成,活化腦部、幫助記憶立提升,持續半年後狀態有好轉,目前減量持續保養中。
NOW健康 ・ 8 小時前
屏東佳樂水亞洲衝浪積分賽開跑! 邀「衝浪界傳奇」任直播客座講評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2025台灣屏東佳樂水亞洲衝浪聯盟系列積分賽」今(22)日於屏東滿州佳樂水漁村公園正式展開,陽光與浪花交織出南國最精彩的開場!今年共有來自超過15個國家、近300位國內外選手參加,其中包括來自印度的國家代表隊、印尼、菲律賓的亞洲巡迴雙料冠軍,以及多位來自日本、澳洲、美國等地的頂尖好手,展現台灣衝浪賽事的國際規模與專業水準。
民視 ・ 3 小時前
長戴降噪耳機「耳朵太安靜」反受傷 28歲男耳鳴頭暈難入睡 醫籲:小心聽覺過度補償!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28歲的阿信為了準備國考,每天早出晚歸到圖書館苦讀,為避免被干擾,幾乎整天都戴著降噪耳機,從早上戴到回家,耳朵幾乎沒有休息。近日他開始出現耳悶、耳鳴及頭暈等症狀,甚至睡覺時耳中不斷傳來嗡嗡聲,嚴重影響睡眠與情緒。就醫後才發現,是長時間使用降噪耳機造成「聽覺過度補償反應」,若不節制,恐導致永久性聽力退化。 降噪耳機暗藏危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田輝勣指出,無線耳機已成為現代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許多人從通勤、上班、運動到睡前放鬆都離不開耳機。尤其是「主動式降噪(ANC)」功能能讓外界聲音瞬間消失,營造出「真空安靜」的環境,雖然舒適,但也可能暗藏危機。 他說,降噪耳機是透過偵測外界噪音,並產生反向聲波加以抵銷。雖然使用者聽不到噪音,但耳內毛細胞和聽覺神經仍在持續工作、調整敏感度,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就像肌肉過度使用會疲勞受損,耳朵也可能因此受傷。 田輝勣進一步指出,當人長時間待在極度安靜環境中,大腦聽覺中樞會自動啟動「放大機制」,將微小聲音放大,以維持對環境的警覺性。這種補償作用短期內不易察覺,但拿下耳機後可能出現耳鳴、頭暈或覺得聲音刺耳等不適。 造成更大的聽力
常春月刊 ・ 14 小時前
用餐多「1飲品」能防糖尿病、脂肪肝!美女醫:還有助減肥
健康資訊普及,醋不僅是調味料,甚至被視為保健飲品。醫師邱筱宸表示,醋有益健康,主要來自於其中的醋酸。研究發現,醋酸具有提升胰島素敏感性、控制血糖、增加飽足感、減少脂肪肝的發生率。她建議,民眾可在餐中或餐後攝取少量稀釋醋(15到30c.c),有助於減緩澱粉引起的血糖上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語技能樹點歪?日籍VTuber虎子開口「輸贏味」,曬歌詞筆記日文、中文和注音混合
Yahoo TV 旗下的日本人氣 VTuber 何虎子(Torako Ho),不僅在今年九月成功達成十萬訂閱的里程碑,中文能力也突飛猛進。近期她持續挑戰學習台語,然而獨特的學習方式卻引發熱議,粉絲們笑稱,原本溫柔的虎子,在大家的教導之下,快要變成道地的「 8+9」了。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1 天前
曝光租約解釋了英國安德魯王子仍能住得起溫莎豪宅的原因
安德魯王子居住在位於溫莎莊園內、被列為二級保護建築的皇家小屋,附帶一棟園丁小屋、一間教堂小屋、六間小屋及警衛宿舍。
BBC NEWS 中文 ・ 9 小時前傳Anthropic與Google談雲端合作 價值數百億美元
(中央社墨西哥市21日綜合外電報導)彭博今天引述知情人士說法報導,美國人工智慧(AI)新創公司Anthropic正與谷歌(Google)洽談一項價值數百億美元的雲端運算合作協議。
中央社 ・ 16 小時前港媒:楊振寧告別式24日北京舉行 領導人將出席
(中央社台北21日電)港媒報導,已故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告別式,將於24日上午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在20屆四中全會23日閉幕的情況下,預料將有中央領導人出席楊振寧的告別式。
中央社 ・ 1 天前
"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登場 台灣循環經濟路徑圖首度公開
財經中心/陳妍霖、張皓宇 台北報導「2025亞太循環經濟論壇暨熱點」首度移師台灣舉辦,來自50個國家、超過500位「產官學研」代表齊聚交流,台灣不僅分享循環經濟的經驗和成果,還首度公開「臺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要讓台灣成為亞太跨界循環合作的關鍵角色。
民視 ・ 4 小時前
養豬場驗出疑似非洲豬瘟 中檢主動剪報分案偵辦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台中市傳出疑似非洲豬瘟案例引起全國關注,台中地檢署今(22)日指派民生專組主任檢察官洪國朝率同執行秘書檢察官康存孝下午邀集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長傅瓊慧等人召開研商會議,並於會後啟動剪報分案作業,指派康存孝積極查辦。 中檢表示,今日媒體報導農業部證實臺中市某養豬場檢出非洲豬瘟核酸陽性反應乙節,經查屬重大公共衛生與動物防...
匯流新聞網 ・ 6 小時前日本開放藥局售事後避孕藥 食藥署:尚待共識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2日電)日本近期首度開放緊急避孕藥無須醫師處方即可在藥局購買。食藥署今天說,台灣曾討論事後避孕藥擬改指示藥,因涉及醫界、藥界、兒少、家長、婦女等多層面,仍有待取得共識。
中央社 ・ 5 小時前

像颳颱風沒放假!汐止又陷塞車地獄 侯友宜臉書被灌爆
雨下不停!因為東北季風及第24號颱風外圍環流的影響,雨彈持續侵襲北部,北北基桃達成共識,宣布今日照常上班上課,但是有住在汐止、淡水的網友紛紛上網回報,今天的風雨根本像颱風天,汐止通勤時間也湧現滿滿車潮,讓上班族相當厭世,到新北市長侯友宜的臉書留言「到底在幹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