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防衛韌性 中科院電解產氫發電可機動部署偏鄉災區、深入家庭
中科院運用電解產生氫氣的淨零排碳發電技術,持續推動研發,在今天(10/16)開幕的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當中,發表國內第一台整合6kW全自製陰離子交換膜產氫機、20Nm3儲氫合金、20kW燃料電池及電源管理系統的「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20呎貨櫃)」,並鏈接前端風光綠能及離峰餘電,透過製氫、儲氫及氫能應用,做為移動式及分散式電站。另外也有手拉26吋行李箱大小的移動式氫能發電裝置,可以抽換小型儲氫合金罐,搭配小型燃料電池,可發電2小時,就能夠讓家庭用電力煮熱食,落實防衛韌性到最基層。
自去年(2024)的創博會上,中科院展出「高效率綠能電解產氫技術及應用」系統後,繼續整合提升,中科院今年在2025創博會上展出運用電化學質能平衡的「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可減少加壓機與加熱器等能量損耗。其中的電解產氫機所產生的氫氣壓力,恰將足夠氫氣加壓儲存於儲氫合金之中;儲氫合金釋放氫氣所需的熱源,來自於燃料電池運作時的廢熱;燃料電池發電的生成水,亦回收至電解產氫機循環使用。
中科院軍民通用中心科技專案推展組組長李德修博士指出,這套「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全系統在低於攝氏80度的溫度,以及相當於公路自行車胎壓的1.5倍、約10bar較低壓力操作,可大幅降低氫能安全性疑慮,加速氫能普及化。而且在災害或緊急狀態下,也不需建置加壓站等設備,更符合全社會防衛韌性的需求。
李德修也指出,目前整合在20呎貨櫃的「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可以彈性部署,例如可以在宮廟、活動中心等地佈置,啟動時間僅需數分鐘,平時可依電網負荷,來調整電解產氫功率機動儲能,有效利用每日5GW的備轉容量。再於用電尖峰時,提供氫氣給燃料電池發電併網。這原理就像是日月潭抽蓄發電運作的概念。
此外,如果把中科院這一套整合在20呎貨櫃內的「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部署到科學園區或偏鄉生活據點,更可以藉由氫氣儲能的效能,提供乾淨、安靜、低溫、無震動的防災韌性電力解決方案。
至於要把氫能發電深入到家戶或是部隊小單位使用的情境,李德修表示,該單位也研發「氫能燃料電池拉桿箱」,在26吋拉桿行李箱大小內,整合300W燃料電池,以及可抽換的0.5Nm3儲氫合金罐,每一小罐氫氣合金罐就能供應2小時發變,便於補充氫氣,持續提供電力給家庭或小單位。這一來就能夠與貨櫃發電系統搭檔以「高低配」的方式,發揮機動及分散優勢,持續提升台灣電力網的韌性。
更多太報報導
國軍現役部隊全面換發T112步槍 T91檢修後交後備部隊
2027邁向「完全體」! 中科院研製全身型智慧輔力「軍用外骨骼」系統
抵抗3千度瞬燃!中科院防超高溫耐燃工作服 台灣創博會首展
其他人也在看

不只是口臭!舌苔厚、牙周病恐讓胰臟癌風險高三倍 洗牙、不熬夜、戒糖菸趕壞菌
「我早上起床嘴巴都有怪味,舌苔厚,牙齦還容易出血,這樣正常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說這是他在門診中常聽到的...
Heho健康網 ・ 1 天前中科院電解產氫發電新突破 6KW貨櫃可迅速部署偏鄉、災區
為落實我國2050年淨零碳排能源政策,中科院繼「2024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示「高效率綠能電解產氫技術及應用」相關系統模組後,進一步發揮系統整合能力,在2025創博會中,發表國內第一台整合6kW全自製陰離子交換膜產氫機、20Nm3儲氫合金、20kW燃料電池及電源管理系統的「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2
自由時報 ・ 21 小時前

雙引擎動能 高力股價創下新高
AI伺服器對散熱需求高度成長,國內散熱廠包含奇鋐、雙鴻、高力營收紛紛創高,其中,高力以液冷散熱及燃料電池雙主軸,受到市場關注,股價今奔漲停,最高來到506元,後續漲幅值得留意。
理財周刊 ・ 1 天前強化能源韌性 中科院打造「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
為達強化我國能源韌性的目標,中科院16日在台北「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展示其研發的「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將製氫、儲氫及氫能發電,整合在一個20呎貨櫃內,除可在達成精準儲能的效能,在災害導致電網受損時,也能成為機動部署的儲能發電站。 為落實我國淨零碳排政策、同時強化國家能源韌性。國家中山科學院16日在台北「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首次展出其運用「電解產氫技術」所衍生打造的「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透過製氫、儲氫、及氫能運用,成為適合分散電網、機動儲能的「移動式」儲電站。 中科院表示,過往就曾展示相關機構的單一模組。今年中科院發揮系統整合能力,將6kW的「全自製陰離子交換膜產氫機」、20Nm3「儲氫合金」及20kW「燃料電池電源管理系統」,整合在一個20呎貨櫃內。除具有彈性部署效能外,更能在3分鐘內啟動發電、並提供最高10kW電力輸出,足夠戰時指管系統,或是災害時的前進指揮所使用。 中科院指出,本系統可利用發電尖峰時的餘電進行產氫,達成精準儲能的效能,或是在戰爭天災發生,電力系統遭破壞時,成為移動式的儲能發電站,相較其他儲能方式更具運用潛力。中科院軍民通用中心組長李德修說:『(原音)我們
中央廣播電台 ・ 16 小時前
賈永婕上任101董事長滿1年! 備詢曝「明年大計畫」:大家可以期待
女星賈永婕上任台北101董事長滿1年!今(16)日赴立院備詢,預告明年有一個大案子,會和Netflix合作「全球直播」,將台灣和台北101推廣至全世界,要大家可以期待一下。立院財政委員會今日請財政部長...
華視 ・ 16 小時前
新加坡擬祭詐騙犯鞭刑最重24下 藍委籲台灣跟進
新加坡擬刑法修正草案,未來凡涉入詐騙或與詐騙相關罪行者,將面臨強制鞭刑6至24下的刑罰。國民立委洪孟楷今(16日)喊話,「新加坡能!台灣能不能?針對詐騙犯用鞭刑,贊成請加一!」
太報 ・ 15 小時前
新壽北士科動土惹議 台北法務局長連堂凱:不會被鏟子嚇到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南報導 新光人壽今(16)日上午在輝達看中的北投士林科學園區 T17、T18 土地舉行動土典禮,引發外界關注,台北市多位議員直言新壽此舉是「打臉市府」。對此,台北市政府法務局長連堂凱強調,「我們不會被鏟子嚇到」,並指出新壽在「新新併」後將於明年1月1日消滅,屆時工程不可能有突破性進展,市府將依法中止契約。 連堂凱會中說明,「...
匯流新聞網 ・ 16 小時前
準風神「侵台機率」曝光!粉專警「3地區嚴防劇烈降雨」:做好準備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熱帶擾動96W被預告即將生成,面對再有颱風可能逼近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也透露目前特別協調所,已經轉為緊急應變協調所,隨時針對「風神」形成後馬上的天災預防調度,氣象粉絲專頁「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特別發文,提及96W現在正處於組織性改善中,預計還需要兩三天整合,並揭開「風神」若生成的襲台可能性,在19至22日間在台灣3地區可能因為共伴效應出現劇烈降雨。
民視 ・ 15 小時前
颱風風神估週末生成「路徑變了」 影響最劇烈時間曝光
受限於環境,熱帶系統增強時間將延後!中央氣象署估今晚至明日才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週末生成為颱風「風神」,週日起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將影響全台,其中雨勢最顯著時間落在週日至週二,氣象署也說明一週天氣概況。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3 小時前
準颱風「風神」路徑南修 全台週末大變天!轉冷+豪雨下到發紫
【記者黃泓哲、江宜潔/台北報導】今(16)日東風帶來水氣、全台天氣變化明顯,迎風面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蘭有局部短暫陣雨,花東、大台北、恆春半島也有零星降雨,接著午後山區及高屏恐出現局部雷陣雨,直到週末東北季風報到,整體感受可能會十分濕涼。值得注意的是,熱帶擾動(96W)持續整合中,目前預估最快這兩天有機會發展成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FENGSHEN),至於路徑則又略為南修了。
壹蘋新聞網 ・ 18 小時前
準風神颱風恐侵台?專家揭「最可能路徑」 下週雨區再擴大
位於菲律賓東方的熱帶擾動96W持續發展中,氣象專家吳聖宇今(15)日表示,有機會在週五至週六增強為風神颱風,目前預估路徑變數大,不過他認為最有可能的路徑是「經過呂宋島進入南海」。他也提醒,即使風神颱風不直接侵台,也要注意降雨的情況,尤其是大台北、北部山區、東半部地區以及恆春半島一帶都要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這週末別去光復鄉!鏟子超人「急籲1事」 一票人點頭:車票已退
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千萬噸洪水如海嘯沖進光復鄉,導致當地災情相當慘重,各地湧入許多鏟子超人前往災區救災。不過,有志工提醒,最近天氣不太穩定,未來一整週都會有強降雨,希望大家這週末先不要去現場幫忙了,「好好休息平安最重要」。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謝龍介慘了!造謠烏山頭水庫光電「污染超標」 郭國文怒報案告發
即時中心/黃于庭、李美妍報導我國近年持續發展綠電,烏山頭水庫於2022年設置「水面型太陽光電板」,不過近日卻有網紅質疑,工人以「藥水」清洗光電板恐會污染水質,國民立委謝龍介也多次附和此謠言,更稱自己若當選台南市長一定嚴查。對此,民進立委郭國文今(16)日怒嗆,謝龍介就是造謠者之一,已派人至警局報案告發違反《社維法》,散布假消息製造恐慌,希望警察盡速偵辦。
民視 ・ 16 小時前
要變天了!週末「風神」成颱降雨一週 2地區這4天防豪雨
今(17日)各地天氣仍偏東風形態,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宜蘭及恆春半島為迎風面,可能有間歇性短暫陣雨,花東及大台北也不排除有零星降雨機會;至於中南部則大致晴朗炎熱,午後僅有高屏及部分山區可能出現局部雷陣雨。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提醒,根據今晨最新氣象情資顯示,...
CTWANT ・ 1 小時前
「風神」不登陸也可怕!全台雨彈炸4天「北東恐大量降雨」
生活中心/周希雯報導秋老虎持續發威,今日(16)各地天氣依舊天氣晴朗炎熱,有7縣市發布高溫特報,其中新北市白天恐飆到38度極端高溫、臺南市、屏東縣可能出現36度高溫;不過下週即將迎來入秋首波降溫,最高降幅達10度。另外,西北太平洋上的熱帶擾動96W正於有利環境中逐步醞釀發展,預估最快週末升級為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美國預報預測可能會靠近台灣,氣象專家吳德榮也示警,即使風神最終未登陸台灣,在東北季風共伴(秋颱)效應影響下,北、東部仍躲不掉雨彈,甚至可能「大量降雨」。
民視 ・ 20 小時前

地球逐漸變暗?NASA研究揭北半球吸熱更多
[NOWnews今日新聞]美國太空總署(NASA)一項最新研究調查指出,地球反射陽光的能力在過去24年間逐年下降,北半球又比南半球更加明顯,這代表著地球吸收的熱量比以往更多,專家也盤點出三項潛在原因。...
今日新聞NOWNEWS ・ 11 小時前

要變天了!有感降溫狂掉10度 秋颱共伴降雨熱區曝
中央氣象署表示今天(16日)環境為偏東風,迎風面水氣稍增,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及宜蘭地區有不定時局部短暫陣雨,花東、大臺北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高屏地區及其他山區也有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