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獨」到「親中」: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的啟示
中國國民主席改選落幕,55歲的鄭麗文以黑馬姿態擊敗郝龍斌當選,成為洪秀柱後第二位獲全國員投票選出的女性主席。鄭麗文的勝選被視為國民內部路線出現重大轉折。
這位曾參與學運、主張台灣獨立的前民進員,如今代表國民內主張改革與世代交替的「戰鬥派」。她在兩岸立場上強調「中國認同」,選戰期間曾被批評為「親中」、「紅統」,引發內外高度關注。
選前包括台北市長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等多位地方首長皆表態支持穩健派代表郝龍斌,鄭麗文的勝選被外界解讀為內「非中華民國派」勢力的崛起,挑戰國民長期以來的路線與權力結構。
鄭麗文當選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出賀電,提及「推進國家統一」。她的回應引起各界解讀,外界關注她上任後對兩岸關係的影響,以及是否能整合內派系,帶領國民迎戰2026年地方選舉與2028年總統大選。
上任後會延續「親中」路線嗎?
在上周六(10月18日)進行的國民主席改選,前立法委員鄭麗文以65122票當選,得票率50.15%,比排第二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多14.3%。
鄭麗文的出線引發台灣政壇高度關注。多位學者指出,她主張內改革與世代交替,為國民注入一股「破舊立新」的能量,其對抗民進的戰鬥形象有望帶動內團結,但也象徵內長期隱伏的路線衝突浮上檯面。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泉忠投書媒體指出,鄭麗文是國民首位非建制派(亦稱「非中華民國派」)出身的主席,其政治論述高度意識形態化,強調「中國認同」,其更為「親中」的鮮明立場與對手郝龍斌所代表的「兩岸穩健派」明顯區隔,內將迎來「艱巨的路線之爭」。
選前包括蔣萬安、侯友宜等多位地方首長皆表態支持郝龍斌。
鄭麗文的兩岸立場在選舉期間即備受討論,她選前曾說台灣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新大力推動兩岸交流對話,主張恢復與中國大陸的制度性對話,「強強聯手,一加一大於二」,也表示若當選主席願與習近平見面,「不要說見一次,見一百次都願意」。
外界因此格外關注北京對此次選舉結果的表態。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賀電指出,多年來兩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增進兩岸同胞親情福祉,成效積極」。他期望兩深化合作交流,「推進國家統一」。
鄭麗文覆電感謝習近平,表示「海峽兩岸於1992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她同意兩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她認為應在既有基礎上強化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台海和平穩定,「為民族復興開闢宏偉前程」。
鄭麗文勝選後也向國際承諾,國民未來對外關係將秉持對等、尊重、互惠原則,堅持三大方向:不讓台灣成為麻煩製造者、不成地緣政治犧牲品、積極為區域和平努力。
台灣成功大學教授李忠憲教授分析,中央總書記向國民主席發賀電並非首例,早在2021年朱立倫當選時,習近平也曾以賀信形式表達「在九二共識與反台獨的共同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的立場。
然而,相較於朱立倫時期「台海情勢複雜且嚴峻」的警示語氣,此次鄭麗文所收到的賀電顯得更為積極與親切,字句中強調「促進兩岸交流合作、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甚至提及「推進國家統一」,使外界格外關注其中的政治訊號。
至於鄭麗文的回覆,李忠憲認為她未設防線,顯得立場更為親中,使得「習鄭關係在媒體眼中被放大為一種『親密』的象徵」。
他也指出,鄭麗文不再以「統一」為口號,而以對話、理性、務實作為包裝,打造出一種國際社會可以接受的「溫和版親中」形象,對北京而言也能降低對台「統戰」的成本,成為北京「政策輸入」的新管道。
「鄭麗文比立法院長韓國瑜更懂得包裝,比朱立倫更懂得權衡,是一位可被國際社會接受、卻又對北京有用的『理性親中』代表。」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則對BBC中文分析,雖然鄭麗文在選舉過程中展現出對北京友好的姿態,但她應該清楚台灣主流民意對「親中」的警覺性仍然強烈, 因此預期她上任後會採取「語言上和緩、政策上穩健的方式來經營兩岸議題」,延續「交流而不附和」的路線,口頭上維持善意,實際上避免過度靠攏中國。
「她若要帶領國民回到主流政治舞台,勢必要在論述上調整,作為主席她需要淡化『統一』相關語言,強調和平、穩定、交流,以避免引發中間選民疑慮,這樣的調整不僅是戰術考量,也是國民在未來選舉中生存的必要。」
「綠轉藍」爭議人物,為何獲勝?
鄭麗文這次擊敗郝龍斌當選,外界都好奇這位「非典型國民員」,為何能大勝傳統藍營政治人物。
她在雲林出生、台南長大,是外省二代,就讀台大法律系期間參與野百合學運,曾是「台獨基本教義派」。她畢業後加入民進,代表該於1996年當選國民大會代表,即是依中華民國憲法設立的民意職位,負責選舉總統、副總統、修改憲法及罷免元首,她也曾任民進青年部副主任等職。
但在2002年,她因批評時任衛生署代署長塗醒哲涉嫌「舔耳案」,因不符事實,違反內「不得亂發言」規定遭民進停權,鄭麗文後來稱因「理念不合」退。
離開民進後,2004年泛藍陣營在凱道集結抗議總統大選選舉不公,鄭麗文擔任主持人被視為正式挺藍,2005年正式「綠轉藍」獲時任國民主席連戰延攬加入國民,隨後擔任國民文化傳播委員會主委、發言人等職務,也擔任過不分區立委及行政院發言人,因口才及組織能力有「藍營最強辯手」的稱號。
台灣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對BBC中文說,鄭麗文的背景能更了解民進,從而「凝聚泛藍和中間選民」。她優於其他候選人是在於她更加「戰鬥」,這是國民員期待的,反映了國民員的危機感,「失去中央政權已經12年,希望能重返執政」。
鄭麗文選舉期間積極提出革新內制度,例如要找回長期未參與務的年輕員,鼓勵新世代參與決策,這讓她在年輕員間支持度高,並獲軍系與部分地方議會支持。選舉期間,曾獲國民前黃復興部主委季麟連、桃園市議長邱奕勝等人支持。
台灣東吳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必榮向BBC中文分析,鄭麗文勝選代表國民內希望改革的聲音,「年青人覺得國民太老派,但鄭麗文比較敢衝撞」,這個結果反映世代交替、穩健過渡的一個選擇,「應該有助於國民拓展年青人的選票」。
候選人郝龍斌與趙少康曾公開指控介選,意指鄭麗文是「同路人」。翁履中對BBC中文表示,有關議題在選前被大幅渲染,反而產生了意料之外的效應,「許多國民員對於這類外部干預與『抹紅式』指控反感,激發了內部團結心理」。
其形象塑造也是關鍵之一,台灣成功大學教授李忠憲向BBC中文說,鄭麗文懂得以「開放、理性」的語言包裝自己,使她在國際媒體面前顯得「兼具理智與現代感,與傳統藍營僵化、守舊的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但值得注意的是,儘管鄭麗文獲過半數支持當選,但整體投票率遠低於上一屆,只有不足四成。比對近年國民主席得票數,鄭麗文也是最低,較得票率不過半的朱立倫還要少兩萬多票。
翁履中認為這反映了員的冷感與無力感,「選舉過程中內部爭議不斷,讓員選擇觀望」。劉必榮則引述國民員朋友分享,指他們感到陷入兩難,因為鄭麗文及郝龍斌都有支持的理由,「每一個員投票都要算好幾步,第一個錢的問題、第二個藍白合、第三個大陸問題、第四個選舉能否選贏的問題,各有利弊,所以大家不知道怎麼選,大概就沒有選」。
能否改革國民和團結派系?
當選後,鄭麗文發表勝利感言說,「國民會努力成為第一大,在我任內完成2028年完全執政的政輪替,還有兩岸共榮共和,這是我最重要的使命」。
林泉忠投書指出,鄭麗文更為親中的立場,在此次選舉獲得國民內軍系與黃復興系統的支持,但可能失去與與中間選民對話的空間,選後新任中央如何與原建制派整合,將是鄭麗文上任後的首要挑戰。
73歲的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在選戰期間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強調「九二共識不等於一國兩制」,呼籲中國大陸正視並尊重中華民國的存在事實,象徵內穩健派的集結。
劉嘉薇教授分析,鄭麗文標誌著對抗民進的大旗,將有助於國民內部改革和派系團結,「因為內有共同的目標,就是下架民進,重返執政」。
鄭麗文選後「用最深的誠意」向民進說,台灣不能再內耗,不要在自己內部找敵人,要把台灣的政政治從惡鬥、內耗拉回正軌,期望民進不要再仇恨、撕裂,不要再打「仇中牌」。
身兼民進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並未發文恭賀鄭麗文當選,僅送花籃致意。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表示,期望朝野政領袖「共同目標都能以國家利益為優先,以守護國家安全為前提」。民進發言人吳崢也說,希望國民「將台灣利益置於政之上」,共同面對當前的國安挑戰。
至於國民內的聲音,這次選舉過程中因為傳出「介選風波」,候選人一度激烈互打,內擔心影響日後團結。選舉結果出爐後,屈居第二及三名的郝龍斌及羅智強也都祝賀鄭麗文。
郝龍斌說「希望未來要放下這次選舉中的紛擾以團結,共同為國民的未來奮鬥」。羅智強同樣表示,「選舉結束就是團結的開始」,相信國民在鄭麗文的帶領下會開創新局,「打贏2026及2028大選」。
現任國民主席朱立倫也祝賀鄭麗文,說即將到來的「九合一」及總統大選是大家最關注的,他希望國民團結、讓國民更強。
鄭麗文曾提出國民要走向集體領導,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左正東認為,她是以什麼方式、被納入的人是有多大決策權,「這些都會決定未來鄭麗文能否團結各個山頭,未來國民能否繼續整體作戰」。
短期而言,學者李忠憲認為國民的派系衝突會緩和,因為鄭麗文擅長透過資源與位置的再分配換取支持,「然而這種『和諧』的背後並非真正的改革,而是『資源再分割』的延續」,長遠來說只是將國民從「理念共同體」進一步轉化為「權力交換所」。
李忠憲續分析,這種作法會使內改革不再關乎方向與信念,而是誰能分得更多政治利益,恐導致國民失去公共性與道德說服力,因為「政不是為了特定派系、利益集團或個人升官而存在」,未來能否在社會中獲得價值認同成疑。
劉必榮則指出,很多地方派系其實是支持郝龍斌,因為他代表穩定、可預測、不會有積極變化,所以鄭麗文擔任主席後,將要整合這些地方勢力。但鄭麗文當選勢必把中央部年輕化,而競選地方選舉方面因資源有限,就會出現分配的問題。
「本來鄭麗文上來,可能一些年青人覺得有機會到我來競選了,但跟民眾合作過程中又要讓一些(地方席位)位置給他們,原本給年青人的變成給民眾了,是否這樣?」
國民預料11月才進行新舊任主席交接,劉必榮提醒在藍營選舉的時候,民進很多準備參選地方選舉的候選人「隊已經站好」,但國民還要整理團隊、跟民眾討論如何合作和提名等,「等一切搞定都明年了」,「這個時候再搞個分裂就完蛋了」。
對藍白合作的影響
下一步主席要帶領籌備選舉,除了兩岸論述會影響選情,在明年地方選舉國民與民眾兩個在野,如何協調提名與資源分配,也是對鄭麗文的考驗。
在鄭麗文當選當晚,民眾隨即發布新聞稿,主席黃國昌表示,台灣民眾致力推動「聯合政府」,透過跨派力量打破民進「一專擅之僵局」,期待未來民眾與國民在政策與理念上持續深化交流,逐步累積互信,「建立聯合治理典範」。
鄭麗文也感謝黃國昌,表示知道社會有多麼高的期待,一定要用最大誠意與決心,完成在野團結,「為台灣撥亂反正」。
事實上,鄭麗文早在當選前已組成「外在野大聯盟」,說要連結所有統治者、執政之外的聲音,發揮制衡力量。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支持民眾的網紅「館長」陳之漢等也是發起人之一,被視為要整合藍白勢力。
如今鄭麗文成功當選國民主席,左正東分析藍白合要成功,不只主席願意促成合作,還有的基層群眾能否接受,「特別涉及可能要禮讓的選區裡原本準備參選的候選人」,以及未來組成政府的行政部門職位分配。
「這些需要是主事者本身有協調內各個山頭的威望」,左正東認為目前鄭麗文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要視乎她這一年的各項表現。
翁履中認為,鄭麗文擅於運用媒體的能力,能讓藍白對話透過媒體產生合作氣氛,但要讓「藍白合」更順利,地方選舉願意配合多少民眾的要求,會是民眾對鄭麗文是否有合作誠意的觀察指標。
據國民規劃,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後,將於10月21日公告主席當選名單,並翌日將主席選舉結果陳報中常會核備,11月1日召開全國代表大會,進行新舊任主席交接。
其他人也在看


習式反腐「打虎拍蠅」12年後,高官為何「越反越腐」?
在習近平開啓「反腐風暴」12年後,中國當下正處在一個聲勢更大的反腐浪潮之中。正在舉行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上,需要確認的落馬中央委員總數可能創紀錄。
BBC NEWS 中文 ・ 19 小時前
雙11購物節將至「幽靈包裹詐騙猖獗」誤取貨補救方法一次看
隨著網購平台蓬勃發展,越來越多消費者轉向線上購物,詐騙集團也因此趁虛而入,近年來幽靈包裹詐騙案層出不窮,根據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數據統計,今(2025)年9月網路購物詐騙報案件數高達3625件、財損2億6710.7萬,雙11購物節將至,民眾在開心購物時,也別忘了要提高警覺。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印尼雅萬高鐵啟用兩年面臨債務困境
印尼與中國合資打造的雅萬高鐵,一向被視為「一帶一路」的重要項目,然而印尼媒體近期報導稱,該項目陷入財務困境,正與中國展開債務重組談判。顯現這項巨額基礎建設面臨的經濟與政治挑戰。
德國之聲 ・ 21 小時前
苗縣銅鑼杭菊生活節 11/15樟樹村登場
苗栗縣富農農產運銷合作社以「菊內人」為主題,舉辦的二○二五銅鑼杭菊生活節將於十五日至十六日在樟樹村盛大登場,將結合賞景體驗、食農文化、低碳旅遊與國際交流,邀請全國遊客在杭菊盛放之際,走進銅鑼鄉找到屬於自己的「菊內人時刻」,體驗杭菊花海的魅力。富農農產運銷合作社在銅鑼火車站前廣場召開記者會行銷銅鑼杭菊生活節,並由客委會副主委邱星崴、副縣長邱俐俐、縣議員羅貴星、黃芳椿、銅鑼鄉長謝昌年、鄉代會主席林九「火台」、公館鄉長何在鑫、通霄鎮農會理事長洪文華、三義鄉農會理事長邱耀彬、縣府文觀局副局長徐建男、農業處副處長蔡政新、敏實科大副校長王慧君、聯大教授徐義權、富農農產合作社理事主席陳弘智等人共同?動這項活動。客委會副主委邱星崴指出,富農農產運銷合作社很用心規畫銅鑼杭菊生活節活動,代表 ...
台灣新生報 ・ 18 小時前
共機降溫塑造「親中可換和平」假象 鄭麗文當選引聯想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國民新主席鄭麗文親中立場,引發內外爭議,自家人聽了都皮皮剉,前高雄市文化局長尹立更點出,自從鄭麗文當選主席後,軍機就降溫,時間巧妙到讓人懷疑是暫時換取和平假象,恐是給鄭麗文的政治獎賞,也是未來鄭習會的談判劇本。
民視 ・ 15 小時前
高市早苗當選首相 被視為安倍「弟子」的她對華策略是否會有別於「議員高市」
高市被視為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政治遺產繼承人之一。而安倍被外界視為「抗中」甚或「親美友台」的政治路線及意識形態遺產,是否將延續至高市時代,又將如何影響區域政治,特別是中日關係?
BBC NEWS 中文 ・ 18 小時前
鄭麗文為何能當選國民主席?媒體人曝外界「3嚴重誤判」
外界原先預期郝龍斌在國民主席改選有明顯優勢,但最終卻讓鄭麗文異軍突起、成功翻盤。媒體人陳鳳馨分析,社會對這次的魁改選有3個嚴重誤判,員會投給鄭麗文,是希望國民能改頭換面。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外資點讚多元化布局 神盾開盤立即亮燈漲停
[NOWnews今日新聞]美系外資出具最新報告上調IC設計廠神盾評等至「優於大盤」,帶動今(21)日股價開盤立即鎖上漲停價143元。美系外資指出,神盾2025年來已超過十筆投資,讓公司產品組合從指紋辨...
今日新聞NOWNEWS ・ 22 小時前
韓儒伯:美國將加速讓防衛夥伴取得技術 台灣也在內 (圖)
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21日表示,據官員透露,美政府將公布新的全球性指導方針,加速評估程序及技術釋出的可行性,以利防衛夥伴取得相關技術,台灣也包括在內。中央社記者侯姿瑩埃利科特市攝 114年10月22日
中央社 ・ 3 小時前


盧秀燕危險 鄭麗文:內政治明星不只一位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新任主席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不過,台中市團書記長李中質疑,鄭麗文一直沒表態「不參選總統」,憂心主席想參選總統,國民失去執政機會恐再次上演。對此,鄭麗文今(21)...
今日新聞NOWNEWS ・ 17 小時前


鄭主席三大挑戰1/派系選後待整合 揭鄭麗文逆襲郝龍斌關鍵
鄭麗文將於11月1日全代會正式就任主席,但內不只兩岸主張意見分歧,藍營正副議長系統、地方派系在魁選舉各擁其主,接下來能否迅速整合?牽動明年九合一布局與輔選量能。郝龍斌雖獲得彰化謝家、雲林張家、屏東周家、台東吳俊立等藍營傳統地方派系相挺,但全台22縣市及海外開票結果,郝最終僅在雲林縣、屏東縣小幅勝出,其餘縣市都被鄭麗文拿下。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海鯤號延宕背後的國安危機
若真要保衛台灣,就不該浪費任何一分國防預算。這句話,應該成為所有政與政府施政的共識。但令人遺憾的是,民進政府在過去9年以來,一方面高舉「抗中保台」大旗,升高兩岸敵意螺旋,另一方面擴張國防預算,卻未能將軍費有效轉化。
中時新聞網 ・ 6 小時前
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再起!下游800公尺再現新壩體 居民緊急預警撤離
(記者許皓庭/花蓮報導)花蓮縣光復鄉再度出現堰塞湖警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21)日上午表示,於8時3 […]
引新聞 ・ 17 小時前
"習鄭會"有譜? 鄭麗文:盼代表全台民意交流
政治中心/屈道昀、宋弘麟台北報導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過程中爆出介選助他當選,但她今天被問及會不會有習鄭會時仍不避諱表示當然要,還說現在去也是代表國民主席而已,希望未來國民的總統或政權,代表的是全台灣的民意。對於趙少康警告,如果不消除親中力量,會令不出中央,鄭麗文只回應,希望選舉激情早點結束。準國民主席鄭麗文:「我們應該要推動兩岸和平跟和解,那你有更大民意做後盾,你到對岸去就更有代表性。」才剛當選主席,鄭麗文行程滿檔,上節目大談兩岸政策,即便被主持人問到,是否擔心會被貼紅統標籤,未來習鄭會有譜嗎?鄭麗文表示沒在怕。鄭麗文推動兩岸政策盼代表全台民意赴中交流。(圖/民視新聞)準國民主席鄭麗文:「我去也是代表國民主席而已,但我希望未來國民的總統或政權,他們贏得的是代表全台灣的民意,那層次就更不一樣了。」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台灣是多元民主的體制,我們會期待說朝野各政領袖,大家無論立場如何都有一致共同目標,那就是在任何事情的考慮,以國家的利益作為前提。」鄭麗文已經放眼2028總統大選,不過內聲音似乎還沒統合,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在臉書發出千字文,強調地方縣市長有自己的預算和行政權,根本不需要依靠中央,若中央和地方及立院政策若一致,可發揮相輔相乘效果,否則就各行其是,甚至早在選前就有藍委批評鄭麗文,履歷略顯蒼白無力。趙少康指若鄭麗文不消除親中勢力恐令不出中央。(圖/民視新聞)立委(國) 黃健豪:「今天中午鄭麗文主席也會來國民團拜訪,那我想藉此大家會比較充分的交流溝通,讓我們比較清楚鄭麗文主席的路線。」準國民主席鄭麗文:「選舉難免會激情,選舉因為才剛剛落幕,可能還需要大家有一段時間冷靜下來,我自己也出身立法院,非常了解立法院的生態及運作,我們也希望中央部跟立法院,未來相信一定是合作無間。」被問及有意參選新北大位的民眾主席黃昌國,未來藍白合機會,鄭麗文同樣沒把話說死。準國民主席鄭麗文:「不可諱言的因為國民,長期在新北市執政可圈可點,也受到市民高度的肯定,真的在新北是受到廣大支持歡迎的最強人選,但是我們一定會遵守,形成藍白合的一個機制,透過這個機制來產生人選。」從兩岸政策到修復內裂痕,加上2026選戰在即,鄭主席的挑戰才剛開始。原文出處:「習鄭會」有譜? 鄭麗文:盼代表全台民意交流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鄭麗文稱曾待過綠營「知道怎收拾民進」 吳思瑤犀利反嗆了玻利維亞政壇巨變!基督教民主「終結近20年左翼執政」陸軍砲測中心「24歲中尉墜樓亡」 陸軍教準部遺憾:成立專案小組配合檢調偵辦
民視影音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