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早期警訊曝光!研究:「轉身變慢」可提早8.8年預知
德國基爾大學最新研究發現,轉身動作變慢可提前約8.8年預測帕金森氏症的發生,成為早期偵測的重要突破。這項研究顯示,比起常見的手抖症狀,轉身動作異常能更早反映出神經系統的退化變化,為疾病預防與早期介入提供了新方向。
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中指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疾病,會導致手抖、動作緩慢、說話聲音變小等症狀。雖然這些症狀多見於中老年人,但在明顯症狀出現前,大腦早已開始產生變化。若能在疾病前驅期提早發現,就有機會提早保護腦神經、延緩惡化。
德國研究團隊邀請了933位年齡介於51至85歲的志願者參與研究,讓他們配戴可偵測動作的智慧手環,長期記錄走路與轉身的表現,並進行長達10年的追蹤。結果顯示,23位在研究期間被診斷為帕金森氏症的參與者,在確診前約8.8年就出現了「轉身變慢」的異常現象。
黃軒醫師解釋,轉身比走直線困難得多,需要肌肉平衡、空間定位與大腦指令的同步運作,對神經系統而言是一項「高難度動作」。帕金森氏症初期,大腦控制運動的區域開始退化,最先受影響的就是這些需要高協調度的動作,因此「轉身慢」比「手抖」更早出現,成為敏感的早期信號。
研究也發現了風險因素的差異:男性罹患帕金森氏症的風險是女性的4倍,且年齡每增加1歲,風險就提高約15%。這意味著年紀越大的男性,越需要注意身體動作的細微變化。
黃軒醫師進一步歸納了帕金森氏症發展的時間軸:診斷前9年出現聲音和臉部表情失調以及轉身角度變差;8年前手指開始抖動;7年前手臂擺動惡化;6年前走路開始不穩;4.5年前出現下肢碎步和不均衡;4年前平衡感消失、肢體僵硬和緩慢。
除了「轉身慢」外,帕金森氏症的其他早期徵兆還包括嗅覺變差、便秘、睡眠時手腳亂動、說話聲音變小,以及走路時一隻手不擺動等。黃軒醫師建議民眾學會觀察自己身體發出的微小訊號,因為及早發現這些變化,可能是提早守護腦部健康的關鍵。
延伸閱讀
鍾佳濱引公憤!全台防疫他幸災樂禍喊4字 慘遭網友灌爆
獨/國光客運駕駛遭乘客恐嚇 親吐「經歷5次危險時刻」
腳痛請假運動步數卻超1.6萬?陸男被控曠工遭開除…結局大逆轉
其他人也在看

楊麗音申請職業傷害 為捏麵偶配音浮誇又裝可愛
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導演黃勻弦帶著最新力作《我是陳派派》一至三集在高雄電影節首映,今(25)日導演黃勻弦攜劇中配音演出的楊麗音以及動畫製作團隊出席盛會。黃勻弦從小就做捏麵人,這次的作品同樣是純手工,相當耗時,她這次更挑戰找八至十二歲的小朋友來配音,「希望大家看完更了解台灣,這是屬於台灣人的動畫作品。」
許瑞麟|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2 小時前
"少年吔 安啦!"紀念場影迷擠爆 跟顏正國好好說再見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用最愛的電影跟人生告別!週六(10/25)下午,已故藝人顏正國的好友們,自發合辦"少年吔,安啦!"紀念場電影,讓許多影迷都忍不住鼻酸,而阿國的告別式,日期也出爐,訂在下個月8號,將從早上10點就開放粉絲們前往悼念,跟阿國好好說再見。
民視 ・ 36 分鐘前
準爸媽歷險記4/美術指導打造安胎室功力高 薛仕凌窒息感上身受不了
編導游紹翔以自身經歷為題材的電影《我們意外的勇氣》由劉若英與薛仕凌主演,首次合作的兩人飾演交往多年的姐弟戀情侶,默契十足。與劉若英同台很自在,但片中兩人朝夕共處的安胎室卻讓薛仕凌備感壓力。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小時前

中央說明非洲豬瘟最新進展 陳時中、陳駿季出席 (圖)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5日下午召開記者會說明疫情最新進展,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左)與應變中心指揮官、農業部長陳駿季(右)出席。
中央社 ・ 14 小時前嬰兒CPR新指引出爐 別再用「兩指神功」救命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5日電)嬰兒失去呼吸心跳時,別再用「兩指神功」做CPR,美國心臟協會近日公布2025年最新急救指引,其中建議改採「單手掌壓法」或「雙拇指環抱胸廓法」,可有效提升急救成功率。
中央社 ・ 14 小時前喝冰咖啡還是熱巧克力?研究:飲品溫度差可能左右情緒和消化
福斯新聞24日報導,根據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UCSD)的一項新研究,無論是喝熱巧克力還是冰咖啡,飲品的溫度與飲用時機都...
聯合新聞網 ・ 13 小時前
【本日焦點】確認驗出首例非洲豬瘟 疫情未外擴/擋土牆崩塌撤99人 侯友宜:預警機制奏效/打爆道奇投手群 藍鳥世界大賽開門紅
本日Yahoo焦點為您精選5則網友最關注的重點新聞、1.確認驗出首例非洲豬瘟 疫情未外擴 2.擋土牆崩塌撤99人 侯友宜:預警機制奏效 3.打爆道奇投手群 藍鳥世界大賽開門紅 4.鶯歌老街冷清 店家做二休五苦撐 5.川習會前夕 川普:很尊重台灣
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 ・ 12 小時前
怕近視吃葉黃素?醫曝「5類人快補充」 吃太多小心發黃
不少上班族盯著電腦螢幕一整天,下班又滑手機,總會來一顆「護眼」的葉黃素,希望可以替眼睛補充營養。但眼科醫師表示,葉黃素不能預防近視,而是可預防黃斑部病變,但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天天補充,5大類的人可能比較需要。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卡位銅箔基板市場!「化工大廠」一週狂飆41%...入列飆股前10 股價創近5年新高
[FTNN新聞網]記者周雅琦/綜合報導受中美貿易戰變數不斷及光復節連假影響,台股23日盤中一度跌破5日線至27,584點,不過隨著美股進入超級財報週登場、加上台積...
FTNN新聞網 ・ 10 小時前
首例本土非洲豬瘟確診!豬肉恐漲價 「雞胸+豆製品」替代CP值最高
台中傳出疑似非洲豬瘟疫情,全台實施禁宰禁運豬隻五天,此政策引發豬價上漲的憂慮。若未來豬肉價格大幅上升,消費者可以尋找哪些替代食材來省荷包,同時又能獲取豬肉所提供的營養?專家建議「雞胸肉加豆製品」組合最具營養與經濟價值。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3個月騙3億!台夫妻聯手中國詐團 落網辯只是打工仔
陳姓夫妻與中國籍不明人士聯手,成立網站和自創手機APP程式,成立「賣家幫」平台,佯稱與多家知名品牌合作,只要加入會員,無須購買商品僅分享網站資訊,就可賺取高額回饋,短短3個月就騙到3億多元,檢警循線逮人,陳姓夫妻裝傻辯稱只是幫中國人打工,但仍被法官依詐欺等罪重判。
自由時報 ・ 1 天前
中職/玉木朋孝傳要回日本 統一獅:下週二約面談
日籍守備教練玉木朋孝自2023年起加入統一獅隊,擔任內野守備巡迴教練及其他職務,今(25日)有消息稱,他將離開台灣返回日本,消息一出引發關注,對此,統一獅球團回應,將與教練進行會談,洽談續約的可能性。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16歲少年「全口28顆蛀牙」牙痛送急診! 醫曝元凶:「這1習慣」惹禍
16歲的「小杰」有焦慮緊張之情緒問題,平時經常靠進食及喝飲料紓緩心情,長期下來造成全口嚴重齲齒及肥胖,且有重度發炎疼痛情形,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送至急診!在家長陪同下至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牙醫求診,透過兒童牙科、根管治療、口腔外科及膺復牙科,以全身麻醉方式完成全口治療,同時解決小杰焦慮緊張的問題,患者終於不再過度進食,成功減重6公斤。 跨團隊全身麻醉精準治療 小杰經兒童牙科主任孫國丁檢查後,發現門牙整排齲齒深入至神經,全口竟有28顆齲齒,其中有10顆需要根管治療,另外亦需拔除1顆殘根與2顆智齒。中醫大兒童醫院集結跨專科團隊,包括兒童牙科、根管治療、口腔外科及膺復牙科,以全身麻醉方式完成全口治療,並解決小杰焦慮緊張的問題。治療過程中,牙醫部以移動式x光機等尖端醫療設備來精準監測,孫國丁在2次門診中成功為小杰完成28顆齲齒治療與3顆牙齒拔除,包括第一次根管治療、第二次牙套治療。小杰術後牙齒狀況良好,目前由中醫大兒醫定期追蹤。同時在孫國丁的鼓勵下,小杰不再過度進食,已成功減重6公斤。 近1/3青少年看牙恐懼焦慮 孫國丁表示,小杰非常害怕看牙,看診時手上緊緊握著點心及飲料,甚至連基本檢查也極度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逾65歲近兩成人骨質疏鬆 「三大狀況」出現就是警訊!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根據衛福部調查,65歲以上國人近兩成自述罹患骨質疏鬆,比例不低,骨折風險高且會影響生活品質。醫師提醒,一旦出現「駝背、變矮、不明原因下背痛」三大情況,就可能是身體出現警訊,代表可能開始產生骨質疏鬆症。 根據國健署2021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顯示,65歲以上國人當中自述有骨質疏鬆的比率為18.2%。 國健署署長沈靜芬...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台東關山免費親子景點!老碾米廠變身彩繪天堂,寓教於樂認識稻米文化
「米國學校 (關山鎮農會休閒旅遊中心) 」位於台東,原本是鎮上的老碾米廠,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結合「文化、體驗與美食」的農業主題旅遊景點,入場免門票,很適合來台東玩時順遊!
Yahoo奇摩旅遊駐站達人 ・ 5 小時前
影/泰國通過哀悼王太后決議!醫院湧追思潮
[NOWnews今日新聞]泰國王太后詩麗吉(Sirikit)24日晚間病逝,享耆壽93歲,總理阿努廷(AnutinCharnvirakul)25日上午召開特別內閣會議,確認多項哀悼、喪葬指示,而詩麗吉...
今日新聞NOWNEWS ・ 15 小時前
醫揭「10大生活習慣」不慎攝入塑化劑恐傷腎 吃飯滑手機也上榜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現代人生活中充斥著塑化劑的威脅,腎臟專科洪永祥醫師表示,近年多項研究更發現塑化劑與腎功能下降、蛋白尿等腎臟指標相關,不少國人習以為常的行為,包括:邊滑手機邊吃東西、使用錯誤容器微波加熱,以及熱湯、外帶食物直接裝入塑膠袋等,都可能讓塑化劑悄悄進入體內,造成腎功能慢性損傷。 台灣人體內塑化劑濃度高出歐美 研究揭傷腎疑慮 洪永祥醫師指出,塑化劑可能透過食入、吸入與皮膚吸收進入人體,長期低劑量、多路徑暴露,不僅影響內分泌、代謝、性別發育,甚至與癌症相關。台北醫學大學與國衛院研究顯示,台灣人體內的塑化劑濃度比歐美人高出2至7倍,推測與日常生活中頻繁接觸塑化劑有關。 多項研究顯示,塑化劑可直接或間接讓腎臟功能受損。其中,尿中塑化劑代謝物濃度較高者,平均腎絲球過濾率(eGFR)較低、尿蛋白較高,也就是「接觸越多,腎功能惡化越嚴重」。塑化劑也可能引發氧化壓力導致發炎、誘導腎小管細胞凋亡,長期促進間質纖維化,也就是讓腎臟「硬化」,造成腎功能不可逆的喪失。此外,塑化劑被發現與肥胖、胰島素阻抗、高血壓等代謝異常有關,而這些本身就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因子。 塑化劑陷阱無所不在 手
健康醫療網 ・ 1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