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甜甜圈經濟學模型,推動地方氣候韌性發展
今年台灣受到許多極端天氣事件的衝擊,丹娜絲颱風對南台灣造成極大的損害;颱風造成的堰塞湖溢流衝擊馬太鞍等聚落;大台北、高雄等也受到高溫和都市熱島效應的衝擊。種種事件讓「氣候韌性」與「城市韌性」的討論浮上檯面,凸顯了我們需要一個能夠同時解決環境挑戰和社會不平等的新發展框架。 本文透過「甜甜圈經濟學」的理論,以及城市尺度的模型實踐,探討台灣是否能從這些地方實踐經驗中,找出能夠提升城市中的社會韌性,又能兼顧環境、生態平衡的方式。
甜甜圈經濟學:重新定義城市繁榮
在思考城市發展的方向時,主流觀點往往延續傳統的「經濟成長帶動發展」思維,將GDP視為衡量繁榮的主要指標。然而,這種觀點在推動城市擴張與產業增長的同時,忽略了其背後潛藏的環境壓力與社會不均問題。面對氣候變遷、資源分配不均與生活品質落差等挑戰,城市需要重新思考「何謂真正的繁榮」。
英國經濟學家凱特.拉沃斯(Kate Raworth)提出的「甜甜圈經濟學」(Doughnut Economics)正是對這一問題的回應。這個模型以直觀的甜甜圈形象,描繪出21世紀人類發展的理想空間:在滿足所有人基本需求的同時,維持地球生態系統在可承載的範圍內。
甜甜圈的內圈代表「社會基底盤」,包含十二項基本人類需求:充足的糧食、乾淨的水源與衛生設施、可負擔的住房、醫療照護、教育、能源、收入與工作、社會網絡、性別平等、社會公平、政治發聲權,以及和平與正義。若有人在這些面向中出現短缺,就等於掉入甜甜圈中間的「空洞」,無法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外圈則代表「生態天花板」,由九項地球界限構成:氣候變遷、海洋酸化、化學污染、氮磷負荷、淡水消耗、土地利用轉換、生物多樣性喪失、空氣污染與臭氧層耗損。當人類活動超越這些界限,就會對地球穩定性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甜甜圈經濟學的核心目標,是引導人類社會進入內外圈之間的「安全與公正空間」——在這裡,所有人的基本需求都能被滿足,同時對地球的壓力維持在永續範圍內。這樣的思維挑戰了傳統「成長至上」的發展模式,並為城市繁榮提供了更具平衡性的定義。
拉沃斯所創建甜甜圈經濟學行動研究室(Doughnut Economics Action Lab, DEAL)團隊於今年10月在《Nature》發表最新研究:「失衡的世界-社會與地球限度的甜甜圈監測系統」(Doughnut of social and planetary boundaries monitors a world out of balance)進一步將這一框架量化,運用35項指標追蹤2000~2022年間全球的社會短缺與生態超限情形。
研究顯示,儘管全球GDP在此期間翻倍,人類的基本需求僅略有改善;若要在2030年前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各項社會指標進步速度必須提升約五倍。然而,與此同時,地球生態系統的惡化速度仍在加快。若要在2050年前讓地球回到安全範圍內,各項生態指標(如氣候變遷、海洋酸化等)的恢復速度必須達到目前的兩倍以上。
這些結果揭示了當前全球經濟模式的結構性失衡:最富有的20%國家造成了超過四成的生態超限,而最貧困的40%國家則承受了六成以上的社會短缺。當「成長」成為唯一的政策目標時,社會公正與生態安全便被同時犧牲。若國家與城市仍以GDP作為繁榮的主要指標,脆弱族群的風險將難以降低,城市面對氣候與災害的韌性也將持續被削弱。
當「甜甜圈」進入地方:城市肖像法
要讓甜甜圈經濟學真正落地於城市層級,必須結合在地現況進行系統化應用。甜甜圈經濟行動實驗室(DEAL)提出的「城市肖像法」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具體的行動路徑。這個方法核心在於運用四個相互關聯的透鏡來全面評估城市表現,確保既滿足居民需求,又不對全球環境與他人權益造成傷害。
地方-社會透鏡:檢視城市居民在16個社會維度的表現,涵蓋健康、連結、賦能、賦權四大範疇,從營養食物到政治發聲權,確保所有市民的基本需求都能獲得滿足。
地方-生態透鏡:評估城市如何在其自然棲息地中蓬勃發展,探討城市基礎設施如何模仿當地生態系統的功能。阿姆斯特丹便學習海岸沙丘的水質淨化機制來支持沙動力計畫,並透過策略性放置綠牆來吸收交通要道的污染物。
全球-生態透鏡:計算城市消費對全球生態系統的衝擊,包括碳足跡、水足跡、土地使用等指標。阿姆斯特丹在過度施肥使用方面超標1.8倍,在氣候變遷影響上超標1.9倍,顯示城市消費模式對地球界限造成的壓力。
全球-社會透鏡:則檢視城市消費如何影響全球供應鏈中的工人與社區福祉。從剛果民主共和國兒童每天工作12小時搬運鈷礦只賺取1~2美元,到柬埔寨成衣工人薪資低到無法負擔工廠餐廳食物,這個透鏡揭露了城市消費背後的全球社會代價。
瑞典小鎮用「甜甜圈」設計「未來校園」
Tomelilla 位於瑞典南部 Österlen 地區,是一個人口僅1萬4000人的小鎮,受到阿姆斯特丹甜甜圈城市模型的啟發,瑞典第一個將城市肖像納入實踐的城鎮。
Tomelilla 政府以「未來校園」作為甜甜圈城市模型的旗艦計劃,首先與瑞典研究院RISE合作,透過議題研究提出涵蓋社會、經濟、生態三大面向的議題地圖。接著與專家、公民、甚至青年與兒少等未來世代共同導入前述的四大透鏡,透過關注在地/全球、社會/生態交互的面向,共同思索一座能在甜甜圈麵團中──也就是符合社會共融並兼顧生態環境的未來校園可能樣貌。
Tomelilla居民提出了四大主軸,「環境再生」、「建築設計」、「技術創新」、「社區關懷」這四大主軸也討論到如何讓校園成為社區韌性的一環,以應對未來風險,例如:「技術創新」就提到需要裝設自發自用的太陽能與儲能,提升能源自主;「社區關懷」提到校園也需要兼顧避難場所的功能;「環境再生」則關注校園農場與糧食自給的面向。
這些主軸也透過跨部門的會議,並與參與此專案的團隊最終產出《未來校園戰略》報告書,目前未來校園已有建商合作,預計未來校園將在2030年完工。
事實上未來校園計畫也受到預算與實作挑戰所限制, Tomelilla 組織發展經理佩爾松不諱言地說:「因為經費有限,無法確定是否能全面落實未來校園的計劃。」但同時他也強調,能讓甜甜圈的願景進入政府採購與規劃流程,本身就是一大突破,市議員們也展現出相當開放的態度,允許行政團隊進行前所未有的治理實驗。
佩爾松強調,與其單看單一建案是否完美實踐甜甜圈模型,更重要的是促進整體社區邁向更公平與永續的發展。當地學校也開始探討教育本質與未來方向,這場由甜甜圈經濟學引發的公共對話,已不再局限於建設實體空間,而是逐漸滲透至治理與教育文化之中。
「甜甜圈」模型融入世代正義
世代正義與兒少表意權也是Tomelilla的甜甜圈模型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例如在《Tomelilla 城市肖像 2024》中,將世代正義與兒少表意權內建到治理架構。「生活品質計畫」在面向當代居民需求的同時,明確納入對「未來世代」生活條件的考量,並以「甜甜圈經濟學」模型把社會基礎與生態邊界制度化為評估指標,避免當下發展侵蝕未來的資源與環境。
在兒少表意方面,報告於「新校區建設」案例中明定:兒童與學生將參與設計流程,實際貢獻對新學校的構想。同時透過「影響力/民主參與」等量化指標,例如:向八年級學生提出「你認為學生能在課堂中參與並影響你們的學習方式的程度有多大?」,衡量青少年在學習環境中的參與與影響程度;在模型原則中也納入「詢問誰的聲音被忽略」的檢核,促使決策過程主動尋找並補上被忽略的聲音。
用「甜甜圈」促進城市韌性與世代正義
推動台灣城市邁向永續,需要跨部門的協調與合作,才能同時兼顧環境治理與社會需求。《縣市淨零自治條例評比報告》指出,目前多數縣市的條例在架構上仍偏重能源與碳管理,公民參與則多以公聽會或意見徵詢為主,缺乏深度互動與制度化的回饋機制,使居民與弱勢群體的需求難以反映在政策設計中。
相較之下,甜甜圈經濟學透過「城市肖像法」與跨部門工作坊,將教育、社會、能源與環境部門整合起來,並讓居民直接參與治理,確保政策能回應社區在健康、居住、糧食與安全等多重層面的需求,並且有兒少與青年的意見納入討論中,不僅讓過程包含未來世代的聲音,也讓結果更符合世代正義。
像Tomelilla 的「未來校園」計畫,就是將能源自主、糧食自給與社區避難功能納入教育場域的實例。台灣若要真正提升城市韌性並促進世代正義,政策就必須擺脫僅以產業、經濟成長指標來衡量發展的侷限,轉向在社會公平與生態永續之間取得平衡,並建立跨部門合作、公民參與以及納入兒少表意權的制度基礎。
11/1 一起為更有韌性的未來而走
甜甜圈經濟學提醒我們,真正的繁榮應該讓每個人都能在安全、公正、永續的環境中生活。這樣的繁榮需要同時穩住社會基礎與守住生態邊界。城市的韌性來自人與環境的連結,也來自把防災、健康、居住、社會福利與生態系統整合在藍圖與政策之中,並傾聽在地社群與不同世代的經驗與需求,讓所有群體都具備面對風險的能力。
11月1日邀請大家一起走上街頭,參加由台灣氣候行動網絡以及60多個來自生態、社福、人權等不同領域組織所舉辦與響應的:「為氣候而走-打造韌性台灣」大遊行。呼籲政府重視氣候政策中的世代正義與表意權;並加強社區韌性以面對更極端的氣候事件。這場遊行也是行動的開始,目標是打造更健全的社區與生態,和能讓下一代安心成長的家園。
這個週末,讓我們一起上街,一步一步走出更有韌性的台灣。
為氣候而走|遊行資訊
遊行當日|2025.11.1(六)12:30 ~ 17:00
集合地點|台北市政府東門廣場
遊行路線|(總長2.14公里)起點市府東門廣場 ▷ 穿越松壽廣場公園 ▷ 轉進香堤大道 ▷ 松壽路▷ 松智路 ▷ 信義路五段 ▷ 市府路 ▷ 松高路 ▷ 松智路 ▷ 終點市府東門廣場
遊行特色|分為三大區域,主舞台區安排議題短講外,也有樂團及脫口秀表演;攤位區由各民間團體組成;親子區安排環境繪本共讀、小小光電工程師體驗遊戲。
參考資料
Doughnut of social and planetary boundaries monitors a world out of balance, Nature. DOI: 10.1038/s41586-025-09385-1
C40 knowledge(2020年7月),Creating City Portraits: A methodological guide from the Thriving Cities Initiative
Tomelilla Kommu (2025年3月18日), City portrait of Tomelilla 2024: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progress report.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等(2025年),縣市淨零自治條例評比報告
其他人也在看

國際看門道:中國正引領全球光電革命,川普的美國為何逆勢而行?
一場能源革命正在席捲全球,主角是看似無處不在的太陽能板。在中國以前所未見的規模與決心推動下,太陽能發電成本驟降,使其成為從沙烏地阿拉伯的沙漠到南非家戶屋頂的經濟首選。然而,在世界的另一端,重返白宮的川普政府卻正對這場綠色淘金熱發動一場「聖戰」,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投下巨大變數。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是一場關於未來能源霸權的競賽,也是兩種不同世界觀的大國......
風傳媒 ・ 21 小時前
太魯閣堰塞湖滲流擴大!泥石流奔洩「恐潰決」 下游河道全面淨空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驚傳滲流擴大!林業保育署與花蓮縣府立即發布緊急通報,要求下游河道淨空,所有人員與機具全面撤離。現場可見滾滾泥流夾帶著大小石塊持續往下沖刷,水流湍急情況相當危險。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表示,「壩體破壞或潰決其實是持續降壩引流的預期結果」,目前堰塞湖水位已於50分鐘內降低9公分,相關單位將持續嚴密監測評估情況。花蓮縣政府也強調,台8線175.5公里靳珩隧道西口以東至魯丹橋路段,仍為高風險地帶,嚴禁民眾靠近!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新颱風最快週末生成!最新路經出爐 週末低溫恐探17度以下
連2波東北季風影響台灣!氣象粉專「天氣風險」表示,明天水氣會比今天少,雨區縮減至「大台北、宜蘭、花蓮」,週四天氣明顯轉晴,不過週五迎來更強東北季風,到週末以及下週一、二白天高溫預估只剩下21至23度左右,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可能會降到17度或更低,市區低溫也將有機會挑戰20度以下。此外,週末開始到下週應該又會有新的熱帶低壓或颱風出現,預報資料看起來往西經過菲律賓進入南海的機會較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壩體「幾乎潰決」湖水全數傾瀉而下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前天啟動壩體降挖,因上游集水區密集降雨,造成壩體溢流水道水量擴大,今天中午發生壩體遭水流沖刷破壞壩體,引發立霧溪下游水位抬升,約40分鐘堰塞湖水位下降18公尺,下午最新消息,堰塞湖壩體已幾乎完全潰決,湖水全數傾瀉而下,立霧溪下游人員與設施均安。
中時新聞網 ・ 23 小時前
把握今天好天氣!北部高溫上看29度 這時起「雨變強擴大」低溫下探19度
終於迎來好天氣!今日(10/30)東北季風減弱、華南雲系東移,僅北海岸及東半部有零星降雨,氣象署今日清晨也解除大雨特報。其餘地區天氣穩定,北台灣氣溫今日白天將有明顯回升,高溫上看39度,不過到了晚上東北季風再度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入夜逐漸轉涼,並有局部短暫雨發生。
太報 ・ 5 小時前
終於放晴!明東北季風減弱北部重返30度 未來天氣趨勢一次看
[Newtalk新聞] 下了快半個月的雨,明(30)天終於將迎來好天氣,氣象署指出,明天白天東北季風減弱,不只雨量較少,氣溫也將明顯回升,北台灣有機會重回30度左右,不過明晚又會有新一波東北季風增強,一路降溫至11月3日,但這次冷空氣水氣較少,僅迎風面北部、東半部有短暫陣雨。 氣象署指出,明日白天東北季風減弱,是接下來一週中降雨較少的一天,各地多雲到晴,僅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宜蘭、花蓮可能有零星降雨出現,午後高屏地區、其他山區可能有零星午後陣雨,但雨量不多,且北部、宜蘭白天氣溫可達28至30度。 但明日晚間起,東北季風再度增強,並一路持續至下11月3日。31日北部、東半部、恆春半島地區轉涼,白天氣溫下滑至20至25度,夜間清晨氣溫維持22至25度,白天則約28至32度;11月1日至3日降雨較少,雨區主要分布於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宜蘭、花蓮有局部短暫雨,北部山區、台東、恆春半島有零星降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午後南部、中部山區有零星降雨。 預計11月4日這波東北季風減弱,環境轉為偏東風,隔天11月5日再有一波東北季風,北部、花蓮有局部短暫雨,台東、恆春半島有零星雨,其他地區多雲,且強度會比
新頭殼 ・ 20 小時前
北北基宜大雨特報!3波冷空氣接力 週末低溫下探1字頭
氣象署今日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下雨時間較長,宜蘭地區有局部大雨,基隆北海岸及大台北山區也有局部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桃園以北、花、東地區、恆春半島及竹、苗山區降雨較為局部而短暫,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
CTWANT ・ 1 天前
把握空檔!白天回暖轉乾 晚起又變天「降至19度」陰雨天
今(30)天白天東北季風減弱,除了東半部、北海岸有零星雨外,其他地區回到相對穩定的天氣,北台灣高溫會回升到28度,不過很快地,晚上起東北季風又會增強,伴隨水氣增加,北部、東部又會回到陰雨的天氣,氣溫也
台視新聞網 ・ 6 小時前
周四短暫回暖 周五再一波東北季風南下 最低溫下探19度
天氣風險分析師歐宗學指出,今日受到東北季風持續影響,華南雲系帶來的水氣明顯減少,預估白天起桃園以南陸續都會轉為晴到多雲天氣,迎風面的大臺北、東半部地區則持續有較多雲量及局部短暫雨機會,中南部山區午後也會有短暫陣雨機會。
天氣多一典 ・ 23 小時前
把握好天氣!明起東北季風再南下 北台低溫重回19度
[Newtalk新聞] 今(30)天東北季風減弱,終於迎來好天氣,北部高溫可達到30度,不過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明(31)日起會再有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北台最低氣溫可再降至19度左右,另外,歐洲模式模擬在菲律賓東方海面有熱帶系統發展,但發展不確定性高,需要再觀察。 吳德榮指出,今日東北季風減弱,天氣好轉、西半部多雲時晴,北海岸及宜花仍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各地氣溫升,白天偏熱早晚涼。各地區氣溫為北部20至30度、中部21至33度、南部21至34度、東部19至30度。 至於明日起下一波東北季風就會南下,北台最低氣溫可再降至19度左右,水氣不多,但北部及東半部轉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11月1至3日北海岸及宜花偶有局部短暫降雨,其他地區多雲時晴;11月4日東北季風減弱,但水氣增多,降雨範圍略擴大,雨勢稍增強;11月5、6日起另一波東北季風再影響,無明顯冷空氣。 另外,根據最新歐洲預報及其AI模式指出,11月5日西北太平洋仍有熱帶系統發展,歐洲模式模擬在菲律賓東方海面;AI模式則模擬在菲律賓中部,顯示其不確定性,需要再觀察。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台鐵「菸廠尋味便當」 松山文創園區10
新頭殼 ・ 2 小時前
東北季風持續發威!北部低溫驟降至19度 未來一週天氣一次看
[Newtalk新聞] 近日東北季風影響,北東降溫降雨,氣象署指出,未來一週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明(29)日北部及宜蘭持續濕涼低溫20度,預計30日可短暫回溫至29度,但很快31日起新一波東北季風再度增強,各地再度降溫,預計11月3、4日會下探到19度,另外下週有熱帶擾動將形成,但實際情況仍需觀察。 氣象署指出,明日東北季風持續影響,北部及宜蘭天氣仍為持續濕涼天氣,低溫約20至25度,有局部較大雨勢機會,桃園以北、花東地區、竹苗山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多雲到晴,午後中南部山區有局部短暫陣雨;30日後東北季風減弱,北部及宜蘭氣溫回升,台北市白天回升至28、29度。 31日起再有一波較強的東北季風報到,北部及宜蘭又開始降溫,其中11月3、4日北部下探19度,中南部21至23度,花東21至23度,白天北部及宜蘭約22至25度,中南部31、32度。另外,張承傳指出,關島一帶仍是低壓帶,下週有熱帶擾動形成機會,但各系統路徑預測差異性仍大,有的預測西進南海,有的預估北轉,會持續觀察。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50至64歲公費對象注意!流感、新冠疫苗11/1開放第二階段接種連2波
新頭殼 ・ 1 天前
關島旁熱帶系統恐生成颱風 氣象專家揭預估路徑
賈新興說明,目前位於關島附近的熱帶系統,預計在本週六、日可能增強為熱帶性低氣壓,之後也有機會發展成颱風,路徑預估將往西移動,通過菲律賓呂宋島南方海域。不過他提醒,超過五天的預報變數仍大,需密切留意後續最新資訊。至於台灣天氣方面,賈新興指出,從本週五起至下...
CTWANT ・ 5 小時前
今晨低溫18.5度!北台灣繼續下雨 10月台北「下雨14天」快發霉
秋意漸濃!今(29)晨本島最低溫僅18.5度,在新北石碇區。而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的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今天下雨時間仍較長,氣象專家林得恩統計10月份降雨天數,北北基幾乎半個月以上都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颱風季延長賽!下週估有雙颱接連生成 氣象粉專提醒:要留意共伴
即將進入11月,但南方熱帶系統再度活躍!「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下週預估有2個颱風接續生成,儘管路徑變數仍大,但要特別留意是否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天氣風險」也提及,目前數值模式持續預報11月初在菲律賓東方海面有颱風形成機會。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小時前
一分鐘報天氣 / 週三 (10/29) 華南水氣減少,中部以北降雨趨緩
明天天氣如何? 明天(29日)中高層短波槽就逐漸東移離開,底層的大陸高壓中心也將會出海往日本方向移動,明天白天台灣附近仍是較強的東北季風,不過水氣會比今天要少得多,尤其中高層有些短波槽後較乾的空氣下來,降雨部分會明顯縮減到迎風面的大台北、宜蘭到花蓮一帶,其中在東北角到宜蘭等地仍可能有較多的累積雨量,局部單點一整天累積仍可能達到大雨等級。自桃園開始往南的西半部地區以及台東一帶則是恢復多雲或可見陽光的天氣型態,只剩山區還有些降雨的機會,而且比較集中在中午過後到傍晚之間。後天(30日)東北季風就會明顯減弱,轉為受到日本附近地面高壓所帶來的高壓迴流偏東風影響,水氣也將更為減少,東半部雲量較多,仍有局部短暫陣雨機會,西半部則是多雲到晴的天氣型態。明後天(29-30日)隨著天氣好轉且東北季風逐漸減弱,各地白天的高溫都將有回升的趨勢,明天(29日)新竹及以北到宜蘭、花蓮一帶白天高溫大約在24-26度,苗栗及以南到高屏、台東一帶高溫則是可到29-31度。後天(30日)溫度回升會更明顯,桃園、大台北、宜蘭及花蓮白天高溫可到26-28度,新竹及以南到高屏、台東等地高溫可到29-32度左右。不過夜晚清晨在北部、東北部空曠地區仍可能有接近20度的低溫機會,早晚還是會感受比較偏涼一些,中南部以及花東地區的日夜溫差也比較大,早出晚歸仍要注意。 下一波東北季風很快在週五(31日)下半天起就會南下抵達台灣附近,前緣可能有微弱鋒面會先快速掠過,後續東北季風增強,因此在迎風面的大台北、基隆北海岸、宜蘭、花蓮到台東一帶降雨又會較為增多,不過因為雲雨帶發展較好的位置預期會在台灣東北方海面通過,對於台灣陸地上的影響比較有限,降雨不至於會太明顯,但還是會有短暫陣雨出現機會,雲量也將會較多較厚,桃園及以南地區就比較不受影響,還是以多雲或有陽光的天氣為主。週末期間(01-02日)持續受東北季風影響,大台北東側、基隆北海岸、宜花東等地仍有局部短暫陣雨,雨量不多但是有下點雨的機會,桃園以南的西半部地區大致仍是多雲或有陽光的天氣型態。再來要等到下週一、二(03-04日)左右,隨著高空短波槽東移,台灣附近的水氣再度增多,中部以北、東半部地區的降雨才又會開始變得明顯起來。 週五南下的這波東北季風雖然比較乾,但是冷空氣的強度比較強一些,因此預估溫度下降也會比較明顯,降溫屬於逐日緩降的類型,但是持續時間可能會比較久一點。北部、東北部白天高溫自週五起逐漸下降,到週末以及下週一、二(03-04日)白天高溫預估只剩下21-23度左右,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可能會降到17度或更低,市區低溫也將有機會挑戰20度以下。中部的台中到嘉義以及花蓮、台東一帶白天高溫也會逐漸下降到24-27度左右,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將會降到19-20度或更低,市區低溫大約20-22度。南部地區白天高溫則是有機會逐漸降到27-30度,夜晚清晨空曠地區低溫可能來到20-22度之間,市區低溫大約22-24度。 最後一提的就是未來幾天在南海到菲律賓東南方海面陸續會有熱帶擾動活動的機會,週末開始到下週應該又會有新的熱帶低壓或颱風出現,雖然已經來到10月底、11月初,但是有颱風發生其實還是蠻正常的情況。預報資料看起來往西經過菲律賓進入南海的機會較高,較大的機會是呈現低緯度西進的型態,不過時間還很久,仍要再觀察後續預報的變化,對台灣是否會有影響也還言之過早,等到擾動開始發展再來討論不遲。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 吳聖宇 提供
Yahoo奇摩新聞(報氣象) ・ 1 天前
今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下雨時間較長」明北台灣氣溫回升
氣象署表示,今天(29日)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下雨時間較長,4縣市大雨特報,桃園以北及宜蘭整天仍涼,其他地區早晚也涼,中南部日夜溫差較大,明天天氣如何?氣象署指出,明天(30日) 東北季風減弱,北部及東北部氣溫回升;周五(31日) 東北季風增強,北部及東北部天氣再轉涼。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北台偏涼雨漸少 週五另波東北風再南下
氣象專家吳德榮在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的「洩天機教室」專欄表示,今(29)日受「東北季風」影響,迎風面水氣逐漸減少,雨勢趨緩,北海岸及宜蘭有局部雨,大台北東側及花蓮偶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北台白天氣溫略升,仍偏涼,中南部白天偏熱早晚涼。今日各地區氣溫為:北部19至26度,中部20至32度,南部20至33度,東部19至30度。吳德榮指出,明(30)日「東北季風」減弱,天氣稍緩、氣溫升,北海岸及宜蘭仍有局部短暫降雨。週五(31日)起下一波「東北季風」南下,冷空氣不強、氣溫降幅不大,北台最低氣溫可再降至19度左右;水氣不多、週五北部及東半部轉有局部短暫降雨的機率,週六至下週一(1至3日)北海岸及宜花偶有局部短暫降雨,其他地區多雲時晴。下週二(4日)「東北季風」減弱,天氣緩和、氣溫升。下週三(5日)起另一波「東北季風」再南下。更多新聞推薦 ● 川習會登場 朱立倫:盼對未來台海和平有更大幫助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盧市府豬瘟防疫一團亂 綠議員轟盧道歉.官員下台
中部中心 / 中部綜合報導台中市爆發非洲豬瘟,延燒至今,疫調還在進行,但說法卻每天都不太一樣。民進議會團,再次開記者會砲轟盧市府團隊,根本怠惰失職,連豬死了幾頭數量都不同,獸醫師的人數也一變再變,就連廚餘只能挖坑掩埋,更可能汙染環境,要求盧秀燕道歉,環保局、農業局長下台負責。台中市綠營民狂轟 市府螺絲鬆了 從疫調到廚餘 一路荒腔走板。(圖/民視新聞)台中民進議會團,砲轟盧市府,只會做民調不會疫調,非洲豬瘟爆發至今,仍然一團亂,議員周永鴻拿出梗圖,獸醫群每天再+1,已經來到第四位,連豬隻的死亡頭數也能減少,盧市府簡直荒腔走板議員蕭隆澤更揶揄 廚餘挖坑掩埋 恐怕會出現盧秀燕廚餘湖。(圖/民視新聞)市府疫調資訊說不清,獸醫身份、死豬數量一直變,讓議員超火大,豬瘟延燒,大量的廚餘該怎辦,市府處理方式竟然挖坑掩埋,恐怕二度汙染環境。非洲豬瘟爆發後,台中市府從處理疫調到廚餘回收,讓外界充滿質疑,中市府天天補破網,綠營要求,請盧市府把掉滿地的螺絲撿起來,也要有官員對豬瘟疫情,負起責任。原文出處:中市府疫調說不清、挖坑埋廚餘 綠議員諷:新景點「秀燕廚餘湖」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中市府拖近1小時!證實收到非洲豬瘟疫調報告 杜文珍這樣說涉隔空看診!證實王姓獸醫佐昨晚回國 台中市府:正接受司法偵訊快訊/豬瘟爆發後王姓獸醫佐出境 返抵台灣即遭檢調偵訊
民視影音 ・ 1 天前
越南會安大雨淹過胸! 台旅客揹5歲童涉水
越南中部近日遭遇嚴重豪雨,導致會安古鎮大規模淹水,多名台灣旅客受困其中,有家長不得不將孩子揹在肩上前行,以避免孩子被及胸的洪水淹沒,另有旅客在飯店被迫搭船撤離。此次水患已影響多家旅行社的越南行程,專家提醒9至12月為越南中部雨季,民眾前往會安、順化等地區應特別留意天氣變化,以免旅途受到影響!
TVBS新聞網 ・ 19 小時前
快訊/花蓮人注意!燕子口堰塞湖恐潰決 立霧溪「泥水狂奔下衝」畫面曝光
[FTNN新聞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今(29)日上午,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發出快訊,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溢流水道水量擴大並沖刷壩體,將持續造成壩體破壞或潰...
FTNN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