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看門道:中國正引領全球光電革命,川普的美國為何逆勢而行?
一場能源革命正在席捲全球,主角是看似無處不在的太陽能板。在中國以前所未見的規模與決心推動下,太陽能發電成本驟降,使其成為從沙烏地阿拉伯的沙漠到南非家戶屋頂的經濟首選。然而,在世界的另一端,重返白宮的川普政府卻正對這場綠色淘金熱發動一場「聖戰」,為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投下巨大變數。英國《金融時報》指出,這是一場關於未來能源霸權的競賽,也是兩種不同世界觀的大國對決。
在美國內華達州的蒙特克里斯托山脈以南,這片廣袤的沙漠正上演一齣充滿現代諷刺意味的淘金記。一群21世紀的「探礦者」——太陽能開發商,曾計畫在這裡鋪設面積比華盛頓特區還大的矽晶板與電池,企圖將沙漠的炙熱陽光轉化為電力,點亮拉斯維加斯這座不夜城,同時也為數以百萬計得家庭與企業提供能源。
然而聯邦土地管理局這個月卻撤銷了對「Esmeralda 7」太陽能計畫的批准,開發商如今必須重新遞交申請,整個進度也被迫延宕。環保運動人士憂心忡忡,認為這是川普第二任期對再生能源發動系統性的再一次攻擊。川普也毫不掩飾他厭惡綠能的立場,早在八月便在Truth Social貼文:「我們不會批准那些摧毀農田的風能或太陽能!」
太平洋兩岸的冰與火之歌
與美國的肅殺氣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太平洋彼岸的中國正以驚人速度擁抱太陽能。在空氣稀薄、日照充足的青康藏高原上,一座面積相當於芝加哥市的「塔拉灘光伏園區」(「光伏」是中國用語,即太陽光電)拔地而起,成為中國能源雄心的象徵。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在紐約的聯合國峰會上宣示「綠色低碳轉型是時代潮流」,北京企圖在未來十年內,將風能與太陽能的發電總量翻倍。
從中國在綠能設備的產能與佔有率來看,習近平的主張恐怕不僅僅只是個口號。中國龐大的太陽能板與電池產能,已成功將全球再生能源硬體的價格壓至歷史新低。國際能源署(IEA)資深分析師海米·巴哈爾(Heymi Bahar)直言:「在某些地方,除了選擇太陽能,你幾乎沒有其他選擇。」2010年,IEA曾預測全球到2035年的太陽能裝置容量約為410吉瓦(GW)。如今,這個數字早已被超越四倍以上,其中近半數的裝置容量位於中國。
這股太陽能浪潮從非洲大陸到中東迅速蔓延開來,即便是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的石油王國,也在積極發展太陽能。能源智庫Ember的策略師金斯米爾·邦德(Kingsmill Bond)形容:「這是一種駕馭太陽的極其廉價的方式。」Ember的分析更指出,在太陽能與風能的強勁成長助推之下,全球再生能源在2025年上半年的發電量,已經首度超越燃煤發電。
這股綠色動能,也為籠罩全球的氣候悲觀論帶來一絲曙光。聯合國曾在2015年預測,2100年的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之前的水準上升4°C。在各國氣候政策若能落實的前提下,這個預測數字如今已下修至2.6°C。即便如此,這場再生能源革命也遠未成功。全球能源部門的碳排放已連續第四年創下歷史新高,美國在再生能源領域大開倒車,更意味著「全球在2030年之前,將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增加三倍」的宏大目標,極有可能落空。
能源轉型委員會(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副主任麥克·赫姆斯利(Mike Hemsley)就警告:「任務尚未成功,IEA的分析確實敲響了警鐘。」
印度巨象的綠色野望與沉重枷鎖
在印度拉賈斯坦邦的沙漠中,該國最大綠能公司之一「ReNew」在此設置了太陽能發電廠,無數面板在烈日下正閃閃發光。作為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國,印度立下雄心壯志,計畫在2030年前達到500吉瓦的潔淨能源裝置容量。2024年在今年稍早已達到243吉瓦,意味著再生能源已佔其總裝置容量的一半以上。ReNew的董事長兼執行長蘇曼特·辛哈(Sumant Sinha)表示:「現在印度的每個集團都在說:『你知道嗎,再生能源才是未來』。」
然而在這片古老的大陸上空,煤炭的幽靈依然盤旋不願離去。因為煤電仍佔印度總發電量的七成以上,甚至受到政府的強力保護,因為煤電在印度最貧困的地區直接或間接雇用了數十萬人,赫姆斯利坦言「印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營的印度煤炭公司(Coal India)董事長普拉薩德(PM Prasad)對《金融時報》表示,公司正在重啟30多座舊礦井,並計畫開設多達5座新礦,理由是再生能源尚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能源需求。
此外,這個國家擁有數以百萬計的小農,因此為太陽能電廠徵收大片土地的過程充滿痛苦與延誤,這也成為開發商共同的抱怨。根據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的估計,目前有超過50吉瓦的再生能源計畫,正排隊等待接入早已不堪重負的輸電網絡。
從王國到家戶:一場自下而上的能源革命
太陽能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宏大的國家級計畫,更在於其靈活的應用。富含石油與陽光的沙烏地阿拉伯,已開發約4.34吉瓦的太陽能,其主要動機是將原本用於國內發電的石油釋放出來,以賺取更多出口外匯。沙烏地的目標更為驚人:在2030年前建成高達130吉瓦的太陽能容量。該公司正在沙國開發30吉瓦的再生能源計畫,由沙國主權財富基金部分持有的公用事業公司ACWA Power執行長馬可·阿切利(Marco Arcelli)說:「正在發生的事情非常宏大。」
在南非,由於國營電力公司Eskom長年管理不善導致全國性的輪流限電,中產階級家庭紛紛在自家屋頂裝上太陽能板自救。自2022年總統拉瑪佛沙(Cyril Ramaphosa)取消對私營電力供應商的容量限制以來,政府已批准了至少6吉瓦的再生能源容量,打破了執政非洲人國民大會(ANC)多年來不願挑戰Eskom壟斷地位的僵局。
這股「小型化」的趨勢正在全球蔓延。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的數據,去年裝置容量小於1兆瓦(MW)的小型太陽能設施,佔全球總安裝量的42%,遠高於2015年的22%。在巴基斯坦,工廠、清真寺和農場的屋頂紛紛被中國製造的太陽能板覆蓋,以規避國營電力公司飛漲的電價。
在奈及利亞和印度安裝了約400個太陽能與電池「微電網」的Husk Power Systems公司行銷長威廉·布倫特(William Brent)說:「我們已經取代了數以萬計的柴油發電機,這些微電網幫助藥房儲存藥品,讓店主以大約一半的成本保持飲料冰涼。」不過無論是沙漠中的巨大陣列,還是屋頂上的小型裝置,其背後的驅動力殊途同歸:成本暴跌。中國在2024年製造了全球約八成的太陽能模組,驚人的過剩產能,過去十年將太陽能板的成本壓低了近90%,整體資本支出成本也下降了70%。
川普的逆襲:美國為何選擇與世界脫鉤?
當世界多數地區都在享受中國帶來的「太陽能紅利」時,美國卻上演著一場截然不同的戲碼。隨著川普重返白宮,前總統拜登於2022年推出《降低通膨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的激勵措施正被系統性地廢除:減稅優惠被削減,重大項目被阻擋。這讓投資者人心惶惶,現有的開發商則在苦苦掙扎。太陽能開發商Silicon Ranch的執行長雷根·法爾(Reagan Farr)坦言:「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做出重大的資本決策,美國沒有一個跨派的能源政策,這對整個行業和我們的經濟都非常糟糕。」
全球最大的離岸風電公司沃旭能源(Ørsted)便深受其害。由於川普政府對離岸風電的敵意,使其無法出售一個主要美國項目的股份,被迫向投資者額外籌集90億美元。川普對中國產品徵收的關稅,也直接推高了美國太陽能計畫的成本。分析師預測,未來將有更多大型太陽能項目的許可證被撤銷或重新審查。諮詢公司Groundwire Group總裁艾比·華森(Abby Watson)預測,「我們可能還需要面對好幾年為大型計畫艱苦奮鬥的日子」。
面對政策的不確定性,開發商們正爭分奪秒,他們必須在2026年7月前開工,才能抓住減稅優惠的尾巴。但可以預見的是,部分計畫和公司注定會失敗,IEA因此將其對美國到2030年的再生能源成長預測下調了一半,至約250吉瓦。研究機構Carbon Brief更估計,在川普政府治下,美國的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到了2030年將比其遵守2015年《巴黎協定》的承諾多出70億噸——而川普正準備再次退出該協定。
諷刺的是,在美國再生能源發展放緩的同時,美國的電力需求卻因AI數據中心的蓬勃發展而飆升。這些需要持續穩定電力的「吃電巨獸」,正將目光轉向燃氣甚至核能發電。燃氣輪機製造商已應接不暇,而新核電廠的建設又常常延期。房地產集團世邦魏理仕(CBRE)的能源與再生能源總監波爾·萊茲卡諾(Pol Lezcano)警告,電價上漲的壓力已清晰可見。自今年7月以來,美國的零售電價已上漲5%。
再生能源的支持者認為,美國正在錯失一場席捲全球的、更清潔、更廉價的技術革命。有人將其比作古巴公路上那些仍在行駛的老爺車——懷舊,但早已脫離時代。
美國將重心轉回化石燃料,並撤回對潔淨能源的支持,這進一步將未來全球能源體系的影響力拱手讓給了中國。川普政府正試圖將其貿易夥伴綁定在化石燃料上,施壓歐盟在其任內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石油、天然氣和核能技術,並且阻礙全球航運業的脫碳倡議,同時還對其他國家施壓,要求減少對中國技術的依賴。然而太陽能成本的崩盤式下跌,讓專家警告,即使對再生能源更友好的政府未來再次上台,美國對再生能源的攻擊也可能對自身的競爭力造成恒久傷害。
獨立發電商ContourGlobal的執行長安東尼奧·卡米塞克拉(Antonio Cammisecra)坦言:「在競爭力方面,中國已經遙遙領先。美國雖然有能力重建,但這需要時間。」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快訊/輝達確定落腳台北! 蔣萬安宣布:進駐北士科T17、T18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29日)前往市議會進行114年度追加減預算與115年度總預算案報告時,正式宣布輝達(NVIDIA)海外總部選址拍板定案,將設在北士科T17、T18基地。蔣萬安在議會中說明,輝達已明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美國與日韓簽署AI、晶片和生物技術領域合作協議
美國總統川普本周抵達亞洲,此行目的不僅在於外交,更在於簽署可能塑造全球科技競爭新格局的協議。美國與日本和韓國簽署了《技術繁榮協議》(TPD),旨在促進AI、半導體、量子計算、生物技術、太空、6G 等技術領域的合作。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乳房硬塊非乳癌 竟是罕見肉癌
苗栗一位五十六歲的黃女士,幾個月來一直覺得左邊乳房觸摸起來有異狀,起初不以為意,但是近日開始明顯摸到硬塊而且會疼痛,因此到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就醫。外科部馮啟彥主任安排超音波檢查,發現在黃女士的左邊乳房有一個將近十公分大的腫瘤,原以為只是一般常見的乳腺癌,但是手術切除後,經病理報告發現,竟然是非常罕見的肉癌!馮啟彥主任表示,一般常見的乳癌是從乳房的腺體或是乳管長出來的腺癌,而肉癌則是因骨骼和軟組織病變而產生,例如:肌肉、脂肪、血管、神經、肌腱和關節內膜等。肉癌的發生率較罕見,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任何部位,但以手臂、腿和腹部是較常見的部位,像此位病人長在乳房的更是少之又少。肉癌初期最常見的症狀是無痛感的腫塊,但若腫塊壓迫到神經,可能會有麻木、感覺異常或疼痛的狀況。目前肉癌發生的原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羅馬尼亞證實:美國將自北約東翼撤離部分駐軍
(中央社布加勒斯特29日綜合外電報導)羅馬尼亞國防部今天表示,羅馬尼亞及其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盟國已接獲美國通知,美方計劃縮減駐紮在歐洲東側的美軍規模,包括原定部署於羅馬尼亞柯格尼查努(Mihail Kogalniceanu)空軍基地的美軍士兵。
中央社 ・ 1 天前中國車企歐洲攻城掠地,9月市占攀至7.4%創新高,首次超越韓車品牌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受純電與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雙引擎推動,中國車企在歐洲乘用車市場迎來史上最佳單月表現;9月整體市占攀升至約7.4%,在西歐18國市場占比升至約8%,首度超越韓國品牌,顯示中國品牌在價格帶與產品力的組合上取得關鍵優勢。英國成為增長核心。受每年兩次牌照更換節奏與網點加速鋪設帶動,比亞迪、名爵等品牌9月銷量跳增,比亞迪單月月比暴增數倍,名爵同步走強,奇瑞旗下Omoda與Jaecoo憑藉新款油電混合SUV切入主流價位帶,帶動滲透率快速上行。PHEV成為份額躍升的主戰場;9月歐洲PHEV銷量年增逾六成,中國品牌在該市場市占躍升至約20%,純電車市占亦同步提升至約11%。以更長純電續航、較快充電能力與高標配為賣點,疊加終端定價優勢,形成對在地車廠的明顯壓力。分析師指出,銷售通路與產品節奏是關鍵策略;中國品牌持續擴張經銷網路與示範門市,並以高性價比的新車密集上市搶占心智與路權。比亞迪自2023年插旗英國以來,短時間內建立百家級據點;吉利規畫未來三年於英國推出多款純電與插混新車,力拚覆蓋更多價位與細分市場。需留意的是,部分品牌在月底以租賃與經銷導向的戰術性註冊衝量,
財訊快報 ・ 1 天前
川普飛抵南韓出席APEC峰會發表談話 表達重振美國造船業決心
美國總統川普29日在韓國慶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企業領袖峰會上發表談話,強調美韓技術合作關係的重要性,並表達重振美國造船業的決心。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輝達攜手諾基亞打造AI驅動6G平台 黃仁勳:美國重返電信領導地位
[FTNN新聞網]記者鄧宇婷/綜合報導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29)日於美國華盛頓舉行的GTCDC主題演講上宣布,輝達(NVIDIA)將與通訊巨擘諾基亞(Nokia)展開策略...
FTNN新聞網 ・ 1 天前(影)像海嘯一樣!燕子口堰塞湖中午潰堤 「滾滾洪水」震撼畫面曝光
[Newtalk新聞]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23日進行壩體降挖減災工程,今天中午約11點30左右出現潰堤情形,對此,臉書粉專「太魯閣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就分享潰堤的畫面,滾滾洪水像下沖刷,震撼畫面讓該粉專直呼,「像海嘯一樣」。 太魯閣燕子口邊坡崩塌阻塞立霧溪河道形成堰塞湖,讓中橫公路靳珩隧道遭溢淹,因此林保署決定在23日進行壩體降挖減災工程,並在26日啟動壩體降挖引流,事後約在今日11點30日左右出現潰堤情形,目前空拍上游已無堰塞湖,之前中橫公路靳珩隧道西口湖水景色消失無蹤,靳珩隧道西口也重見天日。 對此,「太魯閣同禮部落自然生態自治協進會」就分享堰塞湖饋潰堤影片表示,立霧溪上游的燕子口堰塞湖潰堤,很快的部落旁邊的立霧溪水上漲,「真的很像海嘯一樣」,片中溪水像海浪一樣像下沖刷,畫面相當震撼。查看原文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長榮航空「成田往桃園」班機訊號異常!旅客滯留日本今返台花蓮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溢流擴大恐潰決!林保署急通報下游人車淨空
新頭殼 ・ 1 天前美國的警告與島嶼的沉默
《時代》雜誌的封面似乎永遠擺滿英雄與惡棍,這回選擇在川普的臉旁邊,刊出題為〈美國必須警惕台灣魯莽的領導人〉的投書。作者乃美國保守派智庫學者兼海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副教授的高德斯坦,他的語氣像個在餐桌上訓誡孩子的家長:「美國該警告台北,不要太魯莽。」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川習會30日登場 中國:願與美方努力取得成果
(中央社台北29日電)針對明天舉行的川習會,中方有何期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今天回應,願與美方共同努力,推動此次會晤取得積極成果,為中美關係穩定發展作出新指引,注入新動力。
中央社 ・ 1 天前

肉肉大米「台灣省首店」爭議續延燒! 被網改名「以日本為靈感的中國餐廳」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台灣近年也吹起日式漢堡排熱潮,吸引不少漢堡排名店進駐搶占商機。在中國引起排隊熱潮的日式漢堡排「肉肉大米」,近日插旗台北市信義區百貨,該品牌官方帳號在社群平台小紅書,以「台灣省首店開業!」做為宣傳主軸,引起台灣網友不滿,不僅掀起一波「拒吃潮」,在Google地圖還被改名加上「一個以日本為靈感的中國餐廳」。
民視 ・ 1 天前
姚元浩免役原因曝 幼年跳水重摔骨折
實境節目《嗨!營業中》今(29)日舉辦記者會,包括姚元浩、鬼鬼吳映潔與莎莎都到場,現場氣氛熱鬧。近期「閃兵役」話題延燒,對此,姚元浩過去同樣因傷免役,但他強調自己「比當兵還當兵」,原因也相當合理。姚元...
華視 ・ 1 天前他從歐洲返台 下機一幕「全部轉飛日本」嘆國旅沒救
機場是出入境台灣的國門之一。一位網友近日從歐洲返台時發現,明明機上很多歐洲人,等行李的歐洲人卻不到5個,「其他應該全部都是轉機去日本的」,讓他忍不住感嘆台灣只是中繼站,「從機場看國旅真的慘」,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姚元浩「右腳掌斷裂」縫上百針 親解免兵役爭議
近期,演藝圈爆出第三波閃兵爭議,因右腳掌斷裂免兵役的姚元浩今(29日)與鬼鬼(吳映潔)、莎莎出席實境節目《嗨!營業中》第六季記者會,感嘆自己小時夢想是當軍人,未料13歲時因為貪玩跳水讓夢想破滅,「腳掌斷掉,滿嚴重的,腳掌和韌帶全斷,縫了3、400針」。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習近平賀電指明兩岸發展方向? 鄭麗文:國民有兩大堅守底線
針對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28日接見即將接任國民副主席的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時指出,習近平主席發賀電給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時指明了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鄭麗文今(29日)在南投強調,不管兩岸如何發展,國民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有兩大堅守的底線,第一是和平,第二就是必須尊重台灣2300萬人的意願。
自由時報 ・ 1 天前海風號高級烤爐烘「抹布」挨轟 雄獅旅行社「還原過程」道歉
台鐵首列甜點列車海風號光票價就要數千元,但有乘客目擊列車上高級烤爐竟被拿來烘抹布。台鐵表示,食安問題零容忍,已要求承包廠商改進。承包營運的雄獅旅行社解釋,「擦拭布」僅用於擦拭清洗後杯具,放入烤箱烘乾,並自動清洗與消毒,造成外界疑慮深感抱歉,會改善作業流程。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文化部挺老屋 災後啟動「以修代訓」傳承匠師技藝
丹娜絲颱風重創南部地區,不僅多處具文資身份建築受損,也讓不少具有傳統建築風貌的老屋嚴重受創。文化部長李遠表示,文化部有責任協助這些具文資潛力的建築,並推動「以修代訓」示範點,藉由修繕帶動傳統工藝傳承與專業人力培育。李遠今(29)日南下,勘查國定古蹟「南鯤鯓代天府」、歷史建築「北門嶼陳家古厝」後,接續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