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以為小感冒?主婦驚罹肺腺癌 元凶竟是「最親的人」
50歲李媽媽為家庭主婦,因丈夫、兒子都是老菸槍,每天被迫吸二手菸,日前因持續咳嗽兩週就醫,醫師安排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意外發現左下肺葉有一處約0.8公分的毛玻璃結節,所幸早期發現,透過微創手術治療後並未擴散,切片檢查也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全家因此決定戒菸,保護彼此健康。
肺癌居國人癌症死因首位 早期無症狀最難察覺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位居十大死因之首已37年,最近10年肺癌更高居癌症死亡率之首。胸腔外科醫師劉柏毅表示,早期肺腺癌沒有症狀,等到出現持續性咳嗽、咳血、胸悶或胸痛、呼吸喘、吞嚥困難、體重下降、極度疲倦等症狀時,通常已是肺腺癌第三至第四期,此時多半無法透過手術治療,故早期發現對肺腺癌治療相當重要。
非吸菸者比例攀升 低劑量電腦斷層助早期偵測
國內臨床患者中,以非吸菸者居多,且年齡層有下降趨勢,所幸除了新藥物的出現外,「低劑量電腦斷層」(Low-Dose CT)也可協助偵測早期不易發現的肺腺癌,成為檢測癌症的利器。
劉柏毅說明,「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約為傳統胸部電腦斷層檢查劑量的六分之一到十分之一,而在偵測肺部小結節功能上,不遜於傳統電腦斷層檢查,且因目的為篩檢肺部小結節,對於胸廓等軟組織成像的要求並不嚴格,所以無須注射顯影劑,即便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也能執行檢查。
肺癌高危險群須定期篩檢 遠離危險因子保護肺部
要長保肺部健康,除遠離危險因子,劉柏毅建議,年紀大於55歲,每天抽一包菸,菸齡達10年、有肺癌家族史、肺結核及肺纖維化者,發現肺癌機率較一般人高,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病、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及居住於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暴露在油煙環境下、職業暴露(如礦坑工作者或長期石綿暴露者)等,都是肺癌高危險群,建議每一至兩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肺部篩檢。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他肩膀痛按摩、推拿都沒用...竟是肺癌轉移!醫點名「8種人」小心 症狀不見得會咳嗽
·每天都在吃!「這2類食物」恐助長肺腺癌生長 營養師教避開高危陷阱
其他人也在看

咳嗽1個月竟肺癌末期!「標靶治療」成功讓他5年未復發
針對無法開刀的第4期肺腺癌患者,標靶藥物治療成為影響存活的重要關鍵。一名32歲男性患者案例,該患者因持續咳嗽就醫後確診為第4期肺腺癌,經由基因檢測找到合適的標靶藥物,治療至今近5年未見復發跡象。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狂冒「1種斑」恐胃癌警訊!60歲男半年長滿胸、背 醫:突暴增小心了
皮膚若突然出現大量斑點,可能是健康出問題。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分享案例,一名60歲男子發現,短短半年內,他的胸、背部長出大量老人斑,起初以為只是老化,為了美觀,遂到醫院打算除斑,未料接受進一步檢查發現,竟是「早期胃癌」的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防癌上身 營養師提護肺5招
「好小子」顏正國驚傳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消息震驚社會大眾。癌症關懷基金會觀察發現,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能降低罹患肺癌的風險,也有助於減少癌症復發的機率。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12台大醫罹肺癌!前感染醫曝「2癌症滿惡性」:以目前醫學難以治療
顏正國過去是知名童星,以《好小子》系列電影走紅,7日傳出因罹患肺腺癌四期病逝,享年50歲。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孔祥琪)也回憶, 2013年上半年,台大為全院300位45歲以上的主管及醫師進行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卻意外發現有12人罹患早期肺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好小子顏正國驚傳肺癌病逝,專家教你5招護肺守健康
藝人「好小子」顏正國7日驚傳因肺癌病逝,享年50歲,消息一出,震驚社會大眾。根據衛福部統計,肺癌為台灣癌症發生率、死亡率雙冠王,每年奪走逾萬條寶貴生命,專家提醒國人務必提高警覺。 誰是肺癌高危險群?抽菸者首當其衝,女性也不能輕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顯示,吸菸是造成肺癌的最主要危險因子,占比高達70-80%,且二手菸暴露也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空氣污染則占15%。此外,職業暴露(如石綿、粉塵等)、肺部病史(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家族史、炒菜油煙等亦是肺癌危險因子。值得注意的是,由中研院領銜的「臺灣癌症登月計畫」近期發現,女性患者多受內在致癌因子(如基因、免疫、賀爾蒙)影響。這意味著,即使女性吸菸比例低,仍可能罹癌,提醒女性不可掉以輕心。癌症關懷基金會黃書宜營養師提醒:「建議高危險族群定期接受胸部X光檢查,必要時接受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而在台灣肺癌盛行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即使非高風險族群,也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能顯著提升治癒率。」 養成5個日常習慣,遠離肺癌威脅黃書宜營養師提出5個日常護肺習慣:1. 戒菸首要,遠離致癌根源戒菸是預防肺癌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不只咳嗽!腳抽筋一檢查竟是肺癌末期 醫:夜晚痛更要當心
一名中國6旬老翁長期被腳痛所苦,原以為只是年紀大容易抽筋,直到疼痛加劇就醫檢查,才驚覺已是肺癌末期,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醫師提醒,肺癌症狀不只侷限於呼吸道,有時反而是身體其他部位先出現警訊,特別是雙腳的異常變化更需要警覺。
中天新聞網 ・ 11 小時前
60歲男胸背長出老人斑 醫一看急叫:是胃癌!
一名60歲男性因胸部及背部在短短半年內出現大量老人斑,原本以為是正常老化現象而欲尋求雷射除斑,經皮膚科醫師診斷後發現,這些突然增生的斑點竟是早期胃癌的警訊。
中天新聞網 ・ 6 小時前
台大醫院篩出12人早期肺癌 發生率達全國100倍
知名演員顏正國因肺腺癌病逝,引發外界關注。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近日發文指出,2013年台大醫院曾針對全院300位年滿45歲的主管與醫師,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結果意外發現,其中有12人罹患
台視新聞網 ・ 2 小時前
吃錯水果恐骨鬆!醫公開「地雷清單」西瓜也上榜
天氣熱,許多民眾喜歡食用水果消暑解渴,但骨科醫師張耀元提醒,部分水果若食用過量,反而可能對骨骼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他同時分享了夏季水果的選擇要點,協助民眾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兼顧骨骼健康。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哈孝遠過胖一晚打呼1700次「切胃保命」戴呼吸器睡覺
從籃球員轉型成為藝人的哈孝遠,長年飽受各種病症所苦,光是一個晚上就打呼超過1700次,年僅44歲就已有壓迫膀胱導致漏尿的狀況。他最近在《聚焦2.0》分享身體變化,坦言減肥是刻不容緩。
簡子喬|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 天前
台灣反擊!不買南非「1水果」了 進口量雪崩式暴跌96%
南非政府近期片面將台灣駐南非代表處更名、降等,並要求駐處遷離首都普利托利亞,事件引發外界關注。台灣除了祭出晶片出口管制作為反制,農業方面,自南非進口蘋果今年驟降96.3%,金額約1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呈現「雪崩式下滑」,凸顯雙方緊張關係已對貿易造成重大衝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菸不酒也中鏢!日常「1行為」恐罹口腔癌 專家警告:快避免
近年罹患口腔癌的人數有逐年攀升的趨勢,台灣每年有超過8千人罹患口腔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一。根據衛福部公布的2024年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中,口腔癌位居第六,不得不輕忽。對此,口腔健康基金會(Oral Health Foundation)曾指出,比起其他癌症,口腔癌相對較不被大眾所熟悉,除了抽太多菸、嚼檳榔及不良飲食外,經常口愛也會誘發口腔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五熊生了!喜迎「雙十寶寶」 曬全家福照 甜喊:兒子生日快樂
女星「五熊」蔡頤榛2020年結婚,於2025年2月宣布懷孕喜訊。而她10日在雙十國慶當天產下寶貝兒子,分享了首張與老公、兒子的合照,開心表示:「歡迎雙十寶寶!兒子生日快樂,母子均安」。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
台大醫生12人罹肺癌!比例超高 名醫:滿惡性的癌症
演員顏正國日前因肺腺癌病逝,享年50歲。消息一出震撼外界,也引發許多民眾對於肺癌的關注。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孔祥琪)說,2013年上半年,台大為全院300位45歲以上的主管及醫師進行了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竟意外發現有12人罹患早期肺癌,這個比例是非常可怕的4%,林氏璧說,有兩個「滿惡性的癌症」,其中一個就是肺腺癌。
鏡報 ・ 13 小時前
台灣乳癌「死亡率沒降」輸歐美!醫界點出2主因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死亡率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2。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芳銘指出,國內乳癌發生率在過去20年間,從每10萬人口40人增加兩倍至82人,但整體乳癌死亡率卻未如歐美先進國家般下降,凸顯台灣在「早期篩檢」與「完整治療」仍有進步空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穩穩走、最快到!4星座財富能量悄然傾斜 魔羯、金牛靠「務實耕耘」喜迎豐收
摩羯座:辛勤耕耘,實質回報摩羯座的朋友近期財運走強,完全是來自于辛勤耕耘的回報。你們不相信天上掉餡餅,只相信腳踏實地的努力,而現在正是你們的回報期。這份回報可能是年底的豐厚獎金、職位的晉升帶來的薪資上調,或是投資長期佈局後的資金入帳。這份財富的增長,讓你...
CTWANT ・ 5 小時前
顏正國雙十節51歲冥誕...鋼鐵爸準備一桌海鮮大餐 淚喊:願來世成為一家人
50歲男星顏正國7日因肺腺癌驟逝,令外界相當惋惜。10日是他51歲冥誕。殯葬業者「鋼鐵爸」阮橋本今凌晨在社群發文,透露家人與至友都來幫顏正國慶生,準備顏正國生前喜歡的食物,承諾將代為照顧兩家人。
潘鈺楨|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1 小時前
治療後仍中鏢!她幽門桿菌「二度陽性」 醫示警:這2種情況最容易傳染
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當時治療後幽門桿菌檢驗呈陰性。最近1個月常常胃痛不舒服,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幽門桿菌檢查陽性,讓她大為驚訝,覺得已經滅菌了為何還會呈陽性。醫師經詢問得知,陳小姐的家中常有聚餐,中秋過後天氣轉涼經常吃火鍋,由於家庭成員過去也曾檢驗出幽門桿菌感染,推測是聚餐時沒落實公筷母匙,才造成重複感染情形。 幽門桿菌治療後仍會感染! 家人中鏢傳染機率就高 幽門桿菌不是治療後就一勞永逸,沒注意還是有重複感染的可能!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目前已知幽門桿菌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像是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胃部疾病,都已經被證實與幽門桿菌有關,且被感染的時間越長,之後罹患胃癌的風險越高。幽門桿菌除了存在人的胃黏膜外,唾液、糞便中也可以發現菌種的蹤跡。康本初說明,傳染途徑主要是經口傳染,因此用餐時倘沒公筷母匙,同桌的的人可能因唾液而感染;如廁後沒確實清潔手部,也會有糞便經口傳染的風險,因此當家中有人感染時,會建議同住家人一併檢測有無感染。 患者感染不一定有症狀 就醫檢驗才準確 民眾該如何確認有感染幽門桿菌?康本初說,檢測幽門桿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月經幣來了?綠委點名衛福部:落實平權仿照文化幣發行
[FTNN新聞網]記者吳家豪/台北報導民進立委范雲、張雅琳及社福團體今(10/9)表示,將呼籲衛福部比照文化幣發行模式,推出月經幣,讓有月經的學生,都能依自...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揉揉眼睛就沒事? 逾50歲失明多因忽略「三症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視線扭曲、變形,視野中央有模糊黑影,別以為揉揉眼睛就沒事了!國內眼科醫師警告,這很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研究顯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50歲以上人口失明的主因,且逾七成患者是由單眼發起,平時難以察覺,部分患者就醫時,視力早已受損嚴重。 響應2025年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新光醫院今(9)日與羅...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