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國慶:賴清德推「台灣之盾」防空系統、淡化兩岸論述,釋放哪些政治訊號?
10月10日台灣舉行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典禮,賴清德首次宣布將打造「台灣之盾」防空系統,並承諾國防支出在2030年將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
這是賴清德上任總統後第二次發表「雙十節」演說,他並沒有如過往提及「兩岸互不隸屬」,也未強調台美關係,被指是語氣最收斂、溫和的一次。
至於國家論述,他提到「台灣」的次數超過50次創新高,「中華民國」則只有四次,而在前一天的國慶晚會上,他表示「沒有台灣就沒有中華民國」。
專家對BBC中文解讀,這次演說重點著墨內政及經濟問題,外交、兩岸方面的政治訊號較少,反映了賴清德政府面臨的政治現實,而大罷免後的朝野裂痕也未見修補跡象。
「台灣之盾」防空計劃
賴清德的演說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台灣」為題,最受外界關注的是他首次提出將打造「台灣之盾」(T-Dome)防空系統。
「台灣之盾」的命名延伸自以色列的「鐵穹」(Iron Dome)與美國的「金穹」(Gold Dome),象徵台灣將建立一套全域、多層次的防空系統。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宏仁向BBC中文指出,賴清德認為「蔡英文的成就是打造潛艦,他的成就就是防空體系」,這項計劃意味台灣未來國防預算提升有明確投資方向。
「如果是建立類似以色列鐵穹系統,將會需要大量預算,並不容易。至於哪些國家會參與?不僅是美國,其他國家也有可能,包含跟以色列合作,細節都還需要進一步討論。」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向BBC中文表示,中國持續擴張海空兵力,包括東風15、東風16等彈道導彈、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以及大量長劍巡弋飛彈與無人機,對台灣構成日益嚴峻的空中威脅。
他指出,台灣未來的防空建設,將整合現有的「愛國者三型」、「天弓三型」、「強弓」飛彈,涵蓋高高空、高空、中低空與低空的防衛層級,若台灣能建立完整的防空系統,「中國發動突襲的軍事誘因將大幅降低」,突襲行動也將失去戰略意義。
此外,蘇紫雲認為,國防預算的投入不僅能強化台灣防衛能力,也有助推動國防產業升級至「國防經濟」層級,進一步帶動整體經濟動能。
賴清德在演說中重申,二戰的結果告訴所有人,侵略必敗、團結必勝,「和平必須靠實力」,他宣示明年度台灣國防預算將按照北約標準超過GDP 3%,2030年前達到5%,並將引進高科技與AI技術,持續投資國防創新科技。
美國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表示,賴清德第一個任期將於2028年屆滿,2030的達標時間點超過其任期,「顯然是說給美國聽的」,以回應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期待。
「這反映出賴清德總統和團隊很清楚,現在的台美關係跟過去不同,美方不會跟台灣客氣,希望清楚聽到『台灣願意自我強化』的具體承諾,5%的數字就是一種外交喊話。」
他續指,台灣要打造新的防空系統並非短期內能實現,因此賴清德的宣示有明顯的宣傳意圖。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則指出,「台灣之盾」屬防禦性武器系統,不給北京藉口指責台灣「製造麻煩」,對內則是減緩外部威脅、保護台灣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之舉,「政治上能加分」。
「中華民國」還是「台灣」?
賴清德的演說時長27分鐘,提及「台灣」的次數多達54次,較去年多出十次;今年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民國台灣」共四次,較去年的八次減少一半。
王宏仁表示,賴清德論述明確變化,提及「台灣」次數創下新高,其在演說開頭提及台灣「解除戒嚴天數」超過戒嚴統治天數,強調台灣人認同和團結基礎不分派,而是台灣民主化的共同記憶,「最大公約數是民主台灣」。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向BBC中文表示,總統賴清德的演說打「悲情訴求」,「雖然是慶賀國慶,但全程表情嚴肅,幾乎沒有看到笑容,」在國慶日向民眾提出台灣解嚴時長,不僅強調民進對台灣民主化貢獻,用意也在喚起民眾對土地的認識跟認同。
翁履中教授分析,賴清德上任後讓「中華民國」成為象徵性的國名,「台灣」為實質主體,這是過去幾年民進很成功的操作——蔡英文時代創造出「中華民國台灣」作為過渡性框架,到了賴清德時代,有關稱號不再需要去辯論,而變成可以接受。
「對傳統藍營的選民來說,也逐漸習慣執政不會強調『中華民國』,然後就接受了『有講就好』的現實。換句話說,『中華民國』不再是爭議焦點,而是一個形式化的共識符號。」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曾任國民大陸事務部主任的左正東認為,賴清德強調「民主」和「台灣」,對多數台灣人在認同和歸屬感上具有說服力,但他以總統身分在國慶場合演說,外界仍是期待他能回應國家定位的問題。
他指出,憲法上台灣的國名就是「中華民國」,「世界上叫我們台灣,是因為他們不承認中華民國」,他認為賴就任以來,一直被評斷是「台獨工作者」還是「中華民國總統」,「他這篇演說,並沒有讓大家覺得他距離中華民國更近一些」。
藍營方面,前總統馬英九繼去年缺席國慶大會後,今年再次未有出席。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賴清德總統近日仍強調「新兩國論」,並意圖在國慶營造歷任總統、朝野政都背書的場景,馬英九無法認同。他並批評,「新兩國論」只會將兩岸拖向戰爭,讓台灣更危險。
兩岸論述「上任以來最謹慎」
有別於去年,賴清德今年的國慶談話對兩岸關係著墨不多,不再出現「兩岸互不隸屬」等強硬字眼,整體語氣明顯較以往收斂溫和。
翁履中形容,這是賴清德「上任以來最謹慎的一次談話」,除了刻意避開兩岸的政治敏感字眼,甚至連「深化台美關係」也沒有強調,這個轉變反映出賴政府目前面對的政治現實。
「大罷免案失利,台美關係也不如過去,他顯然意識到,台灣社會對政治對抗已經產生疲勞,他必須讓自己顯得更穩、更理性。整體上,他要表達『我不是挑釁者』,希望讓國際社會放心。」
劉嘉薇也指出,賴清德整體演說內容強調內政發展,未特別著墨兩岸關係,「只說軍費增加,不直接提兩岸關係」,「講給中方聽的部分較少」。
賴清德今年演說僅兩次提及中國,一次為前段指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為亞洲四小龍之首、超越中國,將中國作為經濟表現對照組。BBC記者在現場觀察,這段內容是觀禮民眾對賴清德演說最有感的部分,多投以熱絡掌聲。
第二次提到中國,是賴清德在演說中後段,今年二戰終戰80週年脈絡下呼籲中國「體現大國的責任」,停止扭曲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以及二戰歷史文件,「並且放棄以武力及脅迫方式改變台海現狀,共同維護印太和平穩定」。
王宏仁指出,賴清德以總統高度提及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雖然較為敏感,但其未解釋決議內容,僅呼籲中國不要扭曲,「他明確釋放的兩岸關係立場,是台灣會跟區域夥伴致力維持現狀,維護台海安全穩定」。
左正東也表示,在二戰歷史文件方面,賴清德的說法非常模糊,保留了兩岸各自解釋的空間,試圖為兩岸關係降溫。
他進一步分析指,相較於今年520就職週年演說完全沒有提及兩岸關係,賴清德在國慶略有提到兩岸,顯示他在台美關係有改善的情況下「更有一些把握」。
「近來與美國的互動,一方面讓他對美國的尺度有掌握,增強了在兩岸上的信心,但另一方面也同時制約他,美國不希望與中國在貿易談判期間有衝突,賴清德考量到台美關係也不敢在兩岸問題上刺激北京,盡可能保持自我克制。」
針對雙十講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記者會回應稱,賴清德翻炒「民主對抗威權」謊言,兜售「台獨」分裂謬論,歪曲挑戰歷史事實和國際共識,「再次暴露其冥頑不化的麻煩製造者、危險製造者、戰爭製造者本性」。
宋文笛認為,無論賴清德發表何種言論,北京都將感到不悅,因此其演說對象不在於對岸,更多是確保「國際友人」清晰看到台灣的自我防衛決心,同時讓台灣民眾感受到總統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懷。
朝野有沒有和解跡象?
內政方面,這是台灣大罷免潮後首次雙十國慶,朝野撕裂未見修補痕跡。
賴清德在演說中強調「今年是台灣崛起的一年」,他列舉多項經濟成果,包括經濟成長率由3.3%大幅上調到5.1%,出口金額創新高,就業狀況25年來最好,股市連續六個月上漲站在27,301歷史高點,外匯存底首度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等等。
他表示,這些亮眼的經濟成果、政府科學園區等關鍵政策,「是幾十年共同努力所淬鍊出來的重大產業成就,是全體台灣人民的資產」。
宋文笛分析,賴清德需要對在野伸出橄欖枝,以促進朝野和解,「然而在藍綠對立的此刻要說過多好話,綠營基層亦可能不滿」,因此賴選擇間接肯定過往國民政府長期規劃的貢獻。
而在賴清德講話前,國民籍立法院長韓國瑜首先致詞,細數過去一年台灣中南部和花蓮因水患風災嚴重受創,並指股市雖漲破26000點,但月薪不到3.1萬元的勞工高達120萬人。
他又提及大罷免造成社會撕裂、去中化政策激化戰爭機率、意識形態拖累的能源政策,以及關稅談判犧牲台灣未來等,形容這些無形壓力「一旦潰堤就足以讓台灣滅頂的隱形堰塞湖」。他表示要解決台海戰爭、派分裂、關稅失利這「三座堰塞湖」,呼籲國會改革與政合作。
民進則在典禮後發表聲明,批評韓國瑜在致詞中有多則不實資訊及政治攻擊,在國際矚目的慶典上「將國內政治鬥爭搬上枱面」、「貽笑國際」,該對其不當言行表達可恥和抗議。
學者翁履中解讀,儘管賴清德在演說中釋放團結訊號,多次強調「台灣是全體台灣人的台灣」、「不遺漏任何人」等,但民進事後對於韓國瑜的反應,「幾乎讓總統剛喊完的『團結』立刻破功,政對立不只沒降溫,反而更顯得彼此毫無包容」。
左正東則表示,賴清德的講話並沒有把朝野合作當成政策目標,而他上任一年半以來政績有限,因此「有一種急迫感」,在演說中重點提出經濟層面的可交付成果(deliverables),「民眾現在最關心的還是經濟民生問題」。
其他人也在看

回應賴清德雙十國慶演說 國台辦: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陳斌華表示,賴清德在今天的講話中,頑固堅持台獨立場,渲染「大陸威脅」,鼓譟「民主對抗威權」,歪曲二戰歷史和聯大第2758號決議,妄圖「以武謀獨」、「倚外謀獨」、擴軍備戰。其所言所行只會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加劇台海緊張局勢,加重台灣民眾負擔,葬送台灣經濟命脈和發...
CTWANT ・ 1 小時前





雲林張家班表態 張榮味「便當會」席開70桌挺郝龍斌
國民主席候選人郝龍斌今天(10/10)晚間受雲林縣前縣長張榮味邀請,到虎尾參加雙十聯誼餐會,現場席開70桌,雲林縣長張麗善、國民立委張嘉郡等人出席支持,眾人高呼「當選」,氣氛熱絡。
太報 ・ 1 小時前
月底離職「生日、中秋禮金全被跳過」員工苦歎:讓人心寒
為了體恤員工的辛勞,許多公司會祭出三節禮金、生日禮金等福利,近來中秋節剛過,不少民眾紛紛在網上分享自己領到的禮金金額,不過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網友也苦歎,自己月底才離職,沒想到生日、中秋禮金全被跳過,讓原PO十分心寒。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金價狂飆外資上看6000元 黃金ETF交易熱!
[NOWnews今日新聞]黃金現貨價格近日暴漲破4000美元,投資巨擘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以及新債王岡拉克齊喊該將黃金加入資產配置,債券已漸失避險作用,分別喊出至少占比15%、25%,外資也上看金價...
今日新聞NOWNEWS ・ 4 小時前

全文/拿堰塞湖比喻!韓國瑜國慶曝「台灣3大隱憂」:不能讓它衝垮未來
中華民國114年國慶大會今(10日)登場,立法院長、國慶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韓國瑜致詞時表示,中華民國比想像中還要處境艱難。在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上,不能讓「台海戰爭、派分裂、關稅失利」這三座堰塞湖衝垮台灣的未來,期待能夠透過更進一步的國會改革與政合作,為2300萬國民同胞,謀求一個政治清明、司法公正、用人唯才、以民為先的全民政府,也期待在各位鏟子超人的相助與監督之下,大家一起疏通排除這三座堰塞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從以哈衝突看台海!外媒示警3致命巧合「全是開戰訊號」:恐掉入中國陷阱
以哈衝突(加薩戰爭)持續至今已經超過兩年、相關情勢也持續受到國際關注;《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美國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首任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分析指出,以哈衝突不僅代表中東的悲劇事件,更是台海潛在摩擦的借鑑。值得注意的是,哈瑪斯武裝份子在正式進攻前,有3大共通點竟與兩岸紛爭高度......
風傳媒 ・ 52 分鐘前
金正恩與李強會晤 強調「朝中關系牢不可破」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見了來訪的中國總理李強,並強調「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鞏固和發展朝中友好合作關系是朝鮮和政府堅定不移的立場」。朝鮮預計在10日晚間舉行大規模的閱兵儀式。
德國之聲 ・ 5 小時前
腳痛以為抽筋!男一檢查竟是肺癌末期 醫揭「腳部3異常」是警訊
日常生活中一些可能會忽略的症狀,可能在暗示你的身體出問題了!中國一名6旬的老翁長達半年都有胸悶、左腳隱隱作痛的狀況,他以為只是年紀大,沒想到到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肺癌末期,且癌細胞早已轉移到骨頭,醫師就提醒,如果有發現3個症狀,可能就要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矽光子不同命!這封測龍頭廠「營收登35月高點」臉紅上衝 聯亞重挫止步連6漲
[FTNN新聞網]記者江佳蓉/綜合報導台股加權指數今(9)日終場漲238.24點,收在27,301.92點,漲幅0.88%,由於AI伺服器持續擴張,帶動對光通訊需求同步激增,矽...
FTNN新聞網 ・ 1 天前台南第13例登革熱境外移入 越南發病返國確診
(中央社記者張榮祥台南10日電)台南市政府衛生局今天公布,今年台南第13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個案9月中旬到越南探親時發病,昨天返國後身體仍不適,就醫確診。
中央社 ・ 4 小時前計程車失控撞燈桿 紐約中領館外車禍四人傷
紐約市警9日表示,當日下午2時左右,一輛黃色計程車的司機開車途經曼哈頓中城地獄廚房(Hell's Kitchen)一帶時...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8 小時前哈林區百萬房產遭冒名轉售 3嫌連環抵押套現 華人涉案
紐約哈林區最近發生一起房地產權詐騙案,一名已故老奶奶為家人留下一棟價值百萬元的房屋後,有人冒充繼承人偽造文件,接連轉售並...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8 小時前國慶演說/變局中奮起新台灣 五大軸線展現戰略自信及前瞻
賴清德總統今天(10日)上午出席在總統府府前廣場舉行的「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14年國慶大會」,並以「變局中 奮起的新台灣」為題發表國慶演說,透過五大軸線向國際社會和國人說明台灣將以穩健、方向明確的「穩定的台灣」迎接變動、不確定的世局挑戰,更希望藉此展現台灣的戰略自信及對未來的前瞻。 賴清德總統今年的國慶演說分為五大軸線。首先,當北京在全世界發動「3個80年」統戰論述,試圖扭曲抗戰史、二戰歷史與台灣定位時,賴總統特別提到台灣解嚴天數在今年已超越戒嚴天數,藉此從2,300萬台灣人民的視角與生命經驗出發,透過自由民主的實踐和強韌的國家發展,定位百分之百民主國家台灣的真實存在與意義,也就是「成就國民的自由發展,而非威權者的私心野望」。 同時,總統也以台灣過去歷經各種重大挑戰仍持續發展的共同經歷,包括面對俄烏戰爭、中東動盪、中國軍事擴張、美國政策調整、全球供應鏈重組等逆境,台灣仍在逆境中展現強大韌性與經濟成就,印證國家方向正確及國民的共同努力,也鼓勵全民秉持這種精神和自信迎接新階段的挑戰。 第二是在「四大優先」精神下的「均衡台灣」,總統點出「變動的年代,也是機會的年代」,表示台灣要以自信與行
中央廣播電台 ・ 10 小時前回應川普逐出北約說法 西班牙:堅守對NATO承諾
(中央社馬德里1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昨天建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應逐出軍事支出不足的西班牙之後,西國今天回應,仍堅守對北約的承諾。
中央社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