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KN-23導彈突破烏防空網! 多處能源設施被毀 北約助強化烏防空
[Newtalk新聞] 雖然美國川普政府試圖推動烏克蘭戰場的全面停火,但俄烏雙方至今仍未就停火協議取得共識,前線地區依然被壟罩在戰火之中。近期有消息稱,俄羅斯使用北韓製造的 KN-23 導彈對烏克蘭境內的目標發起攻擊,甚至破壞了頓巴斯地區的一座熱力發電廠,進而削弱了紅軍城地區烏軍的作戰能力。雖然北約試圖進一步加強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並提升烏克蘭的防空能力,但援助計畫疑似遭遇阻礙,短時間內無法順利實施。
《騰訊網》國際專欄作者「星球調研室」發布文章指出,近期俄軍開始大量使用北韓製造的 KN-23 導彈,對烏克蘭的目標進行轟炸。其中,位於頓巴斯地區的克拉馬托爾斯克熱力發電廠更遭到重點打擊,直接遭到摧毀。「星球調研室」表示,受到克拉馬托爾斯克熱電廠被毀的影響,距離該電廠僅 60 公里的紅軍城地區戰線受到了劇烈的衝擊,當地烏軍失去了電力的供應來源,無人機、雷達與電子戰設備幾乎無法使用。
「星球調研室」分析稱, KN-23 又被稱為火星-11A ,是一款設懲戒於 450 至 500 公里之間的短程彈道導彈,具備從鐵路火車上機動發射的能力。「星球調研室」認為, KN-23 的設計可能參考了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彈道導彈,並同樣繼承了末端的高機動能力以及蛇形走位等技術,烏克蘭的防空系統幾乎無法防禦該款導彈的攻擊。
除了克拉馬托爾斯克熱電廠外,烏克蘭波爾塔瓦州以及哈爾科夫州的天然氣加工、運輸設施也遭到俄軍的系統性打擊,烏克蘭的民用能源供應也因此受到劇烈的影響。國際社會也對俄羅斯打擊烏克蘭民用設施的行為發起譴責,認為相關舉動涉嫌違反《國際法》的規範。
為了應對俄羅斯的全面打擊,北約與歐盟計畫向烏克蘭提供 24 架幻象 2000 戰機,以增強烏軍的防空能力。然而,由於希臘拒絕採購新武器後出售現役幻象 2000 的提議,歐洲國家對烏克蘭的援助計畫因而遭到延遲,烏克蘭也被迫繼續使用現有武裝,對抗俄羅斯的武力侵略。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影) 加強對俄間諜監管! 歐盟同意通報俄外交官行徑 波蘭抓捕邊境入侵者
中國不許在場! 傳川普出席東盟峰會開條件 要獨占泰柬和平舞臺 為「這個獎」…..
其他人也在看
俄羅斯機電廠遭無人機襲擊 IAEA:無核安危險
聯合國核子監督機構7日表示,無人機攻擊俄羅斯核電廠冷卻塔,「沒有造成核安全影響」。 俄羅斯國營核子企業(Rosatom)在通訊軟體Telegram發文說,一架烏克蘭武裝部隊的作戰無人機,從6日晚間到7日凌晨試圖攻擊俄羅斯中部的新沃羅涅日核電廠(Novovoronezh Nuclear Power Plant)冷卻塔。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在X平台表示,已接獲俄羅斯對此事的通報。當地的核安沒有受到影響,輻射水平也沒有改變。 貼文中說,IAEA署長葛羅西(Rafael Grossi)重申「核電廠必須永遠不受攻擊」。 俄羅斯國營核子企業指出,這架無人機在靠近核電廠時被以「技術方式壓制」,隨後撞上冷卻塔爆炸,沒有造成破壞或人員傷亡,核電廠運作也沒有受到影響。 基輔方面並未立即發表評論。 基輔一直在強化對俄羅斯能源與石油基礎設施的報復攻擊,認為這是對莫斯科的攻勢、以及烏克蘭城市遭到日常攻擊的合理回應,俄軍的襲擊有時會導致數百萬人斷電。 (編輯:柳向華)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普欽喊「主控權在俄手中」 自家防空飛彈誤炸民宅
俄羅斯總統普欽10月7號,迎來73歲生日,但他沒有放假,反而還召集軍方聽取彙報。普欽在會議中宣布,戰事主控權在俄羅斯手中,但沒想到近期烏克蘭無人機,頻頻跨境轟向俄羅斯邊境城市,俄軍自家防空飛彈,竟然還誤炸民宅。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北京出手軍援了?俄羅斯軍隊驚現「中國軍用雷達」 成烏克蘭無人機大殺器
烏俄戰爭仍持續交戰中,不過根據烏克蘭軍事媒體《Defense Express》的報導,俄羅斯防空部隊中驚現中國的軍用機動雷達,專門用來反制烏克蘭無人機,顯示中國軍事援俄的力道越來越強,甚至從民間資源轉變成正規軍用品,也被外界認為,這可能就是中國當局向俄羅斯提供的物資。軍事媒體《Defence Blog》引述該報導指出,俄羅斯防空部隊現已配備中國製雷達系統,用......
風傳媒 ・ 1 天前
借助烏克蘭經驗「不輸即勝」應對侵略 英國歐洲專家建議強化韌性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國際安全部資深研究員菲利浦・謝特勒-瓊斯(Philip Shetler-Jones)在2025「台北安全對話」指出,在俄羅斯持續侵略下,烏克蘭戰爭至今已經展現出韌性的嚇阻效果,而對於被侵略國家而言,「不失敗就是一種勝利」。此外,來自拉脫維亞、擔任烏克蘭數位轉型部資深顧問的專家莉娃・艾爾芙絲(Leva Ilves)也建議台灣借鑑烏克蘭的經驗,儘管網路假訊息氾濫,但數位化不只是弱點,也是優點之一,國家要有能力協助人民、培力人民,即時反制假訊息,展現韌性。
太報 ・ 1 天前俄烏互相攻擊釀5死 烏克蘭發電廠遇襲受損嚴重
(中央社莫斯科8日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和俄羅斯昨夜至今晨互相朝對方領土發動攻擊,合計造成至少5人死亡。烏克蘭當局今天表示,俄方夜間發動的襲擊導致烏克蘭1座發電廠受損嚴重。
中央社 ・ 1 天前不明無人機頻現蹤 德國將授權警方擊落
路透社今天(8日)報導,德國將授權警方擊落非法無人機,例如近來擾亂歐洲各地機場秩序的不明無人機;部分歐洲領導人將這些事件歸咎於俄羅斯發動的混合戰爭。 這項新法今天獲得德國內閣通過,目前正在等待國會正式批准。該法明確授權警方,可擊落侵犯德國領空的無人機,包括在可能面臨嚴重威脅或嚴重損害的情況下將其擊落。警方也可藉由雷射或干擾訊號方式切斷對無人機的控制。 德國第二大機場慕尼黑機場3日因非法無人機現蹤而導致數十架航班改道或取消,超過1萬名乘客滯留。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表示,他推測上週末飛越德國上空的多架無人機是俄羅斯所為。這些無人機都沒有攜帶武器,而是用於偵察飛行。 在莫斯科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後,歐盟領導人已將俄羅斯視為歐洲大陸安全的重大威脅。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個月呼籲建立所謂的「無人機牆」,即由偵測設備和武器組成的網絡,用於探測、追蹤和攔截入侵的無人機,以保護歐洲東翼安全。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登山客困4千公尺青海老虎溝 251人獲救1人罹難「來自台灣」
中國大陸十一長假期間,青海省海北州門源縣老虎溝地區發生山難。有多名徒步愛好者組團登山,進入青海海北州門源縣老虎溝區域後受困。據官方通報,251名受困的登山客全數獲救,有一名因失溫及高山反應不幸罹難,唯
中廣新聞網 ・ 18 小時前
繼北韓後 2.5萬古巴人將入俄軍? 前線成「獨裁國補習班」 俄兵上戰場平均存活12天
[Newtalk新聞] 為了應對俄烏戰爭中不斷攀升的傷亡,俄羅斯除了繼續在國內徵兵外,也不時以外國人力填線,比如來自北韓的部隊。據《富比士》報導,烏克蘭官員稱多達 25,000 名古巴人,可能很快會加入俄羅斯軍隊,倘若其屬實,古巴將取代北韓,成為俄羅斯人數最多的外籍士兵。 俄烏戰爭實際上已然成為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雙方比拚的不是誰有更先進的武器或更高明的戰術,而是誰能撐得下去。戰爭的傷亡自然是雙方都難以承受的,烏克蘭方面據 2024 年底的官方說法是約 43,000 人,而俄方死亡人數據《Mediazona》推估在 13 萬左右。 針對俄國今年傷亡數字的其中一份推估。圖:翻攝自 X《Ukraine Control Map》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新聞代表安德烈.尤索夫(Андрі́й Ю́сов)向美國國會議員表示,用外國士兵的主要好處是,他們死了不用負社會責任、也不用承擔國內的不滿。對於古巴人來說,俄方提供的 2,000 美元月薪極具吸引力,使得許多人自願參軍,也有人應徵建築工之類的職位,結果被送上戰場。烏克蘭安全與合作中心主席謝爾希.庫贊(Serhii Kuzan)向《富比士》透露
新頭殼 ・ 1 天前中國封鎖恐致台全面斷電 台灣加強能源儲備尋求美援
(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幾乎完全仰賴進口燃料,其中高達97%的能源需經海運進口。兵棋推演顯示,一旦遭中國封鎖,台灣液化天然氣庫存可在11天內耗盡,導致發電及工業產出癱瘓。台灣目前積極強化能源儲備並重新審視核能政策,美國國會也正考慮立法,確保美國液化天然氣能持續供應台灣。
中央社 ・ 1 天前烏克蘭指台零組件流入俄無人機 顧立雄:會再了解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8日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點名俄羅斯無人機零組件來自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天表示,他這邊沒有相關訊息,民間在零組件的供應鏈上,「可能有不是那麼直接的管道」,但會跟經濟部一起了解。
中央社 ・ 1 天前美對中船舶新收費 中國將反制
美國針對停靠其港口的中國有關船舶新收費即將開始實施,中國亦已決定採取反制措施,對停靠中國港口的美國有關船舶進行禁止或徵收費用。波交所分析,未來遠東至美國東西岸航線的貨櫃船公司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中遠海運(Cosco)船隊主要為中國建造並自然歸屬中國所有,因此將受到較大影響,未來反映至市場運價的變化亦值得關注。波交所觀察,上周遠東出發的四條主要FBX航線運價均出現下跌。FBX01(中國/東亞―美國西岸)環比下跌二七六美元,自九月初以來累計下跌六○七美元;FBX03(中國/東亞―美國東岸)較上周末下跌六八三美元。FBX11(中國/東亞―北歐)較上周五下跌三四八美元,自九月初以來累計下跌八○三美元。FBX13(中國/東亞―地中海)較上周五下跌一七五美元,自九月初以來累計下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台北安全對話」以德、烏經驗強調社會韌性與防衛嚇阻的重要性
國防院8日舉辦「2025台北安全對話」,針對「社會韌性與防衛嚇阻」進行討論。德國退將表示,直至2022年烏俄戰爭爆發後,歐洲才開始正視俄羅斯的威脅,並加速籌建防衛韌性作為;英國學者則表示,如今烏克蘭正向世界展示所謂的「韌性嚇阻」,透過不輸來贏得勝利。 國防院8日舉辦「2025台北安全對話」,會中針對「社會韌性與防衛嚇阻」進行對話討論。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範指出,「韌性」這個詞在現今是一個熱門字眼,台灣政府甚至特別成立了全國性的「韌性委員會」;另外「嚇阻」則是另一個熱門字眼,尤其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所帶來的灰色襲擾或軍事威脅,因此如何將「韌性」與「嚇阻」結合,將是台灣、甚至是全球民主國家的重要課題。 對此,與會的德國海軍退役少將史耐德(Karsten Schnelder)以德國經驗說明,自柏林圍牆倒塌、共產主義垮台後,德國民眾相信軍事威脅已成過去,聯邦軍的規模急劇縮小,導致社會與軍隊之間的聯繫減弱。直至2022年烏俄戰火震驚了歐洲,及2024年美國川普政府上任後,才讓歐洲民眾反思自己是否有能力對抗俄羅斯的侵略。 史耐德指出,德國預計在歐盟內部建立最強大的常規武裝部隊,並承諾將G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影) 2千俄基地受「戰斧」威脅!克宮緊張狠嗆 烏軍要用得先克服「這難題」....
[Newtalk新聞] 川普於 6 日表示,他正在決定是否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弋飛彈。雖然目前還未見官方的表態,但從各方的反應來看,這種表態已然引起了漣漪。克里姆林宮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Дмитрий Песков)表示,美國提供戰斧飛彈的行為,很可能導致事態「嚴重升級」。X 帳號《以色列戰爭》聲稱多架 C-17 運輸機從美國飛往德國,可能是在運送戰斧飛彈。 雖然無人機在俄烏戰場表現亮眼,但就眼下的戰場情況而言,巡弋飛彈仍有難以取代的地位。今年 8 月烏克蘭才公布了自研的 FP-5「火烈鳥」巡弋飛彈,其射程據《烏克蘭真理報》稱可達 3,000 公里,《經濟學人》則指出其造價約在 50 萬美元,目前的製造商 Fire Point 單日可生產 2 至 3 枚。 烏克蘭公司 Fire Point 研發的火烈鳥 (紅鶴, Flamingo )飛彈,射程可達3000公里。 圖 : 翻攝自X / NOEL Reports X 帳號《MAKS 25》相信使用戰斧飛彈的成本,將會是火烈鳥的 4 倍,射程和裝藥也相對較小,但戰斧將會比火烈鳥更難擊落。美國智庫《Institute for the S
新頭殼 ・ 1 天前
專論》美國所注意到的台灣最大黑幫「竹聯幫」的祕密
[Newtalk新聞] 美國《華盛頓郵報》(WP)9月29日報導指出,中國共長期透過犯罪組織,在台灣擴大其政治影響力的行徑已經逐漸曝光。該報導揭露,以台灣最大的暴力組織「竹聯幫」為中心所組成的中華統一促進,以資金對之加以資助,並將該作為統一戰線之戰略的的核心工具加以運用。 對於報導中所點名的政「中華統一促進(CUPP)」,台灣內政部於今年1月,已經向憲法法庭提出《對CUPP的政解散審查》,理由是該涉嫌違反《國家安全法》、《反滲透法》以及《刑法》等,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安定與選舉公正。 《反滲透法》是台灣自2020年起所實施的法律,其目的在於防止中國干預台灣的選舉與政治過程,其重點內容包括:禁止等境外敵對勢力以資金援助等的方式介入台灣政界。台灣當局認為,CUPP自2011年起至最近,陸續從中國當局收受約7400萬新台幣(約合3.67億日圓)的政治資金。 CUPP是一個主張以「一國兩制」方式促進中國與台灣統一的政。《華盛頓郵報》指出,「CUPP的員利用其《身兼暴力組織成員與政人士的雙重身分》,在台灣境內進行多項有利中國當局利益的活動。」 根據報導,CUPP涉
新頭殼 ・ 1 天前
洪耀南專欄》為何台灣對中國的民意分歧,成為第一島鏈的例外?
近年來,中國在亞洲的地緣壓力日益升高,第一島鏈各國的民眾對中國普遍抱持負面觀感,這在日本、韓國、菲律賓與越南等國皆有清楚表現。然而,一個令人矚目的例外出現在台灣:儘管面對中國最直接且持續的軍事與政治威脅,台灣社會對中國的態度卻並不一致,反而呈現高度分歧。 外交現場的提問:台灣的矛盾態度 日本前駐中國大使垂秀夫在訪問台灣時直言不諱地提問:「為什麼第一島鏈的人民普遍反中,但台灣卻意見分歧?」這個看似單純的提問,背後卻反映出一個重要的地緣政治與社會心理交叉的難題。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2024)的調查,日本有 87%、韓國 80%、澳洲 83% 的民眾對中國抱持負面態度,連在東南亞的菲律賓也高達 69%。但台灣,根據 2025 年「雨晴民調」,在「若台灣須於美中間選邊」的提問下,僅 45.6% 選擇美國,16.9% 選中國,37.5% 則表示不選邊。 這樣的結果與周邊國家的「集體敵意」大相逕庭,也讓台灣在第一島鏈中,顯得格外特立獨行。 為何他國已內化「中國威脅」? 在日本、韓國與澳洲等國,對中國的不信任已不僅是政府政策,更成為社會普遍接受的共識。這種「內化的敵意」有其歷史過程。從 2016 年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拒絕與俄談判才導致戰爭爆發? 梅克爾一句話惹怒「這4個」國家
[Newtalk新聞] 俄烏戰爭持續至今已超過 3 年,雙方的衝突目前仍持續升溫。針對俄烏戰爭的相關問題,德國前總理安格拉.梅克爾 ( Angela Merkel ) 日前接受匈牙利媒體專訪時公開提出指控,認為戰爭的爆發與部分國家 2021 年時,抵制歐盟對俄談判的行為有關。然而,部分東歐國家卻對相關言論感到不滿,批評梅克爾直到今天仍「尚未真正理解俄羅斯」。 根據中國《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 3 日,梅克爾接受匈牙利反對派媒體《游擊報》專訪時表示,歐盟原先計畫於 2021 年展開對俄羅斯的全面談判,並讓她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直接和俄羅斯總統普丁進行對話。然而,該項計畫卻接連遭到波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等東歐國家抵制,談判最終遭到取消。梅克爾認為, 2021 年的對俄談判可能成為阻止俄烏戰爭爆發的關鍵,強調抵制談判的東歐 4 國應負起間接導致戰爭爆發的責任。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近期接受匈牙利媒體專訪時,宣稱歐盟曾計畫於 2021 年與俄羅斯進行直接談判,但卻遭到波蘭與波羅的海三國否決,認為上述四個東歐國家應負起俄烏戰爭爆發的間接責任。 圖:新頭殼資料照/翻攝自CDU臉書 梅克爾在訪談
新頭殼 ・ 1 天前中企遭外國制裁 中國國安部:員工洩憤而洩密
(中央社台北8日電)中國國安部今天發表文章說,中國一家大型企業員工因為對主管心懷不滿,進而發洩私憤,因此多次向境外人員洩露企業內部敏感資訊,導致裝載商品的貨輪遭外國攔截檢查,該企業並遭制裁,「危害了國家利益」。這名員工日前已被國安單位逮捕。
中央社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