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美國vs一個中國?
10月20日《新華社》報導,中國大陸的貿易談判代表兼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被免去常駐世界貿易組織代表、特命全權大使等職務;另外《紐約時報》10月16日報導「中國對川普亮出最強底牌,妙招還是昏招?」,文章中引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大陸祭出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不僅是為了加強掌控全球關鍵礦產,也藉此要求美國川普總統不要放任對中鷹派官員。這很有意思,什麼是「對中鷹派」官員?多數觀察者都同意,美國對中立場除了川普總統還有點「鴿」之外,官員幾乎都是「鷹」。
報導提到中方對美方的不滿。中方認為兩國已達成貿易戰休戰共識,中方且允許出售TikTok向川普政府展示善意,但美國仍不斷對中國提出新限制。他們提到美國商務部9月29日宣布被列入「實體清單」制裁的企業,其子公司也會被納入管制,也就是所謂「穿透規則」,讓中國深感意外與不滿。報導還引述中國學者的觀點:中國對美發起非常強烈的反擊,是提醒川普必須親自處理對中關係,而不是放任鷹派官員破壞兩國關係。
筆者認為川普總統和美國建制派官員不同調,各有各的意志與主張,並未整合,才會在對外政策上呈現「兩個美國」的現象。那川普會容忍他貿易戰的主導權被架空嗎?當然不會。貿易戰一直是川普親自操盤,不會接受部屬擅作主張擾亂他的節奏。有傳聞指出川普在開會時痛罵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是「蠢蛋」,擅自挑釁中國引起中國反制,破壞了他精心設計的貿易戰布局。這傳聞未得到證實。
不過10月15日美國召開緊急記者會說明因應中國稀土管制的措施,在場的官員只有貿易代表格里爾與財長貝森特出面,不見盧特尼克,因此可能性也不排除。看日後川普對盧特尼克的態度將更清楚。
9月2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穿透規則」後,30日荷蘭政府即宣布強制接管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控制權。雖然荷蘭事後宣稱,這是要確保關鍵技術與半導體供應鏈的安全,與美國無關,時間點只是巧合。但10月14日《華爾街日報》一篇「美國是如何施壓荷蘭罷免安世半導體中方CEO」的分析文章明確指出:美國官員向荷蘭官員發出嚴厲警告,如果不想讓安世半導體被列入貿易黑名單,罷免其中國母公司聞泰科技派出的CEO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美國商務部為何要這麼做?因為他們希望美、西方要擁有成熟製程晶片的自主製造能力,不能全在中國企業手中。安世半導體總部雖在荷蘭,卻是由中國聞泰科技百分之百控股。對中國來說,強行接收中國企業擁有的公司,等同赤裸裸的搶劫。如果不處裡,如何確保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的財產?
中國商務部先在10月4日切斷安世半導體的中國供應鏈,讓安世無法向西方車廠出貨,9日再推出一連串出口管制措施,教訓事件源頭的美國商務部,並督促川普要好好管一管。
荷蘭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配合美國商務部要求強制接收安世半導體,現在川普總統不滿,還必須說與美國無關,撇清商務部責任,以至必須單獨面對中國。中國逮到機會有意殺雞儆猴,荷蘭這次麻煩很大。美國袖手旁觀,歐盟也幫不上忙,畢竟是荷蘭先動手。
美國對外政策出現「兩個美國」現象,問題或許不在建制派而在川普。美國總統四年一任,經常換來換去,對外政策必須依賴建制派才能維持一貫性。歷任總統也多願意協調,唯獨川普自行其是。不過這是美國的問題,外人不便置喙。對觀察者來說,「兩個美國」是有意義的分析架構,將能更真實的了解狀況,避免誤判,無論在美中貿易戰或美中台三邊關係上,都是如此。(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
其他人也在看

美情報揭中國用阿聯技術升級飛彈 強化共機在台海空優
(中央社倫敦26日綜合外電報導)英媒披露,美國情報單位2022年獲得情資指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曾提供技術給華為,而該技術被中國用於升級空對空飛彈射程,讓共機在潛在的台海戰爭中面對美國戰機時握有優勢。
中央社 ・ 1 天前
2027攻台? 前CIA分析師:習近平的判斷是變數
美軍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2021年曾在國會警告,中國可能在2027年前對台灣採取行動,被稱為「戴維森窗口」(Davidson window)。前美國中情局反情報分析師、詹姆斯敦基金會主席彼得.馬提斯(Peter Mattis)認為,2027年是要求解放軍在此之前應
自由時報 ・ 22 小時前
川普示警勿犯台 滲透難防1/專機上被問「犯台」 川普示警:犯台對中很危險
國際重點消息帶您看到,美國總統川普跟中國習近平即將見面,這時候也傳出,美國跟中國的貿易談判已經有重大突破,甚至幾乎已經完成協議,就等著川普簽字。而現在外界當然擔心,美中協商過程有沒有談到台灣?或是講白一點,有沒有犧牲台灣呢?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趕緊緩頰,美國不會改變長久立場,這時候川普也補上一句,要是中國打算入侵台灣,會是危險的決定,而為什麼會危險?難道這暗示川普會出兵救台灣嗎?
鏡新聞 ・ 1 天前別高興太早!華郵警告:美中協議僅是「1年緩刑」 中國稀土勒索未除
美中貿易談判出現突破?《華盛頓郵報》26日發表社論警告,儘管美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緊張談判中,達成了一項看似雙贏的「框架協議」,但現在還遠未到慶祝時刻。社論直言,這更像是一場「暫時的休戰」,而非全面和解,美國換來的,僅僅是免於中國稀土「勒索」的1年緩刑。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四中全會甫落幕 北京街頭高掛「開放禁」布條
記者吳典叡/綜合報導 20屆四中全會結束後,對政權的抗議聲四起,據網友爆料,北京三里屯街頭有人於25日掛出2幅抗議白布條,寫著「開放禁、自由組、自
青年日報 ・ 1 天前川普:將與習近平達「全面協議」 北京可能延後稀土管制
在「川習會」30日登場前,美中代表在貿易會談後都樂觀表示,針對出口管制、芬太尼及船舶費用等一系列歧見達成共識,待兩國領袖...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鈺齊-KY前三季EPS 4.26元,客戶下單回歸常態,未來產銷有望穩定增長
【財訊快報/記者陳浩寧報導】鈺齊-KY(9802)第三季營收38.19億元,年增6.13%,營業利益2.98億元,年減2.92%,然在業外利益0.82億元挹注下,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達3.01億元,年增194.27%,每股盈餘1.50元,累計前三季每股盈餘4.26元。展望後市,公司表示,隨著關稅議題陸續明朗化,品牌客戶之下單節奏亦已逐步回歸常態,將直接造就未來產銷趨勢,將呈現穩定增長之勢。鈺齊-KY累計前三季營收127.19億元,營業毛利23.37億元、營業利益11.63億元、稅前淨利11.24億元、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8.53億元,每股盈餘4.26元,若與去年同期相較,均呈現年增態勢。關於代工品牌資訊,集團量產代工家數已逾五十家,其中前三大佔比大約五成,前十大佔比逾八成,前二十大則逾九成,集團多品牌接單之營運策略主軸不變;關於各國產值比重,前三季越南、柬埔寨、中國佔比分別為64.82%、22.01%及13.17%;關於銷售地區(品牌客戶指定目的地)之營收佔比,仍是大歐洲地區為主(42.01%),大美洲地區次之(39.38%,其中美國為30.01%),大亞洲地區則為 17.46%。 鈺齊-
財訊快報 ・ 15 小時前川習會前下馬威? 王毅暗批美國頻繁違背承諾
法新社報導,就在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將舉行重要會談之前,中國外長王毅今天(27日)警告,「一個多極世界正在到來」,並對華盛頓提出暗諷。 全球市場正在密切關注計劃在30日登場的川習會,能否停止因為川普重返白宮之後宣布的大規模關稅所引發的貿易戰。 「完善全球治理、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藍廳論壇今天在北京舉行,王毅在會中呼籲結束經濟與貿易議題政治化、全球市場的人為分裂、以及訴諸貿易戰與關稅戰的作法。 王毅表示,頻繁地退出協議並違背承諾,並在同時積極組成集團和拉幫結派,已使得多邊主義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歷史潮流無法逆轉,一個多極世界正在到來。 王毅並未具體點名是哪些國家。 川普26日展開亞洲訪問,此行將在與習近平舉行會談達到最高潮,這將是自從川普1月展開第二個總統任期以來,這兩位領袖的首次面對面會談。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已舉行2天的貿易談判,試圖達成協議來避免即將在11月1日生效的額外課徵100%關稅。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表示,雙方已形成一項「初步共識」。 貝森特告訴美國廣播公司
中央廣播電台 ・ 19 小時前國際派對煙火下的外交夢
這周有好幾場外交派對接力登場。吉隆坡的東協峰會、韓國慶州的APEC峰會搭起了兩個舞台。舞台之上,第5輪美中貿易談判、川普與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首次峰會,和眾所矚目的「川習會」輪番上演。絢爛的外交煙火襯托出川普的主角地位,但每個與會國家也都懷抱著自己的外交夢。無論這些夢能否實現,都映照出國際政治的冰冷現實。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十五五 兩岸機會之窗
在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一個清晰的訊號出現了:中國大陸的發展重心,正在從「創新驅動的科技興國」邁向「實體經濟與文化自信並舉的強國戰略」。這不僅標誌著大陸經濟模式的下一輪轉向,也為周邊經濟體——尤其是擁有成熟製造鏈、文化創意力與華人語境優勢的台灣——開啟了新的參與窗口。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台灣生技之光婕樂纖 狂掃「第22屆 國家品牌玉山獎」奪下業界最多的25項獎項 創最高紀錄!
(觀傳媒編輯中心)【記者郭嘉/綜合報導】台灣生技領導品牌-婕樂纖成立至今近9年,品牌創辦人暨董事長呂世博致力提 […]
觀傳媒 ・ 1 天前美與柬泰馬簽貿易協議 取得開放關鍵礦產投資
美國總統川普新關稅政策震撼全球經貿,更對東南亞國家帶來衝擊,也是此次亞洲行最受關注的焦點。川普26日見證泰柬和平協議簽署後,和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3國簽署互惠貿易協議,其中,與柬埔寨、大馬的協議涵蓋關鍵礦產投資,而美國對泰國、馬來西亞大部分商品仍維持19%對等關稅。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國際經濟》剩AI獨挑大梁…《大賣空》本尊艾斯曼:美國經濟幾乎停滯
【時報-台北電】億萬富豪投資者、電影《大賣空》原型人物艾斯曼(Steve Eisman)警告,如果將人工智慧(AI)的好處從經濟方程式中剔除,現實將大相逕庭,經濟其實相當停滯。 這位知名分析師曾因預測2008年房市崩盤而一戰成名,他的故事還翻拍為2015年上映的《大賣空》(The Big Short)電影。他在播客節目「真正的艾斯曼劇本」中表示,美國經濟就像是「雙城記」: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或許展現強勁經濟,但如果將AI支出剔除,就只剩下停滯不前。 艾斯曼表示,2024年美國GDP為29.18兆美元,預計2025年將擴張1.8%,而這1.8%的成長價值約為5,300億美元。但根據艾斯曼的估算,若將谷歌(Google)、亞馬遜和微軟等「美股七雄」(Magnificent Seven)在AI基礎設施方面的支出也計算在內,總額約達4,000億美元。這代表若從美國GDP的預期成長減去上述支出,增長的金額實在不多。 艾斯曼說,「實際上,美國經濟在AI之外甚至沒有成長到50個基點,因此,市場顯然存在一些疲弱的部分。」50個基點即為0.5個百分點、也就是0.5%。 許多經濟學家和科技巨頭皆已警
時報資訊 ・ 1 天前
虛假的中國認同聲量為何在台灣急速上升?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川習會即將在南韓的APEC上登場,美中貿易角力戰圍繞著中國最在意的台灣問題。儘管美國總...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余祥銓妻曬全家福 「余天大女兒」罕露面超吸睛!
娛樂中心/江姿儀報導資深藝人余天愛妻李亞萍因肌膜炎導致軟骨磨損,需依靠輪椅行動,上下樓也得使用行動電梯輔助,甚至出席孫女抓周宴還因興奮激動到險些摔倒。今(27日)媳婦柔柔分享全家福,曝光75歲婆婆李亞萍的最新近況,余天大女兒余筱萍也罕見露面。
民視 ・ 7 小時前
今晨冷剩18.9℃ 下一波更強!這天降溫「中南部也有感」
【江宜潔/綜合報導】近日受東北季風影響,北台灣連日遭雨襲、明顯降溫,其中今(27)日清晨平地最低溫為新北石門18.9℃,不過專家表示,下一波更強冷高壓即將於11月初南下,屆時不僅北部及東北部低溫下探一字頭,就連中南部早晚也會有感轉涼,還請民眾注意保暖及溫差。
壹蘋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