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賺王2/全球多頭最狂黑馬出爐! 2檔海外ETF衝出逾50%成績
受到聯準會重啟降息、美國總統川普釋利多政策,今年來美股頻創新高,國內掛牌的海外ETF報酬率前10強,平均獲利3成起跳,第1名績效更超過7成,成為全ETF市場最大亮點。海外ETF組表現大幅優於台股ETF,值得投資人留意。
第3季以來,全球股市動能持續增強,美股帶頭頻創新高;但檢視國內掛牌的海外股票型ETF績效,會發現仍有不靠美股、報酬率也能名列前茅的標的。
截至10月22日,今年來海外股票型ETF績效前5強分別是:00877(復華中國5G)74.26%、00965(元大航太防衛科技)56.77%、00910(第一金太空衛星)48.73%、00909(國泰數位支付服務)48.11%、及00735(國泰臺韓科技)45.92%。
最令人眼睛一亮的是今年ETF績效王、00877。攤開該ETF成分股,前兩大持股分別是中國光學收發模組供應商中際旭創,及光纖主動元件製造商新易盛。其中,中際旭創今年來漲幅逾250%,新易盛則大漲超過320%,相較全球AI標竿企業輝達,今年漲幅約3成,中國在AI數據中心及雲端計算的快速發展,不僅讓市場感到驚艷,這兩家公司股價飆漲,也成為00877摘冠最主要原因。
其他像是00735(國泰臺韓科技)今年漲幅達45.92%、00885(富邦越南)上漲42.18%、00951(台新日本半導體)33.62%、00954(中信日本半導體)33.45%、及00887(永豐中國科技50大)32.53%,也都是不靠美股、今年報酬率還可繳出超過3成以上佳績的ETF。
至於表現較凸出的美股相關ETF,則多圍繞著川普政策。包括受惠穩定幣政策的金融科技產業;另外,美國火星移民計畫、通訊及戰略用途大幅推升太空衛星股,資料中心加速擴展及AI落地應用等,也使得美股新科技產業持續走多。
第一金太空衛星ETF經理人曾萬勝說明,近期太空衛星ETF成份股好消息不斷,包括火箭衛星發射、商用化合作及取得政府合約等,利多頻創也激勵不少個股股價創高,像是星球實驗室(Planet Labs),主要原因在各國政府與企業對於地球觀測資料需求強勁,影像資料應用亦可作為無人機監測任務使用,商用化及政府端合約推升營收,能見度大幅提升。
儘管太空衛星產業具備中長期投資成長動能,但曾萬勝也提醒,太空衛星個股短期波動大,投資人不妨採取定期定額方式投入,適度提升風險控管,透過分批進場投資,參與強趨勢行情。
今年來海外股票ETF TOP 15
更多鏡週刊報導
今年最賺王3/不靠重押台積電照樣賺 2檔台股科技基金報酬率超車神山
今年最賺王1/AI點火! 這3檔台積電占比不到3成的ETF更會賺
其他人也在看
《金融》金融科技創投基金 上看百億
【時報-台北電】為加速台灣金融科技業發展並提升國際競爭力,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今年2月成立,並設下金融科技應用研發、數位金融實務規範建議、金融科技投資交流、異業生態共創等四大工作圈,分別由中信金控、玉山金控、凱基金控和國泰金控擔任召集人。四金控22日於「2025台北金融科技論壇」中揭露聯盟最新進展,其中,最大亮點是由凱基金控負責研議推動的創新科技母基金,初始由金控業出資募集新台幣60億~75億元,若搭配國發基金投資,總規模預估上看100億元,目標於明年第一季上路。 金融科技產業聯盟四大工作圈積極發展防詐技術、金融AI大語言模型及數位金融護照等專案。中信金資訊最高主管賈景光表示,金融科技應用研發工作圈所推動的金融大語言模型,將分階段擴大模型能力,首先將以銀行業為首,後續逐步支持保險、證券AI研發應用,接著擴展至各金融機構,最終目的是盼其能成為百工百業的台灣金融知識顧問。 玉山金所負責的數位金融實務規範建議工作圈,規劃建立金融無塵室,讓未來各種跨機構合作案,均能確保金融資料應用的安全和合規,實證場景包括強化防詐防線,深入分析整合後的金流資訊,提升阻攔警示帳戶的能力。玉山金控科技長張智星指出,金
時報資訊 ・ 1 天前主動式ETF 奪台股基金冠軍
今年以來台股頻創新高,帶動各類台股基金績效表現,其中主動式台股ETF平均上漲35%表現居冠,其次為中概型32.01%,科技型、一般股票型、中小型平均也都有超過20%的表現,多數台股基金類型均打敗大盤的18.53%。
工商時報 ・ 1 天前凱基金挺地方創生 創造永續價值
凱基金控長期推動地方永續發展,為擴大地方創生在地能量,連續五年贊助「台灣地方創生年會」,期盼深入地方、連結城鄉,創造永續價值,鼓勵更多青年投入地方創生,為在地產業注入活水,促進地方永續發展。
工商時報 ・ 1 天前
金融科技創投基金 上看百億
為加速台灣金融科技業發展並提升國際競爭力,金融科技產業聯盟今年2月成立,並設下金融科技應用研發、數位金融實務規範建議、金融科技投資交流、異業生態共創等四大工作圈,分別由中信金控、玉山金控、凱基金控和國泰金控擔任召集人。四金控22日於「2025台北金融科技論壇」中揭露聯盟最新進展,其中,最大亮點是由凱基金控負責研議推動的創新科技母基金,初始由金控業出資募集新台幣60億~75億元,若搭配國發基金投資,總規模預估上看100億元,目標於明年第一季上路。
工商時報 ・ 1 天前
S&P 500、黃金雙多頭歷史統計 美股可續走高1年!
過往黃金被視為資金避風港,但今年以來美股與黃金連袂走強,持續刷新歷史高點。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觀察2000年以來長期滾動值,當黃金與史坦普500指數滾動12個月報酬率均超過10%的89個月,後續一年美股的平均報酬率達12.7%。
品觀點 ・ 1 天前國安基金向公股銀借款 借款利率略低於新青安
台股規模不斷擴大,國安基金擬擴充銀彈至兆元議題備受關注,財政部次長阮清華表態,希望向公股銀行借款金額上限可從2,000億元提高至7,000億元。據了解,國安基金向公股銀借貸利率多是銀行成本價,通常以TAIBOR(台灣金融業同業拆款利率)為基準,且略低於新青安的貸款利率1.775%。
工商時報 ・ 1 天前大盤高檔震盪 首選台股平衡基金跟漲抗跌
台股大盤在創高後呈現高檔震盪,目前投資難度提高、風險機會並存,市場法人表示,台股現階段令投資人很難捉摸,建議投資人現階段可以台股平衡基金可來因應市場的波動。觀察18檔台股平衡基金中,今年來平均績效18.59%,表現不錯,以近一周績效來看,群益平衡王、兆豐萬全還打敗大盤,顯示出台股平衡基金跟漲抗跌特性。市場法人表示,台股平衡基金在大盤波動下若布局靈活,可望受到較小的牽動,在大盤上漲趨勢的績效也表現出色,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工具,不啻為現階段想投資台股的投資人最佳的選擇。
中時財經即時 ・ 22 小時前《基金》投信海外股票基金 大中華區拉風
【時報-台北電】檢視今年以來投信發行的各類海外股票基金表現,其中受惠兩岸三地股市持續創高,大中華股票區域型基金今年來平均報酬近24%居冠,另亞股區域型、日股、A股基金表現也都名列前矛,遠勝過全球一般股票型12%的表現。 群益中國新機會基金經理人謝天翎表示,大陸經濟正經歷一場居民資產配置再平衡,過去大陸居民的資產配置嚴重偏重於房地產、占55%,股票和共同基金僅占11%,但持續下行的房地產市場正在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觀念。 隨今年國有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跌破1%,居民的「預防性儲蓄」正在尋找新的出路。這種資金從儲蓄和房地產向資本市場的轉移,是推動股市發展的重要基礎。這種轉變不象徵著大陸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性改變,最大的潛在風險點仍來自於政策。 歷史經驗顯示,大陸股市的牛市終結往往是由於政策的突然轉向,而非估值過高。鑑於股市在支持新技術和創造財富方面的戰略重要性日益增加,除非出現明顯的投機行為,否則政策導致股市大跌的可能性較低,因此投資者可以重新關注陸股,若有調整可以積極布局。 安聯AI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莊凱倫指出,隨著股市屢創新高,市場情緒可能在財報季中維持高度波動,對總體經濟和信貸預期的
時報資訊 ・ 1 天前
錢鏡你家/台股狂飆不怕高! 杜金龍曝年底3萬點目標與台積電加碼時機
台股近日漲勢凌厲,指數屢創新高,投資人既興奮又害怕,滿手股票的人擔心高點將至、空手者則害怕現在上車是否來得及。股市老先覺杜金龍提醒,現在正是主升段行情,回檔都是布局良機。他以自身經驗為例,從4月起多次加碼台積電,帳上獲利豐厚,並預測AI浪潮帶動的這波行情將延燒至明年4月。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押注Fed下周降息!債市吸金潮再現 債券ETF規模重回3兆大關
美國降息循環啟動,市場普遍預期下周聯準會 (Fed) 將再度降息,資金搶進債券 ETF 動能明顯升溫。根據統計,整體債券 ETF 規模近期重回 3 兆元大關,達 3.04 兆元,創下今年新高,今年以來資金淨流出額也縮減至
鉅亨網 ・ 6 小時前《基金》高市上任首相助長多頭氛圍 日股投資專家這樣解析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日本自民總裁高市早苗成為第104任首相,也是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並已發表首場施政演說,預告將與訪問日本的美國總統川普會談。日股近來漲勢強勁,市場對「高市行情」有所期待。理財專家認為,高市主張的擴張性財政與戰略性產業投資政策,將為日股注入新動能,人工智慧、半導體與國防等關鍵產業如有政策支持,長線成長潛力可期。 高市早苗的新經濟政策「Sanaenomics」被視為延續安倍三支箭的核心思維,亦即寬鬆貨幣、積極財政與結構改革,且方向更具產業導向。高市先前已表態將半導體、AI與國防作為新成長引擎,同時將擴大對育兒家庭與弱勢族群的支持,並強調提升女性就業參與率;外交上主張強化自衛隊地位,推進印太聯盟與防衛預算擴編。「鉅亨買基金」總經理張榮仁指出,這樣的政策組合與全球供應鏈重組及地緣政治焦點高度契合,象徵日本政府將以更積極角色推動經濟轉型。 「鉅亨買基金」分析歷史資料,2012年安倍經濟學啟動期間,日本名目GDP與企業投資同步回升,帶動股市長線多頭,證明政策延續性對市場信心的關鍵影響;如今高市的政策邏輯以及聚焦AI、半導體與國防等戰略產業,預料政府導向投資將可吸引資金流入
時報資訊 ・ 1 小時前
大陸跨境支付 成外資新藍海
今年以來,大陸跨境支付市場迅速升溫。多家外資機構積極布局,通過收購大陸持牌支付公司「曲線拿牌」,加快進入大陸市場。繼PayPal、Airwallex之後,美國Payoneer、新加坡尋匯SUNRATE等機構先後完成收購,標誌著外資在大陸的跨境支付競爭已進入深水區。
工商時報 ・ 1 天前關稅恐慌減輕 全球企業轉押內需
川普關稅對全球企業及貿易的影響,漸漸淡化。美商鄧白氏(Dun & Bradstreet)23日發布《2025年第四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及《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報告顯示,全球企業信心連續三季下滑後,本季跌幅收斂至1.0%,整體指數為104.5,調研團隊認為,企業逐步適應成本壓力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並將重心轉向境內市場與營運效率。
工商時報 ・ 1 天前
林之晨:人生最成功投資是比特幣
「我人生中做得最好的投資就是比特幣」,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23日出席「台灣數位資產暨開放科技協會」舉行的「2025台灣數位資產論壇」進行專題演講時提到,2013年12月他買入人生第一顆比特幣,當時買進價格是656.22美元,以目前比特幣逾10萬美元來看,大概獲利150倍、年化報酬率58%左右,幾乎是他人生中做得最好的一個投資。
工商時報 ・ 1 天前《基金》主動式ETF 奪台股基金冠軍
【時報-台北電】今年以來台股頻創新高,帶動各類台股基金績效表現,其中主動式台股ETF平均上漲35%表現居冠,其次為中概型32.01%,科技型、一般股票型、中小型平均也都有超過20%的表現,多數台股基金類型均打敗大盤的18.53%。 群益投信台股研究團隊表示,台股在創新高後,近期處於高檔震盪,展望第四季,美國景氣穩定,低利率政策也得以延續,資金行情未退,台股後市仍可期。 只是台灣加權指數在相對位置已高,預期大盤將呈現區間震盪且幅度加劇,接下來重點還是在選股不選市,選對類股比大盤走勢還重要。 投資基金以定期定額介入是最為簡單方便,也具風險分散、平均成本效果的投資方式,再搭配長期穩定投入、漲多停利、下跌不停扣、逢低再加碼之定期定額四大金律,讓定期定額投資更加事半功倍。 安聯台灣高息成長主動式ETF(00984A)基金經理人施政廷指出,股市創新高之際,策略上更需重視分散,並於投資組合中納入股息因子,降低波動度;目前台股本益比位於歷史一倍標準差附近,本淨比來到歷史高點,評價高不見得不會漲,但是波動幅度一定會拉大,因此在台股長多格局下,切記把握成長與穩健並重的布局原則,其中AI代表成長,金融代表穩
時報資訊 ・ 1 天前【美股盤後】收漲
(中央社台北2025年10月24日電)在投資人評估美中貿易前景以及最新一批好壞參半的企業財報之際,全球主要股市今天多半走揚,華爾街股市4大指數都收高。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44.20點或0.31%,收報46734.61點。標普500指數上揚39.04點或0.58%,收在6738.44點。那斯達克指數上漲201.40點或0.89%,收22941.80點。費城半導體指數勁揚169.82點或2.54%,收6847.39點。
中央社財經 ・ 1 天前
下周降息預期升溫 債券ETF規模重回3兆大關
[NOWnews今日新聞]降息循環啟動,市場預期下周FED即將再降息,現階段資金卡位債券ETF顯著,統計債券ETF整體規模近期創下今年新高,也重回3兆大關,來到3.04兆元,今年來流出金額幅度已縮減至...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科林財報展望雙優
全球半導體供應大廠科林研發(Lam Research)公布2026會計年度第1季(截至9月28日)財報,營收達到53.2億美元、每股盈餘(EPS)1.26美元,雙雙超越市場預期,顯示各大晶片製造商則積極訂購用於AI半導體的生產設備。
工商時報 ・ 1 天前操盤心法-短線變數增多 台股量能急縮
盤勢觀察:10月台股仍然走多中,日前再創新高27,969點,然每次遇千點關卡時,難免遇關壓力而拉回整理,尤其目前台股行情上漲千點過程中,常在一~兩周內就達到,因此上漲與拉回過程中總是會常交互出現。
工商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