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醫者蔣卓穎 精湛醫術、同理心重建生命尊嚴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被稱為「仁心牙醫師」的璞真牙醫診所蔣卓穎院長,以驚人的毅力,將外科醫師二十四小時待命的工作精神融入日常,開業之初,他常是早上六點起床,看診超過十四小時,一週七天不輟。他認為,一顆牙齒的改變,能重新喚醒對生命的笑容與力量。
溫柔的力量 打破對看牙的恐懼
成為一位牙醫師,父親對他的身教影響深遠,從小的醫學教育讓蔣院長養成了對生命的敬畏,父親耳提面命對待病人必須秉持著視病猶親,對每位患者多點細心、多點耐心、再多點責任心。多一份問候,傳遞人與人溫暖,時刻保持永不衰退的熱情。
蔣院長畢業於建國中學,隨後以菁英全額獎學金的資格,進入台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醫學系深造。在大學期間,他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與國際視野,不僅獲選為全國大專院校優秀青年代表,更積極創立北醫企業管理研究社,並擔任亞太經合會(APEC)中華台北青年代表。
畢業後,他考取了頂尖的台灣大學臨床牙醫學研究所,並曾於台大醫院牙科部牙體復形美容牙科服務,奠定深厚的臨床與學術基礎。為追求國際頂尖技術,蔣院長前往多家美國知名牙醫學院學程進修植牙,專業實力獲得權威認證,榮膺中華民國植牙全國聯合醫學會植牙專科醫師,並獲頒國際植牙醫學會(IDIA)Diplomate 最高院士頭銜。
令蔣院長難忘的案例,是位九十多歲的阿嬤。阿嬤因牙齒問題嚴重、進食艱難,家人卻擔憂她年邁多病,不敢輕易治療。蔣院長沒有貿然動手,而是先靜靜聆聽,詳細了解病情,進行系統性安全評估,先止痛並會診內科醫師。他耐心消除家人疑慮,最終成功為阿嬤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全口腔重建,阿嬤重獲咀嚼能力,重拾生活的喜樂,感嘆「從沒想過看牙也能這麼溫柔」。
初心與同理 從病友關懷開始
蔣院長捨棄在都會區看診,反而走進偏鄉社區服務。小時候在台東居住多年的經驗,讓他深知台灣醫療的城鄉差距。他選擇在雲林麥寮鄉駐診,天未亮就搭高鐵南下,採訪當時蔣院長回憶起:「好幾次都趕不上回家的末班車,現在回想起來也是一段苦澀中帶著美好的回憶。」唯一支撐他的就是病患的真心感激與對醫療的熱情。即使後來因台大醫院訓練而中斷,當地病患仍集體詢問診所盼他歸來,證明了這份奉獻的價值。
蔣院長不僅技術卓越,更致力於消除醫療資源的經濟與心理障礙,他深知許多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退休後無收入,或低收入戶因經濟考量害怕就醫。因此,他的診所長期公益實行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免掛號費、低收入戶優待免掛號費方案。在初診時,醫療團隊會耐心細心地問診,搭配護理人員貼心關懷,幫助許多因心理恐懼而多年不敢看牙的病患,最終完成了治療。
宏大志業 打造善的循環與世界級中心
「行醫數年後因想提供民眾更高品質的醫療,我親手打造了桃園璞玉牙醫診所,苗栗璞真牙醫診所,兩間大型優質口腔醫療中心。」作為院長,他深知,單憑一個醫師的力量有限,只有透過建立菁英團隊與育才傳承,才能將優質善良的醫界人員數量倍增,服務無限的病患。蔣院長的醫學信念深受兩位恩師的影響:牙醫啟蒙恩師,台灣維成口腔醫療體系總裁劉興成醫師,以身教教導他當良醫不當名醫,培養他醫者父母心的責任;以及台大臨床牙醫學研究所所長陳敏慧醫師,無私指導學術研究與專業技術,帶領他深入植牙醫學的世界。這份傳承體現了蔣院長「醫德為玉、醫術為金、學好做人方做醫」的信念。
蔣院長的志業,在於打造世界級的口腔醫療中心,並渴望打破台灣醫療城鄉差距的藩籬,他堅持投資最好的牙科設備,建造最有公益思維與同理心的醫療團隊,渴望將科技與牙科醫療結合,以造福全人類。
對蔣院長來說,「成功」的定義早已超越職稱、收入或社會地位,他希望有一天回頭看時,能夠問心無愧地說:「我真心地發揮所長幫助過好多病患!」他最想傳達給家人的價值觀是:能力是用來成就他人的,而幸福則來自於分享的快樂,施比受更有福。他期許人們記得他的名字,不只是因為他有一雙靈巧的牙醫之手,而是記得那雙手曾溫柔地撫平疼痛、重建笑容,並點亮了無數人的尊嚴。
其他人也在看

美元指數站上100 新台幣再貶見30.985元
[NOWnews今日新聞]美元指數衝破100,加上台股重挫,新台幣兌美元今(5)日早盤再貶,續向31元整數關卡挺進,一度來到30.985元,貶7.9分。美國聯準會(Fed)內部分歧,引發市場對今年底再...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雙城論壇何時辦? 蔣萬安:按照往例應是年底
一年一度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今年輪到由上海方舉辦。台北市長蔣萬安原預計於9月下旬率領市府團隊前往上海,但因雙方要簽訂的合作備忘錄(MOU)中有關技職教育交流的部分,中央對於內容有疑慮,因此讓論壇舉辦時間延後。蔣萬安5日表示,按照往例應是在年底舉辦,且雙城論壇已經辦了15屆,希望能按照往例維持城市交流。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快戴口罩!桃園南門市場攤販遭火舌吞噬 濃煙飄散「這些區域」
即時中心/廖予瑄、陳治甬報導桃園市桃園區文化街南門市場一帶今(5)晚發生火警,據了解,現場為攤販起火,並且竄出大量濃煙,目前消防人員正在現場灌救中,起火確切原因仍待調查。消防局提醒,目前濃煙已飄散至玉山街前段、復興路367巷、中山路、育樂街、秀山路整條、55巷、56巷1、2弄、86巷、96巷、大同西路一帶、南山街前段,並請以上區域的居民儘速關閉門窗,避免吸入濃煙。請民眾保持冷靜,避免前往現場圍觀,以利消防人員救災。
民視 ・ 1 天前
不是含糖飲料!他每天狂喝「這飲品」慘了 醫:終生洗腎
茶和咖啡這兩種飲品在台灣廣受歡迎。然而,隨著研究指出咖啡可能對腎臟有保護作用,有些民眾開始好奇是否可以用茶來替代咖啡。對此,腎臟科醫師江守山過去就曾在節目分享專業見解,提醒民眾在選擇飲品時需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地瓜葉超強功效!防癌、抗發炎又助排便 醫:2吃法恐傷身
地瓜葉低卡高纖,是排便及減重的好幫手。醫師指出,地瓜葉裡頭的多酚與花青素能抑制多種癌細胞增殖,因此想要抗發炎或預防癌症,地瓜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地瓜葉為涼性,不宜涼拌或生食,很多人會用來打精力湯,記得葉菜最好要熟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地瓜葉是減重、抗炎好幫手? 醫師提醒:「這2類人」不適合多吃
地瓜葉是日常常見的蔬菜之一,中醫師羅珮琳在臉書粉絲專頁分享,地瓜葉不僅助通便、低熱量,還含有豐富多酚、花青素與黃酮類,具備潤腸、抗發炎、防癌潛力。不過她也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或需要低鉀飲食者不適合大量食用。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中國男童腹痛「開刀遭摘6器官」無法進食
[NOWnews今日新聞]真活摘器官?中國男童腹痛開刀「被切6器官」無法正常進食中國山東一名10歲男童因腹痛就醫,發現腹部有病變必須立即開刀,但術後家長發現兒子被摘除6個器官,從此無法正常進食,悲痛的...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11/7立冬進補!6禁忌注意「別喝大量熱水」 命理師提醒3星座:當心爆發身體不適
今年11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它象徵冬季的開始,此時陽氣漸收、陰氣增強,氣溫明顯轉涼,萬物進入休養蓄藏的階段。民間習俗中,人們會進補或吃餃子、薑母鴨等暖身料理,希望以食補禦寒,為冬天儲備能量。
姊妹淘 ・ 1 小時前
立冬陰氣超凶!觸犯「6大禁忌」衰爆 專家示警3星座沖煞小心
今(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也分享立冬的6禁忌及傳統習俗,示警巨蟹座、狮子座、處女座3個星座的人在立冬容易爆發身體不適,要特別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癌末患者家人求隱瞞病情 暖醫秒回3字!結局超動人
癌症為人恐懼,許多患者家屬會懇求醫師隱瞞患者病情。醫師蘇一峰表示,他日前發現一名患者有10公分肺部腫瘤,極可能是肺癌末期,但家屬請求隱瞞患者,他短暫沉默後回答「不可能」,因為病人有權得知自己病情。蘇一峰仍告知患者,患者最後決定回家過完人生最後的3個月,過程相當平和,讓人感受到病患自主的重要意義。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76歲翁體檢正常卻罹癌!醫揭「5大警訊」:身體早已透支
廖繼鼎醫師日前分享一名76歲患者的案例,一位長者平常生活規律、每天運動,且體檢報告也很正常,怎料,卻在某次手術後突然發高燒、器官衰竭,最後確診癌症。對此,廖繼鼎列出「5大警訊」,認為此狀況並非偶然,而是身體長期透支所致。
鏡報 ・ 1 天前
地瓜葉穩血糖又抗癌 醫:2吃法是大忌
地瓜葉含有豐富的多酚、花青素等營養成分,具有穩定血糖和抗癌潛力,但中醫師提醒,由於其屬性偏涼,不適合涼拌或生食。此外,地瓜葉含有維生素K和高鉀,特定族群應謹慎食用。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食用「隔夜飯炒飯」後腹痛嘔吐不止 杭州男送醫險喪命!醫師曝原因
綜合陸媒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當事人姚先生為了方便,使用在冰箱中存放2天的剩飯來做炒飯,食用後卻出現劇烈腹痛、嘔吐等症狀。有鑑於姚先生狀控嚴重,當地街道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師立刻聯繫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當他被送達醫院時,已經臉色慘白,呼吸困難且嚴重...
CTWANT ・ 12 小時前

失智症,是50歲後人生的殺手!腦科名醫勸:這10食物最好少碰,吃錯恐腦鈍、大腦退化
腸道與大腦息息相關, 如果吃下不對的食物,不只腸道有狀況,也會藉由神經,引發大腦一系列發炎反應,因此腸道有「第二大腦」之稱。
幸福熟齡 ・ 4 天前
中醫師看診突見病患「耳垂一道溝」 驚喊:小心心血管疾病!
看耳垂就能知道心臟好不好?醫界近年常提到「冠心溝」現象,引發不少網友好奇。中醫師就在社群上分享親身趣事,提醒若耳垂出現一道摺痕,或許要多留意心血管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每天刷牙卻還是蛀牙、牙齦發炎?醫曝「這個動作」害的 一票人超錯愕
「醫生,我每天都很認真刷牙,為什麼還是蛀牙、牙齦發炎?」45歲的劉小姐長期保持餐後刷牙的習慣,甚至為了達到更乾淨的效果,總是過度用力刷洗牙齒與牙齦,但口腔問題依舊頻繁,讓她百思不得其解。近日前往新竹臺大分院牙科部就診,在接受牙科醫師專業評估與衛教後才發現,關鍵問題原來是錯誤的刷牙方式。經過調整清潔方式與改善力道後,劉小姐的牙齦發炎明顯改善,蛀牙情形也大幅減少,恢復健康的口腔狀態與自信笑容。 刷牙看似是日常小事 清潔不全或用力過猛恐致牙周病和蛀牙 新竹臺大分院牙科部莊雅淳醫師表示,刷牙看似是日常小事,實際上卻關乎許多細節與技巧。門診中常見民眾因刷牙方式錯誤,尤其是特定區域清潔不全或用力過猛,反而導致牙周病與蛀牙問題反覆發生。建議將刷毛斜向牙齦溝,輕柔來回刷,每日維持良好清潔習慣。部分智慧型電動牙刷具壓力感測與APP回饋功能,可協助掌握刷牙力道與時間。 選擇合適的口腔清潔工具 才能有效去除牙菌斑保護牙齒健康 莊雅淳醫師解釋,正確的清潔方式與合適的清潔工具選擇,是維持口腔健康的關鍵因素。主要工具類型如下: ▸牙刷:用於牙齒表面清潔,建議使用小刷頭、刷毛柔軟細緻(小於0.23毫米)的尼龍或人造
常春月刊 ・ 16 小時前
瘦瘦針讓他大減32公斤! 停藥恐復胖?醫師曝「逐漸減量」是關鍵
花蓮一名42歲王姓男主廚,體重曾高達125公斤,今年初因燙傷住院時意外發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與嚴重脂肪肝,住院期間每日需施打4針約120單位胰島素控制血糖。透過連續性血糖監測器(CGM)即時數據結合每周一劑瘦瘦針,8個月後成功減至93公斤,甩肉32公斤並改善糖尿病狀況。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