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教人修福修慧消,是一部各方面都到的完善佛典,怪乎佛在中:「一切佛及佛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法,皆此出。」又:「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善根,已於量千佛所善根。」
金是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菩提答的一部。部的人很多,可是我往往念就算了,正和念佛一,念阿陀佛的候,又有人心存著阿陀佛普度生不可思的功德?我想在念阿陀佛的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陀佛普度生的不可思功德,一定更能和阿陀佛相,也更容易往生西方世界。念佛如此,念也如此,所以如果我念金,能心中念念不忘金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的道理相,更能得到好。
「受持金的功德」。所「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一步,句,了解了一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心接受,是「受」的意。「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後,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的,就是明白了解金的道理,有了信心,心接受,而且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才可以叫「受持」,的受持,或他人解,不一定要全部的文,中一再地「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句文,就已是功德大得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心、慈悲的老,他心我的心量容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有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在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此,所得功德,我若具者,或有人,心即狂,狐疑不信。」「我若具者」就是,我如果功德出,或者有人了,心起狂,狐疑不信甚至生起,造意、口,反而害了人,所以佛,我在有受持金的功德,在金出哩!
佛在金已出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譬喻明。首先拿布施七的福德比。「七」的,就是金珍。「布施」就是助他人。「七布施」是拿金珍助他人。在金中、佛菩提,如果有人拿了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布施,福德大不大呀?三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在的天文家的「河系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了多世界的珍助人,的福德大不大呀?菩提:「很大,世尊。」佛又:倘若另外有一人,他受持金,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句文,解人,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人用七去助人的福德更大,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只是一三千大千世界而已。
佛用河的沙做比喻,河是印度的一大河,河中的沙很,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如果我有像河沙那多的河,再把多河的沙加起,大的目,如果了多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用布施,你大不大呀?菩提:那真是大得可比喻了。可是佛又倘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他人,而此福德,前福德。」希望各位到,不要疑不信,心即狂,因佛是不的。各位想一想,,佛如果福德得小一,又有什呢?他又何必我?所以受持金的功德,在是非常大的。
在金的最後一段,佛用量阿僧世界比。「阿僧」是印度梵文「」之意。句,是拿量的世界的金珍助人,的福德,不及受持金,乃至四句偈等人演的福德。
佛在金又,他前未成佛,在做大菩的候,有一位佛名叫「燃佛」。他在燃佛的代,八四千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有漏失一位。照理,他供了多的佛,其功德是大得法想像,可是佛,他供了多佛的功德,不及在末法代,能受持金所得的功德大。
佛就是心我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失一良,所以在金,非常切地:「菩提!如是真者,者,如者,不者,不者。」佛以他自己的,知道金的功德是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些後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金的福功德。其金的福德,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的福德做一比。
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河沙等身命布施,若有人,於此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他人,其福甚多。」
佛又: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河沙一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河沙一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河沙一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地布施了八千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不及另外一人,他一到金,就生起信心,且相信金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他相信了。之後又能,能念,能受持,能他人解。所以佛做了一,他:「菩提!以要言之,是有不可思,不可量,功德!如大乘者,最上乘者,若有人能受持、、人,如悉知是人,悉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有、不可思功德。」
金是佛在般若法上的。般若是佛的空性,是不著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中,一再受持解金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心其中的含。
前印度有一,依印度的矩,每天都要出去托,就是拿大碗,沿街去西吃。天,他走了很多的路未到西,是空空的,他走到王的口,看一大象,身了珍珠珞,然已吃得地,站在王的口,看了象,不禁心生感,他:「修慧不修福,托空;修福不修慧,大象珞。」他我往世只注重修智慧,研究典,但有去修福德,所以成了阿,因福,所以今天人供我,我的是空空的,大象,他往世只得修福,修智慧,所以今世是象。可是他福大,在王,吃得的,身都了珞珍,可是究是呆象。由此看「福慧修」在十分重要,而受持金,不但可以智慧,有不可思的福德。
金能消障
在多生多劫之中,我做了很多的好事,下很多善因,今世才投生人,而且能看得懂、得懂中文的金。摩什大翻的中文金,流美,我看英文的本,但都不及中本的好。我在佛的程中,到了相的成就之後,往往出障的重要。始以,多生多世,我做了很多的好事,不然是不投生人的,但也免了很多的罪,往昔所造的,尤其是怨的怨,往往在要的障我。造要受,往往受的候,就障我,不但是障修行,也可以障我的日常生活,所以如何能消罪障,是一非常重要的。
佛教有很多消障的方法,如拜大悲、拜八十八佛等。在金中,有一段:「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若人,是人先世罪道,以今世人故,先世罪,消,得阿耨多三藐三菩提。」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金,如果受他人批、侮辱、辱,或者生病、破等,些都是先世的,原本投生到道去的,在因受持金,取消,重受,所以念金有的功德。上面中句「若人」,「人」句含很,例如:凡是被人侮辱、被人打、生病,或者有不愉快、不如意的事等等,都可以包括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遇到不如意或不愉快的事,就要得句的含。
「是人先世罪道」,「道」就是三道,也就是畜生、鬼、地。而言之,就此人去的罪,本投生在道中,在因受持金,或者人解金的不可思功德,而他投生至道的罪消了。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大德解「重罪」,重的罪可以消,的然更可以消了。一人,如果去的罪障能消得愈多,不但生更好,就是世的生活情都改善的。如果有人能精地念金,研究金,人解金,不是一句句或是很短的一段文,都有不可思的功德,是可以他要成熟的重罪消的。在情形之下,有一部份罪障往往表在人侮,或者不如意。所以在特一下,各位如果遇到情形,要欺侮你的人,或是要加害於你的人,如你消重罪的朋友或善知,甚至是恩人。
文章定位:
人(594) | 回(0)| 推 (
0)| 收藏 (
0)|
寄 全站分:
不分 | 人分:
思惟 |
此分上一篇:
燃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