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三教一致(象山24.11.4)
楚苦曲仁里人,在母胎72年,生而白首--老聃、李耳。後世尊「一化三清……太清仙境--混元上帝,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史·老列》:孔子周,於老子,曰:「良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色)多欲(淫志),是皆益於子之身。」又,「老子修道德,其以自名。居周久之,周之衰,乃遂去。至(函谷)……,著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其所。」《後·襄楷》:「或言,老子入夷狄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精之至也。天神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道士撰了《老子化胡》,老聃弟子尹喜到西域/天竺教化胡人,了佛教;元初又有《老君八十一化》。六朝佛教徒也了《清法行》 回:「我遣三,化被真丹,光菩--孔子,迦菩--老子,月光菩--回。」《往生》:「若佛菩世、出世善道,教化生者,知有仁智信耶?」
三教一致--宋孝宗《原道》:「以佛修心, 以老治身, 以儒治世。」王重:「儒道相通,三教一祖。」佛印:「道冠儒履袈裟,和三家作一家。」明.清:「了心更何,三教原一般。」《封神演》:「白藕青荷,三教原是一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