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眼目睹的良善
文/林玉

香港往英加,了泰的。原先坐在中排的走道位,登不久便左的乘客走道另一的人是朋友,她隔着我交。右那位似乎身不,低同伴背包拿。我便主提她,人坐在一起。座後才新位子比不舒,一後悔浮上心。
正自嘀咕,一位空姐走,俯身那位女士是否不舒服,人交了一,待播提醒好安全,空姐又着一位更深的同事前,和定地:“趟要十多小,若不,在仍可下休息,明日再。”女士已查明天有位,今天必上路。他依然反覆不舒服可以先落。那已在滑行,她得去。之後的行中,空姐仍度前探,水、毛毯、眼神候都很周到。
我之所以下段小事,是因社交媒上不看於泰的。那些故事或多半,也值得。但有解是否也被情推高?我意,只我所:一家航空公司,一位可能生病的乘客,意在滑行段仍然冒着延的力,反覆估她的安全意。我乎各家航司都坐,主而仔如此的,非理所然。得另一回,我助一位失明兼行不便的居民赴英就。回程我先行,由她母自返港。事前我以告知需要特助,泰安排了人接安置,不,踏可感。
企的有潮起潮落,社群放大下的偏差在所免。但眼目睹的良善,值得被住。今天,的感染力和影力也比不上社交媒,是安放善意的柔器皿,可以安地好的服、真的、意多走一步的心,留下文字。
文: 原2025年9月18日澳日「世忘」
: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1318881/org/281cd06db489f67809bc9dd230fc3841.jpg/Ljbp0ThzSBMZwJKZrkXvl1Mxfen19-vH5PxLjeT8S40?v=w1920
文章定位: